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由于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排入河涌,使广州城区河涌变成纳污通道,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所以加强污水进行整治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以广州市东濠涌整治工程为例,从路线选择、挡墙形式、截污治污、引水补水等方面对河道治理的设计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城市河涌;生态护岸;景观环境
1 东濠涌流域概述
东濠涌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越秀区,自北向南流经鹿鸣岗、下塘村、小北花园、越秀南路等地,于江湾大酒店东边的竺横沙汇入珠江前航道。东濠涌现状河道按整治情况可分为南段及中北段。南段自涌口至东风路,长1.89km,为明涌段;中北段由东风路至麓湖泄洪渠出口,长约2.25km,该段为暗涵。
东濠涌南段已于2010年已整治完毕,已整治范围从涌口至东风路以南段。但中北段沿线未截污,暗涵作为雨污合流的通道,渠箱过流能力不足,造成小北路朱紫寮等地段雨污水倒灌,对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均造成一定的威胁;同时遇大雨时,需开启南段上游越秀桥处截污闸泄洪,致使上游污水直接进入南段河涌,严重污染下游水质及景观。
因此,为了解决东濠涌中北段的内涝水浸及沿线水景观问题,改善周边的水环境,对东濠涌中北段进行沿线截污及揭盖复涌工程已迫在眉睫。
2 东濠涌的特点及整治思路
(1)防洪排涝能力差。东濠涌中北段部分渠箱过流能力不足,造成小北路朱紫寮等地段雨污水倒灌。为进一步提高东濠涌沿岸的防洪排涝能力,确保东濠涌沿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亟需对东濠涌中北段进行揭盖复涌,扩大过流断面,改善中北段的防洪排涝能力。
(2)水质及景观污染严重。东濠涌中北段沿线未截污,渠箱作为雨污合流的通道,遇大雨时需开启越秀桥处截污闸排洪,致使上游污水直接进入南段河涌,严重污染下游水质及景观,这种情况自南段竣工以来已经发生多次,每次均需要花费大量人力清理悬挂的垃圾,为了解决东濠涌沿线的水景观,亟需对东濠涌中北段进行揭盖复涌工程及沿线截污工程。
(3)城市水文化丰富。广州一直是个水路密布的城市,星罗密布的河涌早已成为广州市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也是广州市特有的文化遗产。东濠涌历史悠久,在清代时期老广州范围内分布着六脉渠系,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水面逐渐被吞噬,六脉渠系中仅剩下东濠涌和西濠涌。
根据东濠涌以上的特点分析,应对河涌采取有效的整治方法。东濠涌中北段将采用从路线选择、挡墙形式、截污方案、调水补水等方案进行整治,全段截污、揭盖复涌,突出简洁、绿色、生态、低碳概念。通过中北段的综合整治,把白云山—麓湖—东濠涌—珠江连为一体,打造“云山珠水”相连的穿越广州老城中心的“广州市中心生态绿轴”。
3 综合整治工程措施
东濠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措施主要是采取截污工程(包含雨污分流及调蓄池)、揭盖复涌工程,并结合引水补水、景观绿化等各种措施通盘考虑,统一规划,使之达到整治目标。
3.1 堤岸整治工程
断面设计充分考虑生态优先、以人为本、人水协调的原则。护岸结构采用U型格栅挡土结构、灌注桩挡墙+挂板饰面及混凝土重力式挡墙等,这些结构既可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护标准,又利于河道系统恢复生态平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
本次设计结合考虑东濠涌中北段沿线具体情况确定堤岸断面形式,主要可划分为以下五种情况:
(1)麓景路段(麓湖出水口至恒安路,设计桩号0+000~0+639),长639m。该段主要采用U型格栅挡土结构的形式(其中0+187~0+232段、0+361~0+391段及0+607~0+639段采用箱涵的形式),河涌宽8m,涌内单边设置亲水步道,两岸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布置行人道及交通道路。
(2)过铁路及环市路段(恒安路至小北地铁站A出口,设计桩号0+639~0+984),长345m。该段保留原箱渠不变,仅进行清淤。
