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丑”之风在晚明绘画中萌芽与发展,其主要是由政治、经济、思想与审美风向等各方面促成的结果。外部因素指的是苛政的松弛与经济的繁荣,四民(士农工商)界限的淡化以及多元文化环境的生成,给绘画艺术带来了无限的发展可能;内部因素则指的是个性意识与反中和思潮的凸显,加之狂禅空前的活跃从而促进了绘画多样性的发展。“审丑”之风这里的“丑”代表了艺术的无限创造力,也代表了一种精神世界,但最后直指的是人心。晚明绘画中的“丑”为绘画的发展增添了别样的生机,推动了艺术向多样性发展。
关键词:晚明;“审丑”;绘画
“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① 丹纳将艺术比作植物,他认为一类艺术风格的出现,必定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与时代精神,否则就会被淘汰。晚明“审丑”之风的绘画在种种因素的促使下,必定给艺术风格留下别开生面的一张。
绘画风格出现了“丑”的审美风向,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苛政的松弛,导致个性意识与反中和思潮的凸显,加之“心学”空前的活跃,这给绘画多样性发展提供了思想的中坚力量;其二是经济的繁荣,四民(士农工商)界限的淡化,各个阶层的人或多或少参与到艺术的创作,影响着艺术的产生,经济的繁荣也引来了传教士,更重要的是传教士带来的新新玩意,让国人趋之若鹜的争相把玩,这多元的文化环境又给绘画多样性发展增添了一剂猛药。
一、人文思潮
明朝朱元璋开辟大明王朝时,坚定汉族正统政权,竭力恢复官定正统的典章制度,并在思想方面不遗余力的推崇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已然成为明早期的响亮口号,最典型的体现当属八股文,柯律格在《雅债》中这样说道:“八股文就像许多明代的文化现象,如宦官、诸藩一般,在历史上恶名昭彰,成为过度形式化、束缚性高、阻碍创造与独立思考能力的祸首。自18世纪以降至20世纪初,中国内外咸以此为明代文化最沉滞、最造作的代表。”② 这足以说明明早期对人们的思想持禁锢之法,思想在笼子里,文化艺术文化艺术又怎么能拥有自由的想象与表达?绘画理念如困兽一般久久不能舒展。
好在经过洪武、永乐两朝之后,国家渐渐稳定下来,建国初期的苛政逐渐宽松,百姓渐渐安居乐业,宣德初期宣宗皇帝又“雅好丹青,极善书画”③ ,这给沉闷许久的文学、艺术、诗歌一个绝好的出口,人们还是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王阳明鼓吹的“心学”一触即发,“尔身各各自天真”④ 适应了人们的心理需求,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主流思想。李贽的“童心说”在晚明也造作一时,在“审丑”的绘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忠于内在思想,反中和思潮与尚“奇”之风相继登场,人们越来越注意内心的表达与宣泄。董其昌在《随笔》中论述:“多少伶俐汉,只被那卑琐局曲情态担搁一生。若要做个出头人,直须放开此心,令之至虚若天空。”明中期,一系列以“狂”“奇”“怪”“丑”的绘画风格均受到了画家与市场的青睐。“一生遭际坎坷的徐渭,创水墨大写意的花卉画派,借以发泄满腔的怨愤,磅礴的墨气,雄强的笔势,异军突起,撼人心弦,打破了传统文人艺术文雅、平淡、宁静的文质彬彬,别开狂肆放纵的一路,成为嗣后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的先河。”⑤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中提到:“要产生伟大的作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自发的、独特的情感必须非常强烈,能毫无顾忌的表现出来,不用怕批判,也不需要受指导;第二,周围要有人同情,有近似的思想在外界时时刻刻帮助你,使你心中的一些渺茫的观念得到养料,受到鼓勵,能孵化,成熟,繁殖……人的心灵好比一个干草扎成的火把,要发生作用,必须它自己先燃烧,而周围还得有别的火种也在燃烧。两者接触之下,火势才更旺,而突然增长的热度才能引起遍地的大火。”⑥ 徐渭用自己的一生演绎了丹纳的那一段话,他将自己燃烧给艺术,恰逢艺术正需要这样的突破,周围人欣赏这种艺术,滋养这种“丑”的风格,无形中给“审丑”以养料,其余的小火种也不断跟进,人们透过更加立体、更加深刻、更加充分的艺术表达,领略到艺术的美与力量,最终领悟自己生命的真谛。
二、经济的繁荣
