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乡愁》的故事

来源 :大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1972年1月21日,余光中在台北厦门街家里,写了《乡愁》,只用了二十分钟。二十分钟的脑力劳动,影响持续了三十多年,遍及四海五湖,感动了亿万个炎黄子孙,近年则引起一些评议。
  《乡愁》发表后,最早予以好评的,应是陈鼎环。陈在《台湾时报》1972年3月29、30日发表《诗的四重奏──从余光中的〈乡愁〉谈起》,说它唱的是“自古至今中国人的繁茂幽深、激荡微妙的乡愁”。陈氏喜爱此诗,并把它译为古体诗(这使人想起余光中的组诗《三生石》1991年秋发表后,小说家高阳即把它译写为四首七绝)。《乡愁》在台湾、香港等地传播。1975年6月,余光中在台北参加“民谣演唱会”,同年杨弦谱曲的《中国现代民歌集》唱片出版,内有《乡愁》等诗。这应是《乡愁》首次被谱曲成歌。
  《乡愁》面世近十年后,于1980年代初登上大陆,在内地传播,而且是热播。香港作家刘济昆说他把余光中等台湾诗人的诗集,寄给四川诗人流沙河,流沙河把《乡愁》等诗交给大陆的报刊发表。长沙的诗评家李元洛偶然读到报纸上登载的《乡愁》,又读到余氏的另一首诗《乡愁四韵》,于是撰写《海外游子的恋歌》一文,赏析此二诗。此文刊于大陆的《名作欣赏》1982年第6期,翌年香港的《当代文艺》转载。
  笔者于1984年夏天在北京拜访钱钟书先生,钱氏说,他曾在《人民日报》上读到《乡愁》。当时我忘记了问是何年何月的事。袁可嘉1998年在纽约写的《奇异的光中》一文说,在余氏《腊梅》、《呼唤》、《乡愁》诸诗中,他最爱《乡愁》,“此诗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已是家喻户晓”。袁文没有说明何时播出,我相信是距袁文写作很多年前的事了。《人民日报》刊出,人民电台播出,此诗广泛被人民目睹耳闻,不必多说。使《乡愁》更家喻户晓的,应是“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每年农历大除夕,中央电视台第一套(台)有数小时的表演艺术节目,听众以数亿计。《乡愁》上“春晚”,据说在1992年。它也上过端午节、中秋节等“夏晚”、“秋晚”和弦歌悠扬的其他晚会。入乐的《乡愁》,有多个版本。大陆的语文科教材,选入了《乡愁》,更使它深入少儿易感之心。此外,大陆学者、批评家撰文赏析《乡愁》及余氏相同主题的其他诗,篇数之多,难以统计。
  
  二
  
  《乡愁》的“愁”,有两种:(1)与亲人生离死别后的愁怀,此诗首三节所写的。(2)离开故乡祖国后的愁怀,此诗末节所写的。余光中自己曾把《乡愁》译为英文,题目定为Nostalgia。 Nostalgia在英文中有两个意义:(a)怀念过去的人、事、物;(b)怀念亲人、故乡。人有怀旧之情,譬如在电气化火车时代,怀念喷烟的火车;在冷气机时代,怀念摇着扇子在天井乘凉的日子;在周杰伦风行的年代,怀念周璇的旧歌。这怀旧的意义,包含在nostalgia的(a)之内。余光中的《乡愁》,其意义和nostalgia一词并不全同。相同之处为:怀念亲人、故乡。不同之处为:《乡愁》没有“怀”念“旧”时事物之意;《乡愁》之“乡”明显有家国之思。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3年12月访问美国,在多个场合宣示其两岸和平统一的主张和政策。8日温氏在纽约与侨界代表晤谈时,解说台湾问题一贯的政策外,还说:“这一湾浅浅的海峡,确实是我们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乡愁》已是名诗,余光中已是名诗人,温家宝这一席话,把诗和诗人的名向上推得更高,一夕间名满天下。各地华人社会的传媒都报导温氏引诗的事。
  这里只说台湾几份报纸对此事此诗此诗人的评述。
  9日《联合报》的“A3焦点”版作头条处理。通栏的大标题是:《温家宝先硬后软:台湾是最深的乡愁》。头条的内文包括这样的句子:“温家宝并以中共领导人少见的感性口吻,引用余光中的诗《乡愁》……温家宝这番软性言语,让不少在场侨界人士为之动容。”头条之外,还辟栏附一短文《余光中的乡愁》,内文为此诗全文,以及相关的评介:温的“感性谈话,让各界人士强烈感受到他的‘温氏柔情’。”又说余是“风靡海峡两岸的诗人”,其《乡愁》等诗,“在大陆广受欢迎”。
  同日《中国时报》“A3焦点新闻”版头条报导温家宝谈话内容,头条的小标题有“向侨界喊话‘浅浅的海峡是最深的乡愁’”字句,内文说温氏引此诗句,是温的“感性喊话”。同版还有余光中的访问记,其大标题为《余光中:乡愁是对大陆的怀念》。
  
