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总论(双语)》课程中的国际化工程能力培养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化人才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加强交通工程专业的国际化工程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交通工程总论(双语)》教学中国际化工程能力培养的探索,基于本该双语课程国际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历程,总结了本课程教学团队在国际化工程能力的培养中,采用多源教学模式,并尝试了多课程一体化的工程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国际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多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 工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229-02
  1.交通工程专业进入了国际化人才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我国陆续设立了几种不同形式的奖学金用于本土学生、学者和管理人员的派出学习、研究和培训。如教育部的联合培养奖学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设立的公派留学攻读学位奖学金项目及公派出国合作研究进修奖学金项目等。高校可选送高年级研究生到国外高校学习半年至二年不等,北京工业大学于2006年就已经开展了国内2年\国外2年的(2+2)的学习方式,与国外知名大学建立国际合作培养的模式;目前出国继续研究生教育的人数也是逐年增加。随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时代的到来,也对专业课程的国际化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2016年6月,我国正式加入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通过认证协会认证的工程专业,毕业生学位得到《华盛顿协议》其他组织的认可,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力。2016年10月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理念下,《交通工程导论(双语)》课程团队在课程教学中对国际化人才的工程能力实践体系中作了如下探索:2003年杨孝宽教授首次率先对交通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骨干课程《交通工程导论》的双语教学模式开展可行性性研究,并于2004年开展了《交通工程导论(双语)》课程的建设。结合交通工程国际化人才发展的目标和交通工程前沿趋势,课程负责人杨孝宽教授率团队于2008年开始了教学课件、教学团队、课程双语教材的多方位、全面性的建设,该课程于2010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称号,并于2010年9月出版了全国第一本《Introduction to Traffic Engineering(交通工程总论)》双语课程的教材,该教材于2011年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的称号;2012年《交通工程导论(双语)》入选全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在国际化工程能力的培养中,具体体现如下。
  2.多源教学资源来提升国际化培养目标
  《交通工程导论》课程指导思想和定位:加强基础理论、强化工程实践,提高专业认知,实现国际接轨。加强国际化交流,萃取多源教学资源来形成国际化教学资源,实现本课程的国际化培养目标。该多源教学资源不局限于课程教学团队的课程教学投入,还采纳国际课堂教学的经验,更扩展到我校的国外知名教授的进课堂教学、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资源。以多源教学资源来凝炼国际化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实现此课程的教学目标时,注重国际与国内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兼顾交通工程前沿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在教学内容中;同时以课堂教学与国际知名教授讲学相结合,加强交通工程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国际化水平。同时,为实现国际化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制定了双语模式的试卷,鼓励学生中文或英文答题。英文表达正确给予适当的鼓励。此外,我校于2016开始引进国外知名教授的进课堂教学、本专业开放实验课题的学术交流、暑期国际交流周的一系列学术活动与交流,进一步扩大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国际化视野。
  随着本专业的国内工程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道路建设、设计与施工水平一直不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本课程的国际化工程能力的培养中,也注重将本行业的工程大师以工程大师论坛的形式引入到本课程的国际化工程能力的培养环节中。
  3.基于工程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以工程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对本课程的国际化工程能力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指导学生完成本课程体系下的自主工程实验方案设计、实施、实验数据提取与分析、仿真实验方案验证,结合国际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案例与经验,搭建国际工程实践方案的优化论证环节,充实并丰富学生对本专业国际工程能力的要求与标准的理解,建立交通工程专业的全方位、系统性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与国际同步的实践教学、仿真实验的相关教学环节,实现实践教学与仿真实验教学的双语化教学目标。
  4.多课程的一体化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交通工程导论(双语)》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应用的脱节问题。本课程的教学团队开展了工程实践能力与本课程教学同步开展的尝试。首先选择学校附近的交叉路口作为工程能力训练的实验对象,熟悉的环境和方便可达的观测地点的选择,有助于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结合本课程的教学进度,本课程引导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后,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学校周边路口的交通流参数的采集方案,并通过自由组合的形式构建数据采集与分析小团队,并以作业的行式提交数据采集和数据初步整理,这样就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实践训练;随着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进程,在交通流理论与数理统计分析时,第一阶段的初步整理的数据则作为各团队的第二次工程实践作业,需要学生根据交通流理论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的数据需求,重新整理数据,并且进行数据的第二次拓展补充,以完成第二次的交通流理论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的作业。当本课程进展到交叉口设计时,前二次的数据资料和作业又会成为交叉口设计的基础数据与理论基础,在进一步补充数据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延续性完成第三次的课程作业。延续性的实践内容设计,需要工程实践环节在课堂外保持同步开展。不仅加深了本课程专业知识的实践性环节,也生动了本课程数据分析的教学内容。
  该工程能力一体化的训练的实验数据采集、实验数据提取,不仅用于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工程能力锻炼,在交通工程课程团队老师们担任的后续课程教学中,上述实践环节的内容还将继续延续。例如,本课程团队老师承担的道路交通安全、交通仿真实验、交通规划软件的课程教学中,也是以上述工程实践的样本路口数据为基础,结合道路交通安全分析、交通仿真、交通规划的课程任务,让学生对所选的路口从各个课程的角度开展深入的分析,不仅加深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由于不同课程的内容应用于同一个样本路口,这样各个课程的工程实践能力获得了连续性、逐步拓展的深入,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外资银行贷款项目工程专业知识点纳入国际化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国际合作是国际化工程能力培养的目标。通过国际合作,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国际前沿问题,并在国际化的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国际合作的模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参与国际培训、研究机构等共建国际产、学、研机制,与国内外优秀团队建立合作共赢机制。北京工业大学于2003年开始与西班牙政府共建了中西交通研究中心,我校本科生、研究生派出到对方进行国际交流。同时,也开展了美国的TransCAD培训班,德国的PTV培训班。此外,通过国际咨询公司,来共同完成某一課题或项目,在此背景下根据项目的任务提炼出本课程中需要扩展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在本学院承办、主持或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上,为本专业学生搭建国际化教学资源平台,以此增加国际化视野。
