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老虎》是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创作的一首广为流传的诗歌,收录在其诗集《经验之歌》中。我国有很多著名翻译家都曾翻译过此诗。在这些译作中,以卞之琳和郭沫若的译本为佳。然而,两位译者对该诗的理解、以及措辞造句方面有一些值得商榷和进行比较的地方。
[关键词] 《老虎》 译文 卞之琳 郭沫若
英国著名诗人威廉·布莱克(1757-1827)于一七九三年完成了一本名为《经验之歌》的诗歌汇编集,该诗集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底层劳苦人民贫困愁苦的图画,充满沉重而激越的调子。这本诗集思想深刻、形象鲜明精确,是一部富有哲理的抒情诗集。《老虎》是该诗集中—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诗的全文如下:
THE TYGER
By Wiuian Blake
这首诗结构严谨、格律均整,其韵律仿佛打铁的砧声,一下下有节奏地敲打着颇为有力的拍子,富有节奏感。在该诗的译本中,以卞之琳和郭沫若的翻译为佳。就两位译者对该诗的理解和翻译,有一些值得探讨和商榷的地方。
在第一段的翻译中,卞之琳力求再现原诗诗句的排列和句尾的押韵,并通过中文诵读的顿挫和字韵来表现原诗,这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原诗大部分采用了抑扬格四音步,其中还穿插了一些扬扬格。“诗行短,重音多,韵脚密,读起来铿锵有力。”这一节奏表现出诗歌的雄浑气势,以及诗人通过节奏所要表达的对“老虎”的困惑和赞叹。而作为二十世纪新诗代表诗人的郭沫若在翻译时并未拘泥于韵律的局限和原诗句的排列顺序(新诗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用白话文写作),这样翻译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两篇翻译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卞译将原诗第二句的“forest”译成“森林和草莽”不很妥当,“forest”只指森林或林木;郭译的“黑色的森林”较为忠实原作。最后一句二者将“fearful symmetry”分别譯为“惊人的匀称”和“威武堂堂”,虽然前者更加忠实原诗,但这种直译没有体现出作者要表达的意思。“symmetry”原意是“对称,匀称”,“fearful symmetry”是作者对老虎体态的赞美,并非只说它“对称”,郭译的“威武堂堂”则符合作者在原诗中对老虎健美体态的描绘,这里“意译”更为妥当。
通过比较第二段首句的两种翻译,可知两位译者对此句的理解不尽然相同,卞译的“什么样遥远的海底、天边/烧出了做你眼睛的火焰?”较为忠实原作,而郭译与原诗的意思有些出入,这里的“deeps or skies”分别指地狱和天堂,两个译本中均没有体现出来。后两句“On what wings dare he aspire? What the hand dare seize the fire?”“on”在这里是“凭借”的意思,“aspire”有“上升”的意思,卞译的“凭……凌空?凭……”不仅忠实原作,而且体现出原作中那种鹰击长空的气势。但后一句中的“铁”字不知从何而来?郭译的前句显然不如前者,但后句却比较忠实原作。
第三段的第一句二者分别将“shoulder”译为“胳膊”和“膂力”。“胳膊”有死译之嫌,郭译的“膂力”更好些。第二句二者将“twist”分别译为“拗”和“捏”,作者使用该词是为了显示老虎强健的体魄,“捏”字显然力度不够,“拗”要好一些;“sinews of thy heart”分别译为“五脏六腑的筋络”和“心脏的筋肉”,“sinews”的意思是“充沛的力量,强力”的意思,卞译的“五脏六腑”和原诗中的“heart”是无法对等的,这里翻译成“心脏的筋肉”好一些。第三句郭译的“当你的心脏开始搏动时”更倾向于此诗的语言风格,而卞译的“蹦跳”则较好地进行了诗尾的押韵。第三句和第四句卞译使用了“什么样”,而郭译使用了“怎样”的反问句,后者读起来更加简短有力,与原诗中“打铁”般的节奏相呼应。
