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给企业家的五个建议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让太多的企业大起大落,年初时的雄心勃勃到了年末时已经消磨殆尽,剩下的,只是对于未来的雾里看花。互联网时代已经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这一年的内需乏力、中美贸易战、金融去杠杆、资本寒冬、人口红利持续消失……又放大了这种不确定性。
  2019年,不确定性的浪潮会让很多企业举步维艰。逆流之下,他们该何去何从?
  由于长期在商业一线与企业贴身肉搏,我有机会感受到企业家们的焦虑、拼搏与守望。带着这些有温度的信息,基于我对商业逻辑的认知,在这里为企业家们给出几个建议。希望即将经历阵痛的企业能够在危机中打开新的局面,破茧而出,涅槃重生。
  1.“稳健”是第一原则
  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下,“稳健”是第一行动原则。我建议企业:
  第一,收缩非相关多元化投资。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前提下,投资回报率一定也是下行的,四面出击的非相关多元化投资也跳不出这种宿命。过去,企业这样做是在抢风口、做套利。但现在,“风口”越来越少,“井口”越来越多,吹不上去没问题,别掉下去才能保命。
  第二,扩大“主赛道”经营优势。当企业放弃了非相关多元化的套利,就一定要在有把握的主赛道上扩大优势,做到极致。一个市场的规模由两个要素组成——客户数量和客单价格。不要单单追求“客户数量”,而要追求“有效客户数量”。如果一个客群的复购率不高,说明粘性不强,他们从产品中的“获得感”不足,你的产品再好,可能也不适合他们。而获取和维系这类客群需要大量成本,他们还随时有可能离开,所以,应该坚决放弃这些“幻象”。
  由此,企业应将精力聚焦于真正的“有效客群”,全力提升有效客群的体验。这直接反映在“客单价格”的提升上,用另一种更靠谱的方式做大规模。具体的做法要么是推动单客的多样产品购买,要么是从产品升维到服务,从服务升维到解决方案。无论哪种方法,都是在增加主赛道的把握。要做到什么程度呢?用我经常辅导企业家的一个模型来给出建议——基于对细分用户群的深度理解,基于你的核心竞争力提供解决方案,确保其他竞争对手进到你的赛道就会死!
  2.坚信“创新为王”
  过去,我们是山寨大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处于较低水平,商业风气也是笑贫不笑娼,导致抄袭者横行无忌,创新者活不下去。但是,在现在的环境下,我建议企业一定要坚信“创新为王”。奖励创新者,清算抄袭者的时代到了。
  在内需不振的环境里,产品出货困难,即使成本上升,也要降价销售,企业必然苦不堪言。但创新的企业摆脱了同质品竞争,守得住价格,即使成本有所增长,毛利空间依然还在。只有创新才有高溢价,才有高毛利,才耗得起,创新就是“护城河”。
  企业家们应该认识到,目前的商业世界里,已经没有绝对放量的产业了,各个产业里基本都是结构化调整的市场。换句话说,都是在一個“微增长”的产业里做局部的加减法。减法做在那种没有竞争力的“尾部企业”身上,加法做在真正有竞争力的“头部企业”身上。什么是竞争力?必然还是创新能力。再说得通俗一点,任何一个行业,都要做成有高技术含量的生意,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被消费者或客户留下。
  3.释放“管理红利”
  除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也是一种创新,可能还更能立竿见影。过去,在大环境比较好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浪”一点,但现在必须追逐人效和财效,企业需要有思路地“瘦身”。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守住两条底线:一是进攻的底线,就是规模;二是防守的底线,就是效能(人效、财效等)。以前,大多企业是“进攻为主,兼顾防守”,以“经营”来做规模,效能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过冬”环境里,企业需要转为“防守为主,兼顾进攻”,应该关注“管理”,效能是生死线,增长必须是“精实增长”,规模必须是“有效规模”,活下去才是当务之急。其实,经营和管理不是二选一,而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从来就分不开。盲目经营,没有管理,涸泽而渔,未来堪忧;为了管理而管理,不顾经营,埋头赶路,迟早会掉进坑里。
