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不能伤道,妖不能害德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hang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灾异变怪者,天下所常有,无世而不然。逢明主贤臣、智士仁人,则修德善政,省职慎行以应之,故咎殃消亡,而祸转为福焉。昔大戊遭桑谷生朝之怪,获中宗之号;武丁有雊雉升鼎之异a,身享百年之寿;周成王遇雷风折木之变,而获反风岁熟之报;宋景公有荧惑守心之忧b,星为徙三舍。由是观之,则莫善于以德义精诚报塞之矣c。故《周书》曰“天子见怪则修德,诸侯见怪则修政,大夫见怪则修职,士庶见怪则修身。”神不能伤道,妖亦不能害德。及衰世薄俗,君臣多淫骄失政,士庶多邪心恶行,是以数有灾异变怪,又不能内自省视,畏天戒,而反外考谤议,求问厥故,惑于佞愚,而以自诖误d,而令患祸得就,皆违天逆道者也。(《桓子新论·谴非》)
  注释:
  a 雊雉(gòu zhì):鸣叫的雉鸡。
  b 荧惑守心:荧惑指火星。心指心宿,二十八星宿之一。火星萦绕于心宿周围,古人认为乃不祥之兆。
  c 报塞:应对,报答。
  d 诖(guà)误:贻误,连累。
  大意:
  灾变和怪异之事天下常有,没有哪个时代不是如此。贤明的君主和大臣、智慧之士和仁德之人面对这些事,会修养德行、改良政事,反省职责、谨慎行事来应对,因此灾祸消失,祸转为福。古时候,商王太戊碰到了桑谷二木共生于朝的不祥之兆,却(由于修德勤政)获得中兴之宗的名号;商王武丁祭祀时遇到雉鸡登鼎而鸣的怪事,却(由于修政行德)享受了百年的长寿;周成王遭遇雷电狂风折断树木的灾变,却(由于勇于自省)获得风向转变,扶起倒伏禾苗,粮食丰收的回报;宋景公因火星萦绕心宿的不祥天象为国家安危忧惧不已,三个星宿的位置居然因此迁徙移动。从这些例子来看,没有比用德义精诚应对灾异更好的方法了。因此,《逸周书》说:“天子看到怪异的事情就应该修养德行,诸侯看到怪异的事情就应该修明政治,大夫看到怪异的事情就应该修正职守,士人和百姓看到怪异的事情就应该修养自身。”神明无法伤害道义,妖异也无法伤害仁德。到了世道衰败、风俗浇薄之时,君主和臣子大多骄奢淫逸,政治混乱,士人和百姓多有邪恶的想法和行为,因此会有很多灾变怪异之事发生,但他们又不能向内自我反省,畏惧上天警戒,反而向外探究不足凭信的议论,从中询问灾异发生的原因,从而被奸佞愚昧的小人迷惑,进而连累自身,使祸患最终发生,这些都是违背天理道义的。
  【解读】
  《桓子新论》是汉代著名学者桓谭的政论著作,凡二十九篇。作者亲身经历了西汉至东汉的朝代更迭,政论切中时弊,有感而发,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历史启发性。
  古人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对于鬼神、灾异等现象的认知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很多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往往被蒙上神秘的面纱,被视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反映、象征、预示乃至警示。但也有很多像桓谭一样的人揭示了迷信表象下国家治理的铁律:神不能伤道,妖亦不能害德。道义与仁德是一个国家立足的根基,舍弃道义与仁德,试图通过对鬼神虔诚的祈祷祭祀换取战争的胜利、国家的强盛,无疑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愚不可及的做法。历史上并不乏此类荒唐闹剧。到了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仍有公职人员不顾法纪,无视职责,“不问苍生问鬼神”,醉心求神拜佛,痴迷风水看相,甚至为此贪污浪费,劳民伤财,众多案例触目惊心,而这些案例背后宗旨信仰的动摇、崇高理想的放弃、道德操守的缺失等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翊程)
其他文献
晋朝之前,中国最著名的正牌神医非扁鹊(秦越人)、仓公(淳于意)、董奉、华佗、张仲景五位莫属。神医往往被获救的病人视为再生父母,实际上,他们与死神掰腕子,以乐观的态度去看,也只有不到三成的胜算。  神医屈指可数,扁鹊的表现尤其抢镜,他留下不少传奇  故事。  据先秦道书《鹖冠子》记载,有一次,魏文侯询问扁鹊:“寡人听说你家兄弟全都行医,谁的医术最高明?”扁鹊如实回答:“我家长兄的医术首屈一指,次兄的
