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肩负育人的重任,要实现育人、育“好”人的价值追求,就必须朝着优质的方向和水平发展。
一、 秉持“为人”的教育目的
人作为一种具有灵性智慧的社会性存在,只有实现了“为人”的价值,才能体现自身的意义,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这里的“为人”指的是“做好一个人”和“为了他人”。“为人”是教育最为根本的使命,人也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达成“为人”的目的。人在“旅途”,教育循其左右。人永远行走在从“现实人”到“理想人”的过程中,而教育是人成长发展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方式。“为人”的教育就是充分尊重人、服务人和发展人的教育,人在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在“以人为本”的新时代,“为人”的教育更能彰显其时代的价值。学校是实现教育之“为人”目的的理想场所,是履行教育之“为人”使命的理想组织,优质学校应是秉持“为人”教育目的并在“为人”的教育上卓有建树的学校。
二、 师生共生互学的理想组织
教师和学生同样作为有待完善的人,他们共同的成长与发展应是教育的终极关怀。在现实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已经不再是“泾渭分明”似的施教者与受教者,二者从根本上说都是学习者。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二者都是以学习为前提的。这大致包括教师自学和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学生自学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学校中的主要人物和事务是师生和他们的学习,学习是师生共同的任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自不待言,教师在学校的首要任务同样是学习。教师如果不具备足够的学习能力,怎么能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有效的指导,又谈何教学相长?所以,我们认为,教师在学校中具有双重角色,这表现为:教师首先是一个学习者,而与此同时,教师因身肩教习的职能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教习者。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以教习者的身份和学习者的姿态走进学生之中,与学生平等对话,完成教育使命,体现自身价值。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二者在学校教育的同一场域中,便融合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呈现的是一种动态性的共生互学的新型师生关系,它内在地蕴含了民主、平等、自由与合作的社会理念,它也是师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基本逻辑前提。优质学校能够保持对师生的学习负责的态度,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也更加关注教师的学,让全体师生都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发展、在学习中体验幸福。
三、 学校发展的“传统”价值观
在大力推进教育变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时代背景下,一所学校到底要往何处去?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要向着优质的方向和水平不断前进。优质学校应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路向,是学校发展的“传统”价值观,它不应因校长的更迭、师生的流动和组织结构的改变而变动不居。
学校怎样才能朝着优质的方向和水平不断发展呢?或许,被称为“中国史上最强大学”的西南联合大学会带给我们一些启示。从1937年11月1日组建到1946年解散,西南联大存在近十年。西南联大偏隅西南,校舍简陋,衣食堪忧,然而,就是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学校能够不忘使命,穷且弥坚,培养了无数精英。西南联大几乎囊括了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大师级学者,在那里,培养出了后来的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7位两弹一星元勋,171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批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和政治家。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着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了优良的学风,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最著名的高等学府。西南联大的成功告诉我们:优质学校的核心关注点在于人(软件)的发展,而不是物(硬件)的充沛;优质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集体创造、凝练的结果;学校走向优质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获得优质发展的过程。
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三者彼此促进,互相融合。没有学生的发展而空谈教师的发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正如没有教师的发展而奢求学生的发展一样。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任务,学校发展也依托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并为其发展提供各方面的保障。优质学校及其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发展也不例外,而且,正是在这三者相互作用、发展的过程中,优质学校逐渐形成并巩固了它的不可替代性、唯一性,这表现为,优质学校拥有和培养了具备某种特质的教师和学生,并通过他们的教育活动,共同建构起一个特定的学习型组织,发展起一种先进而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
