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为民企开辟更大舞台

来源 :新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国际国内经济和政治形势,并结合近期来的国内重大政策动向,可毫无疑问地得出结论:2010年,甚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工作的关键词都将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要如何转变并怎么加快,民营企业在加快转变中能有什么作为7首先可能得搞清楚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所谓经济发展方式,就是生产要素的分配、投人、组合和使用的方式,简单说,就是经济增长所采取的路径。
  路径当然是多种多样的,按要素投入划分,可分为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从增长主体功能作用划分,可分为政府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市场供求内外部因素划分,有内需驱动型和外需拉动型;从需求要素划分,有投资拉动型、消费推动型、出口带动型;从数量与质量关系角度看,有外延粗放型和内涵集约型。
  一个经济体采取什么样的路径,可能因为各种不同的内外部条件,有时候常常身不由己。比如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内涵集约型的经济增长,而恰恰只能从外延粗放型开始,然后再慢慢向内涵集约型过渡。这里面的高低优劣如何判定呢?存在诸多标准,但归纳起来,应该不外乎效率和公平,及可由之组合派生出来的可持续性。内涵集约型的经济增长之所以比外延粗放型的要好,原因就在于内涵集约型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性更高,效率更高,甚至公平度也更高。
  从效率、公平和可持续性出发,能够对形形色色的经济增长或发展方式作出两种大致的归类,一类是低级阶段的,包括资本密集型、政府驱动型、外需拉动型、投资驱动型、出口带动型、外延粗放型:一类是高级阶段的,包括技术密集型、市场导向型、内需驱动型、消费驱动型、内涵集约型。
  既然有了低阶和高阶之分,也就有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可能。所谓转变,实际上就是从低阶型式及其组合转换到高阶型式及其组合,从而保证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有持续性地增长。任何一个经济体都存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而且一般都是由低阶型式及其组合开始,然后再向高阶型式及其组合过渡。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来已久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工作,实际上一直在进行,而且几乎没有间断过。这是不以谁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随着内外部条件的变化,甚至随着经济自身的增长,都要求对经济增长方式作一些转变,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条胡同走到黑。有时候甚至转变之后又转身,来一个螺旋式回归。最明显的就是我国的农业改革,改革开放之初是包产到户,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但形势推进到今天,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又重新要求集约化和产业化。
  首次明确在中央文件中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应该是1995年9月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该文件明确提到“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并在另一处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到了“全局意义”和“根本性”的高度,而且与转变经济体制并论。
  其后的重要文件几乎都提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相关内容,至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就有了“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明确提法。到党的十七大召开,表述已更为明确和具体,“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厘清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回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堪称不是基本国策的基本国策,绝非权宜之计。不论政府还是企业,也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应该积极、主动和自觉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最高领导层最近之所以高调宣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到两个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促转变”就变成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加快转变”——据统计,新华社发布的不足3000字的胡主席开班式讲话摘要报道中,“加快”一词累计出现达50次之多,主要是形势迫切,刻不容缓。
  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2008年底也出台了带有救市性质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的一些应急措施在某些方面甚至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道而驰,但这只是临时性的“危机管理”,现在是彻底斩断依赖旧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时候了。
  不同于以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调,这一次不仅国际压力倒逼的形势更明朗,比如奥巴马所宣示的全年将“劝说”中国让人民币升值,更重要的是,我国落实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制度和机制也日趋完善,其中就包括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
  
  三、民企总体上代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向
  
  民营企业要充分看清当前的形势,积极主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历次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调看,尽管也有弊大于利甚至受到伤害的时候,但总体上看,民营企业获得的发展机遇都远远大于挑战。原本,经济发展从低阶型式向高阶型式的转变,就意味着为民营企业开辟道路和提供舞台。比如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民营企业应该更占优势;再比如从投资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民营企业也应该占有先机。至于从政府驱动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民营企业无疑更是得天独厚。
  从经济增长的型式上讲,总体上,民营企业无疑代表着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可持续性。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与民营企业的活力与高效无疑是分不开的。从型式上看,改革开放本身就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政府主导型转向市场驱动型的转变。从这一意义讲,民营企业整个就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结果,总体上代表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方向。
  正因为此,民营企业不仅要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而且应高度自觉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洪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去“兴风作浪”,获得企业自身发展和国家经济繁荣的双赢。
其他文献
物联网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茶,在地方政府跑马圈地般的争夺战中,资金短板、整合难题等已经陆续浮出水面,而首只物联网产业基金的出现,是否能够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良好开端    在往期的封面文章中,本刊曾指出,“产业的发展是双向的,既要有政府的支持,也需要有企业的响应。然而,现实的状况是:体制症结的痊愈并非一蹴而就,而物联网产业的车轮仍需继续前行。要么成为先驱,要么成为先烈,因噎废食不应成为明智企业的选择。”
近年来,随着金融海啸波及全球,曾在国际金融界扮演最大赢家的华尔街,此番却成了最大的输家。而大洋此岸的中国,也未能独善其身。在这背后,究竞有什么因素,早已埋下伏笔?
区域集群创新是创新的一种新形式,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创新主体限于单个机构或个人,创新过程以单一线性为主的模式,有着更为复杂的实现机制。区域集群主体基于丰富的地理、社会和行业接近性所生成的互动网络是创新产生的基础,它纾解了主体间知识转移的障碍,使集群整体层面呈现出协同进化特征,而个体关系层面的竞争和合作催生了创新的“涨落”效应,由此推动了创新的不断生成演进。本文通过中外两个区域集群创新的案例,构建了
走出柯达的光环,又抱上ONEX这棵大树。成功完成了品牌的重塑,能否抓住新医改带来的商机
金融市场往往是健忘的,即便面对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一旦各项经济指标上涨,出现回暖现象,人们又会欢欣雀跃,对昨日的恐慌避而不谈。
是由于文明兴衰引起了不同的金融发展路径,还是不同的金融发展路径引起了文明的兴衰?    能彼特曾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的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  当投资者的财富随资本市场的繁荣或崩溃而跌宕起伏,当金融工程师为设计出精妙的衍生产品而沾沾自喜,当人们在养老金和住房抵押贷款的庇护下安享天伦之乐,智慧与狡诈,贪婪与保守,勤勉与投机——以及糅合
回顾30年来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地方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企业的各类业界人士,无不感叹良多。
从被认为“痴人说梦”到成为新一代汽车的“黑马”。    6月1日,备受瞩目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实施细则正式出台,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试点城市的选择是依据试点城市整车企业是否具备一定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综合能力而评定的深圳的比亚迪汽车;上海的上汽集团:落户杭州的众泰汽车;长春的一汽集团;而合肥的入选则得益于安徽的奇瑞汽车和江淮汽车,在一定程度上更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