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通过对城乡义务教育差异性的调查研究,分析现状,提出对策,进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 城乡基础教育 均衡发展 现状 意义 措施
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不断扩大的城乡差异、校际差异和群体差异现象严重挑战教育公平,并势必影响进一步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机会。因此,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城乡基础教育失衡的现状
1.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
在“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管理体制下,市直中小学市管,镇中镇小镇管,村小村管。由于受经济发展状况的限制,集资成为筹措教育经费的主要渠道,在经费投入上形成倒金字塔,城区市直学校和城关镇所辖学校投入比镇中、镇小多,镇小比村小多。这使乡村学校办学的硬件设备远远落后于城镇学校。
2.师资配备不均衡。
发展农村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我在调查中发现,在农村中小学中普遍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学历整体偏低的情况。由于农村教师福利偏低,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对艰苦,高校毕业生不想到农村教书,农村教师特别是农村骨干教师想方设法涌入城镇学校的现象比比皆是,以致农村40岁以下教师所占比例很小,教师队伍严重老化,第一学历达标者甚少,大多通过进修拿到大专学历。这与城市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结构相差甚远。
3.学生素质发展不均衡。
农村大多数学校依然沿用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管理机构通过各种考试、竞赛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领导围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组织开展工作,教师只注重于文化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的生理、心理、能力、价值观念等的培养和树立较为漠视。这与城市中小学教育理念的更新、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潜能的开发有较大的差别,从而导致农村孩子在能力素质方面明显不足。
二、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
1.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教育是相关利益群体最多的社会事业之一,教育公平也就自然地成为人们评判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应是国家提供的同时也必须予以保障的公共事业,其本质属性就是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现在教育发展很不均衡的状态,不仅无法满足大多数人共同的教育需求,而且促使教育热点问题持续升温。
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各地、各个学校都在努力地研究和探索,但就整体讲,素质教育还是任重道远,还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全社会的长期努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实施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主线,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学生之间的素质差距。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的前提和基础。
人力资源是指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怎样把巨大的人口资源转化为丰富人力资源,把潜在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的人力资源,最直接又最重要的是依靠教育,而义务教育又是最重要的基本途径。
三、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一是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通过政府投资、社会捐助及学校勤俭办学等途径筹集资金,对农村学校校舍进行加固和重建工作。
二是推进农村中小学多媒体教室建设。教育主管部门成立农村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按照“低成本、高有效、可持续”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配备多媒体教室。同时通过网络设施建设,与城市教育网络资源管理平台相链接,将城市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传送到农村地区,有效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是加快乡镇中小学学校图书室建设。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和与城市图书馆建立资源共享的关系,以充实图书的数量,提高图书的质量,解决学校没有图书室,或者藏书量不足、图书陈旧、藏书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
四是加快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条件。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一是实施“五大计划”,建城乡一体教师培训体系。依托当地高校现有资源,进行师德师风建设计划,农村教师全员培训计划,艺术、体育、健康教育教师专项培训计划,英语教师专项培训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网络研修等“五大计划”,对农村教师开展全员培训,加快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
二是城乡校际结对帮扶,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积极探索城乡学校共同发展的工作机制,城镇重点中小学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牵手”,对口开展人员、资源、课堂、教研、科研全方位帮扶。
3.健全机制,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建立倾斜提高机制,即让在贫困地区、乡镇以下学校工作的教师工资水平高于城镇教师,以弥补农村教师交通、饮食、夜间工作(晚自习下班辅导、生管值班等)等方面的费用。
二是建立农村优秀教师补贴机制,即对农村优秀教师实行特殊性补贴制度,如优秀教师补贴、在农村学校服务年限10年以上教师津贴等,使人才得到相应待遇,安居乐业,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逆向流动的问题。
三是建立对农村学校师资培训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将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经费核定为工资总额的3%—5%,确保农村校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级各类培训学习。
四是完善城乡校际结对帮扶机制,即建立中青年教师定期流动制、名优教师巡回授课制、紧缺教师跨校走教制等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教师有序流动机制,并建立相应的政策导向机制和保障制度。
总之,义务教育是国民素质提高的起点、人才强国的基点、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基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晓妹.均衡发展:我国义务教育的决策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03.
[2]毛伟宾.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理论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3,(10).
