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本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其构建的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呈现出来的职业教育终身化、社会化、功能化、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有着借鉴意义。
关键词:日本;职业教育;改革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日本职业教育体系将对我国职业教育系统改革有着借鉴意义。
一、日本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职业生涯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职业教育实现了职业教育的终身化
日本的职业教育是以职业生涯教育理念为出发点来构建职业教育体系。这一教育理念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就业前的临时指导,而是贯穿人的所有教育阶段,从幼儿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实现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的递进性。短期大学、各类专修学校则要求统一专门教育和教养教育课程;参加工作后,在企业或是社会组织进一步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来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由此可见,日本职业教育从娃娃抓起,将职业和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了职业教育的终身化。
(二)学校、企业、公共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化
现行的日本职业教育体系包括学校职业教育、企业职业教育和公共职业训练三大部分。日本企业者认为,职业能力只可能在工作中逐步形成,学校难以培养企业需要的有职业能力的人才。因此,日本企业以职业教育为己任,开展符合企业岗位的职前培训、职中培训和职后培训,从而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普及化,这就是企业职业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是包括初中和普通高中的职业教育、职业高中、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专修学校开展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的教育活动。公共职业训练则旨在对谋职人员或转岗人员进行各种技能的基础训练和职业潜力开发。这三种职业教育相互补充、配合,从内容上看,日本职业教育涵盖了当下日本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岗位,适应所有社会人员的培训需求;从时间上看,日本职业教育时间灵活,各种职业专修学校根据各种专业教育的实际需要,实行2年、1年、1年半、4年半的多种学制,学校每年招生两次,分别在4月和10月开学,灵活多样的学制可以让学习者根据自己需要自由选择,从而扩大了职业教育普及的范围,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化;从教学地址上看,学校一般设置在县级地区,有利于学员就近入学,被称为是“家门口”的学校。
(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机衔接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职业教育的学校教育涵盖了高中职业教育、大学职业教育、研究生职业教育和博士生职业教育。这系列的职业教育层次梯度和普通高等教育通过四年制大学编入制度和专攻科制度衔接,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四年制大学编入制度是指在专门学校,短期大学毕业后想继续深造,提高现有学历的学生均可以参加编入学考试或已是四年制的学部生,读到大二,大三,但由于专业问题或其他什么原因想更换大学继续学习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编入学考试进行再次学习(但是一般仅限于日本学生,留学生需要已经具备专科学历)。四年制大学编入制度实行学分认定制度,编入大学通过认定认可前一学校前一阶段所修学分。专攻科是专门针对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的毕业生以及拥有同等以上学历的人员所开设的精深课程,教授特别的事项,并进行研究指导,是初、高等职业学生提高学历和技能的出路。
(四)企业高度认可执行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功能化
在日本,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高度认可,毕业生想在一个企业工作,必须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职业鉴定分为国家资格、公共资格和民间资格。国家资格由国家统一进行考试认定的多数为职业准入资格;公共资格各省厅根据公共机关、财团法人和社团法人等呈报的资格考试技能审查来认定,这种方式社会声誉较高,认可度也高;民间资格由民间团体根据 的审查基准给予的资格,在业界有一定的担保水准。日本这种分层次的职业鉴定,不仅使职业技能鉴定适应了社会分工的发展,避免了职业发展与职业鉴定脱节的现象,同时也提高了职业学校专业教学地位,提到了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同时,为了规范职业鉴定程序,有效保障职业鉴定的质量,日本从国家的层面规定了职业鉴定的标准和程序。
二、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一)对于招生就业
目前,我国高职招生已经出现了学校招生供求关系的逆转,出现了招生难的状况。读书无用论,特别是职校读书不如拜师学艺等思想间接导致了高职学校招生难的局面。为此,高职学校得以生存发展首先必须解决生源问题。日本的职业教育涉及初、中、高层次,其职业教育内容根据行业和岗位需求而设置,学制灵活;生源渠道根据职业教育内容设定,而不是根据学历要求而设定,也即是说到职业院校学习的人员可以是社会人员,也可以是初高中毕业生,生源种类根据职业教育内容而确定。对于中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可以借鉴日本职业教育模式,改革职业教育体系,转变职业教育社会职能,将职业教育纳入全面普通技能教育的范畴,打破职业学校与职业培训机构的界限,打破工作和学习的界限,实现职业教育的多样化和普及化,既可以开展全日制的职业教育学习,也可以开展基于社会人员的技能培训的职业教育,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二)对于校企合作