  由于外部环境的挤压,企业必然攻守一体化,回归到管理的原点。而管理是永远的蓝海,有挖掘不尽的红利。小一点的企业要导入正规化的管理,老老实实练童子功,过去“脚踩西瓜皮”的模式一定要摒弃。华为、海尔等优秀企业的员工可以埋怨企业“管理过度”,但对大多数企业的员工来说不能这么抱怨,要先会爬,再学飞。而对已经具备一定体量的企业,转型平台型组织是一条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释放出组织和个人的潜能,抵御寒冬。
  4.直面“数据黑洞”
  互联网时代已经走入下半场,产业互联是大势所趋。但问题在于,这种转型一定是有阵痛的,而环境维艰可能让企业无暇升级自我,转而优先保障生存。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大企业才有转型空间,而他们的转型极有可能形成赢者通吃的“黑洞”。需要明确的是,数据化转型都是以“平台化”为目的的。换言之,当你决定走这类转型时,你就要有一颗“一统产业”的心。数据化转型一定不是做一个小玩具,让你的企业自己玩就好了。大企业如果借助数据和算法上的优势,极有可能形成“黑洞”,吸入流量、资源,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商业生态。
  几年前,我至少听到过几十个老板(大量都是做垂直电商的)说自己要干掉马云,但现在他们已经明白,没到那个体量,没有那个基因,还是应该现实一点。其实,要做产业平台,从硬件铺设到软件开发,都是巨量投入,甚至要对抗一个产业链的传统逻辑,根本不是小玩家可以涉足的。但是,小企业也没必要闭关锁国,截断了自己数字化转型的路。如果具备局部(硬件或软件)的核心竞争力,首选合作,与大企业一起打造平台。
  5.守望产业春天
  寒冬之中,洞见者总能逆势谋划、守望春天,通常,他们的行动总是与市场逆向而行。这里也提出两个建议:
  一是聚焦主业做产业整合。上文提到要收缩非相关多元化投资,但这里要说的是有必要聚焦产业做投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寒冬里,“头部企业”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冲击,他们反而应该借助自己被放大的相对优势来“清场”。在“尾部企业”惨淡经营的同时,外部资本被“钱荒”困扰无暇推高价格,因此并购标的处于价格洼地,头部企业作为产业投资者,在“冬天”很可能会有不错的并购机会。
  基于并购,头部企业可以快速扩大市占率,获得核心技术……这样形成的上下游的产业协同,将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市场地位。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商业世界,正处于面向数字化转型的“奇点”,并购形成的产业整合,可能是造好了走向未来的诺亚方舟。
  二是针对人才做“低位建仓”。过去,太多人才分布在了泡沫行业里,泡沫行业由资本助推,有足够的“银弹”吸引他们,其薪酬被推高到了不理性的位置,反而是真正脚踏实地的企业得不到他们。现在,泡沫已经开始被刺破,流出到市场的人才越来越多。而只要经历过一次泡沫的人才,其收入预期就会开始回归理性,会更注重企业的长远未来。
  当我写下了上面的话,心情其实很复杂。一方面,我仿佛听到了2019年里不少企业的叹息,过往的根基不稳、依附大势、带病发展,终究会迎来审判日(Judgment Day)。另一方面,我又仿佛听到了新生力量破土而出的声音,过往的工匠精神、执着创新、蓄势待发,终究会等来属于自己的时代。2019年,商业世界的很多事情会尘埃落定。
其他文献
品牌和平台,是流量发展的两个阶段。品牌是平台的根基,是流量孕育的IP雏形;平台是品牌发展的高阶状态,也是流量帝国辉煌的凯旋门。  品牌与平台的区别  爆品是流量的初步成型,是策略的“一点突破”,是商业的萌芽。爆品,不只是冲着打造品牌去的,爆品的野心是做平台。只有当“品牌平台化”,建立好锁住流量的矩阵之后,企业才算真正松口气。比如,小米手机与小米生态链;比如,罗辑思维与“得到”App。  品牌与平台
期刊
互联网时代,量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移动互联网时代,效率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因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时间、客户、渠道全部被分割,呈现出了碎片化的特点。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入口,企业要想搞好营销,必须关注每一位客户。  培养更多粉丝  互联网时代的逻辑关系非常简单,免费是其最典型的逻辑,只需两步就可以构建起商业模式。第一步,以免费的方式获取大量客户;第二步,将其中的一部分客户转化为付费客户。在互联网时代,
期刊
