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一名乡村医生。15岁,他便接过父亲的药箱,行走在索加的山山水水,马背上驮着少年医生大大的梦想,驮着五千多名牧民群众的健康。从赤脚医生,到卫生院院长,18年来,1.04万平方公里的索加草原上,留下了他坚定的身影,患病群众的眼中,留下了他的医者仁心。索加乡地域面积广,且牧民居住比较分散,遍布在山沟山岭间,交通极为不便,有些地方只能步行,有些地方常有野兽出没,但是他从来没有因此而拒绝过任何一个患者的求助。他医术高明,多年来潜心钻研,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到治多县不久,索南更青这个名字就已经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和索南更青见面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县委宣传部的同志早就告诉我们,路很难走,沿途没有信号,没有人家。264公里路,得走七八个小时。“我第一次去索加,走了172公里,沿途只看到8户人家。”这个数字,宣传部长俄沙江措至今记忆犹新。在很多治多人眼中,索加是一个遥远的地方,因此被称为“天边的索加。”尽管我们一大早就准备齐全出发了,到达索加乡卫生院,也已临近傍晚。8月初,县城周边还是绿草青青,天边的索加,却已经悄悄入了冬。山上的积雪还未消融,寒风凛冽,一不小心就把人的耳朵冻伤了。卫生院不大,但整洁有序,一个戴着帽子,皮肤白皙,一身汉装的年轻人出来迎接我们。俄沙部长介绍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索南更青院长。索南更青露出憨憨的笑容,和大家简单打过招呼,带我们参观起了卫生院,问诊室、制药房、藏药储藏室、住院部。还没来得及和他聊上几句,索南更青就不见了踪影,原来是有患者来看病了。一会儿是两个藏族妇女,一会儿又来带着孩子的一家人……我们只好说,那等索南院长下班了再采访吧,按照一般的上下班时间,想必也很快了。身边的护士笑了笑,没有作声。
看着天色越来越晚,索南更青还是忙得不见踪影。我们只好和住院部的患者聊了起来。从西藏安多来的患者格布,患肾结核已经很久了,家庭并不富裕的他,先后到了拉萨、那曲各地求医,花了两万多元钱,病情却日益加重。苦不堪言的他,听说索加有个“拉给”,不仅医术高明,而且药费便宜,带着最后的希望他找到了索南更青。藏族群众将从医时间长,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老大夫尊称为“拉给”。但格布见到这个“拉给”时还是有些意外,心里不禁打了个问号:眼前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能看好我的病吗?没想到入院半个多月,病情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更让他惊讶的是,这个年轻的“拉给”至今还没有要过一分医药费。实际上,这位被聘请的索南院长每个月也只有一千多元钱的工资,多年来,他垫付的医药费不知道是这个数字的多少倍,这些,索南更青自己却从来没有计算过,更没有计较过。
晚上9点,索加的太阳刚刚落山,住院部里的格布还在打最后一部点滴,索南更青查完病房走了出来,夕阳的余晖映红了这位年轻医生的脸庞,落在这个仿佛永远不知疲惫的身影上,我一时看得出了神,索南更青腼腆地冲我笑了笑。我们终于可以坐下来好好聊聊了,忙碌了一整天的他,却还连午饭都没有吃。
总面积超过1.04万平方公里的索加乡,平均海拔4500米,下辖四个牧委会,14个牧业合作社。全乡总牧户1763户5673人,地广人稀。索南更青所在的索加乡卫生院附近方圆10多公里,常住牧民不到300人,这就意味着还有5000多名牧民住在离卫生院几十乃至几百公里外的地方。人们经常会在卫生院附近看到牧民骑着摩托车,从几十公里外的地方赶过来看病。为了不让病人等太久,为了不耽误患者和家属的时间,索南更青很多时候连续一整天不吃饭不休息,耐心地为病人诊治。有时半夜一点多他刚躺下,三点多又有病人来了,他只得马上起床看病,对于索南更青来讲,哪里有上下班的概念?只要有患者,他随时都在岗。