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引进FDI业绩指数与潜力指数研究

来源 :财经问题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sla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利用修正的引进FDI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对辽宁省与其他八个省市,以及辽宁省内各市的引进FDI业绩和潜力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引进FDI的综合水平在样本省市中处于“领先地区”,但从东北区域和省域范围来看,辽宁省在引进FDI上的发展尚存在着不均衡和持续性较差的问题。因此,辽宁省既要带动黑、吉两省引进FDI综合水平的提高,又要缩小省内各市引进FDI的梯度间差距,充分利用政策性优势,促进辽宁省引进FDI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辽宁省;FDI;业绩指数;潜力指数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7)11-0044-09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引进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已成为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在《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中首次提出引进FDI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两个指标,用以衡量和评价各国引进FDI的绩效和潜力。将UNCTAD提出的两个指数加以适当修正,可以构造出适用于一国国内特定地区的引进FDI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科学评价一国国内特定地区引进FDI的业绩和潜力,对该地区政府部门调整引进外资政策和优化投资环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引进FDI业绩指数与潜力指数
  
  1-UNCTAD的引进FDI业绩指数与潜力指数
  (1)UNCTAD的引进FDI业绩指数。UNCTAD所构造的引进FDI业绩指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国FDI的流入量占全球FDI流入量的比重与其GDP总值占全球GDP总值比重的比值。引进FDI业绩指数的数学表达式为:
  INDI=(FDII/FDIW)(GDPI/GDPW)
  式中:INDI为I国引进FDI业绩指数,FDII为I国的FDI流入量,FDIW为全球的FDI流入量,GDPI为I国的GDP总值,GDPW为全球的GDP总值。为避免个别年份数据的异常波动而降低可比性,UNCTAD在计算特定东道国引进FDI业绩指数时,FDI流入量和GDP总值均取三年期的平均值。
  该指标的一个合理假设是,一国引进FDI规模与其经济规模(用GDP来衡量)呈正比例关系。如果一国引进FDI业绩指数大于1,则表明该国实际引进的FDI大于其GDP规模所能引进FDI的期望值,即引进FDI的“业绩突出”;如果一国引进FDI业绩指数小于1,则表明该国实际引进的FDI小于其GDP规模所能引进FDI的期望值,即引进FDI的“业绩低下”;如果一国引进FDI业绩指数等于1,则表明该国实际引进的FDI与其GDP规模所能引进FDI的期望值完全一致。
  (2)UNCTAD的引进FDI潜力指数。UNCTAD所构造的引进FDI潜力指数,是指一国未来引进FDI的潜在能力。UNCTAD选择了8项因素(即人均GDP、GDP增长率、出口占GDP的比重、每千人的电话线路数、人均商业能源使用量、R&D支出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大学本科生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和国家风险)作为评价东道国引进FDI潜力指数的变量。这8项因素均为随时间推移而缓慢变化的结构性因素。因此,与引进FDI业绩指数相比,各国引进FDI潜力指数相对稳定,基本上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引进FDI潜力指数取一国8个变量分值的平均值。变量分值最低的国家得分为0,变量分值最高的国家得分为1。变量标准化分值的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vi为i国某一变量的标准化分值,Vi为i国某一变量的数值,Vmax为所有参与排名国家某一变量的最大值,Vmin为所有参与排名国家某一变量的最小值。
  2-修正的引进FDI业绩指数与潜力指数
  将UNCTAD提出的引进FDI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加以适当的修正,调整变量的取值范围和部分内容,即可用于评价一国特定地区(如省、市)引进FDI的业绩和潜力。
  (1)修正的引进FDI业绩指数。当研究对象由一国缩小为一国的特定地区(如省或市)时,引进FDI业绩指数各变量(如FDI、GDP)的取值范围也要随之加以调整。修正后的FDI业绩指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省(或市)的FDI流入量占全国(或全省)FDI流入量的比重与其GDP总值占全国(或全省)GDP总值比重的比值。修正后的引进FDI业绩指数的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INDi为i省(或市)引进FDI业绩指数,FDIi为i省(或市)的FDI流入量,FDIc为全国(或全省)的FDI流入量,GDPi为i省(或市)的GDP总值,GDPc为全国(或全省)的GDP总值。
  (2)修正的引进FDI潜力指数。为了更具可比性和方便收集资料,在计算一国特定地区引进FDI潜力指数时,需要对有关变量作增减调整。本文修正后的引进FDI潜力指数选取的变量为7项,具体包括:人均GDP、GDP增长率、每千人拥有的固定电话数、人均能源消费量、R&D支出占GDP的比重、每万人中高校在校生人数、人均铁路和公路里程数。
  修正后的引进FDI潜力指数的变量中去掉了两项:一是“出口占GDP的比重”。出口与FDI的关系不易确定,视FDI的直接动因而定。UNCTAD也承认这一点。[1]在分析一国不同地区引进FDI潜力时,这一变量的可比性更差。二是“国家风险”,对一国国内所有地区来说,“国家风险”是一个共有的常量,而不是变量。修正后的引进FDI潜力指数的变量中增加了“人均铁路和公路里程数”一个变量,铁路网和公路网的发达程度决定着货运和客运的成本和效率,是影响东道国FDI流入的重要因素。UNCTAD引进FDI潜力指数中之所以没有包括这一变量,是因为很多国家此项数据的获得性较差。
  
