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学科之一,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实现知识间的水准,培养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方法
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的需要得以实现,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交流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意识。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教师要给予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失误的机会。一时语塞或南辕北辙,立即请他坐下,便是扼杀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不敢想,不敢说,更不敢问。教师应尽力做到待人至诚,与学生平等相处,师生关系和谐,让学生和教师交谈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即使回答问题有错误,也能得到教师的指点和鼓励。在学生叙述自己发现的问题、思考的过程、得出的结论时,教师决不能插嘴打断或表示出不耐烦的情绪。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循序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培养面向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要使这些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着重教给学生方法。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诱导学生大胆想象、联想、勇于创新。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拓思路,学会创新。
2、强调联想、猜想,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创新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新知往往是旧知的延伸和发展。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其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力。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大胆展开联想,大胆进行尝试。比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时联想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时联想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师就应这样引导学生联想,消除学生依赖的心理,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拓展思维空间。遇到问题就马上联想到与之有联系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和巩固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首先,要按照教材的编排,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容器,先让学生装用有颜色的水做实验,接着让学生表达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几乎所有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我把学生得出的结论写在黑板上,当时我想:为了更加证实“等底等高”这个条件,接着又让学生用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又做三个实验,结果都不是1:3的关系,这就推翻了学生自己的结论。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我让学生带着疑问,仔细观察实验用的圆锥和圆柱容器,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终于得出结论。
4、教给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动手操作,善于创新的能力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是从小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传统数学教学一个十分薄弱的方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进行“试一试”、“画一画”、“换一换”和“摆一摆”、“加一加”、“减一减”、“反一反”、“变一变”等创造技法,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不断探求知识,寻找规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5、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创新需要扎实、牢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作基础。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能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
三、改善教学方法,扎实提升教学质量
对小学来说,一本正经的像对成人那样传授知识,未免太呆板了些。活动教学、游戏教学、发现教学、探究教学、数学建模教学、竞赛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都是可以采取的。如,创设情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的意识。又如,“新授”改成“探索与讨论”,“巩固”换成“实践与反思”,“布置作业”表述为“练习与质疑”等等,都可以成为新的教学环节,目的无非是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获得更好的统一。再如“开放性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即教材开放(或在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丰富教材内容),课堂提问开放,组织形式开放,练习设计开放,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探索。如“创设问题情境——尝试探索——总结归纳”模式,在老师引导下发现问题,组织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如“激疑——猜测——验证——运用”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已有知识积累的猜测,再引导学生通过活动,验证自己的猜想,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再巩固练习。如“学——议——练”模式,交流探讨问题,总结规律,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自习题学习。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树立整体的教学观,在观念上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方法上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才会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方法
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的需要得以实现,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交流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意识。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教师要给予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失误的机会。一时语塞或南辕北辙,立即请他坐下,便是扼杀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不敢想,不敢