明代江南地区逐渐成为文化中心的聚集地,是因市镇之间交通便利,贸易繁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也得以迅速传播,文化中心逐渐在这里落脚,商品化的刺激使全社会的力量都与文化艺术逐渐交融起来。徐建融在《明代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中论述:“苏州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至明中期,工商经济的发达又成为全国之最。于是,从文人画家的角度,正是最理想的城市山林,而从职业画工的角度,则是最理想的艺术市场……适应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不仅职业画工,就是文人画家,也纷纷参与了绘画商品化的大潮。”⑦ 更多的人参与到艺术流通中,这注定要影响艺术发展的方向。画家的创作初衷有些已经变质,李维琨在《明代吴门画派研究》中说:“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在封建社会内部,造就了一个自食其力的职业文人画家阶层。”⑧ 这说明一部分画家在创作时已经在迎合市场的需求,大众的眼光,这样高雅的艺术在他们的笔下变得世俗化起来。而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日本纸张印刷与欧洲样式装订的书籍等都让国人大开眼界,国人纷纷效仿起来,文化形式变得多种多样、稀奇古怪。文人墨客经过这一番新新思想的刺激,一下子打开了“狂丑”艺术世界的新大门,他们不甘与以往绘画雷同,他们在这自由的“丑”天地中,挥洒着满腔热情,将人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探寻“丑”的艺术之路上,为之疯狂,为之迷恋。“在这个阶段,也只有在明清阶段,使笔墨表现有限地摆脱客观物象的束缚而显示自身的审美价值成为可能。也只有到明清阶段,我们才可以真正找到不少为笔墨自身的表现而‘不尚真实,乃至不讲物理,纯于笔墨上求神趣’的例子。”⑨ 他们不再被条条框框的规则困扰,不再咀嚼腐烂的文人气质,冲破藩篱,竭力表现所想所感,不再追求有形式的意味,而是追求有意味的承载了自己情感的笔墨。
注释:
①[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P15
②[英]柯律格《雅债》三联书店,2012年,P79
③姜绍书《无声诗史?卷一》:“帝天藻飞翔,雅尚词翰,尤精于绘事。凡山水、人物、花竹、翎毛,无不臻妙。”
④《阳明全书》卷二十
⑤徐建融《明代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P16
⑥[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P135
⑦徐建融《明代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P15
⑧李维琨《明代吴门画派研究》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P64
⑨林木《明清文人画新潮》[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P152
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8XJ49,项目名称:晚明绘画中的“狂怪”与画家的自我表现。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南宁)
关键词:晚明;“审丑”;绘画
“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① 丹纳将艺术比作植物,他认为一类艺术风格的出现,必定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与时代精神,否则就会被淘汰。晚明“审丑”之风的绘画在种种因素的促使下,必定给艺术风格留下别开生面的一张。
绘画风格出现了“丑”的审美风向,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苛政的松弛,导致个性意识与反中和思潮的凸显,加之“心学”空前的活跃,这给绘画多样性发展提供了思想的中坚力量;其二是经济的繁荣,四民(士农工商)界限的淡化,各个阶层的人或多或少参与到艺术的创作,影响着艺术的产生,经济的繁荣也引来了传教士,更重要的是传教士带来的新新玩意,让国人趋之若鹜的争相把玩,这多元的文化环境又给绘画多样性发展增添了一剂猛药。
一、人文思潮
明朝朱元璋开辟大明王朝时,坚定汉族正统政权,竭力恢复官定正统的典章制度,并在思想方面不遗余力的推崇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已然成为明早期的响亮口号,最典型的体现当属八股文,柯律格在《雅债》中这样说道:“八股文就像许多明代的文化现象,如宦官、诸藩一般,在历史上恶名昭彰,成为过度形式化、束缚性高、阻碍创造与独立思考能力的祸首。自18世纪以降至20世纪初,中国内外咸以此为明代文化最沉滞、最造作的代表。”② 这足以说明明早期对人们的思想持禁锢之法,思想在笼子里,文化艺术文化艺术又怎么能拥有自由的想象与表达?绘画理念如困兽一般久久不能舒展。