  二、辽宁省与部分省市引进FDI业绩指数与潜力指数比较
  
  根据修正的引进FDI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本文对辽宁省与部分省市引进FDI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进行了测算。样本数据选自1995—1997年和2003—2005年两个时间段的东北三省和6个沿海省市(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和广东)。样本中加入吉林和黑龙江的目的在于,从引进FDI业绩和潜力的角度分析辽宁省在东北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1-辽宁省与部分省市引进FDI业绩指数比较
  从1995—1997年到2003—2005年,本文所选9个样本中的大部分省市引进FDI业绩指数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表1可以看出,在1995—1997年时间段里,样本省市中仅有3个省市(广东、上海和江苏)引进FDI业绩指数大于1,其他6个省则均小于1。在2003—2005年时间段里,样本省市中有7个省市(江苏、上海、广东、辽宁、浙江、山东和福建)引进FDI业绩指数大于1;浙江引进FDI业绩指数增幅最大,由1995—1997年的0-56猛增到2003—2005年的1-45,增幅高达158-93%;广东、上海引进FDI业绩指数虽然分别由1995—1997年的2-76、2-36下降到2003—2005年的1-95、2-09,但仍然远大于1。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6—1998、2004—2006)》整理计算。
  在样本省市中,辽宁省引进FDI业绩指数的增幅是比较大的,由1995—1997年的0-94上升到2003—2005年的1-74,增幅高达85-11%(仅次于浙江和山东),排名也由1995—1997年的第5位上升到2003—2005年的第4位。值得注意的是,辽宁省引进FDI业绩指数与排名靠前省市的差距大大缩小,从1995—1997年(与广东比较)的1-82缩小到2003—2005年(与江苏比较)的0-47。由此可见,近几年辽宁引进FDI业绩是极为突出的。
  在东北地区,辽宁与黑龙江、吉林两省在引进FDI业绩指数上的差距正在逐渐加大。从1995—1997年到2003—2005年,辽宁与黑龙江、吉林两省引进FDI业绩指数的差距分别由0-52和0-42扩大到1-13和1-35。在这两个时间段内,黑龙江引进FDI业绩指数由0-42上升到0-61,增幅高达45-24%,但仍远低于1;吉林引进FDI业绩指则由0-52下降到0-39,降幅为25%,在样本省市排名中的位置下移至末位。这一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引进FDI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区域不平衡,辽宁处于远远领先的地位。
  2-辽宁省与部分省市引进FDI潜力指数比较
  从1995—1997年到2003—2005年,本文所选的9个样本省市引进FDI潜力指数既有下降的,也有上升的,排名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表2可以看出,在1995—1997年时间段里,仅上海引进FDI潜力指数大于0-5(达到0-666),其余各省则均远低于0-5。在2003—2005年时间段里,引进FDI潜力指数上升的有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5个省市(其中,江苏和浙江引进FDI潜力指数的增幅最大,分别高达61-29%、58-36%),辽宁、黑龙江、吉林和福建4个省引进FDI潜力指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辽宁省引进FDI潜力指数虽略有下降,但其排名仍居第4位,其中,较低的“人均GDP”和“GDP增长率”是制约其潜力指数提高的主要变量。值得注意的是,辽宁引进FDI潜力指数与排名靠前省市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与一直排名第一的上海之间的差距由1995—1997年的0-295扩大到2003—2005年的0-364。
  从1995—1997年到2003—2005年,东北三省引进FDI潜力指数均有所下降,排名先后顺序由黑龙江、辽宁和吉林发展为辽宁、吉林和黑龙江。总体来看,东北三省中辽宁引进FDI潜力指数较高,与黑龙江、吉林的差距分别由-0-010、0-037扩大到0-117、0-044。
  
