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照相记》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agong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南无哀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6年1月
  【评委评语】
  文明竞争与文明比较,似乎是人类历史的主要内容。其中的一项重要争论是文明的扩散究竟是以什么作为道具?如果说观看是一种权力机制,那么,基于视觉势能的空间剪裁就是东方主义叙事的修辞学策略。摄影史蒙太奇是一副历史情感的多棱镜:同情的优越感、好奇的民族志、历史人物的剪影或普通人物的生态。《东方照相记》的贡献在于通过个体化的作品系列勾勒西方的东方想象和我们的自我认同的历史节点。
  —陈卫星


  本書的最初起因,完全出于一种职业图片编辑的好奇:西方摄影师何以到中国来?当时双方的社会状况什么样?怎么来的?住在哪儿?喜欢吃哪家小馆儿?关心中国什么事儿?特别是,对中国有何看法?关于中国的那些著名照片是怎么拍出来的?在西方社会如何传播并产生了何种影响?如此等等。由此,写作中尽量保留了摄影师在中国工作的细节,这显然比较个人趣味。后来将手头积累的40多位拍摄中国、并有一定数量照片留下来的西方摄影师一次一次地看下来,感觉甚为强烈的一点就是,在对他们的认识和评价中,我们今天的很多评论过于一厢情愿地将其当作抽象的、在真空中工作的摄影家、艺术家来看待,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他们所承受的社会历史制约,以及这种制约对他们拍摄中国的影响。简言之,西方摄影家到中国来,观看的眼光虽有从东方主义向人文主义的转变,但主要还是把拍摄中国当作一种谋生之道,而不是持有一种平等的情怀,直到刘香成出场。
  本书书名《东方照相记》中的“东方”,有两个意思,都以欧洲中心论为参照,一个是地理学意义上的“东方”,以欧洲为中心,中国自然是地理上的“东方”。另一个意思来自于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Orientalism,也译为东方主义),中国在文化上被西方定义为“东方”:西方通过东方学—也就是由西方建立起来的关于东方的知识体系,对东方进行描述、判断,由此诱发和影响了西方对东方的态度和行动,使东方在与西方的关系中,始终处于“宾语”地位。萨义德通过对东方学的精细梳理,揭示出了众多西方主导的“纯学术”(比如人类学),在西方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的建立过程中扮演着“帮闲”角色。由此我们不能不问:西方摄影师在中国的拍摄活动及其所拍摄的中国照片,曾经扮演过什么角色?对其照片中的东方学倾向,是否应予检讨?因为摄影,正是西方定义东方的工具之一。这就是作者为何将“谋生之道”写入“序言”,并在对西方摄影家中国照片的评价中引入东方学分析的原因。
  作者最终只将14位重要的拍摄过中国的西方摄影家收入本书,主要基于三点考虑。第一,这14位摄影家已经能够清晰地展示出160余年来西方摄影家拍摄中国的轨迹,其典型性在同时期拍摄中国的摄影家中无可替代。第二,选入的摄影家必须通过拍摄中国、描述中国、传播中国,在当时的西方社会形成了关于中国的知识,从而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和态度。至于有西方传教士、官员、游客、商人、教师等到中国拍了照片,当时没有社会传播,现在被发现再做展览、出书等,这样的摄影师被放弃,虽然他们的照片数量与质量可能都很出色,比如法国人方苏雅(Auguste Francois,1857-1935)。第三,在同一时期拍摄中国的摄影师中,只选择其中最出色、最有话题性的一位。比如1948- 1949年,法国摄影师亨利·卡蒂埃-布勒松与美国摄影师杰克·伯恩斯(Jack Birns,1919-2008))都在中国工作,本书选入了前者;1980年前后,美国摄影师伊芙·阿诺德与日本摄影师久保田博二都曾在中国工作,本书也是只选了前者。出于同样的原因,在1860-1870年代拍摄过中国的英国摄影师中,选了约翰·汤姆森而放弃了威廉·桑德斯(William Saunders,1832-1892)。这便是有些拍摄过中国的知名西方摄影家未被收入的原因。
  (节选自《东方照相记》后记,南无哀/文)
其他文献
当人们在津津乐道香港摄影艺坛往事时,无意中疏忽了香港摄影发展的历史定位,原因在于香港曾经长期受到英国殖民主义文化的影响。在摄影发明史上,英国人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发明的卡罗法摄影术几乎与法国人达盖尔的发明同时问世。摄影起源于英国。19世纪后50年,英国的“画意摄影”几乎一统天下,曾经是维多利亚时代“日不落帝国”的骄傲。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
