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中阅读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提倡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由此,产生了“1 X”的阅读概念。在新课标的阅读教学指导下,遵循阅读评价的相关原则,提出小学生语文“1 X”阅读评价体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1 X”阅读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温儒敏先生提出: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少读书,不读书。部编本语文教材比起以往教材,更加注意往课外阅读延伸,但阅读量还是不够。所谓“1 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这是为了增加阅读量,改变全是精读精讲而且处处指向写作的那种教学习惯。新教材一、二年级就有延伸阅读,高年级会更多些。小学中高年级以及初中教材,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新教材实际上已经把“延伸阅读”部分纳入到教学体制,并尝试设置一些检测评价。
一、小学语文“1 X”阅读评价现状
(一)评价体系单一化、不完善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老师进行阅读教学评价时,仅仅局限于课文中的少数篇目,极少数老师会涉及课外阅读篇目的评价。新课标强调,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评价体系不涉及课外阅读,这从根本上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二)学校、教师缺乏足够的重视
分析学情我们发现,小学生有着自控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老师布置了阅读课外书籍的作业后,大约有七成的学生会对这项作业存在着应付或者偷懒的态度。教师的无作为,致使学生对这个作业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培育新的阅读教学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新课标中,对低年级的小学生的阅读要求并不高,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情感态度即可。对待高年级的小学生,也就是3—4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较高的要求,能复述文章大意,概括文章主旨,初步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和语言即可。新课标的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做出了较高的要求,阅读成了一种丰富自我与发展自我的过程。
(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明确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己作为自己的探究主体,运用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课文,必要时,教师给予指导。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个性差异,在兴趣、爱好等方面,各有侧重。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阅读作业,在评价机制上也要设立不同的评价体系,坚持正面教育与激励鼓励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要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探索、发现,构建属于自己的阅读体系框架。
三、“1 X”阅读评价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与因材施教原则
评价方案的制订,在全面考查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同时,注重评价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进行区别性评价。在评价上不要仅仅按照阅读量来进行评价,在对待阅读进度稍有落后的同学时,要对他们适当地放低要求并且进行鼓励。
(二)激励学生与严格要求原则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特征,因此评价要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多以鼓励、表扬的积极评价方式为主,注重与正面教育相结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进行评价。与此同时,激励不等于无限制的宽容,教师要对自己布置的任务进行彻底的贯彻和指导,严格督促学生完成相关任务,对于经常未完成任务的学生,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三)开放性和一致性原则
评价不是一个独裁的过程,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评价方向上是开放的,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作为课外的学习,我们采用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综合考虑多种相关情况,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四、实施“1 X”延伸阅读的建议
(一)教师参与“1 X”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师在构建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构建学生的阅读框架,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职业素养中提到要求教师终身学习,教师要做到经常阅读教育教学的相关书籍,实时关注最新的教育报刊中的阅读教学板块。课后要善于反思,归纳自己的不足之处,与同事交流沟通,完善自己的阅读教学,多看名家的阅读教学视频,来充实、补充、完善自己的课堂。其次,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播放与课文有关的视频,讲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故事,等等。小学生没有丰厚的文学积淀,教学不能枯燥地分析、机械地背诵课本中的篇目,也不可“深挖”式地鉴赏。应当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放飞想象,品读语言,做到有感情诵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入境。
2.合理開展阅读的方式
阅读最主要的开展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要灵活运用阅读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读”字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品读文章时,会融入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想法,这种潜在情感激发会使学生与作者进行直接的碰撞,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在阅读中感知、质疑、思考。 (二)建立完善的“1 X”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1.从阅读数量上评价
