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S512.1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141-01
1 试验目的
今年新引进的冬小麦新品种在我区的自然气候条件下进行观察实验比较鉴定在我区,早熟性,优良性,高产性,抗逆性等全面的性状,正确地确定各新品种在我区小麦生产中的价值和利用范围,为和田地区今后的小麦生产良种比提供科学依据。
2 试验点的基本情况
试验点在皮山县种子管理站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沙安),土壤是沙壤土,中产田,试验地选择两年的桑树地,于2015年9月29日浇水,每亩施用农家肥2吨。磷酸二铵30公斤,犁地深度25厘米,人工打埂平地。
3 种子准备情况
参加试验品种,按实施方案要求,根据千粒重、发芽率算出每小区和每行所需要种子量。
参加试验品种:①08-7;②15-8;③09-5;④20-01;⑤新-80;⑥良-07;⑦868;⑧58-1;⑨优87;⑩新冬20
4 试验地的设计和方法
本试验统一采用顺序排列法,参加试验品种10个,新冬20(品种代号10号)作为对照。小区面积55平方米,长度11米,宽度5米,种植56行,行距20cm,1/12.12亩,每个品种之间预留观察道50厘米,每亩播种量基本苗20万株(粒)下种。
4.1 播种期:2015年10月7日人工开沟播,10个品种当天播种完毕。试验地的净面积555m2(0.82亩),含观察道面积,共计0.85亩。
4.2 浇水情况:2015年12月4日冬灌水。第一次浇水:2016年3月13日;第二次浇水:2016年4月1日;第三次浇水:2016年4月16日;第四次浇水:2016年5月2日;第五次浇水:2016年5月18日;第六次浇水:2016年6月2日。
4.3 追肥情况:2016年3月11日人工开沟追肥,每个小区施肥磷酸二铵1650克(20公斤/亩)。尿素1230克(15公斤/亩)。2016年4月1日尿素施肥每个小区375克(15公斤/亩)。
4.4 除草情况:2016年3月23日,2016年3月30日,2016年4月14日,2016年5月4日2016年5月,13日,2016年5月24日人工除草六次。
5 试验结果分析
5.1 产量分析:参加本试验的10个品种内产量高的是新-80,折亩产543.57公斤,居第一位,比对照种新冬20号(CK)亩增产66%。第二位是优87,折亩产593.88公斤,增产53%。第三位是矮抗08-7,折亩产509.04公斤,增产31%。第四位是09-5,折亩产489.7公斤,增产26.2%。第五位是868,折亩产484.8公斤,增产25%。第六位是15-8,折亩产470公斤,增产21%。第七位是20-01,折亩产475.83公斤,增产22.7%。第八位是良-07,折亩产459公斤,增产18%。
5.2 生育性,早熟性分析:参加试验的10个品种的出苗至收获期248天,新冬20号(CK)成熟期最早,优87,15-8,20-01比新冬20号(CK)晚熟1天。08-7比新冬20号(CK)晚熟2天。09-5比新冬20号(CK)晚熟3天。新-80比新冬20号(CK)晚熟8天。
5.3 植株性状和抗逆性状分析:优87冬小麦品种的耐旱性强,耐寒性强,抗病性强,抗倒伏性强,适应性比较好,可是比新冬20号(CK)晚熟1天,水肥要求高。08-7冬小麦品种的耐旱性中,耐寒性强,抗病性中亢型,抗倒伏性高,适应性比较好,可是比新冬20号(CK)晚熟2天,水肥要求不高。
5.4 推荐品种:优87和08-7冬小麦品种的产量高,千粒重高,比新冬20号(CK)晚熟1-2天,耐旱性、耐寒性、抗倒伏性,抗病性比较好,建议继续安排观察试验进行。
1 试验目的
今年新引进的冬小麦新品种在我区的自然气候条件下进行观察实验比较鉴定在我区,早熟性,优良性,高产性,抗逆性等全面的性状,正确地确定各新品种在我区小麦生产中的价值和利用范围,为和田地区今后的小麦生产良种比提供科学依据。
2 试验点的基本情况
试验点在皮山县种子管理站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沙安),土壤是沙壤土,中产田,试验地选择两年的桑树地,于2015年9月29日浇水,每亩施用农家肥2吨。磷酸二铵30公斤,犁地深度25厘米,人工打埂平地。
3 种子准备情况
参加试验品种,按实施方案要求,根据千粒重、发芽率算出每小区和每行所需要种子量。
参加试验品种:①08-7;②15-8;③09-5;④20-01;⑤新-80;⑥良-07;⑦868;⑧58-1;⑨优87;⑩新冬20
4 试验地的设计和方法
本试验统一采用顺序排列法,参加试验品种10个,新冬20(品种代号10号)作为对照。小区面积55平方米,长度11米,宽度5米,种植56行,行距20cm,1/12.12亩,每个品种之间预留观察道50厘米,每亩播种量基本苗20万株(粒)下种。
4.1 播种期:2015年10月7日人工开沟播,10个品种当天播种完毕。试验地的净面积555m2(0.82亩),含观察道面积,共计0.85亩。
4.2 浇水情况:2015年12月4日冬灌水。第一次浇水:2016年3月13日;第二次浇水:2016年4月1日;第三次浇水:2016年4月16日;第四次浇水:2016年5月2日;第五次浇水:2016年5月18日;第六次浇水:2016年6月2日。
4.3 追肥情况:2016年3月11日人工开沟追肥,每个小区施肥磷酸二铵1650克(20公斤/亩)。尿素1230克(15公斤/亩)。2016年4月1日尿素施肥每个小区375克(15公斤/亩)。
4.4 除草情况:2016年3月23日,2016年3月30日,2016年4月14日,2016年5月4日2016年5月,13日,2016年5月24日人工除草六次。
5 试验结果分析
5.1 产量分析:参加本试验的10个品种内产量高的是新-80,折亩产543.57公斤,居第一位,比对照种新冬20号(CK)亩增产66%。第二位是优87,折亩产593.88公斤,增产53%。第三位是矮抗08-7,折亩产509.04公斤,增产31%。第四位是09-5,折亩产489.7公斤,增产26.2%。第五位是868,折亩产484.8公斤,增产25%。第六位是15-8,折亩产470公斤,增产21%。第七位是20-01,折亩产475.83公斤,增产22.7%。第八位是良-07,折亩产459公斤,增产18%。
5.2 生育性,早熟性分析:参加试验的10个品种的出苗至收获期248天,新冬20号(CK)成熟期最早,优87,15-8,20-01比新冬20号(CK)晚熟1天。08-7比新冬20号(CK)晚熟2天。09-5比新冬20号(CK)晚熟3天。新-80比新冬20号(CK)晚熟8天。
5.3 植株性状和抗逆性状分析:优87冬小麦品种的耐旱性强,耐寒性强,抗病性强,抗倒伏性强,适应性比较好,可是比新冬20号(CK)晚熟1天,水肥要求高。08-7冬小麦品种的耐旱性中,耐寒性强,抗病性中亢型,抗倒伏性高,适应性比较好,可是比新冬20号(CK)晚熟2天,水肥要求不高。
5.4 推荐品种:优87和08-7冬小麦品种的产量高,千粒重高,比新冬20号(CK)晚熟1-2天,耐旱性、耐寒性、抗倒伏性,抗病性比较好,建议继续安排观察试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