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将学生成绩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并一直沿用题海战术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学生在长期面对大量枯燥的习题时,很容易产生巨大压力甚至是厌烦、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在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数学教学
引言:学习知识的最好办法就是发现学习,而发现学习就是探究性学习,具体指的是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条件,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知识的过程。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不能仅仅放在数学知识与理论的渗透上,更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其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当今社会优秀人才的必备品质,新课标倡导将开放性、自主性学习放在首位,教师应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发现与创造的过程,进而有效增进其创新意识,促进其综合学习素养的提高。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对于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尚不全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为此,本文将重点探讨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合理设置问题梯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学生对探究问题有没有兴趣,主要取决于是否能从探究过程中获得过成就感,如果总是探究失败,这必然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对探究学习的信心,而要想避免这个情况发生,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来选择合适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探究问题。学生始终是探究的主体,所以教师应明确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并遵循其学习发展原则,通过合理设置问题梯度来渗透探究性学习。在引入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按照由浅显到深奥、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的梯度,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不同学生在学习基础和探究能力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那么就需要教师对每一名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了解,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对于探究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从简单的问题着手,让学生从成功探究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为日后的学习探究打下良好基础。对于探究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置难度较大、挑战性更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潜力,进一步促进其思维发展。例如,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教学中,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亲身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两者的关系,最简单的一个探究实验就是让学生绕着一边转动教室的门,引导其思考另一边与门框所在平面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实物实验能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形成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主动发挥想象去发现其中的规律,以启发其进行更高水平的探究。
二、引入小组合作模式,发挥集体学习作用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但由于知识储备和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理解标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避免部分学生偏离探究方向,教师应致力于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引导其积极地分享观点、取长补短,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也不难发现,激烈的思维碰撞能带来更为丰富的思维火花,同时可引导学生集思广益,在探究性学习道路上更上一层楼。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略,其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利用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完成教学目标。在渗透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生活经验出发,遵循开放性的原则,选择具备研讨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同时,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中首要且关键的一环,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主导作用,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征、能力素质等信息,并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科学分配小组成员。
在组内沟通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帮助小组成员协调好人际关系,注重开发每一名学生的内在潜能,以调动整个小组的探索欲望,使其能以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参与到各项探究性活动中。另一方面,想要进一步发揮组员间的互相带动作用,营造更具活力的学习氛围,就需要教师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小组激励机制,并将各小组课上回答问题、提出独创性观点的频次纳入评价指标。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探究性合作学习中很容易沦为一个旁观者,久而久之,很容易丧失对探究的信心,甚至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为此,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集体感染作用,也应给予探究困难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鼓励其勇敢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是异想天开、错误的想法,教师也不能急于直接否定,而是应通过科学方式引导其趋近正确的思考方向。对于平时表现积极,而且能带动其他同学一起进步的学生,教师也应给予其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从而让小组乃至整个班级进入良性循环,以促进全体学生探究水平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影响探究性学习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探究知识的不足以及探究意识的薄弱,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以有效调动其探究学习积极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习问题通常由教师设计并提出,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被动地进行问题探究。但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高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现和探究的过程,所以教师不能再简单地扮演问题提出者的角色,而是要积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更有意义和价值的学习问题。当然,学生的知识体系尚未完善,想要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首先要通过逆向思考的方式进行设问,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判定定理的互逆关系,并更加牢固的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在讲解完错位相减法后,可以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解法,并鼓励其验证自己的想法,以进一步启发其发散思维。最后,还可通过类比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高中数学知识具备完整、系统的体系,新旧知识之间也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教师可以寻找两者相似的特点,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推导新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一定的阻碍,也会主动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学习问题,有助于其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四、强化探究过程反思,养成归纳总结习惯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实现知识同化、升华和反馈的有效方法,而反思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与动力,也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学生的探究能力毕竟有限,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错误,也可能会遇到思维暂时“空白”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其加强自我监控,及时反思探究过程,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归纳总结习惯。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作为获取知识的主体,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探究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当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后,要反思自己的思想方法以及所应用到的知识技能是否存在问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及时调整探究行为与方向,也能有效避免在接下来的探究环节中出现相同的问题。所有的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探究学习中如果学生存在思维受阻的情况,教师应引导其有意识地联系相关知识,也可通过简单的实验为探究提供思路与方向。在获得探究结果后,教师应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将探究过程整理成探究报告,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能使探究学习更加完整且更具意义。
