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行食管胃结合部胃肠间质瘤切除的疗效比较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xiao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行食管胃结合部胃肠间质瘤切除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04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42例食管胃结合部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开腹手术20例(开腹组),腹腔镜手术22例(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和长期预后。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一致性良好。在短期疗效方面,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10%,P=0.221)。在远期疗效方面,腹腔镜组与开腹组5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比89%,P=0.384)。

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胃肠间质瘤的短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长期预后与开腹手术相当。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继发于绞窄性肠梗阻手术之后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4年8月间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3例绞窄性肠梗阻术后发生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经历2次以上手术治疗都保留了经热敷、肠系膜根部血管封闭等措施后肠管蠕动尚存但颜色尚未恢复正常的肠管,术后均出现缺血性肠病表现,其中2例患者出现肠穿孔,再次手术切除病变肠管,术后顺利康复出院,1例患者
随着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人们发现肠道内微生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对于机体有重要作用,在部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也扮有重要角色。肠道内微生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与机体的关系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短链脂肪酸的种类与分布、生理功能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展开综述短链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内镜下联合应用射频消融系统(RFA)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范围广泛的非表浅平坦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于2010年1月对经活检病理确诊的2例鳞状细胞癌、1例鳞状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MGIN)和1例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HGIN)患者予以内镜下RFA术联合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总结分析术中、术后和随访情况。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
期刊
期刊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阶段,对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在幼儿园教育期间,幼儿主要掌握语言、社会艺术等多种基础知识,这和幼儿表达能力、科学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语言教育是其中最基础的课程。所以,为了能够良好的提升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水平,幼儿教师一定要积极推进游戏形态的语言教育,以此来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本文章重点是运用游戏形态的幼儿园语言教育路径实行了较好的探讨,这样可
期刊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目前,已有多种有效手段发现不同期别的食管癌并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治疗这些病变。对于仅累及黏膜层和黏膜下浅层的早期食管癌,经内镜下微创治疗即可达到根治,且患者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其5年生存率可超过95%。因此,食管癌早期治疗意义重大。本文就食管癌早期微创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发展现状进行论述。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26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其中,行结直肠癌原发灶切除术217例,联合行原发灶加肝脏转移灶根治性切除33例,仅行单纯造瘘手术14例;接受辅助化疗197例,肝介入治疗42例,辅助放疗14例。对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特征和临床治疗方式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获得R0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653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40例患者出现了吻合口瘘(吻合口瘘组),其余613例未发生吻合口瘘(非吻合口瘘组)。中位随访47(1~91)月,比较两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并分析影响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非吻合口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