期刊
2017年5月18日,索尼推出新款全画幅广角变焦G大师镜头FE 16-35mm f/2.8 GM与超广角变焦G镜头FE 12-24mm f/4 G。发布会后,索尼公司数码影像镜头事业部高级总监长田康行、索尼公司数码影像镜头事业部设计研发工程师黑田大介、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消费电子营业本部总监李暾、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消费电子营业本部高级经理佐仓德彦,回答了与会媒体记者关于这两款新品的提问。  SE
期刊
8月20日,由冯克力、黄丽平联袂策展的为期3个月的“时代的印迹—《老照片》二十周年纪念展”,在深圳越众历史影像馆(MoHI)开幕,汪家明、丁东、邵建、谭金土、高小龙等各界名家受邀参加同日举行的“《老照片》读者见面会”。“我们都是中国历史影像的拾遗者”,策展团队开幕前一个月里就在微信上启动了面向公众线上活动“搞事”—以“尊重普通人”和实现“影像观看的自由表达”,开幕后还根据不同受众开展不同主题的公众
期刊
如果说凯伦·克诺尔(Karen Knorr)是成长于上世纪70-80年代英国摄影艺术家中最为活跃的一位,或许很少有人能提出异议。作为著名摄影理论学家维克多·布尔金(Victor Burgin)在伦敦中心理工学院 (现威斯敏斯特大学)的早期学生,克诺尔自选择摄影为媒介以来便从未停止过创作的步伐。有关她参加画廊个展、摄影节、摄影展会和相关讲座的信息每隔两周都会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到同行、藏家和朋友们的
期刊
宾得KP  影像质量评价  色彩。宾得KP的自动白平衡系统表现很好。所有灰度图案都近乎完美地处于测试结果图的中心。平均饱和度很高,达到111.3%,但这个结果是由于暗蓝色被极度增强并偏向于品红区域所造成的,而绝大多数其他颜色与其给定值之间的偏移均为正常平均水平。对明亮肤色的再现几近完美,而较暗的肤色在测试结果图中则偏向暗橙色区域。  锐度。在我们的分辨率测试中,宾得KP的一些表现有点令人失望。尽管
期刊
肩扛“大炮”在赛场边飞奔,动辄与体育明星零距离接触,即便需要付出格外的辛苦,体育摄影总是充满着无限魅力。然而,如何将体育摄影的职业性、纪实性、艺术性以及商业性等元素充分运用并加以施展,这其中的学问可真不少。对此,来自中新社的体育摄影师盛佳鹏有着特别的感悟。  在奔赴一场重要的体育赛事前,你通常会为摄影报道进行哪些准备工作?  盛佳鹏:在赛事开始前两个月左右我就会开始进行准备。主要包括关注重要奖项的
期刊
主编:王烁、高初  摄影:大卫·柯鲁克(David Crook)  口述:伊莎白·柯鲁克(Isabel Crook)  出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月  【评委评语】  自2011年至2015年的4年间,青年影像学者王烁和高初整理了伊莎白·柯鲁克和大卫·柯鲁克的底片、印相、书信、日记、田野笔记等档案,和96岁的伊莎白相伴完成100多次口述史访谈;并在时隔60多年后对十里
期刊
小蚁YI-M1微单相机自2016年9月一经发布,就激发了许多摄影人的好奇心,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摄影媒体的关注,这一切都源于它是第一款中国品牌的可更换镜头数码相机。在世界著名相机评测网站DP Review的年终盘点中,小蚁YI-M1与尼康D3400、富士X-A3和松下GF8一起入围2016年度最佳入门可更换镜头数码相机。此后小蚁YI-M1又以其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荣获了2017年德国“红点”工业
期刊
“为了分析我的思想,我去研究我的自由、无意识的力量,目的是要在图像的表面留下痕迹。我从现实中抽取出形式来,不断地去改造它。我在边界消失的空间运动,通过选择的流动,符号的贯通,把一切拉到精神层面上。  “照片的表面变成过去, 那是一种眩晕的状态以及时间的证据,沉默的撤离。撤离现实,从现实移动到想象的空间让我着迷,因为这样的图像只属于我个人,它再也不是一个其他事物的再现。”  马里奥·贾科梅里1925
期刊
编译:沈弘  出版: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时间:2016年5月  【评委评语】  近年来,于西方所存中国影像史料中打捞碎片、集腋成裘,拼接描绘中国形象的著述并不算少数;然而能于烟波浩瀚的海量材料中直挂云帆、形成具备清晰历史脉络、严谨逻辑体系、鲜明学术观点者却并不多见。沈弘教授主持并亲力编译的此系列,可为后者之一代表。从这颇为壮观的著述中,我们看到了如何借他者的眼界来开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