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作文时,有时候烦恼得无话可说,有时候越写越有劲,而这股推动着学生战胜作文的困难的动力就是兴趣。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点经验,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创设情感条件,清扫心理障碍
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平时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很少接触社会,再加上学习任务繁重,生活枯燥,感觉没有东西值得写。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以小见大的方法,于细微之处见真情。作文并不是只能写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很多源于生活的小事、感悟、情绪等都可以当做写作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思考,善于从生活中选材,从小事入手,从小事中挖掘出大道理;创设情感条件和氛围,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情,学会为生活感动,设身处地地思考。如与同学相处时,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偶尔发生的误会、矛盾、冲突等,都是写作的材料。在遇到这类情况时,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发生这些情况的原因与解决办法,并记录下来。自己在与老师或者家人相处时,师长对自己的支持或者误解;自己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发生的事件等,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记录下来,以便习作的时候有内容可写。这样,从班级、家庭、学校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作文题材的范围在不断扩展。可以说,可写之处无处不在,只要教师善于激活他们的情感,逐渐让学生喜欢作文,让他们感觉有说不完的话,感觉作文并不可怕,就能清扫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练就一双敏锐的发现美的眼睛,激发观察的兴趣。旭日东升、霞光万道的清晨,皓月当空、星光璀璨的夜幕,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春色……这一切都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教师作为作文的引导者,要送给学生一把兴趣的金钥匙,让他们打开心扉去发现和体会。通过培养训练,不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题可写,学生将不再惧怕作文。
二、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写作兴趣
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迁移的规律,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写作上来。如学生度过暑假后,挤在一起谈论自己在假期中的所见所闻。教师可灵活运用,不失时机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都度过了一个快乐无比的假期了吧?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可以把你们多彩的假期生活告诉老师吗?”学生们一下子来劲了,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讲故事。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他们讲得更详细些,说出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人物关系,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就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并且说得很详细,因为他们都希望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他们有趣的故事。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巧妙的引导,让学生把所说的记录下来,并适当修改,于是一篇《我的暑假趣事》便完成了。学生因为有了说的基础,下笔很快,并且写出来的文章质量都非常好。
三、解决源头问题,引导主动习作
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需要解决学生作文的源头问题;调动学生习作的主动性,需要老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并采取多种方式,有步骤、按程序地进行训练。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勤于观察与做笔记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把作文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亲近大自然,丰富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获得具体的素材和丰富的体验。同时,要指导学生勤于读书,勤于摘录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积累丰富的写作语言和素材。
2.勤于评析与展示
作文的好坏难以像数理化等学科那样给出标准答案,但是如果用典型的范文参考对照,就能很容易明白别人的“妙”与自身的“不足”。因此,每次习作之后,教师要及时精选不同层次的文章进行对照分析,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逐渐掌握写作秘诀。在教室开辟“佳作展示栏”,将优秀作文连同评语一同展示出来,让学生观瞻学习,容易让包含佳作作者在内的学生的写作水平都更上一层楼。让学生互相对比、讨论、评析作文,展示优秀作文,能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
当写作成为学生的爱好时,“作文难”的心理负担将不复存在,妙笔美文将随处可见。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精心准备,合理引导,充分激活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轻松学习,轻松写作。
(责编 莫彩凤)
一、创设情感条件,清扫心理障碍
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平时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很少接触社会,再加上学习任务繁重,生活枯燥,感觉没有东西值得写。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以小见大的方法,于细微之处见真情。作文并不是只能写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很多源于生活的小事、感悟、情绪等都可以当做写作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思考,善于从生活中选材,从小事入手,从小事中挖掘出大道理;创设情感条件和氛围,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情,学会为生活感动,设身处地地思考。如与同学相处时,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偶尔发生的误会、矛盾、冲突等,都是写作的材料。在遇到这类情况时,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发生这些情况的原因与解决办法,并记录下来。自己在与老师或者家人相处时,师长对自己的支持或者误解;自己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发生的事件等,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记录下来,以便习作的时候有内容可写。这样,从班级、家庭、学校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作文题材的范围在不断扩展。可以说,可写之处无处不在,只要教师善于激活他们的情感,逐渐让学生喜欢作文,让他们感觉有说不完的话,感觉作文并不可怕,就能清扫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练就一双敏锐的发现美的眼睛,激发观察的兴趣。旭日东升、霞光万道的清晨,皓月当空、星光璀璨的夜幕,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春色……这一切都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教师作为作文的引导者,要送给学生一把兴趣的金钥匙,让他们打开心扉去发现和体会。通过培养训练,不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题可写,学生将不再惧怕作文。
二、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写作兴趣
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迁移的规律,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写作上来。如学生度过暑假后,挤在一起谈论自己在假期中的所见所闻。教师可灵活运用,不失时机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都度过了一个快乐无比的假期了吧?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可以把你们多彩的假期生活告诉老师吗?”学生们一下子来劲了,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讲故事。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他们讲得更详细些,说出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人物关系,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就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并且说得很详细,因为他们都希望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他们有趣的故事。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巧妙的引导,让学生把所说的记录下来,并适当修改,于是一篇《我的暑假趣事》便完成了。学生因为有了说的基础,下笔很快,并且写出来的文章质量都非常好。
三、解决源头问题,引导主动习作
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需要解决学生作文的源头问题;调动学生习作的主动性,需要老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并采取多种方式,有步骤、按程序地进行训练。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勤于观察与做笔记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把作文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亲近大自然,丰富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获得具体的素材和丰富的体验。同时,要指导学生勤于读书,勤于摘录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积累丰富的写作语言和素材。
2.勤于评析与展示
作文的好坏难以像数理化等学科那样给出标准答案,但是如果用典型的范文参考对照,就能很容易明白别人的“妙”与自身的“不足”。因此,每次习作之后,教师要及时精选不同层次的文章进行对照分析,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逐渐掌握写作秘诀。在教室开辟“佳作展示栏”,将优秀作文连同评语一同展示出来,让学生观瞻学习,容易让包含佳作作者在内的学生的写作水平都更上一层楼。让学生互相对比、讨论、评析作文,展示优秀作文,能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
当写作成为学生的爱好时,“作文难”的心理负担将不复存在,妙笔美文将随处可见。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精心准备,合理引导,充分激活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轻松学习,轻松写作。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