  6.结束语
  国际化工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十分艰苦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整个课程体系的合力投入。既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量化的指标来遵循,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同工程能力的关注点来进行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国际化工程能力培养探索没有终点。为了真正培养出能够适应创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毕业生,不仅需要课程教学内容上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关注本专业国际发展经验和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搭建教学资源平台和国际交流资源平台,建设专业课程一体化的工程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巩固学生工程能力的掌握与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贺玉龙,杨孝宽.《交通工程总论》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0卷),2009-11 (10):209-211.
  [2]贺玉龙,张金喜. 完善交通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探讨[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0卷),2009.11 (10):416-418.1.
  [3]贺玉龙,杨孝宽,秦焕美.交通工程双语教材的编著探讨,教育教学论坛,2013.8
  [4]贺玉龙,石建军,杨孝宽.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教育教学论坛,2013.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基于高职院校《数据结构》课程存在的实际问题,采用MOOC理念开发课程资源,并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数据结构》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最后从多个角度评估教学效果。  【关键词】 MOOC 高职院校 数据结构 翻转课堂  【基金项目】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第三届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基于MOOC理念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Jwc20160005),主持人:李中跃。  【
期刊
【摘要】当前社会“巨婴”现象的存在,父母的保护伞下成长的有着成年身躯的大小孩,折射出成年人缺乏社会责任,导致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呼吁家庭与社会应当注重每一位孩童的人格教育,培育身体心灵俱健全之人。  【关键词】巨婴 教育缺失 人格 责任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194-01  “六一”本是为儿童而庆祝的节日,而如今,越来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高校实验班人才培养情况现状进行介绍,随后指出目前高校实验班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发展进行建议。  【关键词】实验班 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211-02  一、国内高校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多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始终强调专门人才教育,存在重知识传授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PBL+CBL双轨教学模式应用。方法:以康复医学院四年制康复医学专业的40名学生为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均20名。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而观察组进行PBL+CBL双轨教学模式。结果:观察组学生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PBL+CBL双轨教学模式接受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结论:对康复医学教学,采用PBL+CBL双轨教学模式,可显著提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建立一个可行性、创新性的生理学实验课考试评价体系,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对体系中各模块的修订完善,制定量化评价指标,以期为多学科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共同促进中医院校学生中西医结合型的学习。  【关键词】生理学实验 考试 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山东中医药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生理学实验》考试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项目
期刊
【摘要】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探索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为保证班级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该班的培养模式特别设计实行动态评估进出机制——通过制定适合钱学森班学生发展的评估标准和评估细则,对学生进行评估、选拔和分流,以此保证钱学森班学生的个性化和班级的稳定性,进一步促进钱学森班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 创新人才培养 动态进出制 评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高校慕课建设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慕课是一种由国外引进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开放课程,大规模参与是其主要特征。由于慕课在我国高校课程建设中的时间比较短,为此在这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慕课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慕课建设 可视化分析 慕课建设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
期刊
【摘要】本文从辅导员和专任教师视角出发,以班级为单位,以学期为评价周期,建构了全方位的学风监测评价体系,并提出了如何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辅导员 专任教师 学风 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中华医学教育分会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立项课题(20100101),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云教高201295.05),云南省教育研究学术工作站(医学课程全面质量管理研究站
期刊
【摘要】充分利用形成性评价,周期短,信息反馈及时的优势,帮助师生诊断生理学教学过程,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改进学习方法,有效调控学习过程。利用多元化学业成绩评定的引领作用,推动生理学教学改革,促进生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多元化学业成绩评定 生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215-01  生理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
期刊
【摘要】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针对近几年高校毕业设计工作中暴露的问题,文章在建立毕业设计PDCA循环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Web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机制,以促进毕业设计的持续改进,切实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PDCA 毕业设计 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216-01  本科生毕业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