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眼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东城的剃头师傅不光有理发修面这些简简单单的手艺就行,刚出道的新手支摊儿谋营生,总会有人过来“盘簧儿”。“盘簧儿”的都是剃头行内的高手或前辈,前辈们一般问问这个新手的出处,在哪儿学的手艺哪个师傅传授的什么的,然后,就用剃头这一行的行话和新手交谈,如果新手能回答出这些“簧儿”,好了,前辈再给他讲一些行规,算是过了第一道关。
  第二道关,由剃头这一行的高手来出题,这些人,都是靠剃头谋生的主儿,他们可不想多出一个抢食吃的主儿,找一个歪瓜裂枣似的脑袋给你对付那还不算难,真正给你使绊儿的是考你剃头之外的手艺:哪个老人不小心扭了腰,好了,你给诊治诊治吧—不准用药,就凭一双手。哪家调皮的小孩子胳膊脱了臼,你也给诊治诊治吧—不准用药,还是用手。
  这些都是中医们的活计,可是好的剃头师傅也必须精通,不然,你那一双手可以去拿杀猪刀,不一定非要拿剃头刀—剃头,那可是个细致活儿,每个人的头骨长得不一样,你若是揣摩不透,能剃出好头吗?
  治扭腰脱臼这些活计,就是考验剃头师傅对人体骨骼的了解程度。
  如果新手没眼色,他支的剃头摊儿和别人挨得很近,那对不起,说明你的手艺好,把人家没搁在眼里,好吧,人家就会找个人来请你“打眼”。
  如果你“打眼”的手艺让人心服,好了,人家原来的剃头摊儿可以撤了,那地方让给你,而且,今后不管你在哪儿支摊儿谋营生,一里地范围内,人家保证连影都不冒一下。
  什么叫“打眼”呀?
  人老了,眼睛看东西模糊,剃头的师傅认为那是人的眼膜老化了,浑浊了,得“打”,就是把外面一层的眼膜刮掉,不让它盖住里面的眼膜。
  青年人或小孩子,若是眼睛里有阴翳,看不清,那也得“打”,刮掉眼里的阴翳。
  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眼睛撑开,右手,就拿一把剃刀,在眼球上一点一点地“打”,泪珠儿簌簌地掉,却一丝儿也不觉得痛,打眼的人担心得要命,打眼的师傅却漫不经心地跟你聊着张家长李家短。
  聊着聊着,打眼的人不怕了,他开始瞌睡啦。
  打眼的师傅却收了刀,说声好啦。
  果然就好了。
  这就叫能耐。
  纪五,就是这样一个能耐人。
  别的剃頭师傅打眼,刮下来的眼膜那都是粘在一起不成个形状,有时不好刮的地方往往会漏个一刀两刀的,这样,看东西时就会花,有的地方看得分明,有的地方看不分明,独有纪五,人家刮下来的眼膜,展开来,那就是一个完整的圆。
  而且,厚薄均匀。
  纪五的剃头摊儿设在安东城西门口,那里,来来往往的人多。
  能在纪五的剃头摊儿上坐下来剃个头的主儿却不多。
  为什么?纪五给人剃头,要的价码奇高,最低,也是一般剃头师傅的十倍。
  普通人,哪里剃得起哟。
  白白失去了许多做生意的机会。
  可是纪五不认为可惜,他觉得,有什么样的手艺就该揽什么样的活计。
  要是他连普通剃头师傅的活计也揽,那样,别的剃头师傅就没法营生了。
  大家知道纪五有心给他们一口饭吃,心里越发敬重他,剃头的摊儿都尽量离他远着点。
  来了一个青皮后生。
  在纪五的身后支了个剃头摊儿。
  犯了剃头这一行的大忌,他却不知道。
  闲下来的时候,纪五就问,你是跟哪个师傅学的手艺呀?
  是谁谁谁。
  哦,纪五明白了,青皮后生的这个师傅,是个不出名的主,更没在安东待过,安东剃头师傅们的行规,他是一点也不懂。
  纪五想点拨他一下,就说你会打眼吗?你给我打一下眼吧。
  青皮后生回答得很干脆:我不会呀。
  纪五一笑,那好,反正现在也没什么生意,不如我给你打一下眼吧。
  不用啦,我是天生的睁眼瞎。
  哦。
  哦?