  三
  
  2003年9月中旬,余光中在福建参加一系列活动,包括回家乡永春。《台港文学选刊》事前为他编辑的特辑,在9月号推出。这期的封面,引《乡愁》不用说,还以《乡愁的滋味》为副标题。10月21日,他在江苏省常州市(余母和余太太都是常州人)度过75岁生日,翌日《北京青年报》报导此事,大字标题是《余光中诵诗解乡愁》。记者写道:20日下午,余与剧作家“苏叔阳进行了中国文化、乡愁……的对话”。过了个多月,在12月8日,香港中文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予余氏,其赞词没有忘记称他为“乡愁诗人”,仿佛这四个字就写在当日典礼的礼袍和方帽子上面。就在这一天,温家宝在美国和侨界晤谈时,引了《乡愁》的句子,于是“乡愁诗人”更名正言顺地成为余光中的标志,或者可以说是他的桂冠了。
  《余光中集》九卷本由百花出版社推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黄曼君2004年3月为文评介,题目是《“乡愁”后面的“重峦叠嶂”》,李元洛的评介文章则是《璀璨的星光》。
  2005年2月下旬,农历元宵节,余光中在成都参加诗歌盛会。2月24、25日的《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刊登一幅又一幅的大大小小的余氏彩色照片;“激情对话”、“激情吟诗”、以及“引领蓉城诗歌狂欢”的字眼充满了版面,弥漫着嘉年华的欢愉气氛,而《乡愁》的诗句,唱诵《乡愁》的报导,也充满着、弥漫着,因为四川是余的第二故乡,余是“乡愁诗人”。同年10月,余光中到了重庆悦来场,24日《重庆晚报》头版新闻的标题为:“阔别60载余光中回故里诗性大发”。上海出版的《咬文嚼字》月刊,在2006年3月号刊出文章,咬住错别字;文首介绍在重庆“诗兴大发”的余光中时,说他是“中学《语文》教材《乡愁》一诗的作者”。《重庆晚报》报导余光中的回乡活动,下面的事情,大概没有报导出来。余氏这次重庆之旅,曾在路上被一个教师认出,这个教师立即集合他带着的学生,齐齐站在余氏面前背诵《乡愁》。大概在世纪之交的时候,陈幸蕙已这样写道:“整个华文世界,许多人认识余光中,……是从他的乡愁诗《乡愁》开始的”;我们几可谓“有华人处即有《乡愁》一诗”,“其所具‘大众性’与在华文世界普及率之高,于现代诗坛恐无出其右”。
  这样,诗就是诗人,《乡愁》就是余光中了。《乡愁》之外,尽管余氏还写了很多狭义或广义的乡愁诗;然而,“乡愁诗人”只是个小小、窄窄、浅浅的称号。他的诗之天地,其实是非常广阔的。“乡愁”这项桂冠太小了,不合这个博大型诗人戴上。余光中要“摘帽”,乃有一个可名之为“淡化《乡愁》”的行动。在近年各地的很多个场合,除非被力邀,他并不主动朗诵《乡愁》。
  2006年2月初,余光中驿马星又动,文旌东渡至加州洛杉矶。美国西岸的《世界日报》在1月28日预告余氏莅临洛城的消息,有关的报导,一开始就是“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首诗。余氏夫妇在2月3日飞抵洛城,开始他在此地和几天后在德州休斯敦的“余光中之夜”和“余光中日”的连串活动。4日的诗歌朗诵“宛如一场语言乐会”,“听众皆沉醉”。翌日众多华人放弃观看职业美足的“超级杯(Super Bowl)”而前往听余演讲;余氏“学贯中西”、“妙语如珠”,这场演讲被誉为洛城华人社区的“文化超级杯”;11日在休斯敦市演讲兼朗诵,也是风靡全场。主持人说:“今天休斯敦的天空很余光中。”在洛杉矶,余家绣口诵诗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什么?闻不到众人引颈倾耳想听的《乡愁》。在休市,诗人也“休”了《乡愁》,至少是让它休息。在洛城和休市,余光中所诵的诗,当然包括他“扣人心弦”的怀乡忧国之作,但他诵的是《罗二娃子》(用四川乡音),是《民歌》,而非《乡愁》。朗诵《民歌》时,他带动台下听众发声,唱出“副歌”式的“风也听见,沙也听见”、“鱼也听见,龙也听见”……