第四段,除了第一句,卞译的句尾分别使用了“锤”和“髓”及“劲”和“霆”,显然,译者是为了展现原诗尾部两两押韵的结构,“chain”和“brain”及“grasp”和“clasp”。但第四句译成“掐住了骇人的雷霆”稍微欠妥,“掐”是指头的动作,没有力度,另外“雷霆”的翻译也有些牵强,在原诗中并没有体现。郭先生在此处的翻译更胜一筹,但是读起来却没有卞译那么朗朗上口。
第五段,不论是卞先生的“到临了”和“洒遍了穹苍”,还是郭 先生的“投枪”和“润湿了穹苍”都别有一番味道。不过经过比较第三句的翻译,不难发现郭译的“他是否微笑着欣赏他的作品?”更加忠实原文。最后一句卞先生译成“不就是造羊的把你也造了?”“不就是……”开始的句子稍带有轻蔑的口气,因此,此句这样翻不十分妥当。而郭译的“他创造了你,也创造了羔羊?”读起来舒服多了。
除了尾句的“could”变成了“dare”以外,最后一段和第一段基本相同,全诗末句改为了:“Dare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可见,作者并非单纯地重复首段,而是别具匠心地更改,末句的“dare敢”是要强调上帝的无畏与万能。卞先生注意到了这一点,此句卞译为“敢塑造你一身惊人的匀称”,译出了“敢”字,很遗憾,郭先生没有注意到,将首段和尾段的最后一句都翻成了:“造出了你这样的威武堂堂?”
经过比较分析,卞译用语通俗,与原诗的语言风格较像,句尾也有押韵,且用词考究。郭译则更在神似上下工夫,并不拘泥于诗歌的韵律,译作读来铿锵有力,结构紧凑。两首译作各有千秋,值得玩味。
参考文献:
[1]卞之琳.卞之琳译文集(中)[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
[2]辜正坤.英文名篇鉴赏金库[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0.
[3]郭沫若.郭沫若全集[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4]刘富丽.音韵铿锵神威赫赫——谈布莱克《老虎》的音义同构[J].廊坊: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1.
[5]周永启.英诗200首赏析[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陕西西安
[关键词] 《老虎》 译文 卞之琳 郭沫若
英国著名诗人威廉·布莱克(1757-1827)于一七九三年完成了一本名为《经验之歌》的诗歌汇编集,该诗集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底层劳苦人民贫困愁苦的图画,充满沉重而激越的调子。这本诗集思想深刻、形象鲜明精确,是一部富有哲理的抒情诗集。《老虎》是该诗集中—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诗的全文如下:
THE TYGER
By Wiuian Blake
这首诗结构严谨、格律均整,其韵律仿佛打铁的砧声,一下下有节奏地敲打着颇为有力的拍子,富有节奏感。在该诗的译本中,以卞之琳和郭沫若的翻译为佳。就两位译者对该诗的理解和翻译,有一些值得探讨和商榷的地方。
在第一段的翻译中,卞之琳力求再现原诗诗句的排列和句尾的押韵,并通过中文诵读的顿挫和字韵来表现原诗,这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原诗大部分采用了抑扬格四音步,其中还穿插了一些扬扬格。“诗行短,重音多,韵脚密,读起来铿锵有力。”这一节奏表现出诗歌的雄浑气势,以及诗人通过节奏所要表达的对“老虎”的困惑和赞叹。而作为二十世纪新诗代表诗人的郭沫若在翻译时并未拘泥于韵律的局限和原诗句的排列顺序(新诗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用白话文写作),这样翻译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两篇翻译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卞译将原诗第二句的“forest”译成“森林和草莽”不很妥当,“forest”只指森林或林木;郭译的“黑色的森林”较为忠实原作。最后一句二者将“fearful symmetry”分别譯为“惊人的匀称”和“威武堂堂”,虽然前者更加忠实原诗,但这种直译没有体现出作者要表达的意思。“symmetry”原意是“对称,匀称”,“fearful symmetry”是作者对老虎体态的赞美,并非只说它“对称”,郭译的“威武堂堂”则符合作者在原诗中对老虎健美体态的描绘,这里“意译”更为妥当。
