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要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能力。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规范,热爱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学会、会学、乐学是学生体会学习的三种境界,乐学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学教、会教、乐教是教师体现教学的三种境界,乐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而师德师风的最高境界是——乐教勤业。
乐教勤业是怎样炼成的呢?
一、业精于勤荒于嬉,教师要勤业
敬业乐业,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自古以来倍受人们的尊重。一个勤业的教师,他会勤奋钻研,科学施教;他会着力总结教育规律,发现真理,并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管理班级,他都会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置之于科学认识的照察之下,在教育规律限定的范围内科学地规划、组织、实施,因材施教。一个人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尽职尽责。因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學相长也”。
真正的乐于教人,总是和自觉的勤业连在一起的。这不仅是职业需要,也是敬业勤业的表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勤业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教师要有关于课程的专门知识;教师要有对一门课程及其教材进行多学科多角度分析评价的能力;教师要有课程建设和开发的能力;教师要有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能力;教师要有对学生进行多元、多维评价的能力。
勤业,在于教学中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课堂教学氛围的优化,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和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师在“勤业”上要精通业务、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敷衍塞责;要精益求精、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尽心指导、循循善诱。
勤业,学生各有所需,教师按需辅导,达到的目的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倡导没有后进生,学生间只有差异。改变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体弱生爱在关心;病残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耐心;向师生(与老师亲近的学生)爱在珍惜;背师生(不与老师交流的学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后进生爱在鞭策。
二、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乐教
孔子积极提倡音乐,推出以“六艺”为重的“乐教”观念,体现出他的道德观。孔子还将“乐教”视为教育完成的终极目标。乐教,就是乐于从事教育事业,以从教为乐,乐此不疲。进入“乐教”这种最高境界的教师,他们从事教育工作也不单是出于喜欢和热爱,而是因为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有着深刻、全面的认识。并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这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得到内心的极大充实和满足,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达到物我俩忘、醉迷其中的“孔颜之乐”的最高境地。孟子也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三乐”之一。这是我们教师应当向往和追求的最高境界。
乐教,我国当代教育家斯霞有一句名言:“智育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身体不好是废品。”这里应还加上一句:“心理不健康是易碎品。”乐教,关键在于要有奉献精神、热爱学生。李岚清同志说:“教师这个词的本质含义我想就是‘奉献’两个字。如果丢了奉献,那就不能称为教师。”有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作为教师,只有将爱无私奉献给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才会成为学生的朋友;才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没有对学生的爱心、对教育的事业心,就谈不上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以“爱岗、敬业、奉献、为人师表”为座右铭,乐教勤业做到“五个不”——身正行规不迷航;乐教勤业不动摇;会教善教不懈怠;奉献爱心不谋私;文明执教不粗暴。孔子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非常注意言行的榜样和示范性,律己极严,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因此,教师要做到:语言文明、亲切、仪表端庄、举止文雅、谈吐风趣、勤奋向上,树立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要乐奉献、勤敬业、爱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的最佳境界。
三、勤奋工作,寓教于乐,教师要乐教勤业
魏书生老师认为教师有“三重收获”: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不断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寻找科学的育人规律,是乐教勤业的重要体现。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坚持“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教师工作是一个“良心活”。爱——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是育人的精华所在。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平等相处,寓教于乐。乐教必须以正确的教育观为前提,以对学生的厚爱为基础。因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而不辞劳苦,这就是乐教敬业的不竭动力。教师就要体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样的心态才能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用之才。
综上所述,教师具备“乐教勤业”的师德,才能教好书、育好人,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否则的话,就像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如果只教学生读书诵文只能使得一个人变得更坏、更危险”。所以教师每时每刻都得用无私无畏的品质、形象去影响教育他们。
“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愿,今天的每个教师都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的最高境界——乐教勤业。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庄严宣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神圣职责。修身立德,为人师表;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敬业爱生,教书育人;淡泊名利,严谨治学;传承文明,勇于创新;终身学习,不断进步。为全体学生美好未来,我愿意奉献全部智慧和力量!
