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荠菜之名起于唐孙思邈的《千金食治》,在此之前称为荠,它是最早返青的报春野菜。在日本,荠菜最早以“若菜”或“春菜”登场,后来被称为“春七菜”。荠菜以其翠绿、鲜嫩、味美深深扎根于民众,使中日文人墨客以诗词吟咏之不绝,这些诗歌或赞美春天美好、或陶醉田野风趣,或吟咏爱慕之情。
关键词:荠菜中日古典诗词
0引言
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范晞文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朱光潜说:“诗的境界是情景的契合。宇宙中事事物物常在变动生展中,无绝对相同的情趣,亦无绝对相同的景象。”中日国古典诗歌中,借荠菜表现了田园情趣、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在日本,除了上述以外,还有很多荠菜诗歌抒发了对女子的思慕之情。本文以中日的吟咏荠菜古典诗词为例进行论述。
1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荠菜
荠菜之名起于唐孙思邈的《千金食治》,在此之前称为荠,明李时珍释其名曰“荠生济济,故谓之荠。”在随后的《尔雅》中又有“其味甘,人取其叶作菹及羹亦佳”。春秋时代的乐师师旷亦云:”岁欲甘,甘草先生,荠菜是也。”意思是说荠菜的味道鲜美得为菜中的甘草。唐朝时期,人们吃荠菜已成风尚,每到立春,都要吃以荠菜为馅的饼,同时以荠菜与其他佐料配置的菜肴“春盘”,并作为礼品互相遗赠,长安人乘车骑马带着“春盘”到郊外野游,并进野餐,称为“探春之宴”。
6世纪的《诗经》中就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西晋的文学家夏侯湛也有诗赞曰“见芳荠之时生,披畦畴而独繁,钻重冰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唐宋诗词中,也有不少写到荠菜花的作品,如白居易“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春风》)。还有“冰消见水多于地,雪荠看山尽入梅”(《早春》),“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的诗句。陆游对荠菜很有感情,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雨后初得荠,晨庖有珍烹。”“残雪初消荠满园”。一日,他思念故乡,于是写到“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在《雨霁出游书事》中,他写到“荠花如雪又烂熳,百草红紫那知名。”辛弃疾也对荠菜情有独钟,试看他的《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的这首词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交织着两种情趣:一是大自然山水画之美,一是人间田园之美。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春天的美好通常和桃花、李华、杨柳联系在一起。比如刘禹锡的“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东流。”杨万里的“春暖何缘雪压山,香来初认李华繁。”李白的名句“寒雪梅中尽,春从柳上归。”而辛弃疾却选择了很不起眼的荠菜花,“春在溪头荠菜花”似乎说除了荠菜花就没有春天的景象似的。在诗人看来,桃李虽然鲜艳而且备受瞩目,但生命力很脆弱,荠菜花从色彩到形态都不如桃李,但是生命力顽强。再看他的《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平原的荠菜花、雨后落下的群鸦,一副多么清新的乡村美景!
2日本古典诗词中的荠菜花
荠菜在日语中叫做“ナズナ”或者“ぺんぺん草”,还有别名“三味線草”等,这是由它果实形状得名的。荠菜生长在路边,开白色小花,属于“春七草”之一,所谓“春七草”,是指代表春天的七种植物,它是芹菜、荠菜 繁縷、鼠曲菜、佛座、芜菁、萝卜这七种植物。日本人在“人日”(正月初七)有喝“七草粥的习俗,据说这个习俗来源于中国,中国汉代开始就有“人日节”它在魏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这一天,把这七种菜剁碎后放入粥里叫做“七草粥”,当时认为吃了可治百病。在《源氏物语》的第十九回“浮云”中,有提到吃“七草粥”这个习俗。小林一茶有俳句吟道“不干净的指甲,在荠菜前也感到羞惭呀!”荠菜在人日是吉祥物,指甲沾着荠汁切荠菜,被认为不干净,故对荠菜有羞惭之意。
在《古今和歌集》春上第18、19、20、21、22这五首和歌中都有提到“若菜(新菜)”,这里的若菜指的是“春七菜”,其中包括荠菜,第19首「み山には松の雪だに消えなくに都は野辺の若菜みけり」(春日.上19)这首和歌是无名氏的无题歌,它的意思是:山上的雪还没有融化,城里人就争相去采新菜。第20首「梓弓 押してはるさめ 今日降りぬ 明日さへ降らば 若菜つみてむ」(春日.上20)这也是无人氏的无题歌,它的意思是:打开天门看,今天在下雨,明天如果还下雨,一定可以采新菜了吧!我们仿佛看见一位迫切等待采新菜的人。第21首「君がため 春の野にいでて 若菜つむ 我が衣手に 雪は降りつつ」(春日.上21/仁和帝)这首仁和帝写的和歌很有名,被收录在《小倉百人一首》中。大意是:为了你,我去郊外采新菜,雪纷纷落在我衣袖上。这首和歌将冬天的白雪和春天嫩绿的野菜美妙地组合在一起,而雪落在袖子上的情趣和第22首纪貫之写的「春日野の 若菜つみにや 白妙の 袖ふりはへて 人のゆくらむ」(春日.上22/纪貫之)有点相似,第22首和歌写:在下雪的春日里,人们挥着袖子相邀去田野采新菜,雪从袖上飘落,雪白雪白。很美丽、清新的画面。