其一,推荐阅读书目。可参照全国知名教师的建议,经过校内多位教师反复斟酌,确定读书的篇目。读书的篇目决定读书的质量,一篇好的文章可以发人深省,启迪人的心智,建立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与课本相关的阅读书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其二,健全评价指标。评价阅读的质量好坏需要有着系统的评价体系,教师不能仅仅布置口头作业,应该有着相对应的书面作业,比如读书笔记、手抄报、读后感和读书报告。我设计了一张评价表,根据学生读书数目的多少以及学生提交的阅读成果——读书笔记、读后感、手抄报以及读书报告的数量来进行分级,经过最后的审核阅读成果,学生可获得荣誉称号,教师颁发阅读书籍进行奖励。
其三,建立家校联系,制定阅读反馈卡。落实课外阅读的作业,监督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教师要坚持教育一致性和连贯性的教学原则,建立家校联系,与家长保持沟通,督促学生在家里也能进行课外阅读。通过校内校外的沟通,营造出一种向上的读书氛围,督促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记录每天的阅读书目及页数、阅读时长,家长进行监督评价。
2.从阅读质量上评价
对实践情况不断总结,注重对学生阅读质量的评价,按照不同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本次考核从学生对读书的兴趣、书本内容的把握以及分析故事叙述表达方式、语言风格、情感表达的能力出发,通过自评、家长评、小组评、教师评这几个方面的评价,最终进行综合评定。
五、结语
新教材实际上已经把“延伸阅读”部分纳入到教学体制,并尝试设置一些检测评价。但是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监管不严不力的状况,导致评价体系没有很好地得到运行。一个良好评价体系的运转,需要各个方面的监督和协力配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春影.小学课外阅读评价体系研究[J].语文建设,2017 (7).
[3]郑昭明.小学语文教学:教什么?不教什么?[J].课程·教材·教法,2014(7).
[4]窦桂梅,胡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 X课程”建构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5(1).
[5]窦桂梅,胡兰.“1 X课程”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人民教育,2015(13).
[6]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指导纲要[J].人民教育,2015(13).
[7]窦桂梅.新课改背景下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 X课程”育人体系建构的案例研究[J].教育研究,2014(2).
[8]窦桂梅.构建“1 X课程”,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J].课程·教材·教法,2014(1).
[9] 蔡萃.探讨小学语文的写字课教学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4(15).
[10]高海波.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学周刊,2012(23).
[11]姚秀英.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阅读的作用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7) .
作者简介:孙文哲,女,1995年生,山东烟台市人,学科教学(语文)硕士专业,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郭恒)
【关键词】小学;语文;“1 X”阅读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温儒敏先生提出: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少读书,不读书。部编本语文教材比起以往教材,更加注意往课外阅读延伸,但阅读量还是不够。所谓“1 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这是为了增加阅读量,改变全是精读精讲而且处处指向写作的那种教学习惯。新教材一、二年级就有延伸阅读,高年级会更多些。小学中高年级以及初中教材,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新教材实际上已经把“延伸阅读”部分纳入到教学体制,并尝试设置一些检测评价。
一、小学语文“1 X”阅读评价现状
(一)评价体系单一化、不完善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老师进行阅读教学评价时,仅仅局限于课文中的少数篇目,极少数老师会涉及课外阅读篇目的评价。新课标强调,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评价体系不涉及课外阅读,这从根本上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二)学校、教师缺乏足够的重视
分析学情我们发现,小学生有着自控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老师布置了阅读课外书籍的作业后,大约有七成的学生会对这项作业存在着应付或者偷懒的态度。教师的无作为,致使学生对这个作业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培育新的阅读教学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新课标中,对低年级的小学生的阅读要求并不高,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情感态度即可。对待高年级的小学生,也就是3—4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较高的要求,能复述文章大意,概括文章主旨,初步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和语言即可。新课标的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做出了较高的要求,阅读成了一种丰富自我与发展自我的过程。
(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明确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己作为自己的探究主体,运用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课文,必要时,教师给予指导。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个性差异,在兴趣、爱好等方面,各有侧重。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阅读作业,在评价机制上也要设立不同的评价体系,坚持正面教育与激励鼓励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要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探索、发现,构建属于自己的阅读体系框架。
三、“1 X”阅读评价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与因材施教原则