  3-辽宁省与部分省市引进FDI业绩指数与潜力指数矩阵
  以样本省市引进FDI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的排名为坐标值,可以分别建立起两个时间段各省市引进FDI业绩与潜力的矩阵分布(如图1和图2)。以5为临界值,可将样本省市引进FDI的综合地位分为四种类型:一是领先地区,即指引进FDI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排名均在前5名的地区;二是高于潜力地区,即指引进FDI业绩指数排在前5名,而潜力指数排名在第5名之后的地区;三是低于潜力地区,即指引进FDI潜力指数排在前5名,而业绩指数排名在第5名之后的地区;四是表现差的地区,即指引进FDI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排名均在第5名之后的地区。
  一般来说,引进FDI业绩较好的地区吸引FDI的潜力也较大,即二者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1]。如图1和图2所示,各样本省市业绩排名和潜力排名的联合分布,应靠近穿过“领先地区”和“表现差的地区”的对角线(虚线所示)。显然,2003—2005年各样本省市的分布情况,比1995—1997年更接近对角线,也更符合业绩排名和潜力排名正相关的规律。这说明,各样本省市的引资环境正在不断完善,非市场性引资因素和行为正在减少,引进FDI的业绩和潜力逐渐趋向“自适应”状态。
  
  通过对比图1和图2可以发现,在两个时间段内,辽宁省一直处于“领先地区”的行列,并且2003—2005年辽宁省引进FDI的综合地位恰好处于“对角线”之上。这说明,辽宁省引进FDI的业绩与其所具有的潜力逐渐相互适应。
  在其他样本省市中,上海在两个时间段内一直处于“领先地区”;山东一直处于“表现差的地区”;广东、江苏和浙江分别从“高于潜力地区”和“表现差的地区”跃升为“领先地区”;福建、吉林和黑龙江则分别从“领先地区”和“低于潜力地区”跌入了“表现差的地区”。
  从东北三省的角度来看,除辽宁省稍好之外,黑、吉两省引进FDI的综合地位均有所下滑。因此,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虽然享有国家的引资政策支持,但是在引进FDI的整体水平和发展速度上仍然落后于沿海较发达省市。
  
  三、辽宁省内各市引进FDI业绩指数与潜力指数比较
  
  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和评价辽宁省引进FDI的业绩和潜力,还需对辽宁省内各地区引进FDI的情况进行研究。样本数据选自1995—1997年和2003—2005年辽宁省的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盘锦、铁岭、朝阳和葫芦岛14个省辖市。
  1-辽宁省内各市引进FDI业绩指数比较
  从表4来看,在两个时间段内,辽宁省内各市引进FDI业绩指数排在前三位的一直是大连、沈阳和营口。其中,大连和沈阳一直是引进FDI的“业绩突出”地区,大连1995—1997年的引进FDI业绩指数甚至高达2-58;营口引进FDI业绩指数虽不曾超过1,但一直远高于其他地区。在辽宁省14个省辖市中,有9个市的引进FDI业绩指数在两个时间段内均不曾超过0-5,其中有5个市的引进FDI业绩指数甚至不曾达到0-3,与大连、沈阳和营口三市的差距较大。这说明,辽宁省内多数地区的引进FDI业绩处于低水平的和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在两个时间段内,引进FDI业绩指数呈增长趋势和下降趋势的地区各占一半。其中,沈阳、铁岭、鞍山和阜新引进FDI业绩指数的增长幅度均超过了50%,铁岭的增幅甚至达到了281-82%;大连、辽阳、本溪和抚顺引进FDI业绩指数下降幅度均在40%以上,后三者甚至是在原本不高的业绩指数基础上大幅下降。由此可见,辽宁省内多数地区引进FDI业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
  
