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小学体育学习阶段,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变得十分重要。文章从集体效能的概念入手,阐述集体效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分析影响集体效能的因素,并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探讨培养学生集体效能的有效途径,包括从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入手深化学生的集体效能获得感。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学生;集体效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0-0060-02
一、引言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是独立个体,却不是孤立存在的,许多成就都是相互协作的结果。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团结协作的精神,所以集体效能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学习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基础阶段,也是学习能力最强、接受能力最快的阶段。因此,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通过体育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集体效能十分重要。接下来,本文对这一问题具体展开分析。
二、集体效能的内涵以及意义
(一)集体效能的内涵
集体效能的理论基础是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它主要是指团队成员对团队能力的判断以及评价。集体效能的内涵,主要集中在团队操作性能力的判断与评价中。集体效能不是个体效能的简单相加,而是个体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集体效能对集体行为有很强的调节作用,对个体效能有很深的约束作用,间接影响集体的行为成就水平。
相关研究表明,集体效能越强,群体成员的活动动机越强,抗压能力的弹性越高,面对困难的持久力越强,群体的行为成就水平就越高。集体效能,是集体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调节集体心理、行为,对集体成就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二)集体效能的意义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集体效能,产生了教师集体效能的相关概念。集体效能是个体对团队成就的判断以及评估,个体效能是个体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判断。集体效能可以有效反映集体成就水平,它不是个体效能之和,而是在成员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在一个班集体中,班级的整体行为,影响着学生内部的相互作用。班级的成就,是所有学生努力、团结协作所形成的产物。比如,班级里的每个学生体育表现都很优秀,但是集体表现比较差,这是因为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比较差,反之,也有成员表现平平,而班级表现突出的现象,这是因为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比较强。由此可见,集体效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集体效能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化,规矩繁多,教师对课堂的要求很高,学生心理负担比较重 ,学习积极性不高。且大多数学生都是遵照教师的指令,被动接受课堂知识,不会开展自主活动。因此,想要真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用专业知识赢得学生的信服,让学生真正感受体育课堂的魅力,而不是用课堂纪律强制学生进行课堂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运动情况以及运动特点,合理安排体育训练项目,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科学设置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特长、身体素质等具体状况,实施分层次教学。针对体育基础比较好、体育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稍微有难度的教学任务;针对身体素质一般、特长比较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深度挖掘其体育潜力,激发学生的训练激情,增加训练的时间;针对体育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要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合理降低教学难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体育自信,使其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优化体育练习的设计,灵活设计体育分层练习目标,合理应用创造性思维,推动学生实现个性化的训练效果,帮助学生及时巩固体育技能,深化体育实践,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二)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提高主观能动性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会督促学生学习,尤其是在体育训练活动中,教师更是严格要求学生,这就使得学生只能被动服从,不能很好地挖掘自身的体育潜能。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引入,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教条化的局面,学生成为课堂活動的主体。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及教学手段的创新。为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优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以鼓励学生集体效能的发展。
除此之外,教师要形成独特的体育训练风格,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体育训练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体育教师要不断增加自身知识储备,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深化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同感,对体育训练、动作技巧的理解。另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专业、年级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侧重教学知识的层次性。并且,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比如,在立定跳远的比赛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四次进行,按成绩评比出每次比赛的第一名,依次进行,最后以第一名人数居多的队伍获胜。这种游戏式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中去。这既体现了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也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学到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增强体质,并且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集体效能。 教师要对表现优异的小组、学生提出表扬,对比赛失利的学生、小组及时进行鼓励。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设计环节,充分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和学生一起制定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比如,在体育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作为训练的裁判,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过程中。这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机会。
(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明确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教师要灵活把握大纲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立足学生的兴趣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并广泛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科学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训练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优势。
比如,有的学生个子比较高,体力、耐力比较好,就比较适合长跑体育活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有的学生身高占优势,弹跳力比较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篮球训练活动。学生在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下,就可以得到长足进步,将自身优势发展到最大化,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有效培养集体效能,同时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也得到很大提升,并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互动习惯,实现身心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合理分层,科学地设置不同层次相应的体育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效能,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身心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个性化比较强,如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相同的教学手段,很显然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发展需求。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合理挑选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比如,制定每学期的体育教学目标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灵活设置教学目标,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学习情况好的分为A类,一般的为B类,学习较差的为C类。针对学习基础比较好的A类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熟练掌握体育技能,可以适当加大训练强度,增加训练时间。针对体育学习基础一般的B类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基本掌握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体育基础比较薄弱的C类学生,教师不能提出太高的要求,要积极指导他们掌握基本体育动作,掌握基本体育技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训练情况,合理应用创造性思维,使每个学生的个体效能、集体效能都得到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集体效能,具有深远意义。体育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活动,为学生创建良好的体育环境,多安排集体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效能。
参考文献:
[1]吴克璋.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集体效能的培养[J].数字化用户,2017(37):152.
[2]褚爱田.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效能[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1):193.
[3]刘志萍.解析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效能[J].祖國,2016(20):250.
[4]高 静.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效能[J].科技信息,2011(22):679.
[5]王雪莹.自我效能理论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2):104-105.
[6]杨胜灏.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J].新课程(小学版),2019(3):197.
[7]丁建国.谈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旬刊),2015(9):4.
[8]张晓臣.构建协作区体育科研团队的策略研究——以鄞州区小学体育第六协作区为例[J].拳击与格斗,2014(20):19,20.