(3)小北地铁站A出口~省公安厅幼儿园(设计桩号0+984~1+925),长941m。该段采用灌注桩挡墙+挂板饰面的形式,河涌宽8m~10m,在用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两岸均设置宽为2.5m的人行通道,同时在涌内单边布置亲水步道。
(4)省公安厅幼儿园段~法政路泵站北段设计桩号(1+925~2+193),长268m。该段采用混凝土重力式挡墙的形式,两岸施工过程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支护,河涌宽10~14m,在用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两岸均设置宽为2.5m的人行通道,同时在涌内双边布置亲水步道。
(5)法政路泵站以南段~东风东路北段设计桩号(2+193~2+249),长56m。该段河涌采用二级平台坡式堤岸的型式,堤岸结构采用格宾石笼及条石步级的护岸样式,既有利于泄洪又有利于河涌景观,同时可增强人与水的互动性。
3.2 截污工程
东濠涌属于感潮段河流,河流水质取决于麓湖水质,流经工业、人口密集的地方,水环境现状较差。长期的目标是“水清”,近期目标是“不黑不臭”,透明度达50cm,通过东濠涌两岸截污工程来解决。东濠涌截污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截污工程完成后,原先直接排到东濠涌的大量生活污水被收集起来,输送到规划兴建的越秀污水廠进行处理,实现雨水和污水分流,将大大减少对东濠涌的污染,而涌底清污将结合堤岸整治进行。
3.3 水库功能调整补水工程
本次调水补水工程是东濠涌南段补水工程的延续,在南段补水工程已建出水池处新建二级提升泵站,沿揭盖复涌后堤岸右侧布置一条DN900的补水管,将净化水厂的水提升到麓湖及东濠涌上游的麓湖出水口。在麓湖处及东濠涌上游起点处的麓湖出水口处设置两处出水口,并在东濠涌中北段景观节点处增设两处DN200补水岔管。补水线路长约2.67km。其补水方式为:白天新建补水泵站抽南段净化厂内的水后直接由湖下的出水口对东濠涌补水;夜晚新建补水泵站抽南段净化厂内的水至麓湖,对麓湖进行补水,待麓湖达到一定水位后,开启麓湖泄洪闸利用麓湖的水对东濠涌进行补水,从而对麓湖水体进行置换,改善麓湖水质。
3.4 景观环境工程
景观环境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解决防洪排涝、保洁清淤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治水造景、绿化景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因此,东濠涌整治景观环境设计的主要原则为:1)以人为本,堤岸建设与沿河城市建设相结合,与周围环境相和谐,体现“滨水、近绿”;2)堤岸设计要体现“亲水性”,要体现具有当地特色的岭南水乡风情,堤岸形式要多样化,以满足人们对水环境多元化的心理要求;3)绿地范围控制在规划用地之内,尽量不影响两岸现有的路网及地块的使用;4)按纯绿化的形式进行河道两岸的绿化设计,结合整条河道地理位置及周边的环境状况,在不同的地段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氛围,使整条河道和谐流畅,充满自然生机。
东濠涌堤岸景观的总体布局与沿岸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在东濠涌干流及水声支流段绿化设计主要体现自然的河流景象,沿岸边设临水区绿地,散点布置水草类挺水植物,临水岸边遍植耐水、耐冲刷、覆盖强的地被,边坡绿地上以台湾草为主,适当点缀南方乔木及灌木球,形成一种较自然的、低维护的河岸绿地。
绿化植物选择适地适树原则:尽量选择易种易活、成长快、树型优美、遮荫效果好的乡土树种,适当增加部分适应良好的引进树种。采用抗性好、低维护的乔木和地被为主的疏林地被种植方式。绿化设计以绿色为基调,配搭部分景观花木和部分灌木色带、灌木球,草坪地以耐湿、护坡效果好的植物为主,营造出亲雅宜人的“碧涌绿岸”亲水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东濠涌生态治理,我们体会到,城市内涌综合整治不仅要有“防洪、排涝”的水利工程的一般功能,同时还应满足美化环境、近水亲水等要求,通过河涌的综合整治,将有利于河流的生态修复,恢复因人类活动的干扰而丧失或退化的自然功能。
参考文献:
[1] 邓卓智.从转河工程谈今后的城市河道设计[J]. 北京水利,2004(3).
[2] 高廷耀,陈洪斌,夏四清等.我国水污染控制的思考[J].给水排水,2006(5).
