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 男,59岁.因间断头痛,右侧耳鸣伴听力下降2年余,头痛加重1周入院.查体:右耳听力70 dB,吞咽及咳嗽反射稍差,饮水呛咳,余未见异常.头部CT示后颅窝等密度影,内听道未见明显扩大.头部MRI示桥前池囊实性占位病变,呈混杂信号影,增强后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图1a).考虑神经鞘瘤可能性大.入院后,全麻下行右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见病变囊性部分含淡黄色囊液,实性部分呈灰红色,质软,血供中等,包膜
【机 构】
:
100093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三博脑科医院,100093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三博脑科医院,100093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三博脑科医院,100093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 男,59岁.因间断头痛,右侧耳鸣伴听力下降2年余,头痛加重1周入院.查体:右耳听力70 dB,吞咽及咳嗽反射稍差,饮水呛咳,余未见异常.头部CT示后颅窝等密度影,内听道未见明显扩大.头部MRI示桥前池囊实性占位病变,呈混杂信号影,增强后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图1a).考虑神经鞘瘤可能性大.入院后,全麻下行右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见病变囊性部分含淡黄色囊液,实性部分呈灰红色,质软,血供中等,包膜完整;肿瘤与外展神经脑池段粘连紧密,Dorello管口处二者融为一体,镜下近全切除肿瘤,外展神经解剖保留.术后复查MRI示病变切除满意(图1b).术后右眼外展轻度受限.病理结果:神经鞘瘤.结合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外展神经鞘瘤。
其他文献
原始三叉动脉是胚胎性颈内动脉与基底动脉之间最常见的一种永久吻合,临床上偶见,可伴有其他脑血管异常,如动脉瘤等,但原始三叉动脉本身发出的动脉瘤很少见,伴有原始三叉动脉瘤的多发性动脉瘤则极为罕见[1-4],现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原始三叉动脉瘤伴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病例报告患者女,6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病史,2010年7月30日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继而出现神志不
目的 探讨齐墩果酸(0A)对神经胶质母细胞瘤U87MG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U87MG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25、50、80、100、150和200μg/ml的OA处理24、48和72h后,采用MTT实验检测OA对体外培养U87MG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计算其抑制率;采用划痕法检测OA对U87MG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分析OA对U87MG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
病例报告患者女,67岁.既往有10余年高血压病史.9h前因突感头部胀痛且渐进性加重,伴有频繁恶心、呕吐至当地医院就诊,血压为210/120 mm Hg,余无明显阳性体征.头颅CT检查:弥漫性脑肿胀,轻度脑积水.诊断为高血压脑病,给予甘露醇降颅压和硝普钠降低血压后,患者自感头痛明显减轻,恶心、呕吐症状消失.自行返回家中休息.3h前患者家属发现患者神志不清,呼之不应,遂转至我院.入院查体:浅昏迷,查体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umboperitoneal shunt,LPS)是脑积水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与脑室-腹腔分流术相比,具有不穿刺脑室、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近来,其专用分流管已引进国内.作者在LPS手术方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与同道分享.1.手术要点:(1)术前影像学检查:术前应常规行头颅CT和(或)MRI,以明确诊断;行颈椎MRI检查,排除小脑扁桃体下疝;行腰椎MRI检查,排除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 通过测量3D-DSA图像上大脑前动脉A2段与前交通动脉的夹角大小,探讨该角度与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对31例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患者的3D-DSA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为观察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使用配套软件分别测量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大脑前动脉A2段与前交通动脉(ACoA)的空间角度,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的差异性.结果 31例患者中前交通动
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鞍区最常见肿瘤,人群发生率一般为1/10万,在颅内肿瘤中仅次于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近20余年来,神经内镜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1992年Jankowski等[2]报道单纯内镜下行经鼻蝶窦人路切除垂体腺瘤后,神经内镜下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逐渐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
目的 通过与DSA比较,评价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同时对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DSA和3D-BB-MRI检查,比较两者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病变累及范围、破溃斑块检出的差异.结果 以DSA为金标准,3D-BB MRI判断颈动脉狭窄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65,以狭窄率70%为判断点,其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
我们2005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小儿急性开放性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致颅内碎骨片患者25例,在清除颅内碎骨片的同时,把碎骨片用碘伏浸泡消毒后,细丝线捆绑整复放回原位,避免颅骨缺损,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目的 探讨内镜颅底外科手术危险因素预警系统在颅底脊索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内镜颅底外科手术危险因素预警系统(包括神经导航系统、电生理监测设备、经鼻术中超声系统和多普勒超声血管探测仪)辅助内镜下经鼻腔切除颅底脊索瘤48例,用于术中重要血管、神经、脑组织损伤和肿瘤残留等危险因素的识别和预警.结果 内镜颅底外科手术危险因素预警系统术中识别和保护颅底大动脉16例,脑神经5例,脑干2例,指导残余肿瘤
血管瘤型脑膜瘤作为脑膜瘤的一种病理亚型,约占全部脑膜瘤的2.1%[1],WHO分级为Ⅰ级,其血运极丰富,术中出血汹涌,止血困难.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1997年1月至2011年2月手术病理证实27例血管瘤型脑膜瘤,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