[9]邓湘琪.试分析跳绳教学对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作用[J].体育时空,2016(19):78.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学生;集体效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0-0060-02
一、引言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是独立个体,却不是孤立存在的,许多成就都是相互协作的结果。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团结协作的精神,所以集体效能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学习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基础阶段,也是学习能力最强、接受能力最快的阶段。因此,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通过体育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集体效能十分重要。接下来,本文对这一问题具体展开分析。
二、集体效能的内涵以及意义
(一)集体效能的内涵
集体效能的理论基础是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它主要是指团队成员对团队能力的判断以及评价。集体效能的内涵,主要集中在团队操作性能力的判断与评价中。集体效能不是个体效能的简单相加,而是个体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集体效能对集体行为有很强的调节作用,对个体效能有很深的约束作用,间接影响集体的行为成就水平。
相关研究表明,集体效能越强,群体成员的活动动机越强,抗压能力的弹性越高,面对困难的持久力越强,群体的行为成就水平就越高。集体效能,是集体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调节集体心理、行为,对集体成就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二)集体效能的意义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集体效能,产生了教师集体效能的相关概念。集体效能是个体对团队成就的判断以及评估,个体效能是个体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判断。集体效能可以有效反映集体成就水平,它不是个体效能之和,而是在成员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在一个班集体中,班级的整体行为,影响着学生内部的相互作用。班级的成就,是所有学生努力、团结协作所形成的产物。比如,班级里的每个学生体育表现都很优秀,但是集体表现比较差,这是因为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比较差,反之,也有成员表现平平,而班级表现突出的现象,这是因为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比较强。由此可见,集体效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集体效能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化,规矩繁多,教师对课堂的要求很高,学生心理负担比较重 ,学习积极性不高。且大多数学生都是遵照教师的指令,被动接受课堂知识,不会开展自主活动。因此,想要真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用专业知识赢得学生的信服,让学生真正感受体育课堂的魅力,而不是用课堂纪律强制学生进行课堂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运动情况以及运动特点,合理安排体育训练项目,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科学设置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特长、身体素质等具体状况,实施分层次教学。针对体育基础比较好、体育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稍微有难度的教学任务;针对身体素质一般、特长比较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深度挖掘其体育潜力,激发学生的训练激情,增加训练的时间;针对体育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要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合理降低教学难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体育自信,使其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优化体育练习的设计,灵活设计体育分层练习目标,合理应用创造性思维,推动学生实现个性化的训练效果,帮助学生及时巩固体育技能,深化体育实践,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二)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提高主观能动性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会督促学生学习,尤其是在体育训练活动中,教师更是严格要求学生,这就使得学生只能被动服从,不能很好地挖掘自身的体育潜能。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引入,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教条化的局面,学生成为课堂活動的主体。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及教学手段的创新。为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优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以鼓励学生集体效能的发展。
除此之外,教师要形成独特的体育训练风格,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体育训练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体育教师要不断增加自身知识储备,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深化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同感,对体育训练、动作技巧的理解。另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专业、年级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侧重教学知识的层次性。并且,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比如,在立定跳远的比赛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四次进行,按成绩评比出每次比赛的第一名,依次进行,最后以第一名人数居多的队伍获胜。这种游戏式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中去。这既体现了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也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学到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增强体质,并且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集体效能。 教师要对表现优异的小组、学生提出表扬,对比赛失利的学生、小组及时进行鼓励。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设计环节,充分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和学生一起制定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比如,在体育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作为训练的裁判,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过程中。这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机会。
(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明确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教师要灵活把握大纲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立足学生的兴趣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并广泛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科学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训练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优势。
比如,有的学生个子比较高,体力、耐力比较好,就比较适合长跑体育活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有的学生身高占优势,弹跳力比较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篮球训练活动。学生在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下,就可以得到长足进步,将自身优势发展到最大化,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有效培养集体效能,同时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也得到很大提升,并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互动习惯,实现身心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合理分层,科学地设置不同层次相应的体育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效能,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身心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个性化比较强,如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相同的教学手段,很显然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发展需求。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合理挑选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比如,制定每学期的体育教学目标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灵活设置教学目标,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学习情况好的分为A类,一般的为B类,学习较差的为C类。针对学习基础比较好的A类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熟练掌握体育技能,可以适当加大训练强度,增加训练时间。针对体育学习基础一般的B类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基本掌握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体育基础比较薄弱的C类学生,教师不能提出太高的要求,要积极指导他们掌握基本体育动作,掌握基本体育技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训练情况,合理应用创造性思维,使每个学生的个体效能、集体效能都得到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集体效能,具有深远意义。体育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活动,为学生创建良好的体育环境,多安排集体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效能。
参考文献:
[1]吴克璋.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集体效能的培养[J].数字化用户,2017(37):152.
[2]褚爱田.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效能[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1):193.
[3]刘志萍.解析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效能[J].祖國,2016(20):250.
[4]高 静.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效能[J].科技信息,2011(22):679.
[5]王雪莹.自我效能理论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2):104-105.
[6]杨胜灏.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J].新课程(小学版),2019(3):197.
[7]丁建国.谈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旬刊),2015(9):4.
[8]张晓臣.构建协作区体育科研团队的策略研究——以鄞州区小学体育第六协作区为例[J].拳击与格斗,2014(20):19,20.
[9]邓湘琪.试分析跳绳教学对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作用[J].体育时空,2016(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