为了满足偏远地区牧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索南更青常常带领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带着医疗器械、药品,跋山涉水,为牧民群众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已经记不清这是多杰老人第几次来卫生院看望索南更青了。多杰老人十年前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病重时连路都走不了,为了看病他先后去过几家医院,钱花了不少,但病情依然不见好转,甚至有医院说要截肢。后来他慕名找到了索南更青,让他感到惊喜的是,仅治疗一个月他就已经能下床走路了。凭着高尚的医德、娴熟的医术和锲而不舍的态度,索南更青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心目中的“健康守护人”,如今不断有附近乡村的病人慕名前来求医看病。
治多县地处长江之源,遍地都是藏药的常用药材。工作之余,索南更青常常奔波在故乡这片沃土的沟沟坡坡,山涧、河谷、草原到处都留下了他寻觅药材的身影。12岁起跟随父亲学习制药,如今的索南更青已经精通藏药制剂,目前经他炮制加工的藏药达60多种。一些草药和花类的药材因为季节短,所以很难采到,每年7月到9月,索南更青除了给乡亲们看病,就是上山采药,连家人都很难见上他一面。今年6月,为了采一种珍贵的药材,索南更青不小心从悬崖上摔了下来,摔断了三根肋骨。仅仅在玉树州上住了三天院,索南更青就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阻,回到了索加,回到了需要他的牧民群众中。
没有人给医生的天职做过权威的诠释,但索南更青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给天职抹上了绚丽的色彩。在他的心目中,只要病人需要,条件再艰苦,生活再困难,他也要留下;只要病人需要,再难的药他也要采;只要病人需要,再远、再险、再难走的地方他也要去;只要病人需要,再脏、再累的活他都要干……在天职的驱使下,索南更青婉拒了很多大医院的聘请,继续行走在这片高原牧场,哪怕是大雪封山、沙尘遮目,哪怕是脊椎摔伤、胃病复发,什么都挡不住他守护牧民健康的匆匆脚步,什么都不能剥夺他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矢志追求。
索南更青用自己的足迹,为医生的天职写下了最好的注脚。
他骑着马,背着药箱,跟随着羊群和热情纯朴的牧民在草原和山岭上驰骋。从那时起,他把自己无怨无悔地交给了索加的广阔大地,交给了救死扶伤的宏伟大业。
和索南更青见面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县委宣传部的同志早就告诉我们,路很难走,沿途没有信号,没有人家。264公里路,得走七八个小时。“我第一次去索加,走了172公里,沿途只看到8户人家。”这个数字,宣传部长俄沙江措至今记忆犹新。在很多治多人眼中,索加是一个遥远的地方,因此被称为“天边的索加。”尽管我们一大早就准备齐全出发了,到达索加乡卫生院,也已临近傍晚。8月初,县城周边还是绿草青青,天边的索加,却已经悄悄入了冬。山上的积雪还未消融,寒风凛冽,一不小心就把人的耳朵冻伤了。卫生院不大,但整洁有序,一个戴着帽子,皮肤白皙,一身汉装的年轻人出来迎接我们。俄沙部长介绍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索南更青院长。索南更青露出憨憨的笑容,和大家简单打过招呼,带我们参观起了卫生院,问诊室、制药房、藏药储藏室、住院部。还没来得及和他聊上几句,索南更青就不见了踪影,原来是有患者来看病了。一会儿是两个藏族妇女,一会儿又来带着孩子的一家人……我们只好说,那等索南院长下班了再采访吧,按照一般的上下班时间,想必也很快了。身边的护士笑了笑,没有作声。
看着天色越来越晚,索南更青还是忙得不见踪影。我们只好和住院部的患者聊了起来。从西藏安多来的患者格布,患肾结核已经很久了,家庭并不富裕的他,先后到了拉萨、那曲各地求医,花了两万多元钱,病情却日益加重。苦不堪言的他,听说索加有个“拉给”,不仅医术高明,而且药费便宜,带着最后的希望他找到了索南更青。藏族群众将从医时间长,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老大夫尊称为“拉给”。但格布见到这个“拉给”时还是有些意外,心里不禁打了个问号:眼前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能看好我的病吗?没想到入院半个多月,病情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更让他惊讶的是,这个年轻的“拉给”至今还没有要过一分医药费。实际上,这位被聘请的索南院长每个月也只有一千多元钱的工资,多年来,他垫付的医药费不知道是这个数字的多少倍,这些,索南更青自己却从来没有计算过,更没有计较过。
