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位于东营凹陷西斜坡第二断阶带南部,是一个断层夹持形成的断鼻构造。断块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十分严重,制约着油藏开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提高开发水平,需进行注采技术政策研究。通过对区块注采井距、注采厚度及注采方式的研究,确定出不同开发阶段及好、差层的合理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的技术界线,为该类型油藏精细挖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东营凹陷;低序级断层;精细挖潜;井网密度;注采方式
一、地质概况
研究位于东营凹陷西斜坡第二断阶带南部,是一个断层夹持形成的断鼻构造。其主要含油层位沙三下砂组,油藏埋深2210-2900m。含油面积1.7km2,石油地质储量393×104t,标定采收率25.7%,可采储量101×104t。按照圈閉成因分类,该块为断层遮挡的构造圈闭油藏;按照油藏物性分类为正常压力系统中高渗严重非均质孔隙性砂岩油藏。
二、断层精细构造刻画
1、低序级断层的测井识别
(1)相控对比五、六断层落差较小,易与正常地层相变相混淆,因此在断层对比时,要与沉积相紧密结合,常用两种方法。①如果小断层出现在标准层或标志层(多为湖相泥页岩)中间,可用“数韵律”和“厚度突变法”对比断层,这种情况可落实大于3米的断层;②如果小断层出现在砂体中间,为了与相变区分,可通过研究砂体相变规律确认断层,在单井上突然缺失则要开断层。(2)应用倾角和成像测井描述低序级断层。倾角测井可以准确识别、落实小断层。成像测井对小断层可以准确定位、定向。
2、低序级断层的地震解释
(1)断点标定。在有井钻遇断点的情况下要以钻井资料为基础,井震结合,落实断层。骨干剖面要进行多井标定,落实层位和断点。在钻井较密的工区,可以用拟合速度准确落实井遇断层和井间断层。(2)相控判识。在无井钻遇断点的情况下,由于低序级断层在地震上多解性强,要充分与地震相相结合,综合判识断层,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标准反射层一般是稳定泥页岩、灰质岩的反射,它的错动、扭动、产状变化多是小断层造成的。②对于稳定地层,反射层多个相位错动、扭动、产状变化往往是小断层造成的。③对于不稳定地层(如河流相),不好区分小断层同相轴的正常变化,只能解释为可疑断层,要经过后期钻井、生产动态资料进行验证。(3)相干体和倾角方位角技术。除以上方法外,还可通过相干体和倾角方位角技术识别、组合低序级断层。
三、注采技术政策研究
油藏断裂复杂、非均质强,可谓“块块有别、层层有异”。在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一类一法、一块一案”的精细调整,建立并完善与潜力相适应的注采井网,不断提高注水储量比例、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水驱动用程度。
1、注采井距及井网密度研究
注采井距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建立有效的注采压力系统,二是保证油藏有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
根据极限注采井距公式计算,研究块油藏要保持28MPa的注采压差,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的极限注采井距是:当渗透率为100×10-3μm2时,极限注采井距为218m,当渗透率为200×10-3μm2时极限注采井距为330m,当渗透率为500×10-3μm2时极限注采井距为570m。
统计研究块100-500m之间不同井距下有效厚度连通率可以得出,中渗层注采井距控制在260m内、低渗层在180m内、高渗层在320m之内,油层连通率达到85%。随着井距的增大,连通率下降明显,控制程度下降。
在满足油藏注采压力系统及较高连通率的条件下,中渗层采取260m的注采井距,井网密度为15口/km2,低渗层采取180m的注采井距,井网密度为28口/km2,高渗层采取320m注采井距,井网密度为13口/km2。
2、同一层系注采厚度研究
统计研究块吸水剖面统计显示,注水厚度与吸水厚度呈反比。层系内注水厚度在20m时,吸水厚度为45%,注水厚度为10m时,吸水厚度可达60%以上。统计研究块产液剖面显示,生产厚度与产液厚度呈反比。层系内生产厚度在30m时,产液厚度为50%;生产厚度为20m时,产液厚度可达60%以上。
3、注采方式研究
研究块油藏平面矛盾异常突出,一个小层由几个微相组成。小层内的油水运动规律及见水见效规律,剩余油分布规律与沉积相有密切的关系。合理的利用沉积相带有利位置来部署注采井网,可以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
(1)因为沉积微相在宏观上控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采取“河道注水边滩采油”可以建立起适应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注采井网模式,提高井网对剩余油的适应性,有利于剩余油的挖潜。
(2)河道注水,边滩采油能有效控制水线推进速度,提高平面波及体积。由于河道主体部位渗透率高,存在着高渗条带,在河道内注采,易造成油井暴性水淹,形成短路循环,注水利用率低。油田大量的现场资料证明,河道内注水时,位于河道内的采油井含水上升快,水淹快,而位于边部的采油井见效弱,稳产期长。
(3)河道注水,边滩采油能提高层内波及体积
根据数值模拟计算,厚注薄采方案开发指标明显优于薄注厚采方案,尤其是无水采收率要高出一倍多,后期采收率也增加4.4%。该模型的水淹剖面可以看出,厚注薄采方案不发生底部水窜,层内波及体积明显提高。
四、结束语
1、不同开发阶段及好、差层需要确定相应合理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的技术界线。
2、合理的利用沉积相带有利位置来部署注采井网,可以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油油藏最终采收率。
参考文献
[1]刘敬强;邹存友;普明闯;油田开发中后期加密潜力的计算方法[J];断块油气田;2011年04期
[2]钱深华,李永伏,袁成章;油田加密调整经济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6年04期
