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社会发展角度浅析经济与文化间的辩证关系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ingb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经济与文化就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因素,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只发展经济而忽视文化影响力的国家,注定会走上混乱黑暗的道路;只重视文化培养而不去提升经济实力的文明,也最终只会成为一具空壳。但经济与文化之间到底孰轻孰重,至今为止仍是众说纷纭。本文将通过日本历史的发展来分析经济与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日本经济;日本文化;日本社会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9-0108-02
  无论是工业革命这样的人类社会的进步,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的全人类的大灾难,所有人为因素产生的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其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都离不开经济和文化这两点。经济的发展会引起社会改革和科技进步,文化的差异会带来交流融合或矛盾冲突。人类的文明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进步、交流、战争中发展到了今天,而经济和文化就像两根线一样将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缝合在一起。以日本为例,这个面积不足40万平方公里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岛国,它的起源、发展也离不开经济与文化的影响。将日本历史看作人类文明的一个缩影,可以方便我们探究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以经济为基础的人类社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需求五个层次。高级需求的出现需要先满足低级需求,也就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而在人们满足生理需求时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经济实力。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文明体系的基石,是人类能够生存和繁衍的前提。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建立在社会经济体系的基础上,人类的一切活动也都是在满足了基本生理需求之后才能进行的。《管子·牧民》中也用“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這句话证明了经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
  纵观人类历史,所有的文化改革,其起因或背景总是离不开经济方面的因素。没有新兴资本主义的出现,就不会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也离不开民族资本主义的支持。文化的变革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的结果,这一点在日本也同样适用。以平安时代为例,当时以藤原家为首的贵族阶级掌握实权,所以平安时代的文化也就与贵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平安时期最兴盛的“贵族文学”大多数都是在贵族势力的支持下由贵族官员创作,并在贵族阶级流传的系列作品。像《源氏物语》《枕草子》等都属于“贵族文学”的范畴。在那个民智未开的时代,只有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名门贵族们才有受教育的资格,只有他们能够创作出文学著作,也只有他们会有时间和精力来接受文化熏陶。除了文学,像绘画、建筑之类的艺术风格也都是贵族阶级引领的。总的来说,平安时代的文化是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满足的贵族阶级用来填补精神的一种方式。
  镰仓室町时期,武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贵族文学开始逐渐没落。到了平源两大武士集团掌权之后,文学的主流方向也开始朝着描写武士生活的军记物语发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描绘了平源两家兴衰始末的《平家物语》。除此之外,由于佛教的盛行,还出现了以绝海中津的《蕉坚集》为代表的五山文学,以及以鸭长明的《方丈记》和吉田兼好的《徒然草》为首的僧人随笔。这些文学形式的出现都是以武家政权、佛教兴起这一社会背景为基础的。
  到了江户时期,寺子屋在日本普及,平民百姓也有了接受教育的方式,于是町人文化应运而生。浮世绘、浮世草子、歌舞伎等艺术形式在民间流传开来,这些也都是建立在社会安定,百姓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即使是到了近代,因经济改革影响而产生的文学著作也不在少数。就比如没有日本土地改革导致贵族没落,就不会诞生以太宰治为首的“斜阳族”作家。
  从上述日本文学的发展不难看出日本文化的创作与受众经历了从贵族到武士最后在平民之间普及这一逐渐通俗化的过程。这也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想要接触文学需要跨过一个经济门槛,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这个门槛逐渐降低,进入文学殿堂的人越来越多,文学的发展也就愈发兴盛。这就是为什么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文化对经济的推动力
  文化从来都是与社会的经济紧密联系的,它由经济决定,又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对于日本文化而言,从早期的将文学作品或艺术品作为商品进行流通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到如今以动漫为首的日本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说没有文化的推动,日本经济不可能发展到现在的水平。
