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现在教育界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也强调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参加课改以来,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更悟出了: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应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心灵呵护”。
一、班级文化创建的引导者
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
(1)布置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传统的班级布置整齐划一,缺乏活力和个性。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环境布置,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动手来布置“自己的家”。例如,除了安排名人话语、学习园地、同学风采、竞争栏外,我班学生还自己动手用毛笔写下四个字:静、竞、净、敬,把它贴在后黑板上方,并且设置“知心话语”平台和意见箱。这样既开动了同学们的脑筋,又锻炼了同学们的集体协作能力。
(2)健全班级管理制度。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外,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并发挥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的作用。首先,让学生自己订立班级公约。在制订班级公约时,要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制订出相应的激励制度。其次,组建班委会,作为公约的督促单位。第三,开展小组竞争,促进学生自律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师爱的传播者
班主任要以爱育人,以炽热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1)博爱。对于班主任,应确立全心全意为每个学生服务的观念,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要把爱带给身边所有的学生,对于学习好的,学习差的,都要一视同仁。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全面体贴和关注每个学生,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求以及反映的情况都要认真关注,并给予解决。班主任特别要把师爱作为后进生转化的润滑剂。
(2)真爱。班主任要以诚恳关切的态度,运用各种方式把自己的情感流露出来,以感染学生。更要注意在细枝末节之处以自己的热诚之心关心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以教师的真爱,换取学生的爱心,打开学生的心扉,形成师生间爱的交流。
(3)严慈相济。爱并不是溺爱,一味地顺从学生,不忍批评学生,这并不是爱,而是纵容。也就是说,班主任不要走进师爱的“误区”,要把爱建立在一定的规矩之上:课内是严师,公正无私,赏罚分明;课外是挚友,和蔼可亲,促膝谈心。班主任应该爱而有度,严而有格,严慈相济,把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统一起来,对学校、对社会负责。
三、学生与平等对话者
作为班主任,应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放下师长的架子,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学生的平等对话者。
(1)学会倾听。班主任在与学生交谈时,要举止得体、落落大方,与学生面对面而坐,不能只是自己讲,一定要让学生说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意见。也就是说,班主任要有聆听的好习惯。首先,要表示出对学生的谈话很感兴趣,并积极努力去听。其次,不能打断学生的话语,即使学生思路停顿。第三,要冷静,控制住自己的情感。不介意学生的语言和动作特点,而要能够抓住话语的主要内容,用心体验学生的情感。
(2)善于交流。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时,班主任就要作出辨析,并用语言进行交流。交流应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之上,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富有感情色彩。交流的结果不在于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表扬或批评,赞赏或惩罚,而在于激励和行为的指导。
语言在班主任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有时班主任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一个微笑,与交谈的语言配合贴切,就会相得益彰,取得更好的效果。
(3)能够宽容。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中应有同情、关注、呵护、尊重的情感。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不要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模式来塑造我们的学生。因为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因此,班主任在采取批评方式进行教育时,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不要为一点小事而小题大做,批评不休;要善于控制自己,理智地思考面临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
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做学生的心理导师,引导学生解除心理障碍,走出不良心境,健全学生的身心。
(1)正视自我,树立信心。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视自己,教育学生不要过高估价自己,不要以我为中心,更不要产生自卑心理,合理调节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教给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的方法,培养其承受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始终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同时,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各种形式与他们接触,善于营造温暖气氛,给他们安全感;善于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树立他们的信心。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班主任要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如体育竞赛活动、主题班会、艺术娱乐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消除不良的心理障碍,战胜挫折,克服困难;并培养兴趣、发挥特长,开阔眼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广阔的空间。例如,每年3月学雷锋活动,班主任可借此对学生展开各方面教育,召开主题班会、出宣传板报、成立学雷锋活动小组、开展小组竞争、总结表彰等。
(3)做好家校联系。学生出现心理障碍,除了学校方面努力外,更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要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家长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既要利用家长会,与家长交流,沟通思想,相互配合,又要通过家访和电话,就特殊问题与家长取得联系。这样,通过家校联系,才能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学校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
