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田政府于2011年12月24日提出了2012财政年度一般会计预算案,并提交国会审议。预算案不仅需要面对如何削减持续增长的高额财政赤字这一难题,同时也面临着来自震后重建等方面更为严峻的财政压力。
一、2012预算案概况
(一)社保及还债付息为2012年政府主要财政支出
日本2012财政年度预算支出总额为90.33万亿日元,相较去年的92.41万亿日元下降了2.25%,其中的24.3%,即21.94万亿日元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及债务利息。同时,社会保障支出所占的比重依旧高居榜首,占29.2%(如果考虑扣除还债与付息后的支出,则占比高达38.6%),虽然略低于去年31.1%的水平,但与1990年占政府财政支出17.5%的比重相比,增长幅度已经很大。日本2012财政年度支出基本架构(见表1)。
(二)政府税收与支出间的差距逐年拉大,财政赤字状况严重
日本政府2012财政年度预算收入总额为90.33万亿日元,其中46.9%,即42.35万亿日元为税收收入,其它收入为3.74万亿日元,其余为政府新发国债,占49%。自1990年泡沫经济破灭以来,伴随着非劳动人口比例的逐年提高,在政府支出逐步上涨的同时,税收收入呈逐渐下降态势,2010财政年度新发国债首次超过税收收入,2012财年预算收入中新发国债比例再创历史新高。日本2012财政年度收入基本架构(见表2)。
二、2012预算案的主要特点
(一)震后重建预算庞大,日本政府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
为了使震后重建工作得以迅速展开,日本政府于2011年提出了3次补充预算案,均获得国会批准,3次补充预算案的总金额达到18万亿日元之巨,为日本政府2011年度财政预算的19.5%。在2012年度政府预算中,列支了总计3.7754万亿日元的震后重建特别预算,其中震后重建费用3.25万亿日元,国债整理基金特别操作费1253亿日元,震后重建预备费用4000亿日元。庞大的震后重建资金需求使得日本政府的财政状况更加捉襟见肘,亦使得政府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预计到2012财政年度末,日本中央政府长期债务余额将达到709万亿日元,为GDP的148%,如果再加上地方政府长期债务余额总计将达937万亿日元,为GDP的195%。
(二)新发国债额高于年度税收总额,国债依存度再创新高
为减缓日益庞大的国债增长,野田政府在2012预算案中提出了严格控制新发国债的预算平衡措施,新发国债44.244万亿日元,规模略低于去年。尽管2012预算案中税收收入比2011年有所增加,达42.346万亿日元,但依旧低于新发国债规模,并且,随着2012预算案中其它收入的大幅减少,国债依存度达到了49%,超过了去年47.9%的水平,再创历史新高。
(三)家庭金融资产对政府国债的支撑能力已接近上限
日本政府的国债主要由国内机构及居民购买,其比例占95%以上,日本居民金融净资产2010年底达1115万亿日元,为消化国债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受泡沫经济破灭后土地和房产价格大幅缩水等因素影响,自1990年以来,日本家庭总资产水平略有下降。随着资产泡沫的基本消除,家庭金融资产2010年比1990年增加了45.6%,家庭总资产的稳定性明显提高,但政府债务的增长速度却明显高于家庭金融资产的增长,政府债务与家庭金融资产的比例已由1990年的43.1%逐步攀升至2009年的91.1%,明显高于美、德两国41.2%和58.8%的水平,家庭金融资产对政府债务增长的支撑能力已接近上限。此外,家庭储蓄率在2008年一度降至2.2%的低点,之后虽略有回升,但与1991年15.1%的水平显然无法相比,因此,日本政府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债务风险,出台相应的改革措施已是大势所趋。
(四)以提高消费税为中心的社保—税收一体化政策出台
为缓解日益严峻的债务形势,彻底扭转政府债务持续上升的不利局面,野田政府于2012年1月6日正式提出了以提高消费税为基础的社保—税收一体化改革方案,社保—税收一体化改革方案也于2011年被正式纳入《新成长战略》。该税改方案的核心是提高消费税税率,自2014年8月起将目前5%的消费税税率提高至8%,自2015年10月起再提高至10%。在提高消费税税率的同时,为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不受影响,还包含对基本食品进行适当减税等措施。法案中除提高消费税税率外,还提出将年收入超过5000万日元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进一步提高至45%,并且自2013年开始的25年内,对所得税加收2.1%的附加税,自2012年起对法人税加收10%的附加税3年,这两项附加税将使政府增加9.7万亿日元的收入。法案中还将遗产税的征收标准由5000万日元下调至3000万日元,并将最高税率由50%提高到55%。在社保改革方面,法案将年金的获得年限由目前的工作25年缩短为10年,同时扩大了企业的支付力度。此外,法案还提出多项削减政府开支的具体措施。
(五)日本国内关于社保进一步市场化的呼声日高
2011年底,不仅日本政府的债务总额位列发达国家之首,其公共医疗护理支出位列OECD国家前列,政府年金支出也已超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在社保支出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国民负担率以及国民负担与GDP之比却一直处于30%之下,仅高于美国等国,为发达国家中的较低水平,对社保体制进行改革,提高国民社保负担率存在一定的空间。日本是典型的藏富于民的国家,海外净资产总额也是全球最高的,部分日本学者建议应效仿德法等国,逐步提高社保中的国民负担比例,在政府已将领取年金年龄推迟至65岁之后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快市场化进程,以7万日元/月为政府年金负担基础,其余部分由市场来解决,采取企业与个人共同负担的方式,以彻底扭转政府与国民收支失衡的格局。
