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初,我有幸参加青岛、黄岛通道工程的早年论证、评议工作,并担任召集人,对该工程建设项目从工程线位、方案取舍、桥隧比选、建设可行性和经济性、合理性,到初步设计以及工程招投标……,一路走来,目睹并参与了它的建设全过程。近20年了,往事历历如在眼前,转瞬沧桑巨变,天堑变通途,令人感慨系之!如今,隧道已经竣工通车快一年了,为缅念过去,愿意写几句值得思考的点滴追忆,与同行读者们共享。
一、隧位选择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应青岛市建委总工姜震老学长之邀,赴港城参加青岛地铁线路的总体规划研究,当时就有让地铁从市区团岛穿越胶州湾到黄岛的线位议案;其时,对另两条水底隧道的越江线位进行了比较:方案一,在胶州湾内建隧(在与现在胶州湾大桥桥位相近的位置),并建议过采用沉管法施工的水下浅埋方案;方案二,由团岛向东南穿越过海。那时,对薛家岛的隧道现址,由于距当时的黄岛市区比较远而未作重点考虑。后来,胶州湾内的隧道方案因为施工期要干扰湾内大片锚地而受到舆论的广泛问责,记得青岛海洋大学的一位的老教授更在媒体上慷慨陈词,提出了尖锐的反对、批评意见,这些都使我记忆犹新。而选用团岛向黄岛线路最短的越海方案也是困难重重:其一,当地有海军水上机场,经交涉虽同意搬迁,可拆迁费时且又要价很高;其二,黄岛一侧的隧道出入口段将不可避免地要经过黄岛近岸的油库区,油料属爆燃性强的危险品,专家们十分担心日后运营时的环境维护与安全;其三,这条隧道线位将要斜向通过著名的沧口大断裂,该断裂还带有一定的地震活动性。似此各点原因,上述的三个隧位方案看来均不可行。
现在的薛家岛方案在当年是后来才提出来的,它的优点是因距黄岛市中心城区稍远,而有可能将过境车辆绕行市外,不致引入两岛内的主城区;此外,考虑到规划中的黄岛区中心不久将向东拓展,这样,在薛家岛过海势将更显方便和有利。
二、桥、隧比较
当然,如改为在薛家岛湾口处建桥也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从而,桥、隧之争就引起了上自政府、下到广大市民的热切关注。记得由于当时的领导班子也意见不一,还想过要将大桥和隧道两个方案提请到市人大去讨论解决。在一次讨论会上,当时的市委书记未有事先通知就率同市委常委班子一行人来旁听了(听完后摆摆手就默默地离开了,他自己的想法一句都未谈,给在座许多人留下了极佳印象),他是想当面听取专家们的第一手看法呢。
我从事隧道工程研究许多年,对隧道专业的感情自然是深厚的,但我不只是对建隧的优点方面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且又对它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是最清楚的。在讨论建隧时,隧道的优缺点我就要客观地全都摆出来,我认为,如果隧道人只讲隧道好、桥梁人又只讲桥梁好,大家莫衷一是,议论不下,那叫领导又将如何下决心拍板呢。我总的想法是,在我有生之年能够见到无论是建隧还是建桥,只要抉择正确,都是对国家的贡献,我都会同样地感到由衷的高兴——这就是我多年来的思想。此次,在胶州湾这片国人瞩目以待的美丽土地上,要动工兴建这样大的工程建设项目,我也有自己坚定的想法:在一次实地踏勘后的评论会议上,我说:“昨天傍晚大家都实地看了,湾口那西落的血红色夕阳和远天的一抹晚霞映漾着青碧色的茫茫大海,波光潋滟,艳丽照人!这太美,太美了。从薛家岛隔海眺望,对岸远处青岛市区隐约朦胧的白色楼群,海上又轻帆点点,真是上天恩赐给青岛人最最可人、最最美丽的自然风貌啊。这种自然界的生态美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最美,任何人工建构筑物即使修造得再美,也只能是‘画蛇添足’,无法与她原生的自然生态相匹比!这话可不是我乱说的,结构美哪能比得上原生的自然生态美啊!西方许多学人、专家也都有这样的共识。”我接着在会上又进一步比方着说:“我想还有一比,可能不很贴切,生态的自然美就好像一位年方十七、倚在门边亭亭玉立的美丽而纯朴的村姑,她丽质天生,不施粉黛而楚楚动人,犹如养在深闺人未识时的杨贵妃;而如果给她涂脂抹粉,美倒也是美了,可那就变成了二十五六岁的美艳少妇了。各位说说是喜欢哪一位呢?”这意思自然是说,建造隧道不影响、更不会破坏胶州湾口那美丽动人的生态环境;而建桥即使造型再美观,也只能是‘画蛇添足’罢了。但不料我话语刚罢,就有一位桥梁老专家抢着说:“在这里建桥应该对环境生态是‘画龙点睛’,美上添美。说实话我就是更喜欢美艳少妇。”这话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也得到了一些赞成建桥专家们的掌声。我在会场休息时,面对几十年老熟人的那位桥梁专家,拍拍他的肩膀打趣地说:“你这个老头子可给美艳少妇痴迷住了唔!哈哈!”而就在那天的现场,记得一位从加拿大回国、现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的中年教授也说他赞成建隧,但他的见解竟带有点迷信色彩。他调侃地笑着说:“青岛的财源多数来自湾口之外,每天从韩国、日本、秦皇岛、上海等地的进账可不少呀;如果建桥,讲风水就像在自己的大门口上了一条门杠,把要进来的财源都给堵在门外了,我看青岛人民不会答应!”他接着又说:“如果从广东请一位风水先生来,他一定也会是这个看法。”又说:“我这只是胡扯,不足为据的,今天媒体在不在?可别给我上报纸呀!”
