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三同志关心密云档案工作二三事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_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三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档案事业、档案工作、档案学理论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让我们翻开历史的记忆,一起重温曾三同志关心密云档案工作的点滴往事,以示缅怀。

拨冗回函关爱无限


  在密云档案馆珍藏着两份曾三同志50多年前的书信手稿。捐献者是原密云县国税局局长朱克庸同志。
  1958年,时任密云县财政局档案员的朱克庸同志给国家档案局写了一封信,说明自己家中有一本《诸葛武侯心书》,并表示愿意捐献给国家。1959年元旦刚过,朱克庸同志接到了一封国家档案局的来信,打开一看,來信人竟是国家档案局局长曾三同志。信的内容如下:
  克庸同志:
  收到来信,谢谢。
  你家有《诸葛武侯心书》一部,愿意献给国家,这是好事。国家档案局也收集这类书籍,如蒙赠送,志谢!
  今天是1959元旦,祝你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全家安乐。
  曾三
  1959.1.1
  对一封来自基层档案员的来信,日理万机的曾老让身边工作人员处理亦在情理之中,曾老却拨冗亲笔回函,虽寥寥数语,但情真意切,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基层档案工作者的关爱之心和对档案资料征集工作的重视,一位老一辈档案工作者的亲切形象跃然纸上,令人肃然起敬。能够收到国家档案局局长的亲笔回信,朱克庸同志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他立即将《诸葛武侯心书》寄给曾老,并对曾老表示了自己努力做好档案工作的决心。
  收到赠书的曾老又将此书转给了有关部门,并为此写了一个简要的说明,内容是:
  密云县财政局朱克庸同志送来,说是他家里的,献给国家。我看字还写得不错,但不知何人手笔也。
  曾三记
  一九六一、五、十一
  有关部门又给朱克庸同志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并将曾老的简要说明也随信寄给了朱克庸。
  从那时起,两份手稿一直被朱克庸珍藏着,没有遗失。他说:“几十年来,曾老的信一直鼓舞着我勤奋地工作,从一个普通的档案员走上了领导岗位。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想起曾老的亲切关怀,就觉得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我这绝不是冠冕堂皇的客套话,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曾三同志写给朱克庸的回信

欣然命笔饱含深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密云县工农业生产和文化事业发展较快。1985年,市县两级投资,建起了1300平方米的档案馆新馆。新馆呈“工”字形,前为办公用房,后为档案库房,具有较好的防光、防虫、防潮等条件,采取了水、火、电隔绝措施。当时,这种将办公与档案库结合的建筑样式,结构新颖,更具备了较好的档案保管条件,不仅在北京地区属首家,在全国也不多见。
  曾三同志一向关心北京市档案工作,对档案馆建设等问题尤为重视。档案馆新馆建成后,县领导同志考虑,有必要请在档案界有声望的人题写馆名,首先想到了曾老。当市局领导把密云县的愿望转告曾老后,曾老不顾视力衰弱、手腕有疾即将手术的状况,欣然命笔,题写了“密云县档案馆”几个大字,充分体现了这位档案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对档案事业的满腔热忱,使密云县档案工作者备受鼓舞。
  时间虽已过去多年,但曾老的关爱一直激励着密云档案人奋勇向前。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06年密云县档案馆进行了迁址建设,档案保管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如今,密云已“改县设区”,密云档案馆新馆建设再次被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档案保管利用水平也即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触摸视察情系兰台

曾三同志写给有关部门的说明

  1987年9月28日,是密云县档案工作者难忘的日子,也是密云县档案发展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档案界老前辈、国家档案局原局长,81岁高龄的曾三同志在时任北京市档案局局长王国华、市档案馆副馆长韩剑昆的陪同下,来到密云县档案馆视察。
  曾老到馆后,先听取了县长韩国琛同志和档案馆负责人的汇报。他对密云县委、县政府给予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表示满意,他高兴地说:“同志们做了很多工作,我很满意。我到过欧洲几个国家,我们的档案工作与它们相比,有自己的优势。”当他听说县委选派了一批年轻同志充实到档案战线,连声称好,他说:“档案工作需要年轻同志接班,希望年轻人好好干,向老同志学习,把档案事业发展起来。”
  听完汇报后,曾老意犹未尽,他颤巍巍地站起来,要去看看档案库房。由于长期辛劳,他的眼睛已经近乎失明,只能由人搀扶、引导着走路。到库房后,他的眼看不清楚,就用手去摸,摸摸档案柜,摸摸案卷盒,连库房的门和窗都一一摸到。他还不时地停下脚步,仔细地询问,此情此景,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1986年1月曾三题赠密云县档案馆
1987年9月28日曾三同志在密云县档案馆视察