  2-辽宁省内各市引进FDI潜力指数比较
  在计算辽宁省内各市引进FDI潜力指数时,由于无法获得个别变量的数据,故对潜力指数进行了再次修正:一是将“人均铁路和公路里程数”换成“人均公路里程数”;二是将“R&D支出占GDP的比重”和“人均能源消费量”分别换成“科学事业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和“人均用电量”。修正后,相应变量的变动并不影响引进FDI潜力指数的意义。
  一般而言,引进FDI潜力指数的变量主要是那些随时间变化而缓慢变化的结构性因素,各样本地区的引进FDI潜力指数排名应相对稳定,[1]辽宁省内各市引进FDI潜力指数的排名情况基本上符合这一点。从表5和表6中可以看出,在两个时间段内引进FDI潜力指数的排名上,沈阳、大连、鞍山、本溪、抚顺、丹东和盘锦一直处于前七位;辽阳、阜新、营口、锦州、铁岭、朝阳和葫芦岛一直处于后七位。其中,鞍山、抚顺、辽阳、铁岭和葫芦岛的排名甚至没有发生变动。
  
  在辽宁省14个省辖市中,大连、本溪、阜新、营口和铁岭引进FDI潜力指数的提高幅度比较大,而沈阳、盘锦和丹东引进潜力指数的下降幅度比较大。通过对比表5和表6还可以发现,作为资源型地区的本溪、鞍山、抚顺、盘锦和辽阳,在“人均用电量”上分值一直高于其他类型地区;作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沈阳和大连,在“每万人中高校在校生人数”上分值一直远高于其他类型地区。
  从辽宁省内各市引进FDI潜力指数各构成变量的排名与总排名的方差上来看(见表7),“人均GDP”和“每千人拥有固定电话数”的排名与总排名的拟合效果较好;其他变量的分布则与各地区引进FDI潜力指数总排名的顺序相差较远,其中以“人均公路里程数”的偏离程度最大。这说明,在辽宁省内各市引进FDI潜力指数的排序上,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和通讯成本的影响性一直较强;交通运输成本的影响性正在下降;而“科学事业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的影响性正在迅速增强。
  
  3-辽宁省内各市引进FDI业绩指数与潜力指数矩阵
  以辽宁省内各市引进FDI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的排名为坐标值,可分别绘出1995—1997年和2003—2005年辽宁省内各市引进FDI的矩阵分布图。图3和图4矩阵分布中的四个象限所代表的意义与图1、图2相同,而由于总样本的差异,四类地区的临界值调整为7-5。
  
