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金融学几乎每年的全国报考人数都排在前6位,以2005~2007年的数据为例,2005年有134,300人报考金融学,在热门专业报考人数排名中位列第四;2006年128,000人报考金融学,位列第三,2007年依然排在第六位。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随着人们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金融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当普通百姓开始学着炒股买基金,企业白领学着投资房地产,金融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提起金融,人们往往想起银行、股票和金融人的天堂华尔街,也有些人想起美国作家德莱塞的名著《金融家》,想起美国闹得沸沸扬扬的经济危机。那么什么是金融呢?大学的金融学专业究竟是干什么的?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金融的世界吧。
厘清金融的边界
“金融”一词最早出现在1937年版的《辞源》中,此前一直被称为“银根”,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不时听到“银根”的说法,如紧缩银根、抽银根等。所以,金融学从一开始便与“钱”密切相关,其核心就是“钱”——货币。广义的金融,包括与货币有关的一切经济活动。人活在世上每天都要与钱打交道,这注定了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金融学。从银行存款到银行贷款,从物价上涨到利率调整,从基金股票到外汇期货,到处闪现着金融学的影子。
不过,大多数人好像不明白金融学和经济学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金融学这棵大树的根基确实在经济学那里,但它和经济学是同一片森林里两棵完全不同的树。经济学比较宏观,研究的主要是经济关系及资源配置,它包括金融、国际贸易、财政、税收、保险、会计、统计等相关学科,有点“杂而不精”;金融学比较微观,研究的主要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和运作,具体包括: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与外汇的买卖,股票、债券、基金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和国际货币结算等,只是不包括实物借贷在内。无论个人投资还是公司理财,金融学相对经济学显得较为实用,尤其是在短期资本和财富运用、增值方面,它的指导作用更大。
金融学最早在西方形成时便叫货币银行学。发展到今天,金融学已经成为一门枝叶繁茂的学科。金融学实际上由三部分的知识体系所构成:微观金融学,宏观金融学,以及由金融与数学、法学等学科互渗形成的交叉学科。具体来说,微观金融学主要含公司金融、投资学和证券市场,侧重于公司的投资经营;宏观金融学包括国际金融和货币银行,如汇率、利率就是其基本概念。所以,国际上,币值稳定、汇率问题是金融的研究范围;国内,货币政策的实施、银行汇率的升降属于金融问题;就企业而言,是否要上市发行股票、是否要向银行贷款也是金融问题;就家庭及个人而言,我们学费的缴纳是通过银行转账,就是最日常的水电费缴纳也可以很便捷地通过银行缴纳,而银行,就是金融中介机构。
培养财经第六感
“国家上调存贷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上涨,我的股票要赶紧抛售了。”
“前一阵财政部上调印花税,我买的股票就亏了呢。”
“你帮我算一下这个,是要卖出美元买日元呢,还是要卖出英镑买日元?”
……
听到这些,你会不会以为自己走进了证券大厅呢?其实,这是我们金融专业的学生在金融实验室里参加金融模拟大赛,一本正经地讨论呢。在金融专业课上,讨论活动是家常便饭。国家的每一项经济政策出台,都会成为第二天讨论的热点。比如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人民币升值,去国外旅游留学就省钱多了;有的会说不利于中国的出口,而中国是个出口大国;有的会说对于中国进口产品就有利多了……通过辩论,大家会进一步理解国家政策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也会更好地明白课本上的理论,学以致用。此外,许多有意思的问题都可以在辩论中越辩越明,如“钱为什么越来越不值钱了?”、“为什么银行要不断调整利率?”、“有钱是存银行还是炒股票?”、“金融危机隔几年就会来一次?”等。总之,平时学到的内容和周围的财经事件密切相关,所以你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财经敏感,而财经第六感的提升,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思考。
当然,这些辩论的基础还是要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如人民币升值与我国对外出口的关系。这其中就涉及汇率、劳动力成本、对外贸易顺差逆差问题。人民币一升值,中国的货币优势就减小了。如原本中国100元人民币的商品,卖到美国去只要12美元多一点点,如果人民币升值8%的话,同样的一件商品卖到美国去就要将近13美元,物美价廉本是madeinChina的优势,显然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很不利。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也使得中国失去了对外资在大陆投资建厂的吸引力,因为生产成本提高了。同样是付给中国工人工资,原来只要100美元的,升值8%后要108美元了。财经与投资,便是处在这样一种利弊权衡和对比中。
当然,金融学专业离不开数学。最主要的专业课金融市场、金融工程、投资学、财务报表分析都是围绕数字转的,前三者的难点在于各种金融工具的应用方面的计算和分析,而财务报表则需要对会计和企业运营有一定的基础。不过,虽然金融专业的课程需要大量的数字计算和分析,但难度不大。道理很简单:金融学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艺术。金融学研究的是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如何决策,这和科学需要利用确定性条件作前提有天壤之别。就好比河里停着两条船,如果它们静止不动,你还能够精确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如果它们总在那里摇摇晃晃,要想精确测量就不可能了,这时候就需要模糊数学的作用了。
辅修法学、计算机:提升竞争力的秘籍
