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首钢的搬迁调整,如今的石景山区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从传统工业石景山,向绿色生态石景山转型,正在全力打造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在这个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石景山区的档案工作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档案资源的独特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为惠民生促和谐服务?如何完整记录好石景山区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真实反映好区域发展变化的每个瞬间?为此,石景山区档案局(馆)未雨绸缪,悄然启动了应变之道。他们紧跟发展形势,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档案事业自身发展水平为主线,夯基础、抓服务,在全市率先启动“城市面貌记录”和“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工程,重点推动“拆迁档案”和“民生档案”规范化管理,做强做大档案培训教育树立品牌效应。
同时,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为石景山档案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2010年9月,区委书记荣华携区委办、区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领导到区档案局(馆)调研,10月,市档案局(馆)局(馆)长陈乐人视察指导石景山区第二届档案馆日活动。
如果说石景山的“蝶变”为中国很多待转型的城市和区域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样本,那么石景山兰台人将成为这段历史最可靠的见证者。
城市面貌记录见证真实历史。为了真实、及时地记录石景山“大调整,大建设,大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石景山区档案局(馆)改变以往档案征收集工作被动接收、零散征集的方式,在全市率先启动“城市面貌记录工程”,成立拍摄小组,主动深入拆迁改造地区、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城市道路等施工现场,拍摄反映城市发展轨迹的第一手材料。与通过征收集渠道进馆的影像资料相比,这些出自档案工作人员之手拍摄的影像资料内容全面,系统有序,可用性更强。截至目前,区档案局(馆)出动拍摄155人次,拍摄反映石景山城市发展变迁的照片1510张,这些珍贵的照片档案极大地丰富了馆藏档案资源,为编史修志、区情教育等积累了大量新鲜素材。今年,石景山区将形成城市面貌记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和覆盖面。
拆迁档案监管增色区域发展。近来来,随着石景山区功能定位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区域拆迁任务繁重,多个城中村进入全面拆迁阶段。作为反映拆迁工作真实过程和维护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拆迁档案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国家及北京市尚未出台拆迁档案管理的相关规范,为档案的建立带来许多困难。2010年,石景山区档案局联合区住建委在全市率先启动拆迁档案规范化管理研究,多次深入五里坨、老古城等拆迁地区,对8个拆迁项目主体、7个拆迁实施主体和22个拆迁从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创新形成了“2 3 4”模式:即,建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拆迁主管部门二元领导机制,明确主管部门、拆迁人、拆迁实施主体三层责任体系,采取下发规范性文件、加强宣传培训、同步跟踪拍摄、强化监督检查四项有效措施,初步形成了拆迁档案“开工登记、过程指导、竣工统计”的长效管理机制。
民生档案资源给力百姓生活。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使得住房保障档案作为新型的民生档案大量产生,石景山区档案局率先开展住房保障档案规范化管理研究,多次深入区住保办和各街道调研档案形成和整理情况,统一了住房保障档案整理的标准和方法。同时,首次联合各街道档案部门、民政部门开展了社区档案案卷评查,全区135个社区100%参加评查,并对评查中表现突出的25个社区进行了表彰奖励。通过全区评查和表彰,激励了社区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检验和提升了社区档案工作水平。2010年馆藏民生档案22586卷(件),提供利用2787人次,1546卷(件)次,为百姓解决了婚姻、招工、社保、出国、房产等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发展水平。截至2010年底,石景山区馆藏86602万卷(件)档案已全部完成目录与全文数字化工作,在全市率先实现馆藏档案100%数字化,将接待提供利用的时间由原来的平均10分钟缩短至3-5分钟,并减少了约80%的档案原件出库率。目前,档案数字化已形成长效机制,实现了进馆档案入库与数字化同步开展。此外,2010年石景山区还在全市率先启动了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的建设,目前,已完成了前期调研和项目招投标,进入了开发的关键期,将全力完成全区电子文件资源和档案信息的重新整合以及系统主体结构建设等。预计“十二五”末,石景山区档案事业发展将全面进入档案信息数字化、档案整理现代化、档案利用网络化的新阶段。
档案宣传教育形成学习品牌。近年来,石景山区不断加大档案培训教育力度,创新载体,整合资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档案队伍建设平台——“兰台大课堂”。“兰台大课堂”以3个层次培训(岗位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专题培训)、3个自办刊物(快讯《兰台信息》、期刊《兰台园地》、《石景山报》专栏“兰台之窗”)、1个特色主题活动(档案馆日活动)和档案馆编研材料、主题展览教育为主,积极宣传档案文化,普及档案知识,交流档案业务,营造了浓厚的依法治档氛围,扩大了档案工作的影响力。2009年至2010年,各类培训班培训专兼职档案人员800余人次,3个自办刊物下发范围覆盖全区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区,两届档案馆日活动先后吸引16200社会公众积极参与。2010年,“兰台大课堂”被评为“石景山区市民学习品牌”。
“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石景山区档案局(馆)开门编规划,广泛吸取市区各级领导、档案学专家学者及基层档案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描绘石景山区“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蓝图,相信不久的将来,石景山区档案事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作者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档案局