评价方案的制订,在全面考查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同时,注重评价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进行区别性评价。在评价上不要仅仅按照阅读量来进行评价,在对待阅读进度稍有落后的同学时,要对他们适当地放低要求并且进行鼓励。
(二)激励学生与严格要求原则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特征,因此评价要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多以鼓励、表扬的积极评价方式为主,注重与正面教育相结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进行评价。与此同时,激励不等于无限制的宽容,教师要对自己布置的任务进行彻底的贯彻和指导,严格督促学生完成相关任务,对于经常未完成任务的学生,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三)开放性和一致性原则
评价不是一个独裁的过程,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评价方向上是开放的,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作为课外的学习,我们采用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综合考虑多种相关情况,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四、实施“1 X”延伸阅读的建议
(一)教师参与“1 X”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师在构建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构建学生的阅读框架,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职业素养中提到要求教师终身学习,教师要做到经常阅读教育教学的相关书籍,实时关注最新的教育报刊中的阅读教学板块。课后要善于反思,归纳自己的不足之处,与同事交流沟通,完善自己的阅读教学,多看名家的阅读教学视频,来充实、补充、完善自己的课堂。其次,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播放与课文有关的视频,讲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故事,等等。小学生没有丰厚的文学积淀,教学不能枯燥地分析、机械地背诵课本中的篇目,也不可“深挖”式地鉴赏。应当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放飞想象,品读语言,做到有感情诵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入境。
2.合理開展阅读的方式
阅读最主要的开展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要灵活运用阅读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读”字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品读文章时,会融入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想法,这种潜在情感激发会使学生与作者进行直接的碰撞,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在阅读中感知、质疑、思考。 (二)建立完善的“1 X”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1.从阅读数量上评价
其一,推荐阅读书目。可参照全国知名教师的建议,经过校内多位教师反复斟酌,确定读书的篇目。读书的篇目决定读书的质量,一篇好的文章可以发人深省,启迪人的心智,建立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与课本相关的阅读书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其二,健全评价指标。评价阅读的质量好坏需要有着系统的评价体系,教师不能仅仅布置口头作业,应该有着相对应的书面作业,比如读书笔记、手抄报、读后感和读书报告。我设计了一张评价表,根据学生读书数目的多少以及学生提交的阅读成果——读书笔记、读后感、手抄报以及读书报告的数量来进行分级,经过最后的审核阅读成果,学生可获得荣誉称号,教师颁发阅读书籍进行奖励。
其三,建立家校联系,制定阅读反馈卡。落实课外阅读的作业,监督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教师要坚持教育一致性和连贯性的教学原则,建立家校联系,与家长保持沟通,督促学生在家里也能进行课外阅读。通过校内校外的沟通,营造出一种向上的读书氛围,督促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记录每天的阅读书目及页数、阅读时长,家长进行监督评价。
2.从阅读质量上评价
对实践情况不断总结,注重对学生阅读质量的评价,按照不同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本次考核从学生对读书的兴趣、书本内容的把握以及分析故事叙述表达方式、语言风格、情感表达的能力出发,通过自评、家长评、小组评、教师评这几个方面的评价,最终进行综合评定。
五、结语
新教材实际上已经把“延伸阅读”部分纳入到教学体制,并尝试设置一些检测评价。但是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监管不严不力的状况,导致评价体系没有很好地得到运行。一个良好评价体系的运转,需要各个方面的监督和协力配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春影.小学课外阅读评价体系研究[J].语文建设,2017 (7).
[3]郑昭明.小学语文教学:教什么?不教什么?[J].课程·教材·教法,2014(7).
[4]窦桂梅,胡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 X课程”建构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5(1).
[5]窦桂梅,胡兰.“1 X课程”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人民教育,2015(13).
[6]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指导纲要[J].人民教育,2015(13).
[7]窦桂梅.新课改背景下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 X课程”育人体系建构的案例研究[J].教育研究,2014(2).
[8]窦桂梅.构建“1 X课程”,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J].课程·教材·教法,2014(1).
[9] 蔡萃.探讨小学语文的写字课教学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4(15).
[10]高海波.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学周刊,2012(23).
[11]姚秀英.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阅读的作用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7) .
作者简介:孙文哲,女,1995年生,山东烟台市人,学科教学(语文)硕士专业,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