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控加工一体化》课程旨在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任务引领型教学围绕任务展开,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机床操作技能,并培养其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介绍如何在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
下开展《数控加工一体化》课程教学。
关键词 任务引领;数控加工;课程目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122-0204-01
任务引领型课程是指根据工作任务的相关性,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内容的课程。任务引领型教学以工作项目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从“任务”着手,通过设计解决“任务”的方法与步骤,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和实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数控加工一体化》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数控机床基础知识、编程方法、零件加工工艺等,并熟练操作机床,加工合格零件,对零件进行质量分析及机床排故等,同时了解企业安全文明生产操作规程。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做一体”,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奠定基础。
1 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现以一个项目为例。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布置任务。首先是要选取合适的任务。任务应包含足够的知识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给出详细的任务描述,如项目一:光轴的车削加工,明确零件图的加工尺寸、技术要求等。2)分析任务。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解任务。分析每个小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如零件加工工艺、装夹方案、切削用量选择和编程方法等的分析。3)执行任务。在次阶段,教师先让学生在机房进行数控仿真操作,模拟加工此项目;然后在车间将学生分成2~3人一组,进行机床操作。教师先简单演示操作方法,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也可以相互讨论。这一阶段往往是学生最为活跃的阶段,激发学习兴趣,挖掘解决问题的能力。4)拓展提高。在执行此项目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拥有的技能。要求的任务具有单一性,但方法可以多方面考虑。例如项目一中可以通过G72编程方法代替手动切端面来控制零件长度尺寸等。5)质量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学生完成的项目需进行测量评定,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指出不正确的操作之处。在此阶段,老师需要求学生反映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选出好的或者自己容易记住的方法。6)小结评价。在完成以上几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本项任务,最后还可以进行项目展示,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形成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氛围。
2 任务引领型模式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1)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态度、能力、参与度、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等进行评价。表1为光轴车削加工评价表。2)总结评价。总结评价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目前主要采取的方式是期末测验,教师命题,学生完成零件上交,再由教师检测评定。最后结合学生的过程评价完成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3 任务引领型模式下的问题与探索
1)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师需要分析课程中的每个项目的工艺知识、编程知识、切削参数,并进行仿真模拟操作。项目具有单一性,学生所学的内容可能会有局限性,因此在分析项目的同时,教师可以增设类似的1至2个项目仿真操作,并选取其中典型的项目进行实床操作。这样既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自主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等能力,也使教学任务具有系统性和延续性。2)教学内容的分层化。学生的差异性较大,个别学生基础薄弱。为了解决学生此问题,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对任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要求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基本操作,其余学生可适当提高任务难度,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实践操作环节的紧凑性。将学生分成3人一组操作机床,一名学生在实践操作的同时,另外两名学生则形成教学“真空”。在教学硬件允许的条件下,可安排1~2人在一台机床进行实训操练。可以是不同数控系统的,让学生融汇贯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真正体会“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总而言之,任务引领型课程教学的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改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这个教学模式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立刚.数控机床实训指导用书,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6.
[2]徐宏海.数控加工工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
[3]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4]金娣,王钢.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
下开展《数控加工一体化》课程教学。
关键词 任务引领;数控加工;课程目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122-0204-01
任务引领型课程是指根据工作任务的相关性,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内容的课程。任务引领型教学以工作项目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从“任务”着手,通过设计解决“任务”的方法与步骤,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和实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数控加工一体化》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数控机床基础知识、编程方法、零件加工工艺等,并熟练操作机床,加工合格零件,对零件进行质量分析及机床排故等,同时了解企业安全文明生产操作规程。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做一体”,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奠定基础。
1 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现以一个项目为例。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布置任务。首先是要选取合适的任务。任务应包含足够的知识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给出详细的任务描述,如项目一:光轴的车削加工,明确零件图的加工尺寸、技术要求等。2)分析任务。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解任务。分析每个小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如零件加工工艺、装夹方案、切削用量选择和编程方法等的分析。3)执行任务。在次阶段,教师先让学生在机房进行数控仿真操作,模拟加工此项目;然后在车间将学生分成2~3人一组,进行机床操作。教师先简单演示操作方法,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也可以相互讨论。这一阶段往往是学生最为活跃的阶段,激发学习兴趣,挖掘解决问题的能力。4)拓展提高。在执行此项目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拥有的技能。要求的任务具有单一性,但方法可以多方面考虑。例如项目一中可以通过G72编程方法代替手动切端面来控制零件长度尺寸等。5)质量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学生完成的项目需进行测量评定,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指出不正确的操作之处。在此阶段,老师需要求学生反映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选出好的或者自己容易记住的方法。6)小结评价。在完成以上几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本项任务,最后还可以进行项目展示,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形成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氛围。
2 任务引领型模式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1)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态度、能力、参与度、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等进行评价。表1为光轴车削加工评价表。2)总结评价。总结评价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目前主要采取的方式是期末测验,教师命题,学生完成零件上交,再由教师检测评定。最后结合学生的过程评价完成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3 任务引领型模式下的问题与探索
1)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师需要分析课程中的每个项目的工艺知识、编程知识、切削参数,并进行仿真模拟操作。项目具有单一性,学生所学的内容可能会有局限性,因此在分析项目的同时,教师可以增设类似的1至2个项目仿真操作,并选取其中典型的项目进行实床操作。这样既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自主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等能力,也使教学任务具有系统性和延续性。2)教学内容的分层化。学生的差异性较大,个别学生基础薄弱。为了解决学生此问题,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对任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要求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基本操作,其余学生可适当提高任务难度,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实践操作环节的紧凑性。将学生分成3人一组操作机床,一名学生在实践操作的同时,另外两名学生则形成教学“真空”。在教学硬件允许的条件下,可安排1~2人在一台机床进行实训操练。可以是不同数控系统的,让学生融汇贯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真正体会“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总而言之,任务引领型课程教学的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改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这个教学模式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立刚.数控机床实训指导用书,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6.
[2]徐宏海.数控加工工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
[3]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4]金娣,王钢.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