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伍绮诗(Celeste Ng)以一部《无声告白》赢得美国文坛瞩目,“80后华裔作家”进入人们的视线。他们在英语环境中出生和长大,每个人的写作也如同所生活的国度一样,充满了多样性。不论创作题材围绕家族或是自我,不论小说还是诗歌,这群后生年轻人的文学创作让人们从一个侧面看到移民家庭在西方社会的发展步伐,得以感受华裔青年一辈对自我身份、家庭关系、社会、世界所作的回应。他们的作品中有大胆的想象、张扬的个性,也有严谨的逻辑、娴熟的写作技艺,成熟而发人深省的思考。阅读他们,尝试走进这些处于差异文化下的“80后”的青春。
Kim Fu反映代际矛盾的家庭叙事
与声名大噪的伍绮诗一样,加拿大华裔年轻作家Kim Fu也在2014年凭借处女作“For Today I Am a Boy”(《今日为男》)获得爱德蒙·怀特最佳“新人小说奖”,入围2015年美国笔会/海明威奖。这本“优美流畅”且“细腻精致”的小说也如同《无声告白》,描绘了移民家庭的境遇,所不同的是,“For Today I Am a Boy”的故事切入则更为“奇特”:亚洲移民家出身的男孩彼得一心想和自己的亲姐妹一样,做个女孩。在内心性别意识痛苦挣扎的同时,家中还有一位立志“全盘西化”的父亲,独裁式的教育以传统中国观念要求家中独子背负起“使命”。小说以彼得的第一人称写成,揭示了移民一代的焦虑与移民二代如何定义并捍卫自我身份,以及面对、家庭、社会期待的心路历程。 小说出版后,得到了北美诸多媒体和作家的褒奖,这部“与时俱进的成长纪事”(《西雅图时报》语)让人们看到了亚裔家庭内部“自欺欺人式的相处模式”(《纽约时报书评周刊》语),是一部“超越性的个人史、家族史”(美国笔会/海明威奖评委会语)。 阅读这部作品会发现,故事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是对关键人物“父亲”的塑造。这位典型中国式“大男子主义父亲”形象源于Kim Fu年幼生活的居民区的记忆。温哥华西部有一大批中国移民,她在那些家庭里看到强烈的因循守旧的压力和沉默,许多父亲竭尽全力要融入白人社会和北美文化,以一个领导、一个赢家的身份出现在家庭中,傲慢地掌握着决定权和话语权,但又用传统中国价值观的框架“虐待”孩子来作为内心与故国的情感纽带。同时,Kim Fu观察到,移民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在很多问题上都有着强烈分歧,尤其是对性别和性意识。她对此做了很多功课。代际间的矛盾是生活中许多冲突的诱因,勇于直面这些窘境,是她所创作的“成长教育”,印刻着她心中“家”的意义:这是与父辈、同辈的伦理,长期萦绕在生活的每个方面,并记录着从一个人出生开始的生命轨迹。 回望Kim Fu的成长背景,还能发现她为写作所倾注的努力和拼搏:1987年出生在加拿大的一个香港移民家庭,6岁开始写日记,立志长大要当作家,但却得不到家人支持。考大学时,她为了“不辜负”家人,选择了化学工程专业,但仅仅持续了一年,她就果断转修心理学和英语文学,后来慢慢地得到家人的理解。Kim感慨当年进修创意写作的岁月,“我是幸运的,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彼此坚持和鼓励”。如今她随工程师丈夫定居西雅图,她能说一点广东话,但无法用中文读写。她喜欢阅读欧大旭、林浩聪、尾关露丝等作家的小说。对于亚洲的文化,她觉得“它们既是当下的也是历史的,对我而言,它们异常的陌生却又有一种执拗的亲切”。
鲍嘉璐少女的奇幻想象
今年2月,一部名为《鸽子飞升》(Dove Arising)的悬疑科幻小说登上Barnes
Kim Fu反映代际矛盾的家庭叙事
与声名大噪的伍绮诗一样,加拿大华裔年轻作家Kim Fu也在2014年凭借处女作“For Today I Am a Boy”(《今日为男》)获得爱德蒙·怀特最佳“新人小说奖”,入围2015年美国笔会/海明威奖。这本“优美流畅”且“细腻精致”的小说也如同《无声告白》,描绘了移民家庭的境遇,所不同的是,“For Today I Am a Boy”的故事切入则更为“奇特”:亚洲移民家出身的男孩彼得一心想和自己的亲姐妹一样,做个女孩。在内心性别意识痛苦挣扎的同时,家中还有一位立志“全盘西化”的父亲,独裁式的教育以传统中国观念要求家中独子背负起“使命”。小说以彼得的第一人称写成,揭示了移民一代的焦虑与移民二代如何定义并捍卫自我身份,以及面对、家庭、社会期待的心路历程。 小说出版后,得到了北美诸多媒体和作家的褒奖,这部“与时俱进的成长纪事”(《西雅图时报》语)让人们看到了亚裔家庭内部“自欺欺人式的相处模式”(《纽约时报书评周刊》语),是一部“超越性的个人史、家族史”(美国笔会/海明威奖评委会语)。 阅读这部作品会发现,故事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是对关键人物“父亲”的塑造。这位典型中国式“大男子主义父亲”形象源于Kim Fu年幼生活的居民区的记忆。温哥华西部有一大批中国移民,她在那些家庭里看到强烈的因循守旧的压力和沉默,许多父亲竭尽全力要融入白人社会和北美文化,以一个领导、一个赢家的身份出现在家庭中,傲慢地掌握着决定权和话语权,但又用传统中国价值观的框架“虐待”孩子来作为内心与故国的情感纽带。同时,Kim Fu观察到,移民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在很多问题上都有着强烈分歧,尤其是对性别和性意识。她对此做了很多功课。代际间的矛盾是生活中许多冲突的诱因,勇于直面这些窘境,是她所创作的“成长教育”,印刻着她心中“家”的意义:这是与父辈、同辈的伦理,长期萦绕在生活的每个方面,并记录着从一个人出生开始的生命轨迹。 回望Kim Fu的成长背景,还能发现她为写作所倾注的努力和拼搏:1987年出生在加拿大的一个香港移民家庭,6岁开始写日记,立志长大要当作家,但却得不到家人支持。考大学时,她为了“不辜负”家人,选择了化学工程专业,但仅仅持续了一年,她就果断转修心理学和英语文学,后来慢慢地得到家人的理解。Kim感慨当年进修创意写作的岁月,“我是幸运的,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彼此坚持和鼓励”。如今她随工程师丈夫定居西雅图,她能说一点广东话,但无法用中文读写。她喜欢阅读欧大旭、林浩聪、尾关露丝等作家的小说。对于亚洲的文化,她觉得“它们既是当下的也是历史的,对我而言,它们异常的陌生却又有一种执拗的亲切”。
鲍嘉璐少女的奇幻想象
今年2月,一部名为《鸽子飞升》(Dove Arising)的悬疑科幻小说登上Bar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