  那你,怎么给人剃头?怎么给人修面?
  剃头师傅这一行,要的可是细致活,稍有不慎,剃刀刮伤客人,那可不得了呀。
  青皮后生就笑:我来这里的这些日子,您没瞧过我给别人剃头修面?
  还真没仔细看过。
  那好,您坐好,我给您剃个头修个面。
  洗净了头发,青皮后生拿起亮闪闪的刀,左一下,右一下,不紧不慢,有条有理。
  头发簌簌地往白色的围脖上掉。
  好手艺,纪五暗暗吃惊。
  修面。
  青皮后生给纪五的脸上敷了热毛巾,然后,给他做头部按摩。
  按摩的目的,是让他放松神经。
  可是纪五的神经却绷得紧紧。
  他睁大了眼睛,看青皮后生雪亮的刀在脸上游走,一会儿迅捷似奔蛇闪电,一会儿又缓慢如和风细雨。
  纪五的额头冷汗涔涔。
  刮去纪五喉管上的几根毛发,青皮后生一屁股坐下来,他的后背上,有了巴掌大的一块汗渍。
  纪五笑笑,你,是害怕吗?
  是的,青皮后生咕嘟咕嘟喝了几口凉茶,我给多少人剃过头哟,可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你这样紧张。
  你一紧张,面部就会不规则地抖动,我的刀就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部位,要不然,可就要出大事喽。
  没什么大不了的,无非,就是破个相罢了。
  纪五说得很轻松。
  哦,可不能这样说,你喉管上的毛发,我本来是不打算刮的,可是又怕你笑话我的手艺不精,只好硬着头皮试试了。
  那时,你的喉结抖得厉害,我的刀必须下得快、重,不然,就可能割破你的喉管啦。
  给你这样的主儿成功地剃一次头,我觉得很满足,算是我剃头生涯中最惊险的一次啦。
  我也不枉做过一回剃头师傅啦。
  青皮后生从此在安东销声匿迹。
  有一回,纪五在他自己的剃头摊儿上小睡,突然大叫一声从木椅上跌倒。
  双目圆睁,一命呜呼。
  有人说那是他又梦见青皮后生来给他剃头,被吓死的。
  选自《天池》2016.9
  (段明 图)
其他文献
“打眼”重器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一位山西客商来到北京,为琉璃厂式古斋经理孙秋拉纤(即从中介绍并获利)。告知说太原有一官宦人家因家境衰落,准备出售一批收藏多年的玉石印章,孙秋遂约请古董商常惠川一同前往太原。  常惠川,原是清廷内务府专门负责宫内古玩陈设事务的庆宽府上的管家,曾负责专为皇家收购散失民间文玩事务,因此,与琉璃厂古董商交往密切,并练就了一双鉴别古玩的慧眼,遂开始进行一些古玩的
期刊
误杀鳄鱼横祸袭来  身材修长、端庄美丽的迪娅娜是美国一位专门研究爬行类动物的女科学家。她长年生活在条件艰苦的亚马孙河流域,对危机四伏的野外工作很有经验。然而,2015年夏天,她却遭遇了一次可怕的经历。7月下旬的一天,迪娅娜和同事、湿地研究专家杰斯先生一道乘船在亚马孙河的支流—瓦塔纳河上游弋。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测量各个水文点的温度、深度和流速,为爬行类动物的生存环境收集相关数据。  他们所乘坐的考察船
期刊
清朝雍正年间,某同知(知府副手)任满依例进京朝见皇帝。朝见时没想到官帽中藏着一只蝎子,蜇得他火辣辣地痛,想哭又不敢哭,痛得他眼泪鼻涕直往下流。按照礼制,在当时的场合下又不能摘下官帽捉蝎子,否则就叫“失仪”,是对皇帝的大不敬,要受处分甚至丢官。雍正帝见他这副模样,感到奇怪,就问他流泪的缘故。这位同知毕竟在官场上混了多年,他连忙摘下官帽(当然不能讓蝎子露馅),趴伏在地上叩头说:“臣感念圣祖仁皇帝(康熙
期刊