上面说的,当然是些笑谈,但也可以看到当时对建桥还是建隧,专家们也还是有过不少争论的。下面说说后来市委,市政府最终敲定建隧的主要理由:
1.摒弃建桥方案的4点主要理由:
1)青岛胶州湾内港区和今后港内造船业的发展当时尚未有定论。这样,进出港区的远洋邮、货轮的吨位、吃水深度、特别是船上的塔桅高度一时都难以确定,进而影响了通航桥跨的大小及其通航净高的具体尺寸和幅员也都一时定不下来。如以上海长兴岛来往浦东外高桥五道沟江段最终决定修建跨长江口特大型越江崇明南港隧道的情况为例:坐落长兴岛上的振华港机厂为国内外修造的拳头产品之一——水上浮吊,所要求的桥下净空达82m、建桥净跨则要求2000m左右,这就为崇明越江长大水底隧道(现在早已建成)提出了客观的必要性;
2)“湾口—青岛”一线的线位,其地质条件总体上大部分坚硬致密、属只有弱微风化的花岗岩地层,采用矿山法钻爆开挖施工隧道的造价将远比建造跨度超过千米的特大跨桥梁要低;
一、隧位选择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应青岛市建委总工姜震老学长之邀,赴港城参加青岛地铁线路的总体规划研究,当时就有让地铁从市区团岛穿越胶州湾到黄岛的线位议案;其时,对另两条水底隧道的越江线位进行了比较:方案一,在胶州湾内建隧(在与现在胶州湾大桥桥位相近的位置),并建议过采用沉管法施工的水下浅埋方案;方案二,由团岛向东南穿越过海。那时,对薛家岛的隧道现址,由于距当时的黄岛市区比较远而未作重点考虑。后来,胶州湾内的隧道方案因为施工期要干扰湾内大片锚地而受到舆论的广泛问责,记得青岛海洋大学的一位的老教授更在媒体上慷慨陈词,提出了尖锐的反对、批评意见,这些都使我记忆犹新。而选用团岛向黄岛线路最短的越海方案也是困难重重:其一,当地有海军水上机场,经交涉虽同意搬迁,可拆迁费时且又要价很高;其二,黄岛一侧的隧道出入口段将不可避免地要经过黄岛近岸的油库区,油料属爆燃性强的危险品,专家们十分担心日后运营时的环境维护与安全;其三,这条隧道线位将要斜向通过著名的沧口大断裂,该断裂还带有一定的地震活动性。似此各点原因,上述的三个隧位方案看来均不可行。
现在的薛家岛方案在当年是后来才提出来的,它的优点是因距黄岛市中心城区稍远,而有可能将过境车辆绕行市外,不致引入两岛内的主城区;此外,考虑到规划中的黄岛区中心不久将向东拓展,这样,在薛家岛过海势将更显方便和有利。
二、桥、隧比较
当然,如改为在薛家岛湾口处建桥也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从而,桥、隧之争就引起了上自政府、下到广大市民的热切关注。记得由于当时的领导班子也意见不一,还想过要将大桥和隧道两个方案提请到市人大去讨论解决。在一次讨论会上,当时的市委书记未有事先通知就率同市委常委班子一行人来旁听了(听完后摆摆手就默默地离开了,他自己的想法一句都未谈,给在座许多人留下了极佳印象),他是想当面听取专家们的第一手看法呢。
我从事隧道工程研究许多年,对隧道专业的感情自然是深厚的,但我不只是对建隧的优点方面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且又对它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是最清楚的。在讨论建隧时,隧道的优缺点我就要客观地全都摆出来,我认为,如果隧道人只讲隧道好、桥梁人又只讲桥梁好,大家莫衷一是,议论不下,那叫领导又将如何下决心拍板呢。