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的教学精神,不只为教师指明了提升教学艺术的方向,也为教师提供了重新审视自身教学的理论依据。本篇文章即从教师关注学生成绩与能力的双重提升、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与兴趣、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走向三个方面,试述笔者高中数学教学的有关心得。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改;能力;情感
设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秉承什么样的教学理论无疑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新的时期,高中数学教师只有真正以新课改的教学精神为指导,才可以摆脱传统教学中单一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成绩的弊端,我们的学生才有全面发展的可能性。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桎梏,教师才可以真正从多角度、多层面出发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等等。笔者认为,高中数学教师要想将新课改的教学精神真正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动,就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思考和探索。
一、关注学生成绩与能力的双向提升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单一的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关心无几。这一教学模式导致我们培养出的大多数高中生都陷入了高分低能的恶性循环。学生的能力发展不均衡,不仅影响了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本领,更降低了学生将来工作时的综合竞争实力。因此,新课改的教学精神在这样一个背景中应运而生,新课改的教学精神不止一次地强调了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关问题,呼吁和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注意方式方法、选定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想真正的提升学生的成绩与能力,就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要制定全面的学生评估体系,不再采取单一的评价模式去判定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除了根据试卷上的成绩判定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效之外,我们还要设置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依据。比如说,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他们在课堂活动时彰显出来的能力来综合评估学生。有了全面的评估体系为依据,教师自然就会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问题。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侧重选择一些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进步的教学方法。比如说,与传统数学教学中直接将现成的答案规律告诉学生相比,我们可以选择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运动、启发学生们通过探究答案发现规律等等。再次,教师在促进学生能力进步的过程中,要明确重点要培养学生的是哪方面的能力。学生数学学习时可以发展的能力有很多,比如说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空间架构和想象能力等等,同时提升学生的所有能力显然是不现实,只有明确重点培养的是哪些能力,我们才可以展开相应的教学模式。比如说,在讲解利用向量求空间角的小节内容时,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就是空间架构和想象能力。除了以知识为依据之外,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准确找出学生相关能力的优势和弱势部分,进而突出优势、改变弱势。
学生成绩与能力的双向提升不仅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努力,更需要学生自身改变思想观念。只有学生不再把一时的成绩和分数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数学教师的一系列能力强化行为才会发生作用。所以,激发学生对能力发展的重视一样是必不可少的。
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在兴趣的陪伴下不仅创造了科学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也留给我们后人无限的启示。无独有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样是新课改要求教师着重激发的内涵之一。
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我们教师怎样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在教学语言和课堂模式两个方面下功夫。首先,教师在讲授一些数学知识的时候,要尝试多使用一些跟学生、时代联系紧密的词语和话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还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语言解答一些数学难题。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适当提升自身的幽默感,带给学生们更多的乐趣。虽然以上这些方面看似简单,但是要做到着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幽默感的培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时期,但是古话说得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就一定可以实现自身教学语言艺术的提升,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模式上,我们还要尽量避免一直采取单一的讲授模式,要尽可能变换不同的课堂模式。比如说,在讲解正弦余弦定理这知识点的时候,因为有很多特殊角,因此牵涉到的三角函数值非常多。如果教师只是列出一个表格,讲述之后然后让学生们死记硬背这个表格的话,学生记忆起来不仅辛苦,而且也没有多少兴趣。但是,如果我们应用小组合作的课堂模式,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提问,那么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整的记忆和应用整个表格。
学习兴趣固然是教师需要重点激发的方面,学生的情感态度也一样是不容忽视的。相对而言,情感是比兴趣更加稳定的因素,因此,在学生高中三年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情感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情感建立主要依托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二是学生与数学教师的情感联系。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经历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但是学生对数学教师的情感却是与我们直接相关的。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做学生的老师,在课堂下做学生的朋友,真诚地关心、关爱学生们,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自然就日渐紧密了。学生对任课教师有感情,自然就会对这门课程又感情,有了情感上的依托,学生不但在学习的时候不会感觉到辛苦,还会迸发出更多的潜能。
三、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走向
新课改的教学精神认为,学生的学习成效和能力进步是由很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其中,心理状态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平时数学基础很好的学生,在一些大型考试中却难以发挥自己正常的水平,考试成绩很不理想。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情绪起伏非常大。这些情况的出现其实都与学生的心理状态紧密相关。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和考试时的心理状态好了,他们的成绩和能力进步就更加平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观察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心理走向,在学生感到迷茫时给学生指出正确的方向;在学生情绪低落时,给学生鼓励和支持;在学生失去自信心的时候,帮助学生鼓足勇气、重整旗鼓。