[3]曾利萍.吴江.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关键词: 城乡基础教育 均衡发展 现状 意义 措施
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不断扩大的城乡差异、校际差异和群体差异现象严重挑战教育公平,并势必影响进一步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机会。因此,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城乡基础教育失衡的现状
1.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
在“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管理体制下,市直中小学市管,镇中镇小镇管,村小村管。由于受经济发展状况的限制,集资成为筹措教育经费的主要渠道,在经费投入上形成倒金字塔,城区市直学校和城关镇所辖学校投入比镇中、镇小多,镇小比村小多。这使乡村学校办学的硬件设备远远落后于城镇学校。
2.师资配备不均衡。
发展农村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我在调查中发现,在农村中小学中普遍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学历整体偏低的情况。由于农村教师福利偏低,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对艰苦,高校毕业生不想到农村教书,农村教师特别是农村骨干教师想方设法涌入城镇学校的现象比比皆是,以致农村40岁以下教师所占比例很小,教师队伍严重老化,第一学历达标者甚少,大多通过进修拿到大专学历。这与城市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结构相差甚远。
3.学生素质发展不均衡。
农村大多数学校依然沿用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管理机构通过各种考试、竞赛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领导围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组织开展工作,教师只注重于文化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的生理、心理、能力、价值观念等的培养和树立较为漠视。这与城市中小学教育理念的更新、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潜能的开发有较大的差别,从而导致农村孩子在能力素质方面明显不足。
二、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
1.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教育是相关利益群体最多的社会事业之一,教育公平也就自然地成为人们评判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应是国家提供的同时也必须予以保障的公共事业,其本质属性就是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现在教育发展很不均衡的状态,不仅无法满足大多数人共同的教育需求,而且促使教育热点问题持续升温。
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各地、各个学校都在努力地研究和探索,但就整体讲,素质教育还是任重道远,还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全社会的长期努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实施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主线,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学生之间的素质差距。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的前提和基础。
人力资源是指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怎样把巨大的人口资源转化为丰富人力资源,把潜在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的人力资源,最直接又最重要的是依靠教育,而义务教育又是最重要的基本途径。
三、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一是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通过政府投资、社会捐助及学校勤俭办学等途径筹集资金,对农村学校校舍进行加固和重建工作。
二是推进农村中小学多媒体教室建设。教育主管部门成立农村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按照“低成本、高有效、可持续”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配备多媒体教室。同时通过网络设施建设,与城市教育网络资源管理平台相链接,将城市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传送到农村地区,有效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是加快乡镇中小学学校图书室建设。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和与城市图书馆建立资源共享的关系,以充实图书的数量,提高图书的质量,解决学校没有图书室,或者藏书量不足、图书陈旧、藏书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
四是加快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条件。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一是实施“五大计划”,建城乡一体教师培训体系。依托当地高校现有资源,进行师德师风建设计划,农村教师全员培训计划,艺术、体育、健康教育教师专项培训计划,英语教师专项培训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网络研修等“五大计划”,对农村教师开展全员培训,加快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
二是城乡校际结对帮扶,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积极探索城乡学校共同发展的工作机制,城镇重点中小学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牵手”,对口开展人员、资源、课堂、教研、科研全方位帮扶。
3.健全机制,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建立倾斜提高机制,即让在贫困地区、乡镇以下学校工作的教师工资水平高于城镇教师,以弥补农村教师交通、饮食、夜间工作(晚自习下班辅导、生管值班等)等方面的费用。
二是建立农村优秀教师补贴机制,即对农村优秀教师实行特殊性补贴制度,如优秀教师补贴、在农村学校服务年限10年以上教师津贴等,使人才得到相应待遇,安居乐业,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逆向流动的问题。
三是建立对农村学校师资培训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将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经费核定为工资总额的3%—5%,确保农村校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级各类培训学习。
四是完善城乡校际结对帮扶机制,即建立中青年教师定期流动制、名优教师巡回授课制、紧缺教师跨校走教制等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教师有序流动机制,并建立相应的政策导向机制和保障制度。
总之,义务教育是国民素质提高的起点、人才强国的基点、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基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晓妹.均衡发展:我国义务教育的决策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03.
[2]毛伟宾.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理论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3,(10).
[3]曾利萍.吴江.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