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比较阅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活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评价鉴赏能力。
关键词:比较阅读;发现差异;开拓思维
张寿康先生指出:“比较阅读是增长智力、提高能力、增益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对语文教学来说,开展比较阅读的训练是有效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此话比较全面地概括了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比较阅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阅读中的理解能力,是指读者把感知的阅读材料联系起来,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握文章含义的能力。它是阅读能力的基础和核心,这种能力的提高与比较阅读操作密切相关。通过同类事物的比较,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各种变式事例中同类的共同本质特点和存在的差别,从而形成概念,促成理解。理解能力,首先是准确理解词和句,辩词、句是其重要的方法,通过比较法去读解、品味是最有效的方法;其次是理解篇章的能力。比如引导学生理解一篇文章的段落结构,常常是在段和段之间的比较阅读中去理解特定的内容和表达上的特色。如《故乡》中闰土的中年形象和少年形象,通过比较阅读,学生理解了前后变化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压榨给中国农民造成的灾难,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其乐无穷的百草园”和“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理解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本文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所以说,通过比较阅读,可以达到理解文章的内容,写作特点等方面的目的。
二、比较阅读能培养学生的迁移活用能力
阅读中的迁移能力,是指读者在以为阅读中吸收了各种知识,根据阅读当前需要而灵活提取运用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标志着学生的阅读操作已达到了“会学”的境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比较阅读,能有效地促进迁移活用能力的形成。首先,比较阅读中的异中求同,由新读课文中知识点到已读课文中寻找类同点。先前的学习同后来的学习之间包含着同一要素越多,迁移就越容易发生。其次,比较阅读是一个分析与综合、概括与归纳中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往往是在知识的迁移中进行的。经验表明,对两篇以上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总是要运用以往阅读中获得的有关读写知识和方法,求得深解,探得其规律。从这个角度说,比较阅读能力本身包含着一定的迁移能力,两者存在着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内在联系。因此,要培养阅读迁移能力,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比较阅读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比较阅读的主要方法是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因而,它的一个突出作用就是能直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求异比较是高层次的比较阅读,通常是将作者、体裁、题材、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立意、篇章结构等,某一方面相同而其他方面相异的两篇文章对照阅读,发现差异,体会特色,探寻新颖。学生也常常会在“差异”中发现问题,引发多向求异思考,知道为什么“同”中会有这么多“异”。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
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从原先的“无疑求异”思维层次发展到“探疑求异”的思维层次,能体现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创造力”的作用。所以,比较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比较阅读,能培养学生的评价鉴赏能力
所谓评价、鉴赏,就是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內容、表现方法、风格特色等作出是与非、美与丑的评判鉴别。它是以语文审美鉴赏为目的和特征,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活动。而是与非、优与劣、美与丑都是相对而言的,因此,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区别和欣赏一篇作品的优劣,是一种被实践证明富有成效的教法。在这种教法中,学生经常通过对同一作家同一体裁的作品、同一作家不同体裁的作品、同一体裁不同写法,同一题材不同立意和写法等作品,从选材、立意、结构、构思角度、表现手法、人物形像、语言风格等方面去作比同求异的鉴赏,就能清楚地领会作品的特色,提高评价鉴赏能力。
例如,贺知章的《咏柳》和郑谷的《柳》,同样的题材。体裁,同样的写作对象,但这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是不同的。前者是通过“咏柳”来表达对春风的赞颂,后者则是通过写“柳”来抒发离愁别绪。《咏柳》说“二月春风似剪刀”,而《柳》说“千丝万絮惹春风”,为什么对春风的描写大不相同?通过比较阅读,我们懂得了《咏柳》赞颂春风的功绩,而《柳》则把春风写成是被动者,为柳丝柳絮所招惹。因为两首诗抒发的感情不同,所以对春风的描写也不同。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教师处于“主导”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再结合比较阅读的作用,那么我相信,经过长期的阅读训练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丽. 基于核心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探析[J]. 课外语文,2018(15).
