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暗色真菌分离方法的研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uikk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寻找经济有效的土壤中暗色真菌的分离方法.方法 将一份含有暗色真菌的土壤样品悬液10倍比稀释成4个浓度,并配成含抗生素和不含抗生素2组,8支样品液分别接种于沙氏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SDA)、马铃薯匍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孟加拉红培养基,各培养基含有0,100,200,300,500 mg/L 5个浓度的放线菌酮和100万U/L青霉素,50 mg/L氯霉素,200 mg/L链霉素,分别采用涂布法与倾注法培养,每种培养基共接种80个平皿.结果 三种培养基的分离效率分别为:PDA 70%,孟加拉红67.5%,SDA 3.75%.土壤液稀释100倍和培养基中放线菌酮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的分离效率最高,土壤液原液和稀释100倍时分离效率在PDA分别为50%和85%,两组比较,P<0.05;在孟加拉红培养基分别为45%和85%,两组比较,P<0.05.各培养基中无放线菌酮和放线菌酮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分离率分别为PDA 31.25%和87.5%,两组比较,P<0.05;孟加拉红培养基分别为37.5%和81.25%,两组比较,P<0.05.样本液中加抗生素和不加抗生素分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培养基涂布法与倾注法比较,总的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样品液中不加放线菌酮等抗生素时,倾注法比涂布法分离效率高,PDA分别为80%和40%,孟加拉红分别为80%和30%.各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的马铃薯、孟加拉红培养基是适合土壤中暗色真菌分离的培养基,培养基中放线菌酮浓度为200 mg/L为最适浓度,采用倾注平板法时方便、经济、有效。

其他文献
银屑病为皮肤科中常见慢性皮肤病,其甲部的营养不良病变--银屑病性甲损害的发生率颇高,一般认为在银屑病患者中约10%~50%伴有指(趾)甲损害。
期刊
患者男,42岁.咳嗽、间断咯血1月余.1个月前患者出现咳嗽,间断咯血,伴发热,体温37.8℃~38.3℃,偶咯黄绿色痰,经抗生素治疗无效.住院1周后,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结节,表面暗红色,无坏死及破溃,有压痛.近十年来查白细胞计数在2×109/L~4×109/L,余无特殊病史。
期刊
患者女,59岁.因面部、手背肿胀、灼痛1 d于2007年5月13日以面部、手背浮肿原因待查收入本院肾内科,经利尿治疗7 d后浮肿略消退,患处灼痛、瘙痒无改善,并出现面部坏死、结痂,请我科会诊。
期刊
近年来,由于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外用制剂的广泛应用,发生于颜面部的激素依赖性皮炎已成为常见病.我科自2005年8月开始,应用胶原蛋白敷料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期刊
毛发红糠疹(pityriasis rubra pilaris,PR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毛囊角化性丘疹和橙黄色鳞屑性斑块为特征的角化性皮肤病[1]。
期刊
患者男,76岁.肢端溃疡、畸形、感觉障碍20年,伴全身水肿性红斑半年.2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手指、足趾溃疡、皲裂,之后逐渐出现骨质吸收,肢端形成畸形.发病初期溃疡疼痛,之后痛觉逐渐减轻,肢体远端麻木明显,时有关节疼痛,曾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拟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外周神经炎",给予泼尼松及中草药等治疗,疗效不显著。
期刊
患者女,21岁.因右侧大腿伸侧中上部发生黄豆大红棕色结节1个月,增大1周,伴有轻度瘙痒就诊我科.既往史和家族史无特殊.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大腿伸侧中上部黄豆大红棕色结节,表面较光滑,质地中等偏软,无压痛(图1).手术所见:肿物约黄豆大小,位于右侧大腿伸侧中上部。
期刊
期刊
目的 观察免疫吸附联合非清髓性化疗结合CD34+细胞分选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SLE的疗效.方法 难治性SLE 3例,均经肾活检确诊为狼疮性肾炎Ⅳ型,狼疮处于活动期,病情进展,常规治疗无效;应用以葡萄球菌A蛋白作为免疫吸附剂的吸附柱进行免疫吸附,一个疗程共6次,每次吸附血浆3 L;随后采用异环磷酰胺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Baxter 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获取单
恶性小汗腺汗孔瘤(malignant eccrine poroma)是一种少见的皮肤附属器肿瘤,常在长期存在的小汗腺汗孔瘤的基础上发生,也可以开始即为恶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