晚上9点,索加的太阳刚刚落山,住院部里的格布还在打最后一部点滴,索南更青查完病房走了出来,夕阳的余晖映红了这位年轻医生的脸庞,落在这个仿佛永远不知疲惫的身影上,我一时看得出了神,索南更青腼腆地冲我笑了笑。我们终于可以坐下来好好聊聊了,忙碌了一整天的他,却还连午饭都没有吃。
总面积超过1.04万平方公里的索加乡,平均海拔4500米,下辖四个牧委会,14个牧业合作社。全乡总牧户1763户5673人,地广人稀。索南更青所在的索加乡卫生院附近方圆10多公里,常住牧民不到300人,这就意味着还有5000多名牧民住在离卫生院几十乃至几百公里外的地方。人们经常会在卫生院附近看到牧民骑着摩托车,从几十公里外的地方赶过来看病。为了不让病人等太久,为了不耽误患者和家属的时间,索南更青很多时候连续一整天不吃饭不休息,耐心地为病人诊治。有时半夜一点多他刚躺下,三点多又有病人来了,他只得马上起床看病,对于索南更青来讲,哪里有上下班的概念?只要有患者,他随时都在岗。为了满足偏远地区牧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索南更青常常带领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带着医疗器械、药品,跋山涉水,为牧民群众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已经记不清这是多杰老人第几次来卫生院看望索南更青了。多杰老人十年前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病重时连路都走不了,为了看病他先后去过几家医院,钱花了不少,但病情依然不见好转,甚至有医院说要截肢。后来他慕名找到了索南更青,让他感到惊喜的是,仅治疗一个月他就已经能下床走路了。凭着高尚的医德、娴熟的医术和锲而不舍的态度,索南更青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心目中的“健康守护人”,如今不断有附近乡村的病人慕名前来求医看病。
治多县地处长江之源,遍地都是藏药的常用药材。工作之余,索南更青常常奔波在故乡这片沃土的沟沟坡坡,山涧、河谷、草原到处都留下了他寻觅药材的身影。12岁起跟随父亲学习制药,如今的索南更青已经精通藏药制剂,目前经他炮制加工的藏药达60多种。一些草药和花类的药材因为季节短,所以很难采到,每年7月到9月,索南更青除了给乡亲们看病,就是上山采药,连家人都很难见上他一面。今年6月,为了采一种珍贵的药材,索南更青不小心从悬崖上摔了下来,摔断了三根肋骨。仅仅在玉树州上住了三天院,索南更青就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阻,回到了索加,回到了需要他的牧民群众中。
没有人给医生的天职做过权威的诠释,但索南更青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给天职抹上了绚丽的色彩。在他的心目中,只要病人需要,条件再艰苦,生活再困难,他也要留下;只要病人需要,再难的药他也要采;只要病人需要,再远、再险、再难走的地方他也要去;只要病人需要,再脏、再累的活他都要干……在天职的驱使下,索南更青婉拒了很多大医院的聘请,继续行走在这片高原牧场,哪怕是大雪封山、沙尘遮目,哪怕是脊椎摔伤、胃病复发,什么都挡不住他守护牧民健康的匆匆脚步,什么都不能剥夺他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矢志追求。
索南更青用自己的足迹,为医生的天职写下了最好的注脚。
他骑着马,背着药箱,跟随着羊群和热情纯朴的牧民在草原和山岭上驰骋。从那时起,他把自己无怨无悔地交给了索加的广阔大地,交给了救死扶伤的宏伟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