通过比较第二段首句的两种翻译,可知两位译者对此句的理解不尽然相同,卞译的“什么样遥远的海底、天边/烧出了做你眼睛的火焰?”较为忠实原作,而郭译与原诗的意思有些出入,这里的“deeps or skies”分别指地狱和天堂,两个译本中均没有体现出来。后两句“On what wings dare he aspire? What the hand dare seize the fire?”“on”在这里是“凭借”的意思,“aspire”有“上升”的意思,卞译的“凭……凌空?凭……”不仅忠实原作,而且体现出原作中那种鹰击长空的气势。但后一句中的“铁”字不知从何而来?郭译的前句显然不如前者,但后句却比较忠实原作。
第三段的第一句二者分别将“shoulder”译为“胳膊”和“膂力”。“胳膊”有死译之嫌,郭译的“膂力”更好些。第二句二者将“twist”分别译为“拗”和“捏”,作者使用该词是为了显示老虎强健的体魄,“捏”字显然力度不够,“拗”要好一些;“sinews of thy heart”分别译为“五脏六腑的筋络”和“心脏的筋肉”,“sinews”的意思是“充沛的力量,强力”的意思,卞译的“五脏六腑”和原诗中的“heart”是无法对等的,这里翻译成“心脏的筋肉”好一些。第三句郭译的“当你的心脏开始搏动时”更倾向于此诗的语言风格,而卞译的“蹦跳”则较好地进行了诗尾的押韵。第三句和第四句卞译使用了“什么样”,而郭译使用了“怎样”的反问句,后者读起来更加简短有力,与原诗中“打铁”般的节奏相呼应。
第四段,除了第一句,卞译的句尾分别使用了“锤”和“髓”及“劲”和“霆”,显然,译者是为了展现原诗尾部两两押韵的结构,“chain”和“brain”及“grasp”和“clasp”。但第四句译成“掐住了骇人的雷霆”稍微欠妥,“掐”是指头的动作,没有力度,另外“雷霆”的翻译也有些牵强,在原诗中并没有体现。郭先生在此处的翻译更胜一筹,但是读起来却没有卞译那么朗朗上口。
第五段,不论是卞先生的“到临了”和“洒遍了穹苍”,还是郭 先生的“投枪”和“润湿了穹苍”都别有一番味道。不过经过比较第三句的翻译,不难发现郭译的“他是否微笑着欣赏他的作品?”更加忠实原文。最后一句卞先生译成“不就是造羊的把你也造了?”“不就是……”开始的句子稍带有轻蔑的口气,因此,此句这样翻不十分妥当。而郭译的“他创造了你,也创造了羔羊?”读起来舒服多了。
除了尾句的“could”变成了“dare”以外,最后一段和第一段基本相同,全诗末句改为了:“Dare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可见,作者并非单纯地重复首段,而是别具匠心地更改,末句的“dare敢”是要强调上帝的无畏与万能。卞先生注意到了这一点,此句卞译为“敢塑造你一身惊人的匀称”,译出了“敢”字,很遗憾,郭先生没有注意到,将首段和尾段的最后一句都翻成了:“造出了你这样的威武堂堂?”
经过比较分析,卞译用语通俗,与原诗的语言风格较像,句尾也有押韵,且用词考究。郭译则更在神似上下工夫,并不拘泥于诗歌的韵律,译作读来铿锵有力,结构紧凑。两首译作各有千秋,值得玩味。
参考文献:
[1]卞之琳.卞之琳译文集(中)[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
[2]辜正坤.英文名篇鉴赏金库[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0.
[3]郭沫若.郭沫若全集[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4]刘富丽.音韵铿锵神威赫赫——谈布莱克《老虎》的音义同构[J].廊坊: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1.
[5]周永启.英诗200首赏析[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