  在密云县档案馆,曾老也关心着北京市的档案工作。他详细询问了当时市档案馆新馆的筹建情况,并且留下了“祝北京市档案工作成绩斐然”的墨宝。在谈到《档案法》的颁布时,他沉思片刻,深情地回忆起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重视、关怀档案工作的桩桩往事,衷心希望这种传统能够发扬光大,让祖国的档案事业健康发展。从曾老的言行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一位“老档案人”对档案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上林春讯人间满,剪出红梅花万枝。”值此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更加怀念曾三同志,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比忠诚,对档案事业的无限热爱,对密云档案工作的亲切关怀,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区档案馆
其他文献
清华大学的档案馆里珍藏着一枚很精致的印章,上面刻有“佩弦藏书之玺”六个字。这是西南联大时期闻一多先生为朱自清先生所治,治印手法取自周秦,风格古朴遒劲。这枚印章一直是朱自清先生的钟爱之物,也是两位大师之间友谊的见证。仔细观赏即能发现,印章用料考究,制作精良,且极富文化底蕴,看着特别有灵气,仿佛会说话一样。究竟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制作这枚印章的背后是否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呢?这还要从西南联大的成立背景和闻
  
期刊
br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卢沟桥事变后,8月,昌平、南口、怀来、宣化和良乡等地沦陷;9月,房山、涿县、涞水、涿鹿等地相继被日军占领,平西大部分地区陷入敌手,大好河山笼罩于血雨腥风之中。  1938年3月初,晋察冀军区第一支队政委邓华率三大队进入斋堂村,创建北平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平西抗日根据地,司令部设在西斋堂村中的聂家大院,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在平
东城区档案局首次举办线上档案统计工作培训会为做好2020年度档案事业统计调查工作的填报、审核、汇总工作,前不久,区档案局首次采用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了档案统计工作培训会,区属单位75名档案员参加会议。会议围绕“全国档案事业统计调查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档案室基本情况表》中易混淆和易出错的指标进行了解释说明,对各单位在统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宋瑜)  朝阳区档案馆启动2021年度档案整
笔者在北京市西城区档案局北馆利用服务大厅负责提供馆藏档案的利用以及查阅政府信息公开的接待工作。在工作中,我每天接待最多的访客,就是来查阅个人婚姻档案的。由此,我有幸接触到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结婚证档案,并从中发现,即使在同一时期,北京市不同区县颁发的结婚证也各有不同,有着各自的特色。通过重点研究自1958年成立西城区至2010年与宣武区合并成新西城区这段时间内,西城区内不同机构颁发的几种版本的
摘要:社交媒体的应用将给我国档案馆工作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美国国家档案馆利用社交媒体的启示,从宏观层面的政策制度统筹规划,中观层面的可操作性框架的完整设计,微观层面工具的合理选择与应用,以及档案馆责任与使命的担当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实现社交媒体在我国档案馆中的积极应用。  关键词:社交媒体档案馆美国  社交媒体凭借其互动性、时效性、开放性等诸多优势,在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备受关注。社交媒体的广泛
随着首钢的搬迁调整,如今的石景山区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从传统工业石景山,向绿色生态石景山转型,正在全力打造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在这个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石景山区的档案工作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档案资源的独特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为惠民生促和谐服务?如何完整记录好石景山区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真实反映好区域发展变化的每个瞬间?为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档案工作者,每当看到“坚守平凡,创造非凡”这句话时,都有着不同常人的深切感受,眼前不由浮现出我的老领导、朝阳区档案局(馆)长申玺朝的身影:  在上级领导眼里,他是个善于开拓创新的实干家;在我们大家心目中,他是个对工作求真务实、对职工以诚相待的兄长。说他平凡,他跟我们大家一样,为留存和保护国家档案资源,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说他非凡,他11年如一日,带领局(馆)干部职工为促进全区经济社
本刊讯:9月26日下午,北京市档案局召开全市档案人才工作会,并向被评选为全市档案领军人才、高级专家、业务骨干的139名同志颁发了聘书。  为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档案人才队伍,加快推动全市档案工作战略转型,北京市档案局于2017年制定了《北京市档案人才“131工程”实施方案》,启动全市档案人才选拔培养工作。这一人才工作重大举措,得到了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全市档案系统工作者踊跃报名、积极参与
翻阅民国二十三年《平谷县志·人才志》,内中记述:“李丰椿,字茂林,夏各庄人。邑庠生,河南陆军将校讲习所毕业,历充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副官长,第十三路运输司令,教导师长兼后方司令。”  李丰椿,李家长子,字茂林,1886年生于夏各庄村。光绪三十一年(1905)进学,成为平谷最年轻的秀才,为乡里瞩目。1906年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就读政法。一年后回国,时值举国上下民主呼声强烈,清廷迫于公众舆论,不得不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