学会、会学、乐学是学生体会学习的三种境界,乐学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学教、会教、乐教是教师体现教学的三种境界,乐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而师德师风的最高境界是——乐教勤业。
乐教勤业是怎样炼成的呢?
一、业精于勤荒于嬉,教师要勤业
敬业乐业,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自古以来倍受人们的尊重。一个勤业的教师,他会勤奋钻研,科学施教;他会着力总结教育规律,发现真理,并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管理班级,他都会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置之于科学认识的照察之下,在教育规律限定的范围内科学地规划、组织、实施,因材施教。一个人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尽职尽责。因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學相长也”。
真正的乐于教人,总是和自觉的勤业连在一起的。这不仅是职业需要,也是敬业勤业的表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勤业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教师要有关于课程的专门知识;教师要有对一门课程及其教材进行多学科多角度分析评价的能力;教师要有课程建设和开发的能力;教师要有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能力;教师要有对学生进行多元、多维评价的能力。
勤业,在于教学中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课堂教学氛围的优化,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和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师在“勤业”上要精通业务、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敷衍塞责;要精益求精、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尽心指导、循循善诱。
勤业,学生各有所需,教师按需辅导,达到的目的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倡导没有后进生,学生间只有差异。改变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体弱生爱在关心;病残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耐心;向师生(与老师亲近的学生)爱在珍惜;背师生(不与老师交流的学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后进生爱在鞭策。
二、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乐教
孔子积极提倡音乐,推出以“六艺”为重的“乐教”观念,体现出他的道德观。孔子还将“乐教”视为教育完成的终极目标。乐教,就是乐于从事教育事业,以从教为乐,乐此不疲。进入“乐教”这种最高境界的教师,他们从事教育工作也不单是出于喜欢和热爱,而是因为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有着深刻、全面的认识。并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这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得到内心的极大充实和满足,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达到物我俩忘、醉迷其中的“孔颜之乐”的最高境地。孟子也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三乐”之一。这是我们教师应当向往和追求的最高境界。
乐教,我国当代教育家斯霞有一句名言:“智育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身体不好是废品。”这里应还加上一句:“心理不健康是易碎品。”乐教,关键在于要有奉献精神、热爱学生。李岚清同志说:“教师这个词的本质含义我想就是‘奉献’两个字。如果丢了奉献,那就不能称为教师。”有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作为教师,只有将爱无私奉献给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才会成为学生的朋友;才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没有对学生的爱心、对教育的事业心,就谈不上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以“爱岗、敬业、奉献、为人师表”为座右铭,乐教勤业做到“五个不”——身正行规不迷航;乐教勤业不动摇;会教善教不懈怠;奉献爱心不谋私;文明执教不粗暴。孔子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非常注意言行的榜样和示范性,律己极严,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因此,教师要做到:语言文明、亲切、仪表端庄、举止文雅、谈吐风趣、勤奋向上,树立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要乐奉献、勤敬业、爱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的最佳境界。
三、勤奋工作,寓教于乐,教师要乐教勤业
魏书生老师认为教师有“三重收获”: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不断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寻找科学的育人规律,是乐教勤业的重要体现。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坚持“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教师工作是一个“良心活”。爱——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是育人的精华所在。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平等相处,寓教于乐。乐教必须以正确的教育观为前提,以对学生的厚爱为基础。因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而不辞劳苦,这就是乐教敬业的不竭动力。教师就要体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样的心态才能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用之才。
综上所述,教师具备“乐教勤业”的师德,才能教好书、育好人,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否则的话,就像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如果只教学生读书诵文只能使得一个人变得更坏、更危险”。所以教师每时每刻都得用无私无畏的品质、形象去影响教育他们。
“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愿,今天的每个教师都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的最高境界——乐教勤业。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庄严宣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神圣职责。修身立德,为人师表;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敬业爱生,教书育人;淡泊名利,严谨治学;传承文明,勇于创新;终身学习,不断进步。为全体学生美好未来,我愿意奉献全部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