新课改的教学精神明确要求教师在努力传授知识的同时全面关注到学生学习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实践也证明,重视这些与学生全面发展紧密相关的因素,确实有助于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成效的提升和学生的和谐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改;能力;情感
设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秉承什么样的教学理论无疑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新的时期,高中数学教师只有真正以新课改的教学精神为指导,才可以摆脱传统教学中单一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成绩的弊端,我们的学生才有全面发展的可能性。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桎梏,教师才可以真正从多角度、多层面出发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等等。笔者认为,高中数学教师要想将新课改的教学精神真正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动,就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思考和探索。
一、关注学生成绩与能力的双向提升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单一的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关心无几。这一教学模式导致我们培养出的大多数高中生都陷入了高分低能的恶性循环。学生的能力发展不均衡,不仅影响了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本领,更降低了学生将来工作时的综合竞争实力。因此,新课改的教学精神在这样一个背景中应运而生,新课改的教学精神不止一次地强调了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关问题,呼吁和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注意方式方法、选定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想真正的提升学生的成绩与能力,就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要制定全面的学生评估体系,不再采取单一的评价模式去判定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除了根据试卷上的成绩判定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效之外,我们还要设置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依据。比如说,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他们在课堂活动时彰显出来的能力来综合评估学生。有了全面的评估体系为依据,教师自然就会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问题。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侧重选择一些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进步的教学方法。比如说,与传统数学教学中直接将现成的答案规律告诉学生相比,我们可以选择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运动、启发学生们通过探究答案发现规律等等。再次,教师在促进学生能力进步的过程中,要明确重点要培养学生的是哪方面的能力。学生数学学习时可以发展的能力有很多,比如说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空间架构和想象能力等等,同时提升学生的所有能力显然是不现实,只有明确重点培养的是哪些能力,我们才可以展开相应的教学模式。比如说,在讲解利用向量求空间角的小节内容时,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就是空间架构和想象能力。除了以知识为依据之外,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准确找出学生相关能力的优势和弱势部分,进而突出优势、改变弱势。
学生成绩与能力的双向提升不仅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努力,更需要学生自身改变思想观念。只有学生不再把一时的成绩和分数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数学教师的一系列能力强化行为才会发生作用。所以,激发学生对能力发展的重视一样是必不可少的。
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在兴趣的陪伴下不仅创造了科学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也留给我们后人无限的启示。无独有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样是新课改要求教师着重激发的内涵之一。
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我们教师怎样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在教学语言和课堂模式两个方面下功夫。首先,教师在讲授一些数学知识的时候,要尝试多使用一些跟学生、时代联系紧密的词语和话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还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语言解答一些数学难题。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适当提升自身的幽默感,带给学生们更多的乐趣。虽然以上这些方面看似简单,但是要做到着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幽默感的培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时期,但是古话说得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就一定可以实现自身教学语言艺术的提升,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模式上,我们还要尽量避免一直采取单一的讲授模式,要尽可能变换不同的课堂模式。比如说,在讲解正弦余弦定理这知识点的时候,因为有很多特殊角,因此牵涉到的三角函数值非常多。如果教师只是列出一个表格,讲述之后然后让学生们死记硬背这个表格的话,学生记忆起来不仅辛苦,而且也没有多少兴趣。但是,如果我们应用小组合作的课堂模式,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提问,那么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整的记忆和应用整个表格。
学习兴趣固然是教师需要重点激发的方面,学生的情感态度也一样是不容忽视的。相对而言,情感是比兴趣更加稳定的因素,因此,在学生高中三年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情感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情感建立主要依托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二是学生与数学教师的情感联系。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经历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但是学生对数学教师的情感却是与我们直接相关的。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做学生的老师,在课堂下做学生的朋友,真诚地关心、关爱学生们,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自然就日渐紧密了。学生对任课教师有感情,自然就会对这门课程又感情,有了情感上的依托,学生不但在学习的时候不会感觉到辛苦,还会迸发出更多的潜能。
三、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走向
新课改的教学精神认为,学生的学习成效和能力进步是由很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其中,心理状态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平时数学基础很好的学生,在一些大型考试中却难以发挥自己正常的水平,考试成绩很不理想。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情绪起伏非常大。这些情况的出现其实都与学生的心理状态紧密相关。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和考试时的心理状态好了,他们的成绩和能力进步就更加平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观察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心理走向,在学生感到迷茫时给学生指出正确的方向;在学生情绪低落时,给学生鼓励和支持;在学生失去自信心的时候,帮助学生鼓足勇气、重整旗鼓。
新课改的教学精神明确要求教师在努力传授知识的同时全面关注到学生学习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实践也证明,重视这些与学生全面发展紧密相关的因素,确实有助于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成效的提升和学生的和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