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盘县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已达15万亩左右,具有发生面积增加,危害日益加重,种类增加等明显特征,在客观分析发生的主客观原因基础上,提出强化政府行为,强化宣传,强化队伍建设,强化监测体系建设,改进营林措施,建立多渠道筹资方式等防治对策。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00-01
盘县位于贵州省西部,国土面积4056.7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101.4万亩,疏林地1.3万亩,灌木林地54万亩,未成林地31.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5.6%。2000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到2010年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35%,这一目标的实现,需每年实施退耕还林,珠防林工程近10万亩。随着这些人工林面积的逐年扩大,加之煤电大县的建设,外来木材增多,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任务越来越大,难度也越来越大。森林病虫害检疫防治工作是确保森林正常生长发育,免遭病虫害危害的一项长期而任务艰巨的工作。现在需要我们清醒地认识新时期的林业发展形成及当前森防工作现状,探讨出行之有效的治理对策。
1 盘县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
据统计,全县共有森林病虫22种,病原微生物12种,有害植物6种,2003—2004年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表明:病原微生物有:马尾松赤枯病(Pertalotiopsis funeren)、马尾松赤落叶病(Meloderma desmazierii)、油桐枯萎病(Fusarium oyspirum)3种;有害植物有桑寄生植物(Loranthus parasicum)、槲寄生植物(Visssum sp)和紫茎泽兰(Eupatorruum adenophruw)3种。其中紫茎泽兰危害较为严重,在全县分布面积已达50余万亩,表现为侵入林地(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造林)农地、田边、地坎、沟旁等。其次是桑寄生植物主要危害成年果木树,几乎全县有所有村寨的成年经果林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
近几年来,对森林资源造成较大危害或有潜在危险的主要还是森林害虫。主要有五大类:一类是以蛀干为主的蛀干害蟲,包括松纵坑切稍小蠹(Tomieus piniperda)、华山松木蠹象(Piddodes yunnanensis)、皱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sinoastet)、橙斑白条天牛(Batocera daiuais)、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eformis)等。自2001年在平关镇的560亩的关鸠坪林场发现纵坑切梢小蠹和华山松木蠹危害华山松(Pinus yunnanensis)和云南松(Pinus armandi)以来,到2004年,已在大山、乐民、石桥等十余个乡镇相继发生,发生面积达10余万亩。2004年在鸡场坪乡发现皱鞘双条杉天牛危害杉木,发生面积达2000余亩,在保基乡的秀峰林场发现橙斑白条天牛危害板栗,发生面积达200余亩。第二类是以蛀梢为主的微红梢斑螟(Diorgctria rubella)等。蛀梢害虫危害后造成树势衰弱,给蛀干害虫的侵入埋下具大隐患,危害面积打10余万亩。第三类是危害叶面、影响林木生长的食叶害虫。如三星叶甲(Basrprionota bisighata),主要危害楸树,到2004年危害面积已达1万余亩,在全县各乡镇农民自主种植的房前屋后的楸树均被危害。第四类是以危害果实为主的种实害虫,如板栗剪枝象(Cyllorhynchites ursulus)、栗实象(Curculio davidifair)等。板栗剪枝象产卵后咬断果枝,致使果枝坠地,严重影响板栗的产量。第五类是以危害退耕地造林地为主的蛴螬和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在全县的退耕地造林均有发生,是影响退耕地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部分补充数据说明。
2、盘县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
2.1 发生面积逐年扩大
以纵坑切梢小蠹,华山松木蠹象为主的害虫危害面积逐年扩大,直接威胁着全县20余万亩的云南松、华山松林分的安全。同时这两种虫害在同一林分中同时存在,这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皱鞘双条杉天牛危害杉木的状况也有扩散蔓延的趋势,这些是我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点。用逐年增加的面积数据和百分比说明。
2.2 造成严重危害的病虫害种类逐年增加
在80年代初期,几乎未听说有危害严重的森林害虫种类,而到2004年,已达到10余种之多,并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2.3 经济林病虫害发生面积迅速增加。
随着经果林种植面积的扩大,经济林害虫的种类和面积也在增加,橙斑白条天牛、栗实象、栗蝇蜂、梨小食心虫等均在严重发生。用各种危害面积列表说明。
3、发生原因分析
3.1 客观原因
3.1.1 大面积营造人工纯林导致森林生物多样性降低,抗逆能力减弱
用盘县主要的人工纯林面积说明,主要人工林发生病虫害的实例说明。
由于50年代末的“大炼钢铁”;60年代的“以粮为纲”,毁林造地;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农村经济体制变动,这些历史事件和某些政策的失误,都使原始森林群落遭受毁灭新的破坏,后来的天然更新和人工造林而形成的纯林对病虫害的自控能力较弱,形成了食物丰富、天敌少,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生态环境。
3.1.2 毁林开荒、开采导致生态环境脆弱
由于一段时期的小煤窑的遍地开花和人口的过快增长,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严重,给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减弱了林木对病虫害的抗性。为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要增加数据说明。
3.1.3 环境污染降低林木生长势,抗性减弱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焦的提炼和电厂等一些大项目的上马,大气中的CO2、SO2、N02等增加,不但危害林木,造成林木衰老和死亡,并产生了温室效应,诱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全球性的气候变暖也是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之一,如冬天气候变暖,使害虫的越冬虫口密度较大,造成大量害虫的出现。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00-01