在这个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石景山区的档案工作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档案资源的独特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为惠民生促和谐服务?如何完整记录好石景山区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真实反映好区域发展变化的每个瞬间?为此,石景山区档案局(馆)未雨绸缪,悄然启动了应变之道。他们紧跟发展形势,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档案事业自身发展水平为主线,夯基础、抓服务,在全市率先启动“城市面貌记录”和“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工程,重点推动“拆迁档案”和“民生档案”规范化管理,做强做大档案培训教育树立品牌效应。
同时,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为石景山档案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2010年9月,区委书记荣华携区委办、区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领导到区档案局(馆)调研,10月,市档案局(馆)局(馆)长陈乐人视察指导石景山区第二届档案馆日活动。
如果说石景山的“蝶变”为中国很多待转型的城市和区域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样本,那么石景山兰台人将成为这段历史最可靠的见证者。
城市面貌记录见证真实历史。为了真实、及时地记录石景山“大调整,大建设,大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石景山区档案局(馆)改变以往档案征收集工作被动接收、零散征集的方式,在全市率先启动“城市面貌记录工程”,成立拍摄小组,主动深入拆迁改造地区、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城市道路等施工现场,拍摄反映城市发展轨迹的第一手材料。与通过征收集渠道进馆的影像资料相比,这些出自档案工作人员之手拍摄的影像资料内容全面,系统有序,可用性更强。截至目前,区档案局(馆)出动拍摄155人次,拍摄反映石景山城市发展变迁的照片1510张,这些珍贵的照片档案极大地丰富了馆藏档案资源,为编史修志、区情教育等积累了大量新鲜素材。今年,石景山区将形成城市面貌记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和覆盖面。
拆迁档案监管增色区域发展。近来来,随着石景山区功能定位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区域拆迁任务繁重,多个城中村进入全面拆迁阶段。作为反映拆迁工作真实过程和维护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拆迁档案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国家及北京市尚未出台拆迁档案管理的相关规范,为档案的建立带来许多困难。2010年,石景山区档案局联合区住建委在全市率先启动拆迁档案规范化管理研究,多次深入五里坨、老古城等拆迁地区,对8个拆迁项目主体、7个拆迁实施主体和22个拆迁从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创新形成了“2 3 4”模式:即,建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拆迁主管部门二元领导机制,明确主管部门、拆迁人、拆迁实施主体三层责任体系,采取下发规范性文件、加强宣传培训、同步跟踪拍摄、强化监督检查四项有效措施,初步形成了拆迁档案“开工登记、过程指导、竣工统计”的长效管理机制。
民生档案资源给力百姓生活。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使得住房保障档案作为新型的民生档案大量产生,石景山区档案局率先开展住房保障档案规范化管理研究,多次深入区住保办和各街道调研档案形成和整理情况,统一了住房保障档案整理的标准和方法。同时,首次联合各街道档案部门、民政部门开展了社区档案案卷评查,全区135个社区100%参加评查,并对评查中表现突出的25个社区进行了表彰奖励。通过全区评查和表彰,激励了社区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检验和提升了社区档案工作水平。2010年馆藏民生档案22586卷(件),提供利用2787人次,1546卷(件)次,为百姓解决了婚姻、招工、社保、出国、房产等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发展水平。截至2010年底,石景山区馆藏86602万卷(件)档案已全部完成目录与全文数字化工作,在全市率先实现馆藏档案100%数字化,将接待提供利用的时间由原来的平均10分钟缩短至3-5分钟,并减少了约80%的档案原件出库率。目前,档案数字化已形成长效机制,实现了进馆档案入库与数字化同步开展。此外,2010年石景山区还在全市率先启动了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的建设,目前,已完成了前期调研和项目招投标,进入了开发的关键期,将全力完成全区电子文件资源和档案信息的重新整合以及系统主体结构建设等。预计“十二五”末,石景山区档案事业发展将全面进入档案信息数字化、档案整理现代化、档案利用网络化的新阶段。
档案宣传教育形成学习品牌。近年来,石景山区不断加大档案培训教育力度,创新载体,整合资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档案队伍建设平台——“兰台大课堂”。“兰台大课堂”以3个层次培训(岗位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专题培训)、3个自办刊物(快讯《兰台信息》、期刊《兰台园地》、《石景山报》专栏“兰台之窗”)、1个特色主题活动(档案馆日活动)和档案馆编研材料、主题展览教育为主,积极宣传档案文化,普及档案知识,交流档案业务,营造了浓厚的依法治档氛围,扩大了档案工作的影响力。2009年至2010年,各类培训班培训专兼职档案人员800余人次,3个自办刊物下发范围覆盖全区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区,两届档案馆日活动先后吸引16200社会公众积极参与。2010年,“兰台大课堂”被评为“石景山区市民学习品牌”。
“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石景山区档案局(馆)开门编规划,广泛吸取市区各级领导、档案学专家学者及基层档案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描绘石景山区“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蓝图,相信不久的将来,石景山区档案事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作者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