四、 源自学校的成功变革
学校的成功变革是优质学校建设的必由之路。变革是现代学校运行的重要环节。究其定义,它指的是改变现状的运动。学校变革的本意在于改变学校教育的现状,朝着新的、好的、也是更为理想的状态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变革必须对其自身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是因为,新与旧是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表征,它更接近一种事实判断,而好与坏则是一种价值判断,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二者不能等同。也就是说,新即好、旧即坏只是一个或然判断,即新的不一定都是好的,旧的也不一定都是坏的。虽然变革总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的过程,但不是说每一次变革都肯定是一次好的变革,或者说是成功的变革,变革也有可能导致更坏的情况的出现,使事物向着更为不利的方向发展。那么,判断学校变革好与坏、成功与失败的标准,就在于学校文化是否得到进一步的更新和创造,学校文化的档次和境界是否得到显著的提升,学校的育人水平和育人效率是否有了明显的提高。
实现一场成功的变革是一个持续前进的过程。总体来说,成功变革的条件在于如下几点:第一,成功的变革必须把变革深植于学校文化的建设与熏陶之中;第二,成功的变革需要学校领导人(校长)具有敏锐的战略眼光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决心;第三,成功的变革需要学校组建一支干练得力的变革团队,能够积极发挥上传下达、综合协调的作用;第四,成功的变革都强调激发全体人员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第五,成功的变革要以全体人员达成一致的群体共识为基础;第六,成功的变革都以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体性、积极性为条件;第七,成功的变革需要制定一系列新的制度规范予以配套保证;第八,成功的变革非常注重对变革过程的紧盯不懈,对于变革的内容、方法、步骤、监督、反馈等诸多环节都要进行全程的关注,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等。
学校历来被认为是一个最为安全的组织,学校也常常被认为是一个缺乏开放的勇气和姿态的较为保守的组织。在学校中,教师无疑是这个组织中的重要群体,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左右学校的发展方向。在学校中发起变革,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热烈响应和相互合作,变革能否真正在学校中发生,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动。教师只有对变革心存强烈的兴趣与愿望,学习和认同变革的理念与思想,掌握变革的策略与步骤,才能真正从行动上支持并参与学校变革。为此,激发教师群体参与变革的勇气和热情,使变革成为教师的一种时尚、一种话语、一种习惯,这是变革成功的先决条件。
五、 凭借校长卓越的领导力
校长是学校发展和师生共同进步的引领者。究其实在,校长也是教师中的一员,只不过,他的教师身份是比较特殊的。一方面,校长是学校及师生发展的领导者,他对师生负有领导和管理职能;另一方面,校长也是一位教者,他也要承担教育教学的任务,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他对学校中的其他人都具有言传身教的教育意义。因此,可以说,校长是集领导者与教育者于一身的特殊的教师。
人的发展离不开维持其生存发展的环境的有力保障,而环境的保障说到底仍是一种特定制度的保障。好的制度能够极大地促进组织的健康发展,也进而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发展。学校是一个特殊的以育人为目的的组织架构,在普遍实施校长负责制的学校行政管理体制下,校长肩负重任。校长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对学校的良性运作进行机制、制度设计,进而把校长所推行的治校理念、师生行为、学校运作模式等融进每一位师生的心中,使每一位师生都深受校长领导之“无形的手”的影响。为了全校师生的共同发展,校长应围绕优质学校的治校目标来进行机制和制度设计,统筹学校各方利益,把全体师生的力量凝聚到优质学校的建设中来,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维护和发展全体师生的利益。
对质的追求本身就是一个“路漫漫”、没有终点、永不停歇的过程,而追求优质则更是一个“上下求索”、不断超越的过程。在现实中,一所优质学校,或者是某个实施着与众不同观念的学校,经常会遭受别人的嫉妒、不满、误会,或遭到别的学校的抵制,要独立生存就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智慧。毫无疑问,优质学校对于校长的要求是近乎苛刻的。校长作为一所学校发展的“总设计师”,他应该心怀追求优质的坚定志向,对学校发展具有敏锐的战略眼光和清晰而明确的发展目标,有着能够统协全体师生向着既定目标共同奋斗的高超的领导能力,要努力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领导者。学校的运作千头万绪,各方利益相互纠葛、交错盘生。虽然教师利益、学生利益和学校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现实情况下,三者之间往往会相互摩擦、甚至产生冲突矛盾。作为校长,他所应该关注的焦点是学校师生的利益,任何决策的制定都要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校师生的发展,以不损害师生的利益为基本前提,以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师生的利益为旨要。
在好教师、好学生、好校长及好学校的相互循环中,校长具有统领作用,能使一所普通的或薄弱的学校变成社会上认可的优质学校,能使那些所谓的资质较差的学生发展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特色发展的人,这都是对优质学校校长拥有卓越领导力的最好注解。