三、启示
(一)加强收入分配体制与税收体制改革,提前关注税收拐点问题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加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不仅可以为稳定并扩大内需提供持久动力,更是社保等体系建立的必要前提。同时,我国更应充分借鉴日本等国的经验,加快税收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个人所得税税率形成机制,并加大监管与处罚力度,加快房产税的出台,适时出台遗产税等税种,并使消费税逐步向普适性税种过渡,以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同时发挥其在促进结构调整、关注需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基于我国在2015年前后将到达劳动人口/非劳动人口比例转折点的现实,在社保机制逐步建立与完善的情况下,税收拐点预计也将不远(增长明显趋缓或出现负增长),因此更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在税收拐点来临之前,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充分吸取日本的经验教训,扩大海外净资产规模,在努力增加家庭资产的同时,优化家庭资产结构,并加快社保领域的市场化改革。
(二)加快社保体系市场化进程,夯实社保可持续基础
我国应充分吸取日本及部分欧盟国家在社保方面政府负担过重的经验教训,在建立和完善社保体系的同时应对其市场化措施予以更多关注,避免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合理分配国家、企业与个人的负担比例,并充分发挥保险市场的作用,以保障社保体系及政府财政支出的可持续性。同时,推迟退休年龄也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减负措施之一,日本推迟年金支付年龄的做法同样值得参考借鉴。此外,相关数据显示,亚洲国家因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老人的卧床时间及医疗负担比重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为此可考虑采用医疗保险费与健身活动相挂钩的方式,鼓励医疗保险机构参与全民健身的推广活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提高老年人体质的同时,有效降低社会的医疗保险负担,使社保市场更具可持续性。
(作者单位:驻日使馆经济部)
一、2012预算案概况
(一)社保及还债付息为2012年政府主要财政支出
日本2012财政年度预算支出总额为90.33万亿日元,相较去年的92.41万亿日元下降了2.25%,其中的24.3%,即21.94万亿日元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及债务利息。同时,社会保障支出所占的比重依旧高居榜首,占29.2%(如果考虑扣除还债与付息后的支出,则占比高达38.6%),虽然略低于去年31.1%的水平,但与1990年占政府财政支出17.5%的比重相比,增长幅度已经很大。日本2012财政年度支出基本架构(见表1)。
(二)政府税收与支出间的差距逐年拉大,财政赤字状况严重
日本政府2012财政年度预算收入总额为90.33万亿日元,其中46.9%,即42.35万亿日元为税收收入,其它收入为3.74万亿日元,其余为政府新发国债,占49%。自1990年泡沫经济破灭以来,伴随着非劳动人口比例的逐年提高,在政府支出逐步上涨的同时,税收收入呈逐渐下降态势,2010财政年度新发国债首次超过税收收入,2012财年预算收入中新发国债比例再创历史新高。日本2012财政年度收入基本架构(见表2)。
二、2012预算案的主要特点
(一)震后重建预算庞大,日本政府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
为了使震后重建工作得以迅速展开,日本政府于2011年提出了3次补充预算案,均获得国会批准,3次补充预算案的总金额达到18万亿日元之巨,为日本政府2011年度财政预算的19.5%。在2012年度政府预算中,列支了总计3.7754万亿日元的震后重建特别预算,其中震后重建费用3.25万亿日元,国债整理基金特别操作费1253亿日元,震后重建预备费用4000亿日元。庞大的震后重建资金需求使得日本政府的财政状况更加捉襟见肘,亦使得政府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预计到2012财政年度末,日本中央政府长期债务余额将达到709万亿日元,为GDP的148%,如果再加上地方政府长期债务余额总计将达937万亿日元,为GDP的195%。
(二)新发国债额高于年度税收总额,国债依存度再创新高
为减缓日益庞大的国债增长,野田政府在2012预算案中提出了严格控制新发国债的预算平衡措施,新发国债44.244万亿日元,规模略低于去年。尽管2012预算案中税收收入比2011年有所增加,达42.346万亿日元,但依旧低于新发国债规模,并且,随着2012预算案中其它收入的大幅减少,国债依存度达到了49%,超过了去年47.9%的水平,再创历史新高。
(三)家庭金融资产对政府国债的支撑能力已接近上限