关键词:比较阅读;发现差异;开拓思维
张寿康先生指出:“比较阅读是增长智力、提高能力、增益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对语文教学来说,开展比较阅读的训练是有效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此话比较全面地概括了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比较阅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阅读中的理解能力,是指读者把感知的阅读材料联系起来,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握文章含义的能力。它是阅读能力的基础和核心,这种能力的提高与比较阅读操作密切相关。通过同类事物的比较,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各种变式事例中同类的共同本质特点和存在的差别,从而形成概念,促成理解。理解能力,首先是准确理解词和句,辩词、句是其重要的方法,通过比较法去读解、品味是最有效的方法;其次是理解篇章的能力。比如引导学生理解一篇文章的段落结构,常常是在段和段之间的比较阅读中去理解特定的内容和表达上的特色。如《故乡》中闰土的中年形象和少年形象,通过比较阅读,学生理解了前后变化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压榨给中国农民造成的灾难,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其乐无穷的百草园”和“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理解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本文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所以说,通过比较阅读,可以达到理解文章的内容,写作特点等方面的目的。
二、比较阅读能培养学生的迁移活用能力
阅读中的迁移能力,是指读者在以为阅读中吸收了各种知识,根据阅读当前需要而灵活提取运用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标志着学生的阅读操作已达到了“会学”的境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比较阅读,能有效地促进迁移活用能力的形成。首先,比较阅读中的异中求同,由新读课文中知识点到已读课文中寻找类同点。先前的学习同后来的学习之间包含着同一要素越多,迁移就越容易发生。其次,比较阅读是一个分析与综合、概括与归纳中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往往是在知识的迁移中进行的。经验表明,对两篇以上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总是要运用以往阅读中获得的有关读写知识和方法,求得深解,探得其规律。从这个角度说,比较阅读能力本身包含着一定的迁移能力,两者存在着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内在联系。因此,要培养阅读迁移能力,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比较阅读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比较阅读的主要方法是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因而,它的一个突出作用就是能直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求异比较是高层次的比较阅读,通常是将作者、体裁、题材、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立意、篇章结构等,某一方面相同而其他方面相异的两篇文章对照阅读,发现差异,体会特色,探寻新颖。学生也常常会在“差异”中发现问题,引发多向求异思考,知道为什么“同”中会有这么多“异”。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
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从原先的“无疑求异”思维层次发展到“探疑求异”的思维层次,能体现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创造力”的作用。所以,比较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比较阅读,能培养学生的评价鉴赏能力
所谓评价、鉴赏,就是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內容、表现方法、风格特色等作出是与非、美与丑的评判鉴别。它是以语文审美鉴赏为目的和特征,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活动。而是与非、优与劣、美与丑都是相对而言的,因此,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区别和欣赏一篇作品的优劣,是一种被实践证明富有成效的教法。在这种教法中,学生经常通过对同一作家同一体裁的作品、同一作家不同体裁的作品、同一体裁不同写法,同一题材不同立意和写法等作品,从选材、立意、结构、构思角度、表现手法、人物形像、语言风格等方面去作比同求异的鉴赏,就能清楚地领会作品的特色,提高评价鉴赏能力。
例如,贺知章的《咏柳》和郑谷的《柳》,同样的题材。体裁,同样的写作对象,但这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是不同的。前者是通过“咏柳”来表达对春风的赞颂,后者则是通过写“柳”来抒发离愁别绪。《咏柳》说“二月春风似剪刀”,而《柳》说“千丝万絮惹春风”,为什么对春风的描写大不相同?通过比较阅读,我们懂得了《咏柳》赞颂春风的功绩,而《柳》则把春风写成是被动者,为柳丝柳絮所招惹。因为两首诗抒发的感情不同,所以对春风的描写也不同。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教师处于“主导”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再结合比较阅读的作用,那么我相信,经过长期的阅读训练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丽. 基于核心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探析[J]. 课外语文,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