  超级名诗缺席,诗人幽默地说:“《乡愁》这首诗,像是他的名片,把他整张脸遮住了”;“盼读者了解他其余的作品”,展现他较完整的面目。
  1979年笔者曾用“博丽豪雄”形容余光中的诗文;1998年钱学武出版其《自足的宇宙》,宏观细察地说明余光中诗作题材之广阔。“乡愁诗人”应该只是余光中众多称谓中的一个。2004年春夏之交,我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演讲,解说余光中的诗,题目是《“乡愁”之外》。我们不要因《乡愁》弥漫华山夏水,而看不到余光中博大如华山夏水的诗文天地。然而,二十世纪中华文学的《乡愁》,其名气似乎已直追李白写于八世纪那“低头思故乡”的《静夜思》了,余光中难以避免地还要“乡愁”下去。连他自己也淡化不了。
其他文献
近日在报上看到“著名诗人艾青之子、艺术家艾未未”炮轰钟南山院士的博客日志,感慨良多。这位艺术家的火爆言辞使我再次想起“如何对待不同意见”这个题目来。  钟南山院士在广州街头被抢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治安状况严峻和目前没有有效管理无业游民直接相关,“收容制度存在之时,尽管有不该收容的人被收容了,但一下子否定和废除收容制度,我有不同看法。”对钟院士的上述言论,艾先生架起了大炮:“钟院士的立场……是否
“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等名词是近年来广播电视行业一个不再新鲜的术语,而对于广大农村、特别是地处甘肃中部边远山区的群众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如何让广大群众共享发
首先借鉴传统的基于频域分析的方法,建立从风速谱到风荷载谱的直接关系,通过Monte-Carlo随机变量模拟技术生成高斯模型风荷载.提出了另外一种非高斯模型风荷载模拟方法,并通过实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人文性就是灵魂,只有抓住人文性这一灵魂,语文教学才能活起来,才能真正体现语文的价值。究竟何谓人文性?人文性应是一切有利于人"健康"发展的东西,包括身心健
分析了履带车辆复杂多变的行驶工况,针对车辆行驶状态参数、路面状况和驾驶员操纵信息的人-车-路闭环系统,确定了履带车辆智能换挡控制的主要原则.运用智能控制理论,提出了履
1.1 相对封闭 与自然条件下的大田生产相比,温室环境相对隔离、独立,避免了自然开放条件下的旱、涝、冷、热、风、雨、霜、雪,可人为控制温室内的水、肥、气、热条件,是一个相对封
他曾经以母校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入学两年后,却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而面临退学。在即将走出校园之际,他燃起留校希望,建立戒网瘾博客、为市民义务做家教,走上了戒网瘾、争取留校的道路。  从昔日的高考状元到今天的退学生,再到回头的浪子,天之骄子的黄斌缘何走上网游成瘾的迷途,又将如何走出这一困境?    从高考状元到网络游魂  ——“我感到课堂离我越来越远”     两年前,来自湖南农村
面对一年比一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毕业生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就业方式——“零工资就业”,通过在单位企业干一段时间的无报酬工作,来赢得就业机会。但这种既无承诺,又无保障的就业模式,引起了各方面的争议。     [ 故事一:一年倒贴两万元]     “他毕业一年多了,没挣到一分钱,家里倒贴了两万元。”在真南路一间略显破旧的平房里,孙女士愁容满面地对记者说,她的儿子小林在旁边沉默不语。   小林是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