  两个时间段内,辽宁省内各市引进FDI业绩与潜力的排名分布都比较分散,均没能实现向“对角线”的收敛和靠拢。这说明,辽宁省内各市引进FDI的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一直较弱。进一步可以说明,辽宁省内多数地区在引进FDI上处于非均衡的和持续性较差的发展状态。两个时间段内,辽宁省内多数地区引进FDI的综合地位没发生变化。比如,沈阳和大连一直处于“领先地区”;阜新、朝阳和葫芦岛一直处于“表现差的地区”;锦州和营口一直处于“高于潜力地区”;盘锦一直处于“低于潜力地区”。其余地区引进FDI的综合地位有升有降,其中,鞍山、丹东和铁岭综合地位的提升较为明显。
  从2003—2005年辽宁省内各市引进FDI的综合地位来看(图4),港口型地区(大连、丹东、营口和锦州)引进FDI的综合地位均较高;资源型地区(抚顺、盘锦、阜新、本溪、朝阳和葫芦岛)引进FDI的综合地位均较低。然而,同为资源型地区的鞍山引进FDI的综合地位却较高;同为靠近沈阳的地区,铁岭引进FDI的综合地位实现了提升,而辽阳、抚顺和本溪却出现了较大退步。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前文对辽宁省引进FDI业绩和潜力多角度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和建议:
  1-辽宁省应在东北地区引进FDI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上海作为我国“长三角”区域开放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有效地带动了江苏、浙江等省引进FDI综合水平的大幅提高。与之相类似,作为共和国的长子,辽宁省无论从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从引进FDI的综合水平上看,在东北地区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辽宁省在带动地区开放经济发展的贡献上,还远不及我国的上海、广东等省市。目前,作为引进FDI的“领先地区”,辽宁省与处于“表现差的地区”的黑龙江、吉林两省在业绩和潜力上均呈不平衡发展状态。辽宁省开放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东北腹地经济的支持,从长期来看,辽宁省引进FDI的综合水平也会受到整个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辽宁省应在带动黑龙江、吉林两省引进FDI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不仅对其自身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的实现形式上,一是辽宁省要保证自身作为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极的发展势头,在利用FDI进行企业改造、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制度完善等方面率先垂范;二是辽宁省要在引进FDI项目上,展开与黑、吉两省的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在产业上相互协调;三是东北三省要合理配置地区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和区域内恶性竞争。
  2-继续发挥政策效应,促进辽宁省引进FDI业绩和潜力的“双提升”
  在样本省市中,虽然辽宁省引进FDI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的排名是相适应的,但是辽宁省引进FDI业绩指数值有较大幅度提高,而潜力指数值却有所下降。这说明,引进FDI潜力指数的下降,并未对辽宁省引进FDI的业绩构成明显的影响。因此,在潜力指数的构成变量之外,一定存在着某些因素,并且这些因素已经演变成特殊的区位优势,对辽宁省引进FDI业绩的提升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比如,辽宁省正处于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政策导向的主战场;辽宁省政府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推动开放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等。在此影响下,辽宁省引进FDI获得了较多的政策性优势和导向性业绩,而这些因素是不包括在引进FDI潜力指数的变量范畴之内的。
  但是,从长时期来看,忽视引进FDI潜力水平的下降,仅依靠政策拉动,引进FDI业绩迟早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辽宁省有必要将政策和制度的重点,从对业绩的“单一倾斜”,转变为业绩与潜力并重,切实在引进FDI潜力指数比较薄弱的构成变量上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这样,不但可以继续发挥引进FDI业绩的政策效应,而且可以从根本上优化引进FDI潜力的各构成变量,从而使辽宁省引进FDI业绩和潜力形成沿着“对角线”的“双提升”格局。
  3-缩小梯度间差距,促进辽宁省内各市引进FDI的均衡发展
  目前,辽宁省内各市引进FDI的综合地位存在一定的梯度分布格局,主要梯度分为三层:大连和沈阳属第一梯度,引进FDI业绩和潜力的发展一直较好;鞍山、丹东、营口、铁岭和锦州属第二梯度,均具有较高的引进FDI业绩指数;盘锦、辽阳、抚顺、本溪、阜新、朝阳和葫芦岛属第三梯度,引进FDI业绩指数均较低。在这三个梯度中,大连和沈阳是辽宁省引进FDI的两个增长极,它们共同带动着其他地区外资经济的发展。从整体上看,港口型地区多属第一和第二梯度,在引进FDI业绩上的表现优于其他类型地区;资源型地区多属第三梯度,在引进FDI业绩上的表现较差。
  从如上的梯度分布格局来看,辽宁省内各市在引进FDI上的发展极不均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辽宁省引进FDI综合水平的提高。解决辽宁省内各市引进FDI非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既要保持大连、沈阳、鞍山、丹东等“领先地区”的开放经济发展,又要迅速提升各类型地区引进FDI的业绩与潜力。其实现策略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提升“沈大双增长极”的作用,促进辽宁省内各市引进FDI的均衡发展。近些年,沈阳和大连对辽宁省和东北地区引进FDI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积极推动“沈大双增长极”的发展,有助于辽宁省内更多的地区进入增长极的辐射范围。
  二是辽宁省的资源型地区要借鉴鞍山市引进FDI的经验,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上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地区功能的重新定位与转型,培育新的外商投资热点。
  三是本溪、抚顺、辽阳等沈阳周边地区,在引进FDI上要充分利用靠近辽宁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辐射效应和信息优势,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以提升引进FDI综合水平。
  四是营口、丹东、锦州等港口型地区,同时也是引进FDI的业绩排名高于潜力排名的地区。因此,一方面,这类地区要在人均收入水平、通讯设施和R&D支出等因素上加大投入力度,以提高引进FDI的潜力,促进引进FDI业绩与潜力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在引进FDI上向大连市学习,并与大连市相互开展FDI项目的战略联盟,促进辽宁省“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五点一线”建设,从而保持辽宁省港口型地区引进FDI的良好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 UNCTAD-世界投资报告2002:跨国公司与出口竞争力[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33-25-29-
  [2] 崔新健,王尚昆-东北地区FDI业绩和潜力的比较分析[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4—2005):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管理现代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4)-
  [3] 葛顺奇,郑小洁-中国31个省市利用外资业绩与潜力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2004,(1)-
  [4] 葛顺奇-中国利用外资的业绩与潜力评析[J]-世界经济,2003,(6)-
  [5] 黄莉-辽宁与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利用FDI的比较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8)-
  
