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生中计算机基础和基本技能参差不齐,需求不一的现实状况,提出计算机基础教育分级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并在教学内容,重难点把握和成绩评定等方面做了研究。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 分级教学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208-01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一新生计算机基础相差较大,水平参差不齐。即使是同一个班上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也相差很远,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有的学生从没接触过计算机。学生基础知识层次参差不齐的现象明显的加大了教学难度。此外,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会用或用过计算机的新生比例也越来越大,如果还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计算机基础知识有向低龄教学发展的趋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所提出的教学内容包括: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多媒体设计、互联网、电子邮件等,几乎涵盖高等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全部内容,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将不再是“零起点”。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目前,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通常采取全校统一版本,教学内容繁多,课堂上用一个教学目标,这种现状越来越不适应各种专业的个性教学特点。如果不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难以实现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应有所侧重。
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分级教学改革的实施
2.1 采用“2+X+Y”的分级教学方案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对现有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分级教学是提高本课程教学效率、教学效果,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教学原则的最佳选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在现行“1+X+Y”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改革,改变为“2+X+Y”模式,(“1+X+Y”教学模式是:大一新生刚进校统一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这一门课,而第二学期根据所学专业,选择不同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也就是“X”,根据专业的特点再学习一门专业计算机课,就是“Y”)。我们的着手点是:对“1”进行分级教学,将“1”变为“2”(即以下提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A和大学计算机基础B),不再“齐步走”、一刀切。
2.2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的分级手段
每年大一新生刚入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一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根据成绩将学生划分为三类,90分以上的学生可以免修该门课程,测试成绩直接录入教务管理系统,直接获得学分,这些学生在第一学期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完成更多学生感兴趣课程的学习.90分以下的学生根据成绩分别编班A班和B班,分别使用《大学计算机基础A》和《大学计算机基础B》教材进行教学。这种分班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以专业分班方式的教学。很好的改善了目前部分学生“吃不饱”和部分学生“消化不了”的现象。
2.3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把握
在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把握上,A班和B班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A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一定要从最基本知识抓起,精讲多练,加大学习内容的辅导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这部分学生以前接触计算机相对较少,应用技能较差,在授课内容上主要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考试大纲内容为主,精讲多练,培养学生使用应用软件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操作,进行讲解示范,举一反三。实验课要“多练”,从实践出发,以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有明确目标要求的应用中掌握软件的使用。在本课程教学结束后,能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班适当加宽知识范畴、添加win-dows的高级应用、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网络的高级应用、多媒体素材、获取、编辑、转换等内容。加大课时中上机课的课时比例,以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主,多为学生提供教学实例,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努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要求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来自主学习,学习的任务主要靠学习者自己完成。。从“授人以鱼”转到“授人以渔”上来,把主要任务放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上来,把重点放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来。
2.4 教学过程中与所学专业的结合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基本目的是掌握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其专业领域内基本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千篇一律,要针对专业,讲授一些计算机与此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真正做到抛砖引玉。并鼓励学生在互联网上检索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应用案例进行学习,进一步找到一些行业软件,为今后的模拟实验学习打基础。比如会计专业,可以在Ex-cel教学中加大力度,学习一些数据处理的高级应用。音乐专业的学生,专业打谱软件Overture软件的介绍与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2.5 成绩评定
成绩的评定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0.3+期末成绩*0.7组成,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学生作业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来确定确定;期末考试采用完全上机考试的形式进行,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并提交成绩。A、B班期末考试试题有所区别,考试范围由授课教学大纲决定,简言之考试的内容就是平时上课所讲授的内容。
3、结语
在整个分级的过程中要注意,学校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分级教学的宣传,让学生了解到分级教学的意义正是为了不同起点的学生都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另外,分级时,也要结合学生的个人意愿,不搞一刀切,允许分级点附近的学生自由选择层次。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 分级教学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208-01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一新生计算机基础相差较大,水平参差不齐。即使是同一个班上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也相差很远,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有的学生从没接触过计算机。学生基础知识层次参差不齐的现象明显的加大了教学难度。此外,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会用或用过计算机的新生比例也越来越大,如果还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计算机基础知识有向低龄教学发展的趋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所提出的教学内容包括: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多媒体设计、互联网、电子邮件等,几乎涵盖高等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全部内容,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将不再是“零起点”。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目前,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通常采取全校统一版本,教学内容繁多,课堂上用一个教学目标,这种现状越来越不适应各种专业的个性教学特点。如果不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难以实现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应有所侧重。
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分级教学改革的实施
2.1 采用“2+X+Y”的分级教学方案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对现有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分级教学是提高本课程教学效率、教学效果,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教学原则的最佳选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在现行“1+X+Y”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改革,改变为“2+X+Y”模式,(“1+X+Y”教学模式是:大一新生刚进校统一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这一门课,而第二学期根据所学专业,选择不同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也就是“X”,根据专业的特点再学习一门专业计算机课,就是“Y”)。我们的着手点是:对“1”进行分级教学,将“1”变为“2”(即以下提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A和大学计算机基础B),不再“齐步走”、一刀切。
2.2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的分级手段
每年大一新生刚入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一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根据成绩将学生划分为三类,90分以上的学生可以免修该门课程,测试成绩直接录入教务管理系统,直接获得学分,这些学生在第一学期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完成更多学生感兴趣课程的学习.90分以下的学生根据成绩分别编班A班和B班,分别使用《大学计算机基础A》和《大学计算机基础B》教材进行教学。这种分班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以专业分班方式的教学。很好的改善了目前部分学生“吃不饱”和部分学生“消化不了”的现象。
2.3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把握
在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把握上,A班和B班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A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一定要从最基本知识抓起,精讲多练,加大学习内容的辅导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这部分学生以前接触计算机相对较少,应用技能较差,在授课内容上主要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考试大纲内容为主,精讲多练,培养学生使用应用软件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操作,进行讲解示范,举一反三。实验课要“多练”,从实践出发,以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有明确目标要求的应用中掌握软件的使用。在本课程教学结束后,能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班适当加宽知识范畴、添加win-dows的高级应用、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网络的高级应用、多媒体素材、获取、编辑、转换等内容。加大课时中上机课的课时比例,以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主,多为学生提供教学实例,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努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要求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来自主学习,学习的任务主要靠学习者自己完成。。从“授人以鱼”转到“授人以渔”上来,把主要任务放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上来,把重点放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来。
2.4 教学过程中与所学专业的结合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基本目的是掌握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其专业领域内基本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千篇一律,要针对专业,讲授一些计算机与此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真正做到抛砖引玉。并鼓励学生在互联网上检索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应用案例进行学习,进一步找到一些行业软件,为今后的模拟实验学习打基础。比如会计专业,可以在Ex-cel教学中加大力度,学习一些数据处理的高级应用。音乐专业的学生,专业打谱软件Overture软件的介绍与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2.5 成绩评定
成绩的评定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0.3+期末成绩*0.7组成,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学生作业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来确定确定;期末考试采用完全上机考试的形式进行,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并提交成绩。A、B班期末考试试题有所区别,考试范围由授课教学大纲决定,简言之考试的内容就是平时上课所讲授的内容。
3、结语
在整个分级的过程中要注意,学校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分级教学的宣传,让学生了解到分级教学的意义正是为了不同起点的学生都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另外,分级时,也要结合学生的个人意愿,不搞一刀切,允许分级点附近的学生自由选择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