作者简介:
温智慧,1985年9月出生,男,本科,广州市水务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师,从事水工建筑设计工作。
关键词:城市河涌;生态护岸;景观环境
1 东濠涌流域概述
东濠涌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越秀区,自北向南流经鹿鸣岗、下塘村、小北花园、越秀南路等地,于江湾大酒店东边的竺横沙汇入珠江前航道。东濠涌现状河道按整治情况可分为南段及中北段。南段自涌口至东风路,长1.89km,为明涌段;中北段由东风路至麓湖泄洪渠出口,长约2.25km,该段为暗涵。
东濠涌南段已于2010年已整治完毕,已整治范围从涌口至东风路以南段。但中北段沿线未截污,暗涵作为雨污合流的通道,渠箱过流能力不足,造成小北路朱紫寮等地段雨污水倒灌,对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均造成一定的威胁;同时遇大雨时,需开启南段上游越秀桥处截污闸泄洪,致使上游污水直接进入南段河涌,严重污染下游水质及景观。
因此,为了解决东濠涌中北段的内涝水浸及沿线水景观问题,改善周边的水环境,对东濠涌中北段进行沿线截污及揭盖复涌工程已迫在眉睫。
2 东濠涌的特点及整治思路
(1)防洪排涝能力差。东濠涌中北段部分渠箱过流能力不足,造成小北路朱紫寮等地段雨污水倒灌。为进一步提高东濠涌沿岸的防洪排涝能力,确保东濠涌沿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亟需对东濠涌中北段进行揭盖复涌,扩大过流断面,改善中北段的防洪排涝能力。
(2)水质及景观污染严重。东濠涌中北段沿线未截污,渠箱作为雨污合流的通道,遇大雨时需开启越秀桥处截污闸排洪,致使上游污水直接进入南段河涌,严重污染下游水质及景观,这种情况自南段竣工以来已经发生多次,每次均需要花费大量人力清理悬挂的垃圾,为了解决东濠涌沿线的水景观,亟需对东濠涌中北段进行揭盖复涌工程及沿线截污工程。
(3)城市水文化丰富。广州一直是个水路密布的城市,星罗密布的河涌早已成为广州市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也是广州市特有的文化遗产。东濠涌历史悠久,在清代时期老广州范围内分布着六脉渠系,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水面逐渐被吞噬,六脉渠系中仅剩下东濠涌和西濠涌。
根据东濠涌以上的特点分析,应对河涌采取有效的整治方法。东濠涌中北段将采用从路线选择、挡墙形式、截污方案、调水补水等方案进行整治,全段截污、揭盖复涌,突出简洁、绿色、生态、低碳概念。通过中北段的综合整治,把白云山—麓湖—东濠涌—珠江连为一体,打造“云山珠水”相连的穿越广州老城中心的“广州市中心生态绿轴”。
3 综合整治工程措施
东濠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措施主要是采取截污工程(包含雨污分流及调蓄池)、揭盖复涌工程,并结合引水补水、景观绿化等各种措施通盘考虑,统一规划,使之达到整治目标。
3.1 堤岸整治工程
断面设计充分考虑生态优先、以人为本、人水协调的原则。护岸结构采用U型格栅挡土结构、灌注桩挡墙+挂板饰面及混凝土重力式挡墙等,这些结构既可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护标准,又利于河道系统恢复生态平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
本次设计结合考虑东濠涌中北段沿线具体情况确定堤岸断面形式,主要可划分为以下五种情况:
(1)麓景路段(麓湖出水口至恒安路,设计桩号0+000~0+639),长639m。该段主要采用U型格栅挡土结构的形式(其中0+187~0+232段、0+361~0+391段及0+607~0+639段采用箱涵的形式),河涌宽8m,涌内单边设置亲水步道,两岸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布置行人道及交通道路。
(2)过铁路及环市路段(恒安路至小北地铁站A出口,设计桩号0+639~0+984),长345m。该段保留原箱渠不变,仅进行清淤。
(3)小北地铁站A出口~省公安厅幼儿园(设计桩号0+984~1+925),长941m。该段采用灌注桩挡墙+挂板饰面的形式,河涌宽8m~10m,在用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两岸均设置宽为2.5m的人行通道,同时在涌内单边布置亲水步道。