在中国,中国的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和教育活动,仅仅限于学校的一厢情愿。虽然目前各大职业院校都在积极的推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邀请行业专家组建专业指导委员共商人才培养方案,这些在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开展学生顶岗实习、订单班等形式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和学生与行业、企业的接触,在学生技能培养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都没有实质的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企业功利性强,由于学生并非熟练工,学生实习过程中会出现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一般的企业不会真正地将实习学生推到企业生产的第一线,实习大多流于形式。这一点与日本职业教育有区别。日本企业乐于将员工的职业教育和员工的发展作为企业的己任,这是日本企业一种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因此,在中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应该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吸引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之中,或与学校职业教育采取合作办学的形式形成校企合作办学的联动机制,或是让企业内的职业教育成为学校职业教育有力的延伸。
(三)对于职业认定
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的一個重要特点。职业资格鉴定流于形式,鉴定方式单一,职业鉴定含金量不高,学生对职业资格鉴定重视程度并不高。国家组织的职业资格认定职业项目往往落后于社会行业发展,出现职业鉴定的真空,职业准入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因此,在我国,职业资格鉴定制度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在我国,对于职业教育需要从政府,从国家的层面形成统一的规划和构建,着眼于职业教育的普及化和亲民化,适应时代的需求,调动与职业密切相关的产业、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谷峪,姚树伟.职业教育-生涯教育-终身教育——转型期日本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启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吴文洁.日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苏州:苏州大学,2009.
关键词:日本;职业教育;改革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日本职业教育体系将对我国职业教育系统改革有着借鉴意义。
一、日本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职业生涯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职业教育实现了职业教育的终身化
日本的职业教育是以职业生涯教育理念为出发点来构建职业教育体系。这一教育理念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就业前的临时指导,而是贯穿人的所有教育阶段,从幼儿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实现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的递进性。短期大学、各类专修学校则要求统一专门教育和教养教育课程;参加工作后,在企业或是社会组织进一步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来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由此可见,日本职业教育从娃娃抓起,将职业和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了职业教育的终身化。
(二)学校、企业、公共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化
现行的日本职业教育体系包括学校职业教育、企业职业教育和公共职业训练三大部分。日本企业者认为,职业能力只可能在工作中逐步形成,学校难以培养企业需要的有职业能力的人才。因此,日本企业以职业教育为己任,开展符合企业岗位的职前培训、职中培训和职后培训,从而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普及化,这就是企业职业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是包括初中和普通高中的职业教育、职业高中、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专修学校开展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的教育活动。公共职业训练则旨在对谋职人员或转岗人员进行各种技能的基础训练和职业潜力开发。这三种职业教育相互补充、配合,从内容上看,日本职业教育涵盖了当下日本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岗位,适应所有社会人员的培训需求;从时间上看,日本职业教育时间灵活,各种职业专修学校根据各种专业教育的实际需要,实行2年、1年、1年半、4年半的多种学制,学校每年招生两次,分别在4月和10月开学,灵活多样的学制可以让学习者根据自己需要自由选择,从而扩大了职业教育普及的范围,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化;从教学地址上看,学校一般设置在县级地区,有利于学员就近入学,被称为是“家门口”的学校。
