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导入技巧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n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精彩的导入就是一把开启课堂教学的金钥匙,教师要使课堂导入部分成为一节语文课中最吸引人、最精彩的部分。本文主要从情景导入、故事导入、解字导入、激趣导入这四种方式来谈课堂导入技巧。力求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诱发他们的感情,为课堂教学找到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导入 情景 故事 解字 激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也就是说教师应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和思维活动,引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做到心动、脑思、手写、口说,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进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的条件。一个精彩的导入就是一把开启课堂教学的金钥匙,教师要使课堂导入部分成为一节语文课中最吸引人、最精彩的部分。下面,笔者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浅显体会。
  一、情景导入法
  语文教师设计导语要充分考虑到以情感人、以情服人,要有意识地创设具有丰富情感的生动场景,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触发学生的情感,通过新课导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情感纽带,让语文课堂呈现“未成曲调先有情”。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余光中的《乡愁》时,声情并茂地道出:在1972年的1月21日,诗人余光中于厦门街的旧居内,听着那潺潺的冷雨,淅淅沥沥,淋淋漓漓,愁绪万千,离开大陆已经二十多年了,不知何年何月能够回去,思乡之情喷涌而出,不能自已,仅用了20分钟就吟唱出了一首让无数人动容的诗歌——《乡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乡愁。
  再如,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选取了许多关于“春天”的诗词和美文,先让学生读一读,再非常有激情地说:在四季中最令人向往的是春天,最美丽婀娜的是春天,最让人充满希望的也是春天,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文人墨客用如花之笔描绘了大量春天的美景。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
  二、故事导入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注意。”教师在课前讲一个鲜为人知、而又富于哲理的故事导入新课,会令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去,这样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欣赏力。如笔者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以故事这样导入:有这么一个国君,只知道吃喝玩乐,不理朝政。不管大臣如何劝说,依然我行我素,国家衰落下去。有一天来了一个琴师,听说国君喜欢琴。这位琴师调试好了琴弦两手抚在琴上,就是不开始弹,而是给国君讲弹琴的道理,国君一听他懂得这么多,更想听他弹奏一曲了。这时琴师慢吞吞地说,我一时半会儿没弹,您就急成这样。国家在您手中就好像琴在我手中。您许久以来扶着国家这张大琴就一直没有弹奏一曲,人民就不着急吗?国君一听恍然大悟,于是拜琴师为相,国家因此而慢慢强盛起来。同学们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人物,现在大家就来学习一下这两个君臣之间的故事吧。
  三、解字导入法
  汉语历史悠久,许多词语都有其深沉的文化来源。教师可以追源溯流,即从解说词汇的含义和构成等方面来帮助学生了解这个词语的来龙去脉,从而引起学生注意,尽快把握课堂内容,投入到学习状态当中。一位老师在教学郦道元的《三峡》一文时,如是导入:“同学们,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让我们见字知意。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学生答“山”。老师接着问道:“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学生答“水”。老师随即揭示教学中心,说道:“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所以,我们如果来欣赏‘峡’,就不仅仅要品山,还要读它的水。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老师顺势板书题目及作者,进入正文的教学。这一导入的巧妙就在于通过解析汉字来引出教学的核心,即三峡的“山”和“水”。
  再如,一位老师执教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在上课之前,这位老师先请同学们一起来认一个字:閒。先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字?
  老师再明确:这个字从门,从月,月光照入门内,是闲的繁体字。老师再追问:古人将“闲”写成这样,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呢?我们再来猜一猜!最后老师再明确用意并切入主题:“月色入门,月色入户,真是一派悠闲自得的景象,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来赏一赏美丽的月色,谈一谈有关“闲”的学问。”而“闲”正是这篇文章的文眼。老师通过解字法导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还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课堂学习内容。
  四、激趣导入法
  根据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运用一些新颖、富有情趣的导入方式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例如,一位老师在上法布尔的《绿色蝈蝈》一课时这样导入:“有一个人,他从小就立志于研究昆虫,用自己40年的积蓄在乡间购得一小块土地,和虫子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共同生活了35年。有一个人,他极力反对人们将昆虫关进实验室、钉在木盒、浸在烧酒的研究方式,大声疾呼:“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在自由的田野上,观察昆虫,探究生命。”有一个人,他因与世俗格格不入的研究方法和生活方式,被时人嘲笑为“虫人”、“疯子”,而却被后人永远铭记为“伟大的昆虫学家”。他就是——”学生不断修正,最后异口同声:“法布尔。”老师马上应道:“对,他就是法布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绿色蝈蝈》。”
  再如,笔者执教黄天祥的《落日的幻觉》一文时,我先让学生看两幅图片,分别让学生数数图片中共有多少个黑点,有多少个转动的大飞轮,正当学生为自己数不清而发愁时,我明确:实际上这两幅图片根本没有黑点,没有转动的飞轮。学生们霎时更是睁大了眼睛,仔细看,才相信了我所说的话。这时候,抛出上课的主题——幻觉,顺势引出课题。如此导入立刻就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的欲望,使学生更易接受知识。
  魏书生说过:“一件事有一百种做法。”语文教学的导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把握和运用这些方式,在整个导入过程中,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找到适合每篇课文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诱发它们的感情,为课堂教学找到一个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中学教师新概念教学百科[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0.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78.
  3.杨扬.语文教学之友[J].精彩导语巧在何处.2010.7.
  4.刘景萍.现代语文[J].浅谈高中语文课导入技巧.2010.05.
其他文献
提升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语文科研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影响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众多原因中,择要分析了人文感知力和判断力对作文水平提高的影响,并结合自身教学体验,具体阐
语文老师最怕学生或其他学科的听课教师评价语文课是:这节课内容让学生自己看也看得懂,上与不上没什么差别;也常听见学生或教师私下说,语文课少上一节是没关系的,不影响学业。除此之外,最令人尴尬的是现在书店资料泛滥,学生买本参考资料,课上的回答与老师讲课用的参考答案如出一辙,据说有些老师为避免如此的尴尬,规定学生不许带参考书到课堂里。  笔者认为这些恰恰暴露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说明语文课堂教学是有问题的,
“东西街,南北走,出门遇见人咬狗;捡起狗,打石头,又被石头咬了手。”这叫“颠倒诗”,又叫“反话”,“倒语”,它是旧时说书艺人用来吸引听众的开场白。这样的倒语往往用稀奇古怪甚至不可能的事情引起听众的注意,达到让路人驻足倾听的目的。  同样,为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习兴趣,语文或其他学科新课开始的时候,往往也用“开场白”,行话叫做“导语”。或许是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得到语文老师的青睐,
本文对寄生蜂体内类病毒颗粒的形态结构、产生、组成、分离和纯化,及其与寄生蜂的关系、对寄主的调节机制等进行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