(4)省公安厅幼儿园段~法政路泵站北段设计桩号(1+925~2+193),长268m。该段采用混凝土重力式挡墙的形式,两岸施工过程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支护,河涌宽10~14m,在用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两岸均设置宽为2.5m的人行通道,同时在涌内双边布置亲水步道。
(5)法政路泵站以南段~东风东路北段设计桩号(2+193~2+249),长56m。该段河涌采用二级平台坡式堤岸的型式,堤岸结构采用格宾石笼及条石步级的护岸样式,既有利于泄洪又有利于河涌景观,同时可增强人与水的互动性。
3.2 截污工程
东濠涌属于感潮段河流,河流水质取决于麓湖水质,流经工业、人口密集的地方,水环境现状较差。长期的目标是“水清”,近期目标是“不黑不臭”,透明度达50cm,通过东濠涌两岸截污工程来解决。东濠涌截污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截污工程完成后,原先直接排到东濠涌的大量生活污水被收集起来,输送到规划兴建的越秀污水廠进行处理,实现雨水和污水分流,将大大减少对东濠涌的污染,而涌底清污将结合堤岸整治进行。
3.3 水库功能调整补水工程
本次调水补水工程是东濠涌南段补水工程的延续,在南段补水工程已建出水池处新建二级提升泵站,沿揭盖复涌后堤岸右侧布置一条DN900的补水管,将净化水厂的水提升到麓湖及东濠涌上游的麓湖出水口。在麓湖处及东濠涌上游起点处的麓湖出水口处设置两处出水口,并在东濠涌中北段景观节点处增设两处DN200补水岔管。补水线路长约2.67km。其补水方式为:白天新建补水泵站抽南段净化厂内的水后直接由湖下的出水口对东濠涌补水;夜晚新建补水泵站抽南段净化厂内的水至麓湖,对麓湖进行补水,待麓湖达到一定水位后,开启麓湖泄洪闸利用麓湖的水对东濠涌进行补水,从而对麓湖水体进行置换,改善麓湖水质。
3.4 景观环境工程
景观环境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解决防洪排涝、保洁清淤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治水造景、绿化景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因此,东濠涌整治景观环境设计的主要原则为:1)以人为本,堤岸建设与沿河城市建设相结合,与周围环境相和谐,体现“滨水、近绿”;2)堤岸设计要体现“亲水性”,要体现具有当地特色的岭南水乡风情,堤岸形式要多样化,以满足人们对水环境多元化的心理要求;3)绿地范围控制在规划用地之内,尽量不影响两岸现有的路网及地块的使用;4)按纯绿化的形式进行河道两岸的绿化设计,结合整条河道地理位置及周边的环境状况,在不同的地段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氛围,使整条河道和谐流畅,充满自然生机。
东濠涌堤岸景观的总体布局与沿岸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在东濠涌干流及水声支流段绿化设计主要体现自然的河流景象,沿岸边设临水区绿地,散点布置水草类挺水植物,临水岸边遍植耐水、耐冲刷、覆盖强的地被,边坡绿地上以台湾草为主,适当点缀南方乔木及灌木球,形成一种较自然的、低维护的河岸绿地。
绿化植物选择适地适树原则:尽量选择易种易活、成长快、树型优美、遮荫效果好的乡土树种,适当增加部分适应良好的引进树种。采用抗性好、低维护的乔木和地被为主的疏林地被种植方式。绿化设计以绿色为基调,配搭部分景观花木和部分灌木色带、灌木球,草坪地以耐湿、护坡效果好的植物为主,营造出亲雅宜人的“碧涌绿岸”亲水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东濠涌生态治理,我们体会到,城市内涌综合整治不仅要有“防洪、排涝”的水利工程的一般功能,同时还应满足美化环境、近水亲水等要求,通过河涌的综合整治,将有利于河流的生态修复,恢复因人类活动的干扰而丧失或退化的自然功能。
参考文献:
[1] 邓卓智.从转河工程谈今后的城市河道设计[J]. 北京水利,2004(3).
[2] 高廷耀,陈洪斌,夏四清等.我国水污染控制的思考[J].给水排水,2006(5).
作者简介:
温智慧,1985年9月出生,男,本科,广州市水务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师,从事水工建筑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