(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机衔接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职业教育的学校教育涵盖了高中职业教育、大学职业教育、研究生职业教育和博士生职业教育。这系列的职业教育层次梯度和普通高等教育通过四年制大学编入制度和专攻科制度衔接,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四年制大学编入制度是指在专门学校,短期大学毕业后想继续深造,提高现有学历的学生均可以参加编入学考试或已是四年制的学部生,读到大二,大三,但由于专业问题或其他什么原因想更换大学继续学习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编入学考试进行再次学习(但是一般仅限于日本学生,留学生需要已经具备专科学历)。四年制大学编入制度实行学分认定制度,编入大学通过认定认可前一学校前一阶段所修学分。专攻科是专门针对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的毕业生以及拥有同等以上学历的人员所开设的精深课程,教授特别的事项,并进行研究指导,是初、高等职业学生提高学历和技能的出路。
(四)企业高度认可执行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功能化
在日本,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高度认可,毕业生想在一个企业工作,必须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职业鉴定分为国家资格、公共资格和民间资格。国家资格由国家统一进行考试认定的多数为职业准入资格;公共资格各省厅根据公共机关、财团法人和社团法人等呈报的资格考试技能审查来认定,这种方式社会声誉较高,认可度也高;民间资格由民间团体根据 的审查基准给予的资格,在业界有一定的担保水准。日本这种分层次的职业鉴定,不仅使职业技能鉴定适应了社会分工的发展,避免了职业发展与职业鉴定脱节的现象,同时也提高了职业学校专业教学地位,提到了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同时,为了规范职业鉴定程序,有效保障职业鉴定的质量,日本从国家的层面规定了职业鉴定的标准和程序。
二、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一)对于招生就业
目前,我国高职招生已经出现了学校招生供求关系的逆转,出现了招生难的状况。读书无用论,特别是职校读书不如拜师学艺等思想间接导致了高职学校招生难的局面。为此,高职学校得以生存发展首先必须解决生源问题。日本的职业教育涉及初、中、高层次,其职业教育内容根据行业和岗位需求而设置,学制灵活;生源渠道根据职业教育内容设定,而不是根据学历要求而设定,也即是说到职业院校学习的人员可以是社会人员,也可以是初高中毕业生,生源种类根据职业教育内容而确定。对于中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可以借鉴日本职业教育模式,改革职业教育体系,转变职业教育社会职能,将职业教育纳入全面普通技能教育的范畴,打破职业学校与职业培训机构的界限,打破工作和学习的界限,实现职业教育的多样化和普及化,既可以开展全日制的职业教育学习,也可以开展基于社会人员的技能培训的职业教育,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二)对于校企合作
在中国,中国的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和教育活动,仅仅限于学校的一厢情愿。虽然目前各大职业院校都在积极的推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邀请行业专家组建专业指导委员共商人才培养方案,这些在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开展学生顶岗实习、订单班等形式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和学生与行业、企业的接触,在学生技能培养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都没有实质的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企业功利性强,由于学生并非熟练工,学生实习过程中会出现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一般的企业不会真正地将实习学生推到企业生产的第一线,实习大多流于形式。这一点与日本职业教育有区别。日本企业乐于将员工的职业教育和员工的发展作为企业的己任,这是日本企业一种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因此,在中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应该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吸引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之中,或与学校职业教育采取合作办学的形式形成校企合作办学的联动机制,或是让企业内的职业教育成为学校职业教育有力的延伸。
(三)对于职业认定
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的一個重要特点。职业资格鉴定流于形式,鉴定方式单一,职业鉴定含金量不高,学生对职业资格鉴定重视程度并不高。国家组织的职业资格认定职业项目往往落后于社会行业发展,出现职业鉴定的真空,职业准入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因此,在我国,职业资格鉴定制度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在我国,对于职业教育需要从政府,从国家的层面形成统一的规划和构建,着眼于职业教育的普及化和亲民化,适应时代的需求,调动与职业密切相关的产业、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谷峪,姚树伟.职业教育-生涯教育-终身教育——转型期日本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启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吴文洁.日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苏州:苏州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