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之我见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mzt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国学成为共识。今天的国学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既要注重传统学术,又要回归日常生活,更能指导今后的实践。从继承与发扬民族文化、国学的内在魅力、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三个角度来看国学教育的作用,以期达到国人在全球化环境中自觉的反省而能够把中国的文化价值内化。
  关键词:国学教育 民族文化 养成教育
  
  国学相对于西学,是中国学术的一种称谓,由章太炎提倡而被广泛接受。章太炎的“国学”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文学、文字学、音韵学等各门学术。国学的内涵,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指以“汉学”、“宋学”为中心的儒学代名词。广义指中国全部的学术文化,天文地理、诸子百家、经史子集、秦砖汉瓦、钟鼎甲骨……新国学,打破传统国学的自我垄断、封闭,代表着面向世界的中国学术概念。学者关注国学的视角不尽相同,王富仁试图将“学院文化”、“社会文化”、“革命文化”等都纳入“新国学”体系,从而超越“中—西”、“古—今”二元对立的思维框架,重构中国学术的整体性。钱理群则认为倡导“新国学”固然重要,而站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建立一种健全的学术发展的格局和秩序尤为紧迫,他对地方文化、乡土文化更加关注。近年国学热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习国学却是共识。
  国学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反复的诵读和对日常生活的感悟进行潜移默化;国学教育又是启发教育,既注重教授者的自身素养进行感召,又注重调动接受者的自觉性、主动性去学习。对于国学,今天不仅仅是为了将传统文化延续下来,尤为重要的是让其中的精华积极促进我们的发展。既注重传统学术,又回归日常生活,更能指导今后的实践,这是今天学习国学的意义。
  首先,从继承与发扬民族文化的角度来看,国学教育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生发民族自豪感。国学经典中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时至今日仍然可用;“知义明耻”、“和为贵”等思想是构成社会价值系统的要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儒家思想是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国学经典还十分系统地论述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照、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我内心的对话等内容,这种“海纳百川”的人文精神与多样性生活方式,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遗产保护是一致的。国学历史久远、覆盖领域宽广,这使其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但不管有多大的包容,民族精神必为其纲。研究、开发国学宝藏,充分利用其中的智慧资源、道德资源,生发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其次,从国学的内在魅力角度来看,国学教育对健全人格、加强人身修养有重要的作用。国学经典中的义理是我们宝贵的人生指南、修身养性的准则,人们潜移默化地从中传承民族文化的精华,这样国学的魅力就全面渗透到了行为习惯和日常生活中。例如,背诵《弟子规》等国学内容,随时随地用所学反省自己的行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国学说到底是培养人的学问,国学经典是熏染、陶冶青少年优秀的品德的最好素材。国学经典是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青少年通过口诵心想,久熏成习、久习成性,气质得到改变,能够从小养成宽容、平等、仁爱、理解、互助等良好品格;国学经典的内容就是一些高远的理想、广阔的胸怀,使人可以增长智慧、提升眼界、增长勇气;国学经典包含有一种诚恳的人性,能够进入到心灵深处,提高人的内在品德,所以能够流传千古而不衰。熟读国学经典这样浓缩智慧的书籍,好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使人比较迅速地启迪理性。青少年时期奠定了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开发了潜能,将会在以后的人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成才。
  最后,从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看,国学教育是人文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1)学校教育方面。把国学经典和科学教育理念结合起来,从教材设置、延伸阅读、教学形式等方面科学设置国学教育相关内容,以真正达到国学教育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
  选用国学经典作为教育素材,需要注重选择,重视传统文化并非要回到过去。如何有效地将国学教育引入到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教育中?这需要结合实践,在实践中,一方面对纳入中小学和大学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诵读、理解;另一方面对经典书籍《诗》、《书》、《论语》、《老子》等系统化、通俗化的注释与论析,让学生进行延伸阅读,用“国学”吸引、感动、滋养学生,培养孩子们的文化之根。
  国学教育要循序推进,重在潜移默化,应该注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养成教育。诵读是国学教育的一部分,让学生不但能诵读经典,而且能践行经典。具体的做法:确保国学教育进课堂,中小学每周一节国学阅读课,早读中安排国学诵读;探索形式多样的课堂模式,以语文课为主阵地,开展“诵读、感悟、积累、践行”模式的教学实践,可以进行“搜集、交流、赏析”专题阅读课等探索;布置学生做感恩作业,通过日常活动,使我国的传统美德在学生身上得到发扬;举行年度“国学文化周”系列活动,开展“国学教育辩论赛”、“国学论坛”等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家庭社会教育方面。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除家长的热爱和坚持外,国学还需要社会组织的支持,用社会团体赞助的方式来保持国学教育的健康发展,避免产业化运营模式产生以盈利为目的的弊端。通过举办演出、演讲、比赛、交流等方式来激励和维系社会国学教育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形成良好的国学学习风尚,让国学慢慢浸润到每个家庭、每个人。国学经典诵读在很多国家与地区已经受到重视,在日本、东南亚、台湾、香港等都十分注重儿童的国学诵读活动,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有借鉴之处。
  总之,全球化语境中本土文化价值的缺失,问题在于遗忘了传载文化密码的经典书籍。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五千年文明史的积淀,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通过国学教育的培养,在经典里遨游,体会国学经典中的品德价值、人生意义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可持续的和谐发展关系。蓦然回首,研究学习国学,在全球化环境中自觉做合格的中国人,对国学进行更多探索尝试,自觉的反省而能够把中国的文化价值内化,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
其他文献
本文对寄生蜂体内类病毒颗粒的形态结构、产生、组成、分离和纯化,及其与寄生蜂的关系、对寄主的调节机制等进行了概述。
摘 要:一个精彩的导入就是一把开启课堂教学的金钥匙,教师要使课堂导入部分成为一节语文课中最吸引人、最精彩的部分。本文主要从情景导入、故事导入、解字导入、激趣导入这四种方式来谈课堂导入技巧。力求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诱发他们的感情,为课堂教学找到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导入 情景 故事 解字 激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也就是说教师应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回想沿着实践“课程改革”理念一路走来的点滴。真是感慨诸多。曾经,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几乎是“挖空心思”地备课、讲课,可到头来收效甚微。正当我迷茫时.“课改
表述上的差异,透视出许多深刻的内容。尤其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表述,更能透视深刻的内容。面对秦始皇的豪华仪仗,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  首先,反映出两人不同的生活背景。刘邦是个亭长(这个官职或许连“吏”的级别都够不上)。说白了是个“混混儿”,但可上通官府,下压百姓,三教九流,社会闲杂都纳入了他交往的范畴。繁杂的社会关系,丰富了他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他圆滑、贪婪、奸
童话和寓言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童话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如《皇帝的新装》、《灰姑娘》等。寓言,就是含有劝喻和讽刺意味的故事。寓,就是寄托,即借助于某种故事形式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如《白兔与月亮》、《落难的王子》等。  寓言和童话的区别在于:一从篇幅上看,童话,故事完整,篇幅较长,情节神奇曲折。如《皇帝的新装》、《蚕和蚂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