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黏度增高分型用药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EY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血黏度增高可分为五种类型。由于血黏度增高的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血浆黏性增高型 血液除去血细胞成分后即为血浆,血浆黏性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蛋白含量,当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增多时,可引起血黏度增高。此类血黏度增高常见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患者。
  一般通过服药来降低血浆黏性,最常用的药物是藻酸双脂钠。
  血细胞聚集增强型 主要是由于血小板和红血球本身黏性增高所致。许多血小板和红血球黏到一起,形成微小栓子,阻塞血管,血流因此而缓慢。一般高血压病患者的血黏度增高多属此型。
  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或服药来抑制血小板和红血球的聚集。
  红血球变形能力降低型 红细胞有一种特殊的变形能力,即形体伸缩性很大,相当柔软,可以进入比它更细小的毛细血管,一旦这种变形能力减弱,势必也影响红细胞的自由行动,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增加,血黏度也随之增高。老年人的血液黏度增高,大多与红血球变形能力降低有关。
  此类血黏度增高可口服卡兰片、尼莫地平片和扩张血管药,一般需长期治疗。
  高压积型 此类血黏度增高是由于血液中的红血球数量过多所致,常见于40岁至60岁的中年人。由于红血球在血液中所占体积过多,使血液变得黏稠,进而导致血流缓慢,影响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可以采取稀释血液的方法治疗。一般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输液,可使血黏度恢复正常。
  全血黏度增高型 上述几种引起血黏度增高的因素同时存在称为全血黏度增高。这一类血黏度增高多见于糖尿病和肥胖心血管病患者。
   一般需要长期的综合治疗。除长期服药外,需定期输液,稀释血液。
  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增高是一个综合指标,可以说除了血液稀释以外,恐怕很难找到一个能针对各种原因的降低血黏度的药。但是,中国的传统茶饮料,据研究能从降血脂、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血小板的凝聚性等多方位降低血黏度,其有效成分茶色素已被提取制成药品。
其他文献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要求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
寒气逼人的严冬,对老年人是一种较大的威胁,有不少老年人可因患“老年低体温症”而死亡。   所谓低体温症,指的是体温在35℃以下。据国外调查,冬季老年人发生低体温的大约占10%。国内资料统计表明,60岁以上的老人,在气候尤为恶劣的冬季,死亡率要比气候正常的冬季高60%。发病的原因主要为:老年人对寒冷的反应低下,体内产热减少,皮肤血管又不能很好收缩,以致皮肤大量热量丢失,因而体温不能维持在一定水平,
文章以英美文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英美文学对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大学英语教学对应用英美文学的态度及其融合路径展开分析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并
面对生活中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和“信任危机”,如何巧妙化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步骤。文章以“对话法”的方式,通过情境探究,激发学生的高尚情感,“内化于心
初中语文课堂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让他们会阅读、会学习、有思想,从而提高学业水平,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本文文试用几个小案例来说明。
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学生目标是普通话水平达标,口语表达清晰达意,交流顺畅;掌握相应学段应知应会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