我总的想法是,在我有生之年能够见到无论是建隧还是建桥,只要抉择正确,都是对国家的贡献,我都会同样地感到由衷的高兴——这就是我多年来的思想。此次,在胶州湾这片国人瞩目以待的美丽土地上,要动工兴建这样大的工程建设项目,我也有自己坚定的想法:在一次实地踏勘后的评论会议上,我说:“昨天傍晚大家都实地看了,湾口那西落的血红色夕阳和远天的一抹晚霞映漾着青碧色的茫茫大海,波光潋滟,艳丽照人!这太美,太美了。从薛家岛隔海眺望,对岸远处青岛市区隐约朦胧的白色楼群,海上又轻帆点点,真是上天恩赐给青岛人最最可人、最最美丽的自然风貌啊。这种自然界的生态美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最美,任何人工建构筑物即使修造得再美,也只能是‘画蛇添足’,无法与她原生的自然生态相匹比!这话可不是我乱说的,结构美哪能比得上原生的自然生态美啊!西方许多学人、专家也都有这样的共识。”我接着在会上又进一步比方着说:“我想还有一比,可能不很贴切,生态的自然美就好像一位年方十七、倚在门边亭亭玉立的美丽而纯朴的村姑,她丽质天生,不施粉黛而楚楚动人,犹如养在深闺人未识时的杨贵妃;而如果给她涂脂抹粉,美倒也是美了,可那就变成了二十五六岁的美艳少妇了。各位说说是喜欢哪一位呢?”这意思自然是说,建造隧道不影响、更不会破坏胶州湾口那美丽动人的生态环境;而建桥即使造型再美观,也只能是‘画蛇添足’罢了。但不料我话语刚罢,就有一位桥梁老专家抢着说:“在这里建桥应该对环境生态是‘画龙点睛’,美上添美。说实话我就是更喜欢美艳少妇。”这话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也得到了一些赞成建桥专家们的掌声。我在会场休息时,面对几十年老熟人的那位桥梁专家,拍拍他的肩膀打趣地说:“你这个老头子可给美艳少妇痴迷住了唔!哈哈!”而就在那天的现场,记得一位从加拿大回国、现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的中年教授也说他赞成建隧,但他的见解竟带有点迷信色彩。他调侃地笑着说:“青岛的财源多数来自湾口之外,每天从韩国、日本、秦皇岛、上海等地的进账可不少呀;如果建桥,讲风水就像在自己的大门口上了一条门杠,把要进来的财源都给堵在门外了,我看青岛人民不会答应!”他接着又说:“如果从广东请一位风水先生来,他一定也会是这个看法。”又说:“我这只是胡扯,不足为据的,今天媒体在不在?可别给我上报纸呀!”
上面说的,当然是些笑谈,但也可以看到当时对建桥还是建隧,专家们也还是有过不少争论的。下面说说后来市委,市政府最终敲定建隧的主要理由:
1.摒弃建桥方案的4点主要理由:
1)青岛胶州湾内港区和今后港内造船业的发展当时尚未有定论。这样,进出港区的远洋邮、货轮的吨位、吃水深度、特别是船上的塔桅高度一时都难以确定,进而影响了通航桥跨的大小及其通航净高的具体尺寸和幅员也都一时定不下来。如以上海长兴岛来往浦东外高桥五道沟江段最终决定修建跨长江口特大型越江崇明南港隧道的情况为例:坐落长兴岛上的振华港机厂为国内外修造的拳头产品之一——水上浮吊,所要求的桥下净空达82m、建桥净跨则要求2000m左右,这就为崇明越江长大水底隧道(现在早已建成)提出了客观的必要性;
2)“湾口—青岛”一线的线位,其地质条件总体上大部分坚硬致密、属只有弱微风化的花岗岩地层,采用矿山法钻爆开挖施工隧道的造价将远比建造跨度超过千米的特大跨桥梁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