好在经过洪武、永乐两朝之后,国家渐渐稳定下来,建国初期的苛政逐渐宽松,百姓渐渐安居乐业,宣德初期宣宗皇帝又“雅好丹青,极善书画”③ ,这给沉闷许久的文学、艺术、诗歌一个绝好的出口,人们还是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王阳明鼓吹的“心学”一触即发,“尔身各各自天真”④ 适应了人们的心理需求,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主流思想。李贽的“童心说”在晚明也造作一时,在“审丑”的绘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忠于内在思想,反中和思潮与尚“奇”之风相继登场,人们越来越注意内心的表达与宣泄。董其昌在《随笔》中论述:“多少伶俐汉,只被那卑琐局曲情态担搁一生。若要做个出头人,直须放开此心,令之至虚若天空。”明中期,一系列以“狂”“奇”“怪”“丑”的绘画风格均受到了画家与市场的青睐。“一生遭际坎坷的徐渭,创水墨大写意的花卉画派,借以发泄满腔的怨愤,磅礴的墨气,雄强的笔势,异军突起,撼人心弦,打破了传统文人艺术文雅、平淡、宁静的文质彬彬,别开狂肆放纵的一路,成为嗣后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的先河。”⑤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中提到:“要产生伟大的作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自发的、独特的情感必须非常强烈,能毫无顾忌的表现出来,不用怕批判,也不需要受指导;第二,周围要有人同情,有近似的思想在外界时时刻刻帮助你,使你心中的一些渺茫的观念得到养料,受到鼓勵,能孵化,成熟,繁殖……人的心灵好比一个干草扎成的火把,要发生作用,必须它自己先燃烧,而周围还得有别的火种也在燃烧。两者接触之下,火势才更旺,而突然增长的热度才能引起遍地的大火。”⑥ 徐渭用自己的一生演绎了丹纳的那一段话,他将自己燃烧给艺术,恰逢艺术正需要这样的突破,周围人欣赏这种艺术,滋养这种“丑”的风格,无形中给“审丑”以养料,其余的小火种也不断跟进,人们透过更加立体、更加深刻、更加充分的艺术表达,领略到艺术的美与力量,最终领悟自己生命的真谛。
二、经济的繁荣
明代江南地区逐渐成为文化中心的聚集地,是因市镇之间交通便利,贸易繁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也得以迅速传播,文化中心逐渐在这里落脚,商品化的刺激使全社会的力量都与文化艺术逐渐交融起来。徐建融在《明代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中论述:“苏州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至明中期,工商经济的发达又成为全国之最。于是,从文人画家的角度,正是最理想的城市山林,而从职业画工的角度,则是最理想的艺术市场……适应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不仅职业画工,就是文人画家,也纷纷参与了绘画商品化的大潮。”⑦ 更多的人参与到艺术流通中,这注定要影响艺术发展的方向。画家的创作初衷有些已经变质,李维琨在《明代吴门画派研究》中说:“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在封建社会内部,造就了一个自食其力的职业文人画家阶层。”⑧ 这说明一部分画家在创作时已经在迎合市场的需求,大众的眼光,这样高雅的艺术在他们的笔下变得世俗化起来。而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日本纸张印刷与欧洲样式装订的书籍等都让国人大开眼界,国人纷纷效仿起来,文化形式变得多种多样、稀奇古怪。文人墨客经过这一番新新思想的刺激,一下子打开了“狂丑”艺术世界的新大门,他们不甘与以往绘画雷同,他们在这自由的“丑”天地中,挥洒着满腔热情,将人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探寻“丑”的艺术之路上,为之疯狂,为之迷恋。“在这个阶段,也只有在明清阶段,使笔墨表现有限地摆脱客观物象的束缚而显示自身的审美价值成为可能。也只有到明清阶段,我们才可以真正找到不少为笔墨自身的表现而‘不尚真实,乃至不讲物理,纯于笔墨上求神趣’的例子。”⑨ 他们不再被条条框框的规则困扰,不再咀嚼腐烂的文人气质,冲破藩篱,竭力表现所想所感,不再追求有形式的意味,而是追求有意味的承载了自己情感的笔墨。
注释:
①[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P15
②[英]柯律格《雅债》三联书店,2012年,P79
③姜绍书《无声诗史?卷一》:“帝天藻飞翔,雅尚词翰,尤精于绘事。凡山水、人物、花竹、翎毛,无不臻妙。”
④《阳明全书》卷二十
⑤徐建融《明代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P16
⑥[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P135
⑦徐建融《明代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P15
⑧李维琨《明代吴门画派研究》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P64
⑨林木《明清文人画新潮》[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P152
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8XJ49,项目名称:晚明绘画中的“狂怪”与画家的自我表现。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