一、 秉持“为人”的教育目的
人作为一种具有灵性智慧的社会性存在,只有实现了“为人”的价值,才能体现自身的意义,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这里的“为人”指的是“做好一个人”和“为了他人”。“为人”是教育最为根本的使命,人也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达成“为人”的目的。人在“旅途”,教育循其左右。人永远行走在从“现实人”到“理想人”的过程中,而教育是人成长发展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方式。“为人”的教育就是充分尊重人、服务人和发展人的教育,人在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在“以人为本”的新时代,“为人”的教育更能彰显其时代的价值。学校是实现教育之“为人”目的的理想场所,是履行教育之“为人”使命的理想组织,优质学校应是秉持“为人”教育目的并在“为人”的教育上卓有建树的学校。
二、 师生共生互学的理想组织
教师和学生同样作为有待完善的人,他们共同的成长与发展应是教育的终极关怀。在现实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已经不再是“泾渭分明”似的施教者与受教者,二者从根本上说都是学习者。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二者都是以学习为前提的。这大致包括教师自学和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学生自学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学校中的主要人物和事务是师生和他们的学习,学习是师生共同的任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自不待言,教师在学校的首要任务同样是学习。教师如果不具备足够的学习能力,怎么能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有效的指导,又谈何教学相长?所以,我们认为,教师在学校中具有双重角色,这表现为:教师首先是一个学习者,而与此同时,教师因身肩教习的职能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教习者。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以教习者的身份和学习者的姿态走进学生之中,与学生平等对话,完成教育使命,体现自身价值。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二者在学校教育的同一场域中,便融合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呈现的是一种动态性的共生互学的新型师生关系,它内在地蕴含了民主、平等、自由与合作的社会理念,它也是师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基本逻辑前提。优质学校能够保持对师生的学习负责的态度,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也更加关注教师的学,让全体师生都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发展、在学习中体验幸福。
三、 学校发展的“传统”价值观
在大力推进教育变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时代背景下,一所学校到底要往何处去?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要向着优质的方向和水平不断前进。优质学校应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路向,是学校发展的“传统”价值观,它不应因校长的更迭、师生的流动和组织结构的改变而变动不居。
学校怎样才能朝着优质的方向和水平不断发展呢?或许,被称为“中国史上最强大学”的西南联合大学会带给我们一些启示。从1937年11月1日组建到1946年解散,西南联大存在近十年。西南联大偏隅西南,校舍简陋,衣食堪忧,然而,就是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学校能够不忘使命,穷且弥坚,培养了无数精英。西南联大几乎囊括了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大师级学者,在那里,培养出了后来的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7位两弹一星元勋,171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批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和政治家。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着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了优良的学风,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最著名的高等学府。西南联大的成功告诉我们:优质学校的核心关注点在于人(软件)的发展,而不是物(硬件)的充沛;优质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集体创造、凝练的结果;学校走向优质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获得优质发展的过程。
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三者彼此促进,互相融合。没有学生的发展而空谈教师的发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正如没有教师的发展而奢求学生的发展一样。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任务,学校发展也依托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并为其发展提供各方面的保障。优质学校及其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发展也不例外,而且,正是在这三者相互作用、发展的过程中,优质学校逐渐形成并巩固了它的不可替代性、唯一性,这表现为,优质学校拥有和培养了具备某种特质的教师和学生,并通过他们的教育活动,共同建构起一个特定的学习型组织,发展起一种先进而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