期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几千年沿用下来的古语,为我们耳熟能详;“日新”思想即来源于此。它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前进的思想源泉,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  “日新”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儒家经典《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
期刊
“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系列之四十一  子产(?—前522),名公孙侨,字子产,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其事迹主要记载于《左传》《史记》等典籍中。子产在郑国执政二十余年,使郑国从内乱不息、外患不止到社会安定、道不拾遗、百姓安居乐业,他还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才能与外交智慧,深受时人和后世的敬仰。清人王源评价子产为“春秋第一人”,而与子产同时代的孔子,则
期刊
《红楼梦》中,林黛玉一贯以富有诗意的悲情形象出现,几乎成了爱哭和多愁善感的代名词。然而,林黛玉其实颇有幽默细胞,言语间常有逗趣之句。纵观整部红楼,林黛玉会嘲讽,能辩驳,善挖苦,敢“自黑”,放在现代,绝对是一位出色的网络“段子手”。  作为一名有文化内涵的段子手,能言善辩的林黛玉当然要旁征博引,稍稍显露才学。探春提议邀集大观园中有文采的人组成海棠诗社,众人忙着起别号。探春说她喜欢芭蕉,就自称“蕉下客
期刊
董卓进京,是东汉末年政治动荡、陷于分裂的直接原因。宦官和外戚专权,其依凭都是皇权,可是,董卓作为西凉军阀,掌握了朝政,却会动摇皇权的根基。  董卓是怎么从西凉边军总管任上带兵入京的呢?这要从何进诛灭宦官的计划谈起。  一、灵帝的遗嘱  东汉末年,外戚主动剪灭宦官,主要有两次,何进之前的那一次,是在灵帝即位初年。前文已经提到,桓帝遗孀窦太后垂帘听政,父亲窦武为大将军,与太尉陈蕃共同执掌朝政,谋诛宦官
期刊
读史者率以宋祖“杯酒释兵权”为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之安a,此鄙见也。守信数人若果不可制b,岂数言委曲规讽所能罢其典兵者c?彼时宋主英勇固出数人之上,操纵由己,消患未然。守信诸人方承命不暇,又何敢有异议乎?史家无卓识,徒于杯酒诡辞处炫奇d,以为秘计神谋,而不于宋主英断勇为处着眼,而后世遂以为是妙策独出。吁!可笑矣!  艺祖平时尝言“帝王自有天命”e,且笑周世宗杀方面大耳之非f,居然豁达大度者。乃芥蒂未忘
期刊
天地为房,山石为枕,以清流沐浴身心,以自然为自己的依托,因此,“枕石漱流”是对隐逸生活的高度概括,也是对隐士的赞扬。这个标准在汉朝开始流传,到了三国时期,人们已经形成了“枕石漱流”是隐逸生活的标志这一观念。曹操在《秋胡行》中说自己的人生理想是“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三国志·蜀书·彭羕传》中称赞秦宓:“枕石漱流,吟咏缊袍。”西晋时期,才士孙楚和驸马王济聊天,孙楚说自己想要“枕石漱流”,一时口误
期刊
在北洋海军中,邓世昌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一位管带。他在黄海大战中的壮烈牺牲举国震动,成为中日甲午海战中为数不多的正面形象。196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电影叫《甲午风云》。在这部电影当中,邓世昌身材高大伟岸,一身正气,忧国忧民,誓死报国。拿今天的话来说,是一个有血性、有担当的民族英雄。2012年,我们国家又上映了一部新的历史影片,叫《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这部影片的男主角也是邓世昌,虽然这个
期刊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文选》)  【品读】  这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一组五言古体诗,约产生于东汉末年,南朝梁时萧统收录入《文选》中。所谓“古诗”,是南朝人对于更早时期的古代诗歌的统称,昭明太子萧统从中挑选出了十九首。这组诗的作者佚名,可能是东汉末年的文人创作。自从进入《文选》,“古诗
期刊
与君言,言使臣;与大人言a,言事君;与老者言,言使弟子;与幼者言,言孝弟于父兄;与众言,言忠信慈祥;与居官者言b,言忠信。凡与大人言,始视面,中视抱c,卒视面,毋改。众皆若是。若父,则游  目d,毋上于面,毋下于带。若不言,立则视足,坐则视膝。(《仪礼·士相见礼》)  注释:  a 大人:这里指卿大夫。  b 居官者:士以下的官吏。  c 抱:即衣服的交领以下、腰带以上的部位。  d 游目:目光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