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需要一个异乡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的小小推土机轰然向前推,太多的人难免会从原乡被“推”到异乡。异乡在年少的心境里是一片海市蜃楼,美好,却没有条件够着。长大了,异乡结结实实地摆在眼前,我们又开始怀念原乡的好,开始做还乡梦。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发觉,这座异乡的城市,也可以像原乡一样美好,甚至比原乡还要美好。我们开始离不开它,离开就会想念它,会流泪,会伤心,会不舍。
  这时候,我们才惊觉,我们其实还需要一个异乡。
  异乡的人相对陌生,在陌生的环境里,作为异客的我们在人群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谁也不会特别注意到我们,我们更随意,更自然,更自我。人一放开,不拘束,心性自然就美好了。
  异乡的环境焕然一新,适合从头开始,重新开始。跌倒的人可以东山再起,创业的人可以甩开膀子干,一切都是新的。异乡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人,是一片处女地。
  张爱玲曾经为了寻找胡兰成,从上海长途跋涉到温州,一路写成了《异乡记》。《异乡记》在张爱玲生前并未面世,且是一部残稿,但却是张爱玲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张爱玲曾在上世纪50年代初对自己的好友说:“除了少数作品,我自己觉得非写不可(如旅行时写的《异乡记》),其余都是沒法才写的。而我真正要写的,总是大多数人不要看的。”
  一个“非写不可”,道出它的重要性。一句“我真正要写的,总是大多数人不要看的”,再次道出了异乡的隐秘性。这是张爱玲心底的异乡,这样的异乡敝帚自珍,这样的异乡夹在泛黄的日记本里,是铺在张爱玲心底的一层细沙。
  人生如寄。异乡的美好,在于它的可以寄托。异乡是一个匣子,是一个可以寄存我们小心思、小想法、小思绪的地方。掌灯时分,我们打开匣子,给自己看看,然后会心一笑,够了。
  有句话说得小资,说得温婉:人人都需要一个异乡,放他的痴想。
  我曾经无数次地想,我的异乡在哪里。我想,它应该藏在我午后慵懒的时光里,躲在我用心书写的文字里。
  我的异乡里,也放着一大摞痴想。你的呢?
  
其他文献
最近,美国洛杉矶25岁的年轻女孩Cecelia Webber拍摄了一系列裸体人像,然后花费数百小时用电脑制作完成惊艳的花卉等艺术图片,在互联网上引起轰动,大家纷纷用震惊、完美、惊艳等词汇表达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欣赏。Cecelia的作品包括玫瑰、蒲公英、枫叶、太阳花、樱花、蝴蝶、孔雀等等。
期刊
无论是初涉职场者还是跳槽到新工作单位的“老人”,往往会惊讶地发现,身边并非都是同类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修养、不同成长背景、不同职业经历的人在一起共事,往往或多或少地存在办公室人际关系沟通困难的问题,即“职场代沟”。当85后都已陆续走进职场,90后也即将开始展开职业生涯,充满个性的职场新主力面临着更加突出的职场代沟问题。职场代沟如果处理不好,会很让人头疼,也可能会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那么,如何轻松
期刊
一把沙子、一个透明底板,再加上一双充满魔力的手,这就构成了沙画表演的全部。山水、人物、风景等各种各样的造型都能在瞬间如行云流水般地呈现出来,这就是号称史上最时尚的艺术——沙画,利用一把沙创造无数奇妙的图案。    沙画是一门神奇、前卫、高雅的艺术,最早由来自匈牙利的世界著名沙画大师Ferenc Cako所创造。它是在白色背景板上现场用沙子作画,并结合音乐通过投影展现在屏幕上。沙画具有的独特的表演魅