可保护肩部的电动弹力枕  近日,来自日本的Pip Erekiban公司推出了一款电动弹力枕。据了解,该公司推出的电动弹力枕内置两种类型的电动安全气囊,以及可以密集护理肩部的弹力枕,可以重复膨胀和收缩以适应颈部。内置颈部安全气囊从侧面向中心轻轻拉动颈椎,从而调节颈部曲线,肩部气囊是从上胸椎抬起下颈椎,关节和肌肉通过移动肩胛骨硬化的移动范围。我们可以选择实践课程、强化密集课程和肩部密集课程。在完成相应
期刊
罗永浩是这个时代非常难得的创业样本,有人对他极端看好,也有人极端质疑,他的性格本身就有一些极端,后来选择进入的又是一个极端竞争的行当。我总觉得很有必要探个究竟,他创业路上的那些障碍,以及也难免六神无主过的琐碎细节。我相信这样的创业者无论成败,最终都会在时代的幕布上投下自己的一束光。  时间倒转20年,像我和罗永浩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跑出来创业的。无论你有多么神乎其技的长板,你的短处都如影随形,哪怕不致
期刊
在我重回惠普任在大中华区总裁一职时,我发现惠普公司那几年在中国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惠普当时太重视内部了,总是用内部指标推动所有事情,每个人只在意自己的KPI,忽视了我们存在的目的是服务客户。大家做的事情是把报告写得漂漂亮亮,找一个借口告诉全世界为什么在这里做不好,比如我们在中国市场拿不到这个产品,或者拿不到这个价格,所以我的生意就做不好。但是拿到产品和价格之后,又可能找到新的理由,总之进入了一种负
期刊
大型科技企业总是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苹果和亚马逊的估值已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对缩略语情有独钟的华尔街投资者们将Facebook、苹果(Apple)、亚马逊(Amazon)、Netflix和谷歌(Google)五家公司统称为“FAANG”。同样,在中国,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三大科技公司也被统称为“BAT”。这八家公司的总价值超过了欧元区、新兴市场以及日本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  这些企业不断发
期刊
组织实践表明,有效的集体领导是很多组织成功的真实原因,也是很多组织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卓越的真实原因。没有坚持有效的集体领导,也是很多曾经辉煌的企业衰落的主要原因。如何认识集体领导力的核心精神而且发挥其有效性,值得企业家深入思考和正确借鉴。  什么是集体领导  1.集体领导的含义  在中国企业,集体领导是在传统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制度相互交融的文化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实践与理论总结。这种带有中国特色的管理
期刊
深度社交是一个相对于广度社交而言的名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社交模式和社交需求也产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社交的价值,开始挖掘社交的潜力,但是很多人将社交停留在“认识更多的人”“拓展更大的社交圈”的层面上,却忽略了一点:好的社交更应该进行纵深挖掘。  深度社交的本质是打造一种更加和谐、更有深度的社交关系,比如,商人之间
期刊
管理的客观效果是为了消除浪费——不管是时间、原料还是资本。效率至上的信念从来没有被撼动过,不仅体现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等旨在提高贸易效率的多边组织中,还通过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自由化、有效的税收形式、放松管制、私有化、透明资本市场、平衡预算和反浪费政府的形式,纳入了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此外,全球所有商学院的课堂上都在推崇效率至上。  消除浪费听上去是个合理目标
期刊
在大多数公司里,首席营销官的理想却是首席运营官最糟糕的噩梦。以客户为中心的实践和相关的数字化项目拉高了运营成本,让组织难以在营销和运营这两种对立的力量之间达成平衡。  因此,利用数据来理解客户旅程有助于创造一种共同语言,让这两个领域能够基于同样的事实进行操作。分析行为数据及其对流程的影响并使之视觉化,将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比根据孤立的人口统计学和行为事实分析的效果更好。  多年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