日本政府的国债主要由国内机构及居民购买,其比例占95%以上,日本居民金融净资产2010年底达1115万亿日元,为消化国债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受泡沫经济破灭后土地和房产价格大幅缩水等因素影响,自1990年以来,日本家庭总资产水平略有下降。随着资产泡沫的基本消除,家庭金融资产2010年比1990年增加了45.6%,家庭总资产的稳定性明显提高,但政府债务的增长速度却明显高于家庭金融资产的增长,政府债务与家庭金融资产的比例已由1990年的43.1%逐步攀升至2009年的91.1%,明显高于美、德两国41.2%和58.8%的水平,家庭金融资产对政府债务增长的支撑能力已接近上限。此外,家庭储蓄率在2008年一度降至2.2%的低点,之后虽略有回升,但与1991年15.1%的水平显然无法相比,因此,日本政府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债务风险,出台相应的改革措施已是大势所趋。
(四)以提高消费税为中心的社保—税收一体化政策出台
为缓解日益严峻的债务形势,彻底扭转政府债务持续上升的不利局面,野田政府于2012年1月6日正式提出了以提高消费税为基础的社保—税收一体化改革方案,社保—税收一体化改革方案也于2011年被正式纳入《新成长战略》。该税改方案的核心是提高消费税税率,自2014年8月起将目前5%的消费税税率提高至8%,自2015年10月起再提高至10%。在提高消费税税率的同时,为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不受影响,还包含对基本食品进行适当减税等措施。法案中除提高消费税税率外,还提出将年收入超过5000万日元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进一步提高至45%,并且自2013年开始的25年内,对所得税加收2.1%的附加税,自2012年起对法人税加收10%的附加税3年,这两项附加税将使政府增加9.7万亿日元的收入。法案中还将遗产税的征收标准由5000万日元下调至3000万日元,并将最高税率由50%提高到55%。在社保改革方面,法案将年金的获得年限由目前的工作25年缩短为10年,同时扩大了企业的支付力度。此外,法案还提出多项削减政府开支的具体措施。
(五)日本国内关于社保进一步市场化的呼声日高
2011年底,不仅日本政府的债务总额位列发达国家之首,其公共医疗护理支出位列OECD国家前列,政府年金支出也已超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在社保支出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国民负担率以及国民负担与GDP之比却一直处于30%之下,仅高于美国等国,为发达国家中的较低水平,对社保体制进行改革,提高国民社保负担率存在一定的空间。日本是典型的藏富于民的国家,海外净资产总额也是全球最高的,部分日本学者建议应效仿德法等国,逐步提高社保中的国民负担比例,在政府已将领取年金年龄推迟至65岁之后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快市场化进程,以7万日元/月为政府年金负担基础,其余部分由市场来解决,采取企业与个人共同负担的方式,以彻底扭转政府与国民收支失衡的格局。
三、启示
(一)加强收入分配体制与税收体制改革,提前关注税收拐点问题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加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不仅可以为稳定并扩大内需提供持久动力,更是社保等体系建立的必要前提。同时,我国更应充分借鉴日本等国的经验,加快税收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个人所得税税率形成机制,并加大监管与处罚力度,加快房产税的出台,适时出台遗产税等税种,并使消费税逐步向普适性税种过渡,以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同时发挥其在促进结构调整、关注需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基于我国在2015年前后将到达劳动人口/非劳动人口比例转折点的现实,在社保机制逐步建立与完善的情况下,税收拐点预计也将不远(增长明显趋缓或出现负增长),因此更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在税收拐点来临之前,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充分吸取日本的经验教训,扩大海外净资产规模,在努力增加家庭资产的同时,优化家庭资产结构,并加快社保领域的市场化改革。
(二)加快社保体系市场化进程,夯实社保可持续基础
我国应充分吸取日本及部分欧盟国家在社保方面政府负担过重的经验教训,在建立和完善社保体系的同时应对其市场化措施予以更多关注,避免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合理分配国家、企业与个人的负担比例,并充分发挥保险市场的作用,以保障社保体系及政府财政支出的可持续性。同时,推迟退休年龄也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减负措施之一,日本推迟年金支付年龄的做法同样值得参考借鉴。此外,相关数据显示,亚洲国家因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老人的卧床时间及医疗负担比重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为此可考虑采用医疗保险费与健身活动相挂钩的方式,鼓励医疗保险机构参与全民健身的推广活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提高老年人体质的同时,有效降低社会的医疗保险负担,使社保市场更具可持续性。
(作者单位:驻日使馆经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