期刊
在这网络盛行的时代,仍有人坚守在故纸堆中钩沉旧事,打捞那些散乱于记忆深处的历史碎片。青灯冥思,或笔墨纸砚间雕塑淹没于尘土下的血性人物,或搜罗史料勾勒更为丰富血肉的名士英雄。“唯三更月是知己,此一瓣香专为春。”吴昌硕在一帧梅花画上的题词似乎正好是作者伍立杨的清水疏影。   一百年前的中国,风云际会,人才辈出,辛亥革命顺势而生,然而中国近代史上最重大的事件竟然充满戏剧性,是一系列偶然因素催生的:孙武不
期刊
【一】  即使已经步入大学,冉小秋依旧保守低调。其实一切仅源于一点微不足道的自卑。  和这所大学那些花枝招展的女生相比,她来自农村,努力学习普通话,偶尔仍露出破绽。衣衫简朴,一方面不会打扮自己,另一方面也没有多余的钱。无聊的时候,她不像别的女生那样去逛街购物,只是上网,查资料、看书,不怎么聊天。  一天下午,班级的群里有人喊:“谁玩连连看?”她看着那一行黑色加粗的字体足有五分钟才鼓起勇气,回了一句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今年流行咆哮体。何为咆哮体?很简单,只需要在你想说的话后面加上一连串的感叹号就可以了。有人给出的标准是,每个字词、每句话后面的“!”不少于7个,才称得上合格的咆哮体,但更多人通过实际操作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两个以上的“!”就算是咆哮体了。感叹号太多,容易令人眼花缭乱,产生视觉疲劳。  咆哮体最早的起源地无从考证,但它活跃的舞台是微博、豆瓣网以及一些论坛主帖下面的回复,总之凡是不需要长
期刊
秦百川  蓝贝贝搬来李家大院没多久,秦百川就分门立派彻底当“叛徒”去了。  那时候,秦百川尚且还是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光溜溜的下巴上既没有粉刺,也没有青春痘。我和徐小儒成天坐在大院里的洋槐树下,画小人,诅咒见色忘义的秦百川出门磕掉大牙。  事实上,还没等出门,秦百川的厄运就滚滚而来。  那天,恰好放月假。秦百川站在楼上,对着镜子,一面把头发梳得油光可鉴,一面得意洋洋地朝我和徐小儒抛媚眼。大家各自心
期刊
大约六年前,我在湖州租房居住时,认识了一位老人。他是中学的退休教师,姓张,我喊他张老师。他平时种花养鸟,过着极悠闲的生活。每当张老师养的鸟在清晨展开第一声动听的鸣叫,他就打开自家的门,把庭院门前的空地扫得干干净净。然后,他便搬一把椅子坐在门前开始逗弄他的鸟,晚香玉的气息常常飘浮在晨光和空气中久久不散。  那日正好是星期天,我在屋里读书,太阳很好,秋高气爽。一群老人在屋前的夹道边聊天,张老师也在其中
期刊
有一个叫凯莉的美国女孩,很喜欢彩虹。雨后,她时常拉着母亲的手,在彩虹下放声歌唱。她的声音格外悦耳动听,路过的行人听到了,会忍不住驻足聆听,没有谁不夸赞:“这孩子嗓子真好,将来准能成为明星。”  小凯莉确实有唱歌天赋,上小学时,学校合唱团的领队发现了她,如获至宝,立即把她招至麾下。在领队的悉心培养下,凯莉学会了吉他、钢琴,接受了古典乐和摇滚乐的训练,唱功越发扎实。中学阶段,凯莉一直占据合唱团的主唱位
期刊
《带我回去》  作者:[爱尔兰] 塔娜·法兰奇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十九岁的弗朗科和青梅竹马的女友萝西相约,要一起离开他们长大的家乡,去英国开拓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生活。约定好的那个晚上,弗朗科痴痴地等了整夜,萝西却始终没出现。以为被抛弃的他怨愤地独自离开,加入都柏林警界,化身卧底警探开始传奇的人生。二十二年后,在他与萝西当年相约的那栋旧屋地下室里,他竟发现萝西荒寒多年的尸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