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精心设计首节导言课来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阶段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不断巩固学习兴趣;第三阶段是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来发展学习兴趣。
一、抓好起始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一个优秀的政治课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
二、重视过程巩固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第一堂课激发了学习兴趣,这只是第一步。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教学方式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课的类型既有讲授课,也有讨论课、练习课、自学课,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投影、挂图等多种辅助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来了,睡觉、做其他作业的现象也消失了。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2.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当今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眼冒金星,学生却不为所动、昏昏欲睡,反觉得自己单纯是贮存教材内容的“容器”,這样就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内心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地失去了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因而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中我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中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要么可以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要么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这样,课堂不仅成了施展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3.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水平是不断激发和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政治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以为每个教师都要不断重视业务进修和课外知识、资料的积累,既要重视学历层次面的提高,又要坚持搜集大量的教学所必需要的资料和例证,需要每个政治教师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这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每个教材知识点时能够旁证博引、出口成章、胸有成竹,体现出较强的专业性,形成教师自身独特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这不仅无形中在学生的印象中产生一种知识权威和崇拜,更重要是给学生一种亲合力,从而在心里对该教师所教学科形成渴求学习的兴趣。
三、多法并举发展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跳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思想政治课有用、有价值,从而真正爱学、要学、达到会学这门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成立兴趣小组和开展社会小调查。在兴趣小组里,我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报刊,让大家了解、熟悉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并开展时事知识竞赛、新闻背景分析等活动。另外,也适时地开展了社会小调查,如在讲到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时,我要求学生调查父母所在单位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等内容,并在课堂上发言交流。又如在讲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党制度时,我组织学生调查本校的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请他们介绍有关情况,然后让学生写出调查体会,在课堂上演讲。通过这些活动就把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发展为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加稳定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抓好起始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一个优秀的政治课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
二、重视过程巩固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第一堂课激发了学习兴趣,这只是第一步。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教学方式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课的类型既有讲授课,也有讨论课、练习课、自学课,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投影、挂图等多种辅助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来了,睡觉、做其他作业的现象也消失了。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2.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当今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眼冒金星,学生却不为所动、昏昏欲睡,反觉得自己单纯是贮存教材内容的“容器”,這样就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内心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地失去了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因而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中我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中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要么可以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要么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这样,课堂不仅成了施展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3.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水平是不断激发和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政治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以为每个教师都要不断重视业务进修和课外知识、资料的积累,既要重视学历层次面的提高,又要坚持搜集大量的教学所必需要的资料和例证,需要每个政治教师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这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每个教材知识点时能够旁证博引、出口成章、胸有成竹,体现出较强的专业性,形成教师自身独特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这不仅无形中在学生的印象中产生一种知识权威和崇拜,更重要是给学生一种亲合力,从而在心里对该教师所教学科形成渴求学习的兴趣。
三、多法并举发展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跳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思想政治课有用、有价值,从而真正爱学、要学、达到会学这门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成立兴趣小组和开展社会小调查。在兴趣小组里,我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报刊,让大家了解、熟悉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并开展时事知识竞赛、新闻背景分析等活动。另外,也适时地开展了社会小调查,如在讲到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时,我要求学生调查父母所在单位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等内容,并在课堂上发言交流。又如在讲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党制度时,我组织学生调查本校的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请他们介绍有关情况,然后让学生写出调查体会,在课堂上演讲。通过这些活动就把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发展为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加稳定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