在松尾芭蕉の『續虚栗』(1687)中,有「よく見れは薺花咲く墻根かな」的俳句,季语是荠菜花,汉译“细看墙根下,竟开白色的荠菜花,幽然似奇葩。”俳句体现了作者对荠菜花的喜爱,在墙角跟也能开出惹人喜爱的小百花!这首俳句与白居易的《东墙夜合树去秋为风雨所摧今年花时怅然有感》中的“惆怅去年墙下地,今春唯有荠花开”有相似之处。
3结语
在中日两国,咏花、咏草的诗词成了古典诗歌的一大品类,形成富有民族风味的一大特色。人们对植物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中日两国文化传统的相邻性使中日两国古代诗人在吟咏荠菜这一共同题材时拥有相同或相似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松尾芭蕉.日本古典俳句选[M].林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 関森勝夫,陆坚.日本俳句与中国诗歌——关于松尾芭蕉文学比较研究[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3] 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 铁军,潘小多,等.日本古典和歌审美新视点——以《小仓百人一首》为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5] 纪贯之,等.古今和歌集[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6] 王国维.人间词话[M].腾威慧平,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林秀珍(1971—),女,福建龙岩连城人,硕士研究生,现为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日语教师(中级),主要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日本古典文学。
关键词:荠菜中日古典诗词
0引言
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范晞文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朱光潜说:“诗的境界是情景的契合。宇宙中事事物物常在变动生展中,无绝对相同的情趣,亦无绝对相同的景象。”中日国古典诗歌中,借荠菜表现了田园情趣、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在日本,除了上述以外,还有很多荠菜诗歌抒发了对女子的思慕之情。本文以中日的吟咏荠菜古典诗词为例进行论述。
1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荠菜
荠菜之名起于唐孙思邈的《千金食治》,在此之前称为荠,明李时珍释其名曰“荠生济济,故谓之荠。”在随后的《尔雅》中又有“其味甘,人取其叶作菹及羹亦佳”。春秋时代的乐师师旷亦云:”岁欲甘,甘草先生,荠菜是也。”意思是说荠菜的味道鲜美得为菜中的甘草。唐朝时期,人们吃荠菜已成风尚,每到立春,都要吃以荠菜为馅的饼,同时以荠菜与其他佐料配置的菜肴“春盘”,并作为礼品互相遗赠,长安人乘车骑马带着“春盘”到郊外野游,并进野餐,称为“探春之宴”。
6世纪的《诗经》中就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西晋的文学家夏侯湛也有诗赞曰“见芳荠之时生,披畦畴而独繁,钻重冰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唐宋诗词中,也有不少写到荠菜花的作品,如白居易“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春风》)。还有“冰消见水多于地,雪荠看山尽入梅”(《早春》),“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的诗句。陆游对荠菜很有感情,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雨后初得荠,晨庖有珍烹。”“残雪初消荠满园”。一日,他思念故乡,于是写到“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在《雨霁出游书事》中,他写到“荠花如雪又烂熳,百草红紫那知名。”辛弃疾也对荠菜情有独钟,试看他的《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的这首词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交织着两种情趣:一是大自然山水画之美,一是人间田园之美。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春天的美好通常和桃花、李华、杨柳联系在一起。比如刘禹锡的“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东流。”杨万里的“春暖何缘雪压山,香来初认李华繁。”李白的名句“寒雪梅中尽,春从柳上归。”而辛弃疾却选择了很不起眼的荠菜花,“春在溪头荠菜花”似乎说除了荠菜花就没有春天的景象似的。在诗人看来,桃李虽然鲜艳而且备受瞩目,但生命力很脆弱,荠菜花从色彩到形态都不如桃李,但是生命力顽强。再看他的《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平原的荠菜花、雨后落下的群鸦,一副多么清新的乡村美景!