[3]俞启泰.技术水驱砂岩油藏合理井网密度与极限井网密度的一种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13(4):49-54
[4] 裴素安.断块油藏合理井网论证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7,2:109-110
关键词:东营凹陷;低序级断层;精细挖潜;井网密度;注采方式
一、地质概况
研究位于东营凹陷西斜坡第二断阶带南部,是一个断层夹持形成的断鼻构造。其主要含油层位沙三下砂组,油藏埋深2210-2900m。含油面积1.7km2,石油地质储量393×104t,标定采收率25.7%,可采储量101×104t。按照圈閉成因分类,该块为断层遮挡的构造圈闭油藏;按照油藏物性分类为正常压力系统中高渗严重非均质孔隙性砂岩油藏。
二、断层精细构造刻画
1、低序级断层的测井识别
(1)相控对比五、六断层落差较小,易与正常地层相变相混淆,因此在断层对比时,要与沉积相紧密结合,常用两种方法。①如果小断层出现在标准层或标志层(多为湖相泥页岩)中间,可用“数韵律”和“厚度突变法”对比断层,这种情况可落实大于3米的断层;②如果小断层出现在砂体中间,为了与相变区分,可通过研究砂体相变规律确认断层,在单井上突然缺失则要开断层。(2)应用倾角和成像测井描述低序级断层。倾角测井可以准确识别、落实小断层。成像测井对小断层可以准确定位、定向。
2、低序级断层的地震解释
(1)断点标定。在有井钻遇断点的情况下要以钻井资料为基础,井震结合,落实断层。骨干剖面要进行多井标定,落实层位和断点。在钻井较密的工区,可以用拟合速度准确落实井遇断层和井间断层。(2)相控判识。在无井钻遇断点的情况下,由于低序级断层在地震上多解性强,要充分与地震相相结合,综合判识断层,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标准反射层一般是稳定泥页岩、灰质岩的反射,它的错动、扭动、产状变化多是小断层造成的。②对于稳定地层,反射层多个相位错动、扭动、产状变化往往是小断层造成的。③对于不稳定地层(如河流相),不好区分小断层同相轴的正常变化,只能解释为可疑断层,要经过后期钻井、生产动态资料进行验证。(3)相干体和倾角方位角技术。除以上方法外,还可通过相干体和倾角方位角技术识别、组合低序级断层。
三、注采技术政策研究
油藏断裂复杂、非均质强,可谓“块块有别、层层有异”。在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一类一法、一块一案”的精细调整,建立并完善与潜力相适应的注采井网,不断提高注水储量比例、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水驱动用程度。
1、注采井距及井网密度研究
注采井距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建立有效的注采压力系统,二是保证油藏有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
根据极限注采井距公式计算,研究块油藏要保持28MPa的注采压差,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的极限注采井距是:当渗透率为100×10-3μm2时,极限注采井距为218m,当渗透率为200×10-3μm2时极限注采井距为330m,当渗透率为500×10-3μm2时极限注采井距为570m。
统计研究块100-500m之间不同井距下有效厚度连通率可以得出,中渗层注采井距控制在260m内、低渗层在180m内、高渗层在320m之内,油层连通率达到85%。随着井距的增大,连通率下降明显,控制程度下降。
在满足油藏注采压力系统及较高连通率的条件下,中渗层采取260m的注采井距,井网密度为15口/km2,低渗层采取180m的注采井距,井网密度为28口/km2,高渗层采取320m注采井距,井网密度为13口/km2。
2、同一层系注采厚度研究
统计研究块吸水剖面统计显示,注水厚度与吸水厚度呈反比。层系内注水厚度在20m时,吸水厚度为45%,注水厚度为10m时,吸水厚度可达60%以上。统计研究块产液剖面显示,生产厚度与产液厚度呈反比。层系内生产厚度在30m时,产液厚度为50%;生产厚度为20m时,产液厚度可达60%以上。
3、注采方式研究
研究块油藏平面矛盾异常突出,一个小层由几个微相组成。小层内的油水运动规律及见水见效规律,剩余油分布规律与沉积相有密切的关系。合理的利用沉积相带有利位置来部署注采井网,可以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
(1)因为沉积微相在宏观上控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采取“河道注水边滩采油”可以建立起适应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注采井网模式,提高井网对剩余油的适应性,有利于剩余油的挖潜。
(2)河道注水,边滩采油能有效控制水线推进速度,提高平面波及体积。由于河道主体部位渗透率高,存在着高渗条带,在河道内注采,易造成油井暴性水淹,形成短路循环,注水利用率低。油田大量的现场资料证明,河道内注水时,位于河道内的采油井含水上升快,水淹快,而位于边部的采油井见效弱,稳产期长。
(3)河道注水,边滩采油能提高层内波及体积
根据数值模拟计算,厚注薄采方案开发指标明显优于薄注厚采方案,尤其是无水采收率要高出一倍多,后期采收率也增加4.4%。该模型的水淹剖面可以看出,厚注薄采方案不发生底部水窜,层内波及体积明显提高。
四、结束语
1、不同开发阶段及好、差层需要确定相应合理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的技术界线。
2、合理的利用沉积相带有利位置来部署注采井网,可以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油油藏最终采收率。
参考文献
[1]刘敬强;邹存友;普明闯;油田开发中后期加密潜力的计算方法[J];断块油气田;2011年04期
[2]钱深华,李永伏,袁成章;油田加密调整经济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6年04期
[3]俞启泰.技术水驱砂岩油藏合理井网密度与极限井网密度的一种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13(4):49-54
[4] 裴素安.断块油藏合理井网论证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7,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