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双一流”指的是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与高校专业文化的长期积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依托“双一流”背景进行专业文化的建设尤为重要。本文就从“双一流”高职院校的内涵要素以及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内涵与建设为出发点,对“双一流”背景下高职专业文化建设途径进行深入研究,以此不断提升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创造更大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双一流”;高职院校;专业文化
一、“双一流”高职院校的内涵与要素
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指的是“一流高职院校”和“一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建设。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牢牢把握时代机遇,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充分发挥自身在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中的作用。“双一流”高职院校的建立主要具备以下四种要素:第一,竞争力。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的学校建设和教育积累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支撑学校存在和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通常体现在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良的教学管理体系、优秀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实践教学水平等方面;第二,创新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优秀人才的标准已经是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双重考核。“双一流”高职院校必然具有强大的教育创新性,通过不断变革创新自身的教育系统,将创新能力传递给高职学生;第三,影响力。影响力是推动职业院校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助推器”,因此“双一流”高职院校必须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拥有较高的影响力意味着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品牌,拥有显著的核心竞争优势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第四,服务性。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技能应用型教育,是与社会生产、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因此,高职院校在服务贡献社会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双一流”高职院校更應当具备强大的服务贡献能力。
二、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内涵与建设
(一)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内涵特征
专业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以企业文化为背景,结合专业文化理论与实践,通过特定的承载媒介,展示与体现专业特色的培养理念、教学风范与学生素质,从而形成以专业制度与精神为核心的综合体系。高职院校专业文化主要具备以下三种特征:第一,互动性。专业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教师与学生对专业文化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专业文化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互动性;第二,渗透性。校园专业文化体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和教职工的思想、言行与举止中;第三,传承性。教风、学风、学术传统和思维方式的形成是经历了几代人代代相传、相沿成习的,因此校园专业文化具有很强的传承性。
(二)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建设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内容组成:第一,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是文化要素或者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面。专业物质文化则是指用于教学、学习等有关方面的设施、设备与工具,主要包括教学楼的设计、多媒体教室及实训工具的选择与采购等;第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属于精神、思想、观念范畴的文化,反映了民族特点,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心理状态、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专业精神文化是指专业价值观念、教师与学生的道德规范、心理素质、精神面貌、及审美观念等组成的有机整体;第三,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社会发展主动创造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专业制度文化则是教师与学生必须遵守的各项纪律与规范的总称;第四,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之中所贡献的,有价值的,促进文明、文化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创造性活动。专业行为文化是体现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也是专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结果。
三、“双一流”背景下高职专业文化的建设途径
(一)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之前应当进行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判断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通过分析企业对其员工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比较区域内专业的设置情况和专业发展趋势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等,从而找准专业定位,对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二)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一流的教师队伍决定了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所培养人才的素质和水平。因此,加强高职院校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在“双一流”背景下高职专业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三)加强创新优秀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加强校史教育,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通过开展社团活动、讲座以及演讲活动等加强全体师生之间的专业文化交流。号召全校师生都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增加学生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其次,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经典,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学生参与朗读比赛等,感受文化的魅力;开设与历史经典相关的课程,方便老师与学生的文化交流;在图书馆内设立历史经典专区,便于学生查找和借阅。为了在教学中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从人文精神和民俗风尚等多方面进行讲授,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贯穿其中,同时在课上播放一些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短片,使教学变得更富有趣味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王秋香,1985年生,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田联进.“双一流”建设进程中的大学文化空间塑造[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11).
[2]薛亚涛.浅谈“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的“适应”与“落后”[J].高教学刊,2016(15):172-173.
[3]阎凤桥.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制度逻辑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11).
关键词:“双一流”;高职院校;专业文化
一、“双一流”高职院校的内涵与要素
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指的是“一流高职院校”和“一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建设。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牢牢把握时代机遇,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充分发挥自身在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中的作用。“双一流”高职院校的建立主要具备以下四种要素:第一,竞争力。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的学校建设和教育积累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支撑学校存在和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通常体现在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良的教学管理体系、优秀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实践教学水平等方面;第二,创新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优秀人才的标准已经是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双重考核。“双一流”高职院校必然具有强大的教育创新性,通过不断变革创新自身的教育系统,将创新能力传递给高职学生;第三,影响力。影响力是推动职业院校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助推器”,因此“双一流”高职院校必须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拥有较高的影响力意味着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品牌,拥有显著的核心竞争优势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第四,服务性。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技能应用型教育,是与社会生产、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因此,高职院校在服务贡献社会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双一流”高职院校更應当具备强大的服务贡献能力。
二、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内涵与建设
(一)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内涵特征
专业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以企业文化为背景,结合专业文化理论与实践,通过特定的承载媒介,展示与体现专业特色的培养理念、教学风范与学生素质,从而形成以专业制度与精神为核心的综合体系。高职院校专业文化主要具备以下三种特征:第一,互动性。专业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教师与学生对专业文化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专业文化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互动性;第二,渗透性。校园专业文化体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和教职工的思想、言行与举止中;第三,传承性。教风、学风、学术传统和思维方式的形成是经历了几代人代代相传、相沿成习的,因此校园专业文化具有很强的传承性。
(二)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建设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内容组成:第一,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是文化要素或者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面。专业物质文化则是指用于教学、学习等有关方面的设施、设备与工具,主要包括教学楼的设计、多媒体教室及实训工具的选择与采购等;第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属于精神、思想、观念范畴的文化,反映了民族特点,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心理状态、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专业精神文化是指专业价值观念、教师与学生的道德规范、心理素质、精神面貌、及审美观念等组成的有机整体;第三,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社会发展主动创造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专业制度文化则是教师与学生必须遵守的各项纪律与规范的总称;第四,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之中所贡献的,有价值的,促进文明、文化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创造性活动。专业行为文化是体现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也是专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结果。
三、“双一流”背景下高职专业文化的建设途径
(一)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之前应当进行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判断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通过分析企业对其员工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比较区域内专业的设置情况和专业发展趋势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等,从而找准专业定位,对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二)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一流的教师队伍决定了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所培养人才的素质和水平。因此,加强高职院校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在“双一流”背景下高职专业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三)加强创新优秀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加强校史教育,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通过开展社团活动、讲座以及演讲活动等加强全体师生之间的专业文化交流。号召全校师生都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增加学生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其次,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经典,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学生参与朗读比赛等,感受文化的魅力;开设与历史经典相关的课程,方便老师与学生的文化交流;在图书馆内设立历史经典专区,便于学生查找和借阅。为了在教学中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从人文精神和民俗风尚等多方面进行讲授,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贯穿其中,同时在课上播放一些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短片,使教学变得更富有趣味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王秋香,1985年生,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田联进.“双一流”建设进程中的大学文化空间塑造[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11).
[2]薛亚涛.浅谈“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的“适应”与“落后”[J].高教学刊,2016(15):172-173.
[3]阎凤桥.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制度逻辑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