新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是——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和心理的个人。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导师,应树立育人的思想,以积极的情绪、开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让每位学生更富有个性、健康地成长。
(江苏省昆山市费俊龙中学)
一、班级文化创建的引导者
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
(1)布置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传统的班级布置整齐划一,缺乏活力和个性。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环境布置,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动手来布置“自己的家”。例如,除了安排名人话语、学习园地、同学风采、竞争栏外,我班学生还自己动手用毛笔写下四个字:静、竞、净、敬,把它贴在后黑板上方,并且设置“知心话语”平台和意见箱。这样既开动了同学们的脑筋,又锻炼了同学们的集体协作能力。
(2)健全班级管理制度。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外,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并发挥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的作用。首先,让学生自己订立班级公约。在制订班级公约时,要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制订出相应的激励制度。其次,组建班委会,作为公约的督促单位。第三,开展小组竞争,促进学生自律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师爱的传播者
班主任要以爱育人,以炽热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1)博爱。对于班主任,应确立全心全意为每个学生服务的观念,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要把爱带给身边所有的学生,对于学习好的,学习差的,都要一视同仁。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全面体贴和关注每个学生,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求以及反映的情况都要认真关注,并给予解决。班主任特别要把师爱作为后进生转化的润滑剂。
(2)真爱。班主任要以诚恳关切的态度,运用各种方式把自己的情感流露出来,以感染学生。更要注意在细枝末节之处以自己的热诚之心关心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以教师的真爱,换取学生的爱心,打开学生的心扉,形成师生间爱的交流。
(3)严慈相济。爱并不是溺爱,一味地顺从学生,不忍批评学生,这并不是爱,而是纵容。也就是说,班主任不要走进师爱的“误区”,要把爱建立在一定的规矩之上:课内是严师,公正无私,赏罚分明;课外是挚友,和蔼可亲,促膝谈心。班主任应该爱而有度,严而有格,严慈相济,把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统一起来,对学校、对社会负责。
三、学生与平等对话者
作为班主任,应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放下师长的架子,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学生的平等对话者。
(1)学会倾听。班主任在与学生交谈时,要举止得体、落落大方,与学生面对面而坐,不能只是自己讲,一定要让学生说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意见。也就是说,班主任要有聆听的好习惯。首先,要表示出对学生的谈话很感兴趣,并积极努力去听。其次,不能打断学生的话语,即使学生思路停顿。第三,要冷静,控制住自己的情感。不介意学生的语言和动作特点,而要能够抓住话语的主要内容,用心体验学生的情感。
(2)善于交流。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时,班主任就要作出辨析,并用语言进行交流。交流应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之上,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富有感情色彩。交流的结果不在于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表扬或批评,赞赏或惩罚,而在于激励和行为的指导。
语言在班主任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有时班主任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一个微笑,与交谈的语言配合贴切,就会相得益彰,取得更好的效果。
(3)能够宽容。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中应有同情、关注、呵护、尊重的情感。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不要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模式来塑造我们的学生。因为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因此,班主任在采取批评方式进行教育时,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不要为一点小事而小题大做,批评不休;要善于控制自己,理智地思考面临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
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做学生的心理导师,引导学生解除心理障碍,走出不良心境,健全学生的身心。
(1)正视自我,树立信心。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视自己,教育学生不要过高估价自己,不要以我为中心,更不要产生自卑心理,合理调节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教给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的方法,培养其承受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始终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同时,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各种形式与他们接触,善于营造温暖气氛,给他们安全感;善于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树立他们的信心。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班主任要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如体育竞赛活动、主题班会、艺术娱乐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消除不良的心理障碍,战胜挫折,克服困难;并培养兴趣、发挥特长,开阔眼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广阔的空间。例如,每年3月学雷锋活动,班主任可借此对学生展开各方面教育,召开主题班会、出宣传板报、成立学雷锋活动小组、开展小组竞争、总结表彰等。
(3)做好家校联系。学生出现心理障碍,除了学校方面努力外,更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要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家长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既要利用家长会,与家长交流,沟通思想,相互配合,又要通过家访和电话,就特殊问题与家长取得联系。这样,通过家校联系,才能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学校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
新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是——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和心理的个人。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导师,应树立育人的思想,以积极的情绪、开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让每位学生更富有个性、健康地成长。
(江苏省昆山市费俊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