盘县位于贵州省西部,国土面积4056.7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101.4万亩,疏林地1.3万亩,灌木林地54万亩,未成林地31.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5.6%。2000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到2010年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35%,这一目标的实现,需每年实施退耕还林,珠防林工程近10万亩。随着这些人工林面积的逐年扩大,加之煤电大县的建设,外来木材增多,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任务越来越大,难度也越来越大。森林病虫害检疫防治工作是确保森林正常生长发育,免遭病虫害危害的一项长期而任务艰巨的工作。现在需要我们清醒地认识新时期的林业发展形成及当前森防工作现状,探讨出行之有效的治理对策。
1 盘县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
据统计,全县共有森林病虫22种,病原微生物12种,有害植物6种,2003—2004年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表明:病原微生物有:马尾松赤枯病(Pertalotiopsis funeren)、马尾松赤落叶病(Meloderma desmazierii)、油桐枯萎病(Fusarium oyspirum)3种;有害植物有桑寄生植物(Loranthus parasicum)、槲寄生植物(Visssum sp)和紫茎泽兰(Eupatorruum adenophruw)3种。其中紫茎泽兰危害较为严重,在全县分布面积已达50余万亩,表现为侵入林地(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造林)农地、田边、地坎、沟旁等。其次是桑寄生植物主要危害成年果木树,几乎全县有所有村寨的成年经果林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
近几年来,对森林资源造成较大危害或有潜在危险的主要还是森林害虫。主要有五大类:一类是以蛀干为主的蛀干害蟲,包括松纵坑切稍小蠹(Tomieus piniperda)、华山松木蠹象(Piddodes yunnanensis)、皱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sinoastet)、橙斑白条天牛(Batocera daiuais)、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eformis)等。自2001年在平关镇的560亩的关鸠坪林场发现纵坑切梢小蠹和华山松木蠹危害华山松(Pinus yunnanensis)和云南松(Pinus armandi)以来,到2004年,已在大山、乐民、石桥等十余个乡镇相继发生,发生面积达10余万亩。2004年在鸡场坪乡发现皱鞘双条杉天牛危害杉木,发生面积达2000余亩,在保基乡的秀峰林场发现橙斑白条天牛危害板栗,发生面积达200余亩。第二类是以蛀梢为主的微红梢斑螟(Diorgctria rubella)等。蛀梢害虫危害后造成树势衰弱,给蛀干害虫的侵入埋下具大隐患,危害面积打10余万亩。第三类是危害叶面、影响林木生长的食叶害虫。如三星叶甲(Basrprionota bisighata),主要危害楸树,到2004年危害面积已达1万余亩,在全县各乡镇农民自主种植的房前屋后的楸树均被危害。第四类是以危害果实为主的种实害虫,如板栗剪枝象(Cyllorhynchites ursulus)、栗实象(Curculio davidifair)等。板栗剪枝象产卵后咬断果枝,致使果枝坠地,严重影响板栗的产量。第五类是以危害退耕地造林地为主的蛴螬和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在全县的退耕地造林均有发生,是影响退耕地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部分补充数据说明。
2、盘县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
2.1 发生面积逐年扩大
以纵坑切梢小蠹,华山松木蠹象为主的害虫危害面积逐年扩大,直接威胁着全县20余万亩的云南松、华山松林分的安全。同时这两种虫害在同一林分中同时存在,这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皱鞘双条杉天牛危害杉木的状况也有扩散蔓延的趋势,这些是我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点。用逐年增加的面积数据和百分比说明。
2.2 造成严重危害的病虫害种类逐年增加
在80年代初期,几乎未听说有危害严重的森林害虫种类,而到2004年,已达到10余种之多,并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2.3 经济林病虫害发生面积迅速增加。
随着经果林种植面积的扩大,经济林害虫的种类和面积也在增加,橙斑白条天牛、栗实象、栗蝇蜂、梨小食心虫等均在严重发生。用各种危害面积列表说明。
3、发生原因分析
3.1 客观原因
3.1.1 大面积营造人工纯林导致森林生物多样性降低,抗逆能力减弱
用盘县主要的人工纯林面积说明,主要人工林发生病虫害的实例说明。
由于50年代末的“大炼钢铁”;60年代的“以粮为纲”,毁林造地;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农村经济体制变动,这些历史事件和某些政策的失误,都使原始森林群落遭受毁灭新的破坏,后来的天然更新和人工造林而形成的纯林对病虫害的自控能力较弱,形成了食物丰富、天敌少,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生态环境。
3.1.2 毁林开荒、开采导致生态环境脆弱
由于一段时期的小煤窑的遍地开花和人口的过快增长,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严重,给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减弱了林木对病虫害的抗性。为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要增加数据说明。
3.1.3 环境污染降低林木生长势,抗性减弱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焦的提炼和电厂等一些大项目的上马,大气中的CO2、SO2、N02等增加,不但危害林木,造成林木衰老和死亡,并产生了温室效应,诱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全球性的气候变暖也是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之一,如冬天气候变暖,使害虫的越冬虫口密度较大,造成大量害虫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