  日本文化之所以有这样的影响力,与它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日本文化的“开放性”。作为一个存在时间超过两千年的国家,日本似乎从不会介意承认别的文化比本国的优越,并且非常善于学习借鉴他国文化,集百家之长,最后作为自己文化发展的“养料”来吸收。除了在日语中占很大比重的“外来语”,在日本很多地方也能看见外来文化的影子。像随处可见的外国料理,装修时的西式洋房,以及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这些都是日本文化“开放性”的体现。正是这些外来文化的引入,才使得日本的经济与文化发展得如此迅速。
  日本的两次重大改革——大化改新与明治维新,其背景都与外来因素有关。从公元607年第一位遣隋使小野妹子来访中国,中日官方正式开始交流,到公元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大化改新正式开始,期间的近40年间日本派往中国的遣隋使、遣唐使学习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治国经验,这些都是改革的重要依据。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废除了贵族世袭制,改为和唐朝一样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体制,同时废除贵族私有土地制度,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这一举措使日本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为今后日本社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日本确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使得百姓生活安定,社会经济发展。   到了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枷锁,日本又重新恢复与外界的接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给当时尘封已久的日本很大的冲击,这也直接影响了当时日本人的进步思想。1867年,明治天皇即位,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奉还大政”。1868年1月3日,明治维新开始,幕府废除,日本正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从此以后,日本积极学习西方文化,引进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改革土地制度,统一货币,推动工商业的发展,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明治维新最终使日本废除了幕府时期与外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重新夺回国家主权,迈入近代化国家的行列。
  大化改新学习中国文化,使日本摆脱蛮荒,走向文明;明治维新借鉴西方文化,让日本恢复了国家主权,不再落后挨打。从这两次重大改革我们不难看出,外来文化的吸收对于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之大。这也是日本这个国家比较特殊的一点。对外来文化如此包容,哪怕是曾经对本国进行过侵略的国家的文化也能毫不顾忌地学习吸收。
  日本文化的“独立性”也是其如此具有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像现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对日本文化的印象主要还都是武士道、“物哀文学”之类的日本原有的文化。一边从别的国家汲取“文化养分”,另一边向外国进行文化输出。一个对外来文化浓度如此之高的“混血文明”还能保持自己本国文化的独立性,这与日本的“天皇制”有密切的联系。与中国的“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同,从《古事记》中记载的神武天皇到现在的德仁天皇,日本一共有126代天皇。虽然期间天皇权力被架空了近七百年,虽然现在的天皇只是日本皇室存在的一个象征,但能将一个皇室家族传承千年之久,恐怕也只有日本能做到。这种“万世一系”的天皇制所带来的优势,就是日本文化也能够代代相传,不断延续,不用害怕改朝换代所带来的政治影响。在这126代天皇中,不仅有本身就才华横溢、作品无数的天智天皇、天武天皇等,更有以一己之力推动新文化改革的嵯峨天皇。“天皇”这一存在使日本国民意志得到集中,让日本人更加团结,也成了日本文化传承千年的支柱。
  除此之外,日本文化的“独立性”还來源于日本对本国文化的坚守与支持。虽然对于外来文化日本的态度向来是来者不拒,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能做到把其中的优秀元素整合到本国文化中,使得日本文化在不断的学习和借鉴中成长。就像日本虽然曾非常推崇中国文化,甚至有一段时期唐诗在日本的影响力超过了他们本国的和歌。但最终日本人总是能回归到本国文化的发展之路上。在学习了这么多外来文化后仍能保持初心,坚持为本国文化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这也是日本文化现在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如此具有影响力的原因之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日本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各个时期文化的主流方向都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所决定,例如平安时期的贵族文学和镰仓室町时期的武士文学。而当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或是引入外来文化后,经济的发展又会受到文化的推动,就像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对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学习借鉴以及现在“Cool Japan”在全球范围的推广。从日本的发展这一角度来看,经济决定了文化的发展,文化推动了经济的进步,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今天的日本。
  参考文献:
  [1]张灵均.日本经济发展变迁中的文化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26).
  [2]于端阳.日本文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J].商, 2013,(16).
  [3]孙新曦.经济文化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2008,(32).
  [4]王梓.日本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J].长白学刊,1994,(03).
  [5]郑有国.日本文化与日本经济的成长动力[J].亚太经济,2000,(04).
