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思想政洽课对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来源 :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j364199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社会责任感则是人们对这种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或者说是一个社会成员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及使命的态度。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集中表现,是社会得以存继的基石。要求社会中的个体对每一种行为表現都应当选择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有利的,舍弃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有害的,并始终为有利于社会的事而不懈努力。年轻一代他们是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直接影响着祖国的前途和未来,因为它是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一种强大的内动力。作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是逐步成熟的开始,理应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的发展,并把它与自身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感。
  二、目前的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据报道,王某是独生女,在某中学上高中二年级。在一次期末考试前,她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可是考试结束后,分数距离她定的目标相差甚远,遭到同学的嘲笑。因此,她十分苦恼,难以白拔,最后跳楼身亡。张老师夫妇哭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
  又一报道,桂林公共汽车公司132路司机黄志全在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最后一分钟,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停在路边,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下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车和乘客的安全。最后,他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这两则报道形成强烈对比,大学生杨某的心理脆弱,对自己父母、家庭的责任感不强走上不归路,而黄志全在最后一分钟所表现的对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高度负责的强烈责任感,使许多人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途径
  (一)教师要善于分析、挖掘教材中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要素,对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虽然“社会责任感”被列为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但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九门具体课程中并没有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标的专门课程,也没有明确列出相对 应的教学内容。因此,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要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只能采取“渗透性原则”,将社会责任感教育渗透在高中思想政治的九门新课程的教学中去。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熟悉相关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容,对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1.着重挖掘高中政治新课程中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显性课程要素
  显性课程要素作为有计划的可实际操作、可评价的课程要素,是学校课程基本的存在形式。因此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落实社会责任感教育首先就要充分利用好显性课程要素,政治教师必须做“有心人”,善于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挖掘出社会责任感与教材及热点的结合点、切人点,如: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市场经济秩序问题,税收问题,选举问题,权力监督问题,权利与义务,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等等。
  2.利用好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隐性课程要素
  隐性课程要素是一种非正式的、也没有书面文本的课程要素,是潜藏在课内外、校内外教育活动中的教育因素。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隐性课程因素主要有:第一、课外读物及报刊资料等。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及报刊资料将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二、政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素养。政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素养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的影响感化作用,主要通过政治教师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规范、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T作方式、行为方式等表现出来。第三、民主的教学氛围。新课程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民主、分工、合作、负责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而且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对同学、对老师、对集体、对家长的社会责任感。
  (二)在教育的方式上应尽力摈弃灌输式而采取启发探究式,让学生主动参与。
  恰当的教育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要提高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性,可以从“知、情、意、行”四方面着手,采取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晓之以理、提高社会责任认知,动之以情、陶冶社会责任情感,导之以行、锻炼社会责任意志、养成社会责任行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我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不少教师也探讨出 如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角色模拟等能体现启发探究精神的教学方式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起了重要作用。但过去教师关注较多的是这些方式方法在知识教育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它们也有助于提高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在高中的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过去一些好的作法,同时也大胆尝试和采用新的方式方法,尽力摈弃灌输式而采取启发探究式。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可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阅读经验不足,如果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造成语文学习的先天性不足,下面我就“怎样发挥自主意识,培养阅读能力”,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重视课前预习,培养阅读兴趣
期刊
创新是人类一种特有的意识和能力的表现,主要是指人类对原有理论知识或行为方式的突破或改变,并把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形式表现出来,是一种全新的创造发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
期刊
辅导内容: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  辅导目标:  1.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正确认识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能积极乐观地面对。  2.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挫折的态度,敢于战胜并吸取经验教训,从小磨练自己顽强的意志。  3.通过调查访问、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与失败,磨练自己的毅力。  辅导重难点:  1.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挫折的态度,让学生发现人的意志
期刊
考察青春期逆反心理与家庭教育方式关系。方法采用《家庭教育方式综合测评》量表对全校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1986名学生中根据老师家长反映逆反行为突出的274个样本进行家庭教育方式综合测评。结果家长与孩子沟通不畅、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在教育孩子时不太注意给孩子自由或过于专制、管束太多,不太注重孩子的独立能力的培养、事事替孩子包办,不但得不到孩子的认同和感恩,相反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一、研究目的  
期刊
一、单元主题  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走进民俗风情画卷,不仅能感受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还能够感悟作家抒情的艺术手法。  二、设计理念  群文阅读不同于传统的一文一设计,一文一教学的模式,它是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手法,以分享阅读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阅读教学。首先,为了让学生感受阅读乐趣和引发对散文文体特点的一些思考,阅读文本必须体现各地富有特色的文化艺术,
期刊
一、教材分析  《用7、8、9的乘法口决求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8页例1和第39页例2的内容。在表内除法(一)这一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也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进一步研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决求商的一般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2.学生会用
期刊
让课本知识“活”起来,还源于生成它的生活状态去,以“实际问题”为练习目标,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发现和探究数学规律,呈现数学知识的多样化,展现数学的多样性让“生活”成为学生展示知识的舞台,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说到数学,大家都会觉得只是“计算”和“证明”,学生学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
期刊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也才能事半功倍。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呢?我认为:  (一)推荐适合的、学生喜欢的读物  1.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读物。低年级的
期刊
课前透视:作者用细腻清新的笔触点染了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春景图。从探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解冻的小溪、飘摇的风筝等景物中我们随处可见春姑娘娇羞、活泼的身姿。文章图文并茂,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内心感
期刊
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