四、 源自学校的成功变革
学校的成功变革是优质学校建设的必由之路。变革是现代学校运行的重要环节。究其定义,它指的是改变现状的运动。学校变革的本意在于改变学校教育的现状,朝着新的、好的、也是更为理想的状态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变革必须对其自身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是因为,新与旧是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表征,它更接近一种事实判断,而好与坏则是一种价值判断,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二者不能等同。也就是说,新即好、旧即坏只是一个或然判断,即新的不一定都是好的,旧的也不一定都是坏的。虽然变革总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的过程,但不是说每一次变革都肯定是一次好的变革,或者说是成功的变革,变革也有可能导致更坏的情况的出现,使事物向着更为不利的方向发展。那么,判断学校变革好与坏、成功与失败的标准,就在于学校文化是否得到进一步的更新和创造,学校文化的档次和境界是否得到显著的提升,学校的育人水平和育人效率是否有了明显的提高。
实现一场成功的变革是一个持续前进的过程。总体来说,成功变革的条件在于如下几点:第一,成功的变革必须把变革深植于学校文化的建设与熏陶之中;第二,成功的变革需要学校领导人(校长)具有敏锐的战略眼光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决心;第三,成功的变革需要学校组建一支干练得力的变革团队,能够积极发挥上传下达、综合协调的作用;第四,成功的变革都强调激发全体人员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第五,成功的变革要以全体人员达成一致的群体共识为基础;第六,成功的变革都以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体性、积极性为条件;第七,成功的变革需要制定一系列新的制度规范予以配套保证;第八,成功的变革非常注重对变革过程的紧盯不懈,对于变革的内容、方法、步骤、监督、反馈等诸多环节都要进行全程的关注,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等。
学校历来被认为是一个最为安全的组织,学校也常常被认为是一个缺乏开放的勇气和姿态的较为保守的组织。在学校中,教师无疑是这个组织中的重要群体,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左右学校的发展方向。在学校中发起变革,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热烈响应和相互合作,变革能否真正在学校中发生,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动。教师只有对变革心存强烈的兴趣与愿望,学习和认同变革的理念与思想,掌握变革的策略与步骤,才能真正从行动上支持并参与学校变革。为此,激发教师群体参与变革的勇气和热情,使变革成为教师的一种时尚、一种话语、一种习惯,这是变革成功的先决条件。
五、 凭借校长卓越的领导力
校长是学校发展和师生共同进步的引领者。究其实在,校长也是教师中的一员,只不过,他的教师身份是比较特殊的。一方面,校长是学校及师生发展的领导者,他对师生负有领导和管理职能;另一方面,校长也是一位教者,他也要承担教育教学的任务,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他对学校中的其他人都具有言传身教的教育意义。因此,可以说,校长是集领导者与教育者于一身的特殊的教师。
人的发展离不开维持其生存发展的环境的有力保障,而环境的保障说到底仍是一种特定制度的保障。好的制度能够极大地促进组织的健康发展,也进而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发展。学校是一个特殊的以育人为目的的组织架构,在普遍实施校长负责制的学校行政管理体制下,校长肩负重任。校长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对学校的良性运作进行机制、制度设计,进而把校长所推行的治校理念、师生行为、学校运作模式等融进每一位师生的心中,使每一位师生都深受校长领导之“无形的手”的影响。为了全校师生的共同发展,校长应围绕优质学校的治校目标来进行机制和制度设计,统筹学校各方利益,把全体师生的力量凝聚到优质学校的建设中来,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维护和发展全体师生的利益。
对质的追求本身就是一个“路漫漫”、没有终点、永不停歇的过程,而追求优质则更是一个“上下求索”、不断超越的过程。在现实中,一所优质学校,或者是某个实施着与众不同观念的学校,经常会遭受别人的嫉妒、不满、误会,或遭到别的学校的抵制,要独立生存就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智慧。毫无疑问,优质学校对于校长的要求是近乎苛刻的。校长作为一所学校发展的“总设计师”,他应该心怀追求优质的坚定志向,对学校发展具有敏锐的战略眼光和清晰而明确的发展目标,有着能够统协全体师生向着既定目标共同奋斗的高超的领导能力,要努力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领导者。学校的运作千头万绪,各方利益相互纠葛、交错盘生。虽然教师利益、学生利益和学校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现实情况下,三者之间往往会相互摩擦、甚至产生冲突矛盾。作为校长,他所应该关注的焦点是学校师生的利益,任何决策的制定都要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校师生的发展,以不损害师生的利益为基本前提,以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师生的利益为旨要。
在好教师、好学生、好校长及好学校的相互循环中,校长具有统领作用,能使一所普通的或薄弱的学校变成社会上认可的优质学校,能使那些所谓的资质较差的学生发展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特色发展的人,这都是对优质学校校长拥有卓越领导力的最好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