清乾隆年间,山东济南府有个叫郭旺的人,娶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妻子,跟母亲和未出嫁的妹妹生活在一起。郭旺很有才,由于家中落魄,不能求取功名,只能靠给人打短工来养家糊口。  他有个小兄弟叫刘得利,两人关系很好,参加了乡试,中了秀才,他欢天喜地来到郭旺家报喜,郭旺不在家,家中只有妹妹小玲一人,他说明来意后转身欲走,突然,从屋里蹿出一条大黄狗,咬住他的衣襟,吓得刘得利连踢带打,落荒而逃,白绫扇掉在地上。小玲喊
期刊
清朝嘉庆年间,江南泾县县城里有一位小伙子名叫林青,他的父母早已亡故,他靠给别人做短工挣点钱,日子过得很艰难,好在他那做小贩的舅舅时常接济他。  这天上午,住在城郊的舅舅又来看林青,在屋内待了一会儿后,舅舅起身要走,林青一直把他送到了城门。分手时,舅舅告诉林青,他要去外地做生意,半年后才能回来。另外,他在林家的桌子上放了一样东西,希望林青回家后收好。林青知道,舅舅是因为担心他不接受,所以才偷偷地把东
期刊
民国元年的初秋,松花江畔的雁鸿镇接连发生了几桩怪事。  这第一桩便是住在巷口的贞洁烈妇马巧儿中了邪。马巧儿有个毛病,就是嘴损,挖苦起人来不留情。  这天,几个乡邻正聚在街口闲聊,马巧儿也凑了过来,她一开口就把大伙儿给镇住了:“你们说,我这张破嘴净损人,是不是该缝上?”  接着,她真就取出针线揪起自己的嘴唇扎了起来!  看那阵势,绝非开玩笑。大伙登时慌了神,手忙脚乱去抢。已口唇流血的马巧儿又跌坐在地
期刊
在清朝乾隆年间,刘墉奉命去破“一枝花”的“谋逆造反”大案。他为了侦查情况,就乔装成一个测字先生。  有一天,“一枝花”的一员干将来找他测字。他对此人有一定了解。这个青年随手写了个“休”字,要刘墉给他测测生平。  刘墉看了,便郑重其事地解释道:“从这个字上看你吉凶参半。一人倚木,說明你年幼早孤。”  青年听了觉得很对,就让刘墉继续解说。  刘墉又说:“别怪我直言,‘休’字不成‘体’,恐怕你小时候不成
期刊
乾隆六十大寿刚过,整个紫禁城人人满面春风,无不为此盛事而喜气倍增。  这天晚上,乾清宫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不断,乾隆正大宴群臣。他夹起一块羊肉,嚼后顿觉索然无味,忽然想起什么,长叹一声:“朕虽吃遍天下美味,可都难比羊杂汤!”  旁边的侍膳太监小桂子小心问道:“皇上,难道味道不可口?”乾隆摇摇头:“唉,几年过去了,当年卫辉府老郭家羊杂汤至今还让朕念念不忘啊!”说到这里,他手指刘墉,说:“刘爱卿,你可还
期刊
曹瞎子不瞎,其二叔眼盲。曹瞎子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乡,曹瞎子跟二叔生活。二叔无以为生,能弹一手三弦琴。曹瞎子当了拐棍,引导二叔走街串巷,爷俩儿依靠卖艺为生。  俩人无论春夏秋冬,顶着严寒冒着酷暑,游走在各个乡村。二叔为侄儿打算,闲时教其弹三弦。曹瞎子打小顽劣,经常偷懒不学。二叔操起拐棍就打,也是恨铁不成钢吧。曹瞎子不懂事,又不敢明着顶嘴,就采用独特的报复方式,模仿二叔的动作,算是孩子的恶作剧,消解
期刊
北宋科学家沈括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有一次他与同事游览京城相国寺,寺内有壁画,画的是管弦乐队在演奏。有人发现画中管乐演奏者在吹“四”字音,琵琶演奏者的撥子却未拨“四”字音,而是掩着下面那根弦,于是大家纷纷嘲笑画家不懂音乐。沈括却认为画家深知音乐。他解释说,琵琶是拨子从弦上拨过后才发声,画中拨子遮掩住下弦时,上弦正在发“四”字音。闻者恍然大悟,无不拜服!  选自《传奇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