金融学分为银行管理、证券投资、国际金融、保险等多个方向,风格迥异,培养的侧重点和方向也有所不同,但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在选择时应根据自己的性格、个人偏好以及自己对未来的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选择之后,努力投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把自己的选择变成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高薪、稳定、人才需求量大,是很多同学对金融学专业今后就业去向的“刻板印象”。但被忽视的是,高薪、需求多,是针对有多年工作经验的金融专业人才,而刚刚从学校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很难达到这个期望。拿证券投资来说,多位证券业内人士表示,“证券市场缺的不是普通的学了四年后毕业的大学生,更需要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从事证券投资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这不是只学了四年证券投资专业的大学生就能具备的。
一般来说,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基本分三个层次:一是懂得信息化和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二是熟悉各类金融业务、能够设计金融产品的经营人才;三是金融高级管理者、职业经理人。要进入金融行业特别是好的金融机构,面对的竞争将非常激烈。相对来说,进工商、建设、中国、农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机会不多,而进股份制商业(浦发、中信、招商、民生、广发、深发等)银行相对较容易,还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以及信息咨询都是较普遍的就业领域。
近年来,在与其他经济管理专业的比较中,会计与财务专业的需求有所上升,自2000年以来已经超过了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此消彼长,金融本科生的需求热渐趋冷静。另外,法律、计算机信息专业毕业生的金融从业进入口径扩宽。法律对金融行业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由于现代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高度实现业务的信息化,所以大量计算机信息专业的毕业生被大量引入金融业,而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如能结合这两个专业读双学位也是较好选择。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一般的投资银行、基金公司招人基本是要求研究生和MBA,我们的机会在于,本科金融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学科基本框架和基本理论,有了这个基础平台,我们求职的时候进入金融行业或者相关领域之后,可以更快的学习和适应。长远来说,无论从行业需求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金融本科之后继续深造是一种必然趋势。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随着人们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金融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当普通百姓开始学着炒股买基金,企业白领学着投资房地产,金融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提起金融,人们往往想起银行、股票和金融人的天堂华尔街,也有些人想起美国作家德莱塞的名著《金融家》,想起美国闹得沸沸扬扬的经济危机。那么什么是金融呢?大学的金融学专业究竟是干什么的?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金融的世界吧。
厘清金融的边界
“金融”一词最早出现在1937年版的《辞源》中,此前一直被称为“银根”,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不时听到“银根”的说法,如紧缩银根、抽银根等。所以,金融学从一开始便与“钱”密切相关,其核心就是“钱”——货币。广义的金融,包括与货币有关的一切经济活动。人活在世上每天都要与钱打交道,这注定了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金融学。从银行存款到银行贷款,从物价上涨到利率调整,从基金股票到外汇期货,到处闪现着金融学的影子。
不过,大多数人好像不明白金融学和经济学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金融学这棵大树的根基确实在经济学那里,但它和经济学是同一片森林里两棵完全不同的树。经济学比较宏观,研究的主要是经济关系及资源配置,它包括金融、国际贸易、财政、税收、保险、会计、统计等相关学科,有点“杂而不精”;金融学比较微观,研究的主要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和运作,具体包括: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与外汇的买卖,股票、债券、基金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和国际货币结算等,只是不包括实物借贷在内。无论个人投资还是公司理财,金融学相对经济学显得较为实用,尤其是在短期资本和财富运用、增值方面,它的指导作用更大。
金融学最早在西方形成时便叫货币银行学。发展到今天,金融学已经成为一门枝叶繁茂的学科。金融学实际上由三部分的知识体系所构成:微观金融学,宏观金融学,以及由金融与数学、法学等学科互渗形成的交叉学科。具体来说,微观金融学主要含公司金融、投资学和证券市场,侧重于公司的投资经营;宏观金融学包括国际金融和货币银行,如汇率、利率就是其基本概念。所以,国际上,币值稳定、汇率问题是金融的研究范围;国内,货币政策的实施、银行汇率的升降属于金融问题;就企业而言,是否要上市发行股票、是否要向银行贷款也是金融问题;就家庭及个人而言,我们学费的缴纳是通过银行转账,就是最日常的水电费缴纳也可以很便捷地通过银行缴纳,而银行,就是金融中介机构。
培养财经第六感
“国家上调存贷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上涨,我的股票要赶紧抛售了。”
“前一阵财政部上调印花税,我买的股票就亏了呢。”
“你帮我算一下这个,是要卖出美元买日元呢,还是要卖出英镑买日元?”