  (责任编辑:杨全山)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并购重组浪潮的作用下,美国银行业机构数量大幅度减少,资产、存款和经营场所日益集中于少数大型银行机构,银行业市场的集中度显著提高。但是,若干指标显示,美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并没有因此而降低。本文试图以实际证据为支持,运用市场可竞争性理论对美国银行业市场集中与竞争的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银行业;市场集中;市场可竞争性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放松劳动力同质性假定,本文在充分考虑人力资本的条件下估算了1985—2005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比较了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误差影响,分析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率的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经济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情况及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率;人力资本;农业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将会计目标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但在具体的会计目标定位上必然涉及到许多相关因素。会计目标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谁,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也就是存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异质性和其信息需求的异质性。本文正是从这样两个异质性展开,对几个相关概念加以区分,进而挖掘会计目标的内涵,对会计目标的影响因素和特征进行剖析,并阐释了会计目标实现的内含假设和
期刊
摘 要:从对中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自愿披露水平与股票流动性的实证研究,笔者发现了以下主要研究结论:从静态来看,年度自愿信息披露水平对股票流动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动态来看,中国股票市场自愿披露水平正向变动具有流动性信息含量,而负向变动则没有相应的流动性信息含量。同时笔者发现,造成自愿披露水平负向变动与流动性无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能排除市场上存在基于内幕信息的交易。  关键词:年度报告;自愿
期刊
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松森教授专著《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研究》,以马克思主义财产权学说作为理论基石,揭示了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的本质,剖析了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的不同侧面的问题,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深入改革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该书在许多方面都有所突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是对我国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产权关系专门研究的一部佳作。其主要特点为:  第一,对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进
期刊
摘 要:本文重新界定了创新概念,并对创新在人类步入市场经济之后大量涌现这一现象进行了剖析,既回顾了主流经济学对经济增长与创新关系的研究成果,也具体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创新大量涌现所必备的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制度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动力之源。  关键词:创新;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政府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7)12-002
期刊
摘 要:实证研究表明,显著影响新股发行溢价的因素包括承销商和发行人的择时因素、市盈率水平、发行规模和发行政策的变化。新股上市首日大盘涨跌幅、中签率等因素对于新股发行溢价的影响并不明显。承销商和发行人的发行择时能力主要体现在未来30个交易日内股票市场的总体走势的判断上。  关键词:新股发行;溢价;中国证券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7)09
期刊
摘要:宏观经济学正在迈向新一次综合。在这个进程中,一些前沿经济学家为总需求理论构建了坚实的微观基础,使其成为新新古典综合框架的一块基石。它与同样建立在微观基础上的总供给理论相结合,就成为当前主流宏观经济学进行货币政策分析的标准工具。利用这个工具,经济学家对货币政策的研究得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结论。本文梳理了总需求理论的上述新近发展,并讨论它在货币政策中的一些应用。特别地,本文的分析表明,这些应用对
期刊
摘要:风险是保险需求存在的前提,风险的变动会引起保险需求的变动。在期望效用(EU)框架下,根据不确定性的一些研究结论推知,风险增加将引起保险需求增加;在均值一均方差方法下,Battermann等人推导了风险增加、风险厌恶弹性和保险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Thomas Eichner和Andreas Wagener证明,在风险分布之间具有线性关系的条件下,Battermann等人的结论在EU方法中也成立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为何要强调金融体系的协调创新。指出提高宏观金融效率是金融体系协调的本质;金融机构协调是金融体系协调的核心;金融监管及国际金融体系协调是一国金融体系协调的关系因素。在论述了金融体系协调创新与制度约束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金融体系协调创新与制度约束并行发展的评判标准,指出了“金融寡头主导,大、中、小共生”的金融组织结构是在竞争基础上产生的有效率的结构的方向,给出了关于我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