  作者简介:
  沈瑞纯,男,汉族,山东枣庄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2018级学生。
  尹凤先,女,辽宁沈阳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中日女性文学比较。
其他文献
【摘要】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博物馆文创产业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宝鸡市民俗博物馆具有很强的民俗文化底蕴和文创产业发展优势。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对宝鸡市民俗博物馆文创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思路及建议。通过分析宝鸡市民俗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国内外博物馆文创产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现状,提出可行性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 “互联
期刊
【摘要】 黄色新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新闻史上,始于19世纪末美国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与约瑟夫·普利策的激烈竞争。各界对于黄色新闻,众口不一,褒贬参半,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黄色新闻在世界新闻史上留下了不可抹去的浓重一笔,虽然他们从不是新闻写作的主流,但却从未退出过历史舞台。本研究通过对2017年至2019年我国网络媒体网易、新浪、腾讯三家门户网站的黄色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来探讨我国媒体如何完善黄
期刊
【摘要】 湖南省湘西地区拥有悠长的历史文化,在岁月的进程中苗歌作为一种集合民族智慧内涵与文化的艺术形式在我国的民族文化中有着重要位置,苗歌能表现出我国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多彩民俗形式。本文以湘西苗歌为切入点,通过对民歌自身历史的发展和民歌演唱形式的介绍分析,对苗歌的演唱特征与文化内涵进行探究。  【关键词】 湘西苗歌;演唱形式;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丽江民间舞蹈到在中国少数民间舞蹈中独树一帜,是传统民间舞蹈的代表。作为中国民间舞蹈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独特的舞蹈审美特征和质朴的舞蹈语汇,反映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风格特点、动作特征以及舞蹈文化内涵。通过民间舞蹈这一艺术载体,利用民族地域优势,生动而形象的艺术形式,传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意识,使美育价值更具亲和力和吸引力。纳西族民间舞蹈这一艺术载体,舞蹈动作模仿性强、舞蹈风格松弛自然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女性的重视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近年来我国两性情感类电影大量涌现,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两性情感类电影有了重大的改变,即女性逐渐站在主动的一方,因此展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色彩。本文试图从《前任攻略》系列电影来分析当代女性主义的转向及其变化。  【关键词】 女性主义;两性;男女平等;独立意识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
期刊
【摘要】 文章基于音乐社会学视角对原生态音乐流行性进行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我国学者对于原生态音乐的研究一般从民族音乐学或音乐人类学视域出发。但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原生态音乐便呈现出与流行音乐融合的趋势,原生态音乐的诸多元素也被应用于流行音乐创作中,此时原生态音乐也被纳入到了文化产业以内。但其产业化的背后并非“原生态”的泯灭,也绝非其文化艺术价值的缺失,而是其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
期刊
【摘要】 在厘清戏曲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从戏曲的现代内涵和戏曲的现代形态两方面分析黄梅戏“徽州系列”戏曲现代化过程中的创作得失。  【关键词】 戏曲现代化;徽州系列;戏曲内涵;戏曲形态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9-0097-03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当代地方戏曲剧目民俗记忆研究”(AHSKY20
期刊
【摘要】 花鼓灯是盛开于淮河流域民间的一朵洋溢着文化芳香的歌舞文化花朵。其不单单拥有奔放瀟洒的舞蹈,还包含着热烈欢快的锣鼓与优美抒情的灯歌。可以说,花鼓灯音乐文化是花鼓灯的灵魂,锣鼓和灯歌是十分重要的两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作为一个民族活力的源泉,也是花鼓灯音乐文化的生命。基于此,本文概述淮河流域民间花鼓灯音乐文化历史溯源,再分析花鼓灯音乐文化构成和特点,最后提出花鼓灯音乐文化发展策略,给相关
期刊
【摘要】 从“媚”与“瘦”的概念角度对颜真卿的书法进行评价,应注意从颜真卿书法下笔与运笔的角度进行分析,理解不同人书写过程中自带的风格与气质。颜真卿是我国历史上书法成就极高的名家,一生创作了无数的作品,这些作品的艺术造诣也较高,每一幅都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以及个性。人们对于颜真卿的书法气质评价也各不相同,但是总体认为,颜真卿的书法不存媚骨,行文敦厚。  【关键词】 颜真卿;书法评价;瘦;媚  【中图
期刊
【摘要】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之下,网络平台的发展速度迅猛。特别是近些年,各式各样的短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创新欠缺、内容质量较低等。如何能够深入分析短视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还需更深入的探讨。由此,本文以“融媒体视角下短视频发展及传播策略分析”作为重要的研究视角,希望通过本文研究,不断推动我国短视頻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进一步优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