……
听到这些,你会不会以为自己走进了证券大厅呢?其实,这是我们金融专业的学生在金融实验室里参加金融模拟大赛,一本正经地讨论呢。在金融专业课上,讨论活动是家常便饭。国家的每一项经济政策出台,都会成为第二天讨论的热点。比如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人民币升值,去国外旅游留学就省钱多了;有的会说不利于中国的出口,而中国是个出口大国;有的会说对于中国进口产品就有利多了……通过辩论,大家会进一步理解国家政策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也会更好地明白课本上的理论,学以致用。此外,许多有意思的问题都可以在辩论中越辩越明,如“钱为什么越来越不值钱了?”、“为什么银行要不断调整利率?”、“有钱是存银行还是炒股票?”、“金融危机隔几年就会来一次?”等。总之,平时学到的内容和周围的财经事件密切相关,所以你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财经敏感,而财经第六感的提升,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思考。
当然,这些辩论的基础还是要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如人民币升值与我国对外出口的关系。这其中就涉及汇率、劳动力成本、对外贸易顺差逆差问题。人民币一升值,中国的货币优势就减小了。如原本中国100元人民币的商品,卖到美国去只要12美元多一点点,如果人民币升值8%的话,同样的一件商品卖到美国去就要将近13美元,物美价廉本是madeinChina的优势,显然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很不利。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也使得中国失去了对外资在大陆投资建厂的吸引力,因为生产成本提高了。同样是付给中国工人工资,原来只要100美元的,升值8%后要108美元了。财经与投资,便是处在这样一种利弊权衡和对比中。
当然,金融学专业离不开数学。最主要的专业课金融市场、金融工程、投资学、财务报表分析都是围绕数字转的,前三者的难点在于各种金融工具的应用方面的计算和分析,而财务报表则需要对会计和企业运营有一定的基础。不过,虽然金融专业的课程需要大量的数字计算和分析,但难度不大。道理很简单:金融学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艺术。金融学研究的是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如何决策,这和科学需要利用确定性条件作前提有天壤之别。就好比河里停着两条船,如果它们静止不动,你还能够精确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如果它们总在那里摇摇晃晃,要想精确测量就不可能了,这时候就需要模糊数学的作用了。
辅修法学、计算机:提升竞争力的秘籍
金融学分为银行管理、证券投资、国际金融、保险等多个方向,风格迥异,培养的侧重点和方向也有所不同,但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在选择时应根据自己的性格、个人偏好以及自己对未来的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选择之后,努力投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把自己的选择变成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高薪、稳定、人才需求量大,是很多同学对金融学专业今后就业去向的“刻板印象”。但被忽视的是,高薪、需求多,是针对有多年工作经验的金融专业人才,而刚刚从学校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很难达到这个期望。拿证券投资来说,多位证券业内人士表示,“证券市场缺的不是普通的学了四年后毕业的大学生,更需要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从事证券投资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这不是只学了四年证券投资专业的大学生就能具备的。
一般来说,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基本分三个层次:一是懂得信息化和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二是熟悉各类金融业务、能够设计金融产品的经营人才;三是金融高级管理者、职业经理人。要进入金融行业特别是好的金融机构,面对的竞争将非常激烈。相对来说,进工商、建设、中国、农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机会不多,而进股份制商业(浦发、中信、招商、民生、广发、深发等)银行相对较容易,还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以及信息咨询都是较普遍的就业领域。
近年来,在与其他经济管理专业的比较中,会计与财务专业的需求有所上升,自2000年以来已经超过了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此消彼长,金融本科生的需求热渐趋冷静。另外,法律、计算机信息专业毕业生的金融从业进入口径扩宽。法律对金融行业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由于现代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高度实现业务的信息化,所以大量计算机信息专业的毕业生被大量引入金融业,而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如能结合这两个专业读双学位也是较好选择。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一般的投资银行、基金公司招人基本是要求研究生和MBA,我们的机会在于,本科金融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学科基本框架和基本理论,有了这个基础平台,我们求职的时候进入金融行业或者相关领域之后,可以更快的学习和适应。长远来说,无论从行业需求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金融本科之后继续深造是一种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