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当学生具备归纳总结的能力后,必然能掌握更多的解题技能,这时教师再引入一系列针对性的变式训练,就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每一章节的知识学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整理复习大纲,理清新旧知识的邏辑顺序,并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这一阶段学到的解题技巧,思考这部分知识与其他章节知识的相互联系,从而有效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发挥学生知识系统的整体效应。在实践教学中,常见的变式训练包括创设情境、变换条件、变更概念的非本质特征等,但从根本上来讲其思想和实质是没有变化的。教师可利用灵活的变式训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多角度、多方法解题的能力,也要注意思维训练的合理梯度,避免机械性的模仿,要注重引入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合理利用一题多解、一法多用等方式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不断优化其解决数学探究问题的方法。
五、不断优化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环境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是确保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顺利渗透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对良好师生关系的期望越来越高。为此,教师应积极改变自身权威者、领导者的角色,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用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抱有积极的期望,相信学生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通过自身的力量探究出问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独特想法,应认真倾听并思考,从而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的表达环境。另一方面,每一名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应采取有效策略鼓励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通常情况下,优等生与性格外向的学生更容易融于集体中,也更愿意在探究学习中发光发热,而学习基础较强及不善交际者常常会出现不愿参与集体讨论的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认真分析其原因,可以通过加强辅导、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增进其表达交流技巧。
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收集调查、实验操作,交流讨论的过程,在发展学生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其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性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教学反思与总结,也应为学生选择更具趣味性的数学探究内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进其学习信心,进而有效推动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鲁胜利.新媒体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究[J].中国报业,2020(24):124-125.
[2]邵贵明、胡典顺、柳福祥.论数学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课堂落地生根——以人教版高中“对数”教学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20,29(06):46-50.
[3]李奉洁.新课程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34):95-97.
[4]王开泰.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10):207.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数学教学
引言:学习知识的最好办法就是发现学习,而发现学习就是探究性学习,具体指的是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条件,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知识的过程。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不能仅仅放在数学知识与理论的渗透上,更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其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当今社会优秀人才的必备品质,新课标倡导将开放性、自主性学习放在首位,教师应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发现与创造的过程,进而有效增进其创新意识,促进其综合学习素养的提高。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对于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尚不全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为此,本文将重点探讨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合理设置问题梯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学生对探究问题有没有兴趣,主要取决于是否能从探究过程中获得过成就感,如果总是探究失败,这必然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对探究学习的信心,而要想避免这个情况发生,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来选择合适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探究问题。学生始终是探究的主体,所以教师应明确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并遵循其学习发展原则,通过合理设置问题梯度来渗透探究性学习。在引入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按照由浅显到深奥、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的梯度,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不同学生在学习基础和探究能力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那么就需要教师对每一名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了解,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对于探究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从简单的问题着手,让学生从成功探究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为日后的学习探究打下良好基础。对于探究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置难度较大、挑战性更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潜力,进一步促进其思维发展。例如,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教学中,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亲身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两者的关系,最简单的一个探究实验就是让学生绕着一边转动教室的门,引导其思考另一边与门框所在平面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实物实验能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形成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主动发挥想象去发现其中的规律,以启发其进行更高水平的探究。
二、引入小组合作模式,发挥集体学习作用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但由于知识储备和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理解标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避免部分学生偏离探究方向,教师应致力于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引导其积极地分享观点、取长补短,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也不难发现,激烈的思维碰撞能带来更为丰富的思维火花,同时可引导学生集思广益,在探究性学习道路上更上一层楼。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略,其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利用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完成教学目标。在渗透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生活经验出发,遵循开放性的原则,选择具备研讨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同时,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中首要且关键的一环,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主导作用,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征、能力素质等信息,并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科学分配小组成员。