2日本古典诗词中的荠菜花
荠菜在日语中叫做“ナズナ”或者“ぺんぺん草”,还有别名“三味線草”等,这是由它果实形状得名的。荠菜生长在路边,开白色小花,属于“春七草”之一,所谓“春七草”,是指代表春天的七种植物,它是芹菜、荠菜 繁縷、鼠曲菜、佛座、芜菁、萝卜这七种植物。日本人在“人日”(正月初七)有喝“七草粥的习俗,据说这个习俗来源于中国,中国汉代开始就有“人日节”它在魏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这一天,把这七种菜剁碎后放入粥里叫做“七草粥”,当时认为吃了可治百病。在《源氏物语》的第十九回“浮云”中,有提到吃“七草粥”这个习俗。小林一茶有俳句吟道“不干净的指甲,在荠菜前也感到羞惭呀!”荠菜在人日是吉祥物,指甲沾着荠汁切荠菜,被认为不干净,故对荠菜有羞惭之意。
在《古今和歌集》春上第18、19、20、21、22这五首和歌中都有提到“若菜(新菜)”,这里的若菜指的是“春七菜”,其中包括荠菜,第19首「み山には松の雪だに消えなくに都は野辺の若菜みけり」(春日.上19)这首和歌是无名氏的无题歌,它的意思是:山上的雪还没有融化,城里人就争相去采新菜。第20首「梓弓 押してはるさめ 今日降りぬ 明日さへ降らば 若菜つみてむ」(春日.上20)这也是无人氏的无题歌,它的意思是:打开天门看,今天在下雨,明天如果还下雨,一定可以采新菜了吧!我们仿佛看见一位迫切等待采新菜的人。第21首「君がため 春の野にいでて 若菜つむ 我が衣手に 雪は降りつつ」(春日.上21/仁和帝)这首仁和帝写的和歌很有名,被收录在《小倉百人一首》中。大意是:为了你,我去郊外采新菜,雪纷纷落在我衣袖上。这首和歌将冬天的白雪和春天嫩绿的野菜美妙地组合在一起,而雪落在袖子上的情趣和第22首纪貫之写的「春日野の 若菜つみにや 白妙の 袖ふりはへて 人のゆくらむ」(春日.上22/纪貫之)有点相似,第22首和歌写:在下雪的春日里,人们挥着袖子相邀去田野采新菜,雪从袖上飘落,雪白雪白。很美丽、清新的画面。
在松尾芭蕉の『續虚栗』(1687)中,有「よく見れは薺花咲く墻根かな」的俳句,季语是荠菜花,汉译“细看墙根下,竟开白色的荠菜花,幽然似奇葩。”俳句体现了作者对荠菜花的喜爱,在墙角跟也能开出惹人喜爱的小百花!这首俳句与白居易的《东墙夜合树去秋为风雨所摧今年花时怅然有感》中的“惆怅去年墙下地,今春唯有荠花开”有相似之处。
3结语
在中日两国,咏花、咏草的诗词成了古典诗歌的一大品类,形成富有民族风味的一大特色。人们对植物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中日两国文化传统的相邻性使中日两国古代诗人在吟咏荠菜这一共同题材时拥有相同或相似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松尾芭蕉.日本古典俳句选[M].林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 関森勝夫,陆坚.日本俳句与中国诗歌——关于松尾芭蕉文学比较研究[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3] 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 铁军,潘小多,等.日本古典和歌审美新视点——以《小仓百人一首》为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5] 纪贯之,等.古今和歌集[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6] 王国维.人间词话[M].腾威慧平,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林秀珍(1971—),女,福建龙岩连城人,硕士研究生,现为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日语教师(中级),主要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日本古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