在组内沟通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帮助小组成员协调好人际关系,注重开发每一名学生的内在潜能,以调动整个小组的探索欲望,使其能以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参与到各项探究性活动中。另一方面,想要进一步发揮组员间的互相带动作用,营造更具活力的学习氛围,就需要教师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小组激励机制,并将各小组课上回答问题、提出独创性观点的频次纳入评价指标。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探究性合作学习中很容易沦为一个旁观者,久而久之,很容易丧失对探究的信心,甚至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为此,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集体感染作用,也应给予探究困难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鼓励其勇敢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是异想天开、错误的想法,教师也不能急于直接否定,而是应通过科学方式引导其趋近正确的思考方向。对于平时表现积极,而且能带动其他同学一起进步的学生,教师也应给予其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从而让小组乃至整个班级进入良性循环,以促进全体学生探究水平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影响探究性学习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探究知识的不足以及探究意识的薄弱,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以有效调动其探究学习积极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习问题通常由教师设计并提出,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被动地进行问题探究。但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高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现和探究的过程,所以教师不能再简单地扮演问题提出者的角色,而是要积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更有意义和价值的学习问题。当然,学生的知识体系尚未完善,想要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首先要通过逆向思考的方式进行设问,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判定定理的互逆关系,并更加牢固的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在讲解完错位相减法后,可以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解法,并鼓励其验证自己的想法,以进一步启发其发散思维。最后,还可通过类比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高中数学知识具备完整、系统的体系,新旧知识之间也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教师可以寻找两者相似的特点,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推导新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一定的阻碍,也会主动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学习问题,有助于其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四、强化探究过程反思,养成归纳总结习惯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实现知识同化、升华和反馈的有效方法,而反思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与动力,也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学生的探究能力毕竟有限,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错误,也可能会遇到思维暂时“空白”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其加强自我监控,及时反思探究过程,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归纳总结习惯。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作为获取知识的主体,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探究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当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后,要反思自己的思想方法以及所应用到的知识技能是否存在问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及时调整探究行为与方向,也能有效避免在接下来的探究环节中出现相同的问题。所有的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探究学习中如果学生存在思维受阻的情况,教师应引导其有意识地联系相关知识,也可通过简单的实验为探究提供思路与方向。在获得探究结果后,教师应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将探究过程整理成探究报告,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能使探究学习更加完整且更具意义。
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当学生具备归纳总结的能力后,必然能掌握更多的解题技能,这时教师再引入一系列针对性的变式训练,就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每一章节的知识学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整理复习大纲,理清新旧知识的邏辑顺序,并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这一阶段学到的解题技巧,思考这部分知识与其他章节知识的相互联系,从而有效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发挥学生知识系统的整体效应。在实践教学中,常见的变式训练包括创设情境、变换条件、变更概念的非本质特征等,但从根本上来讲其思想和实质是没有变化的。教师可利用灵活的变式训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多角度、多方法解题的能力,也要注意思维训练的合理梯度,避免机械性的模仿,要注重引入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合理利用一题多解、一法多用等方式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不断优化其解决数学探究问题的方法。
五、不断优化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环境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是确保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顺利渗透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对良好师生关系的期望越来越高。为此,教师应积极改变自身权威者、领导者的角色,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用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抱有积极的期望,相信学生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通过自身的力量探究出问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独特想法,应认真倾听并思考,从而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的表达环境。另一方面,每一名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应采取有效策略鼓励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通常情况下,优等生与性格外向的学生更容易融于集体中,也更愿意在探究学习中发光发热,而学习基础较强及不善交际者常常会出现不愿参与集体讨论的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认真分析其原因,可以通过加强辅导、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增进其表达交流技巧。
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收集调查、实验操作,交流讨论的过程,在发展学生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其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性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教学反思与总结,也应为学生选择更具趣味性的数学探究内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进其学习信心,进而有效推动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鲁胜利.新媒体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究[J].中国报业,2020(24):124-125.
[2]邵贵明、胡典顺、柳福祥.论数学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课堂落地生根——以人教版高中“对数”教学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20,29(06):46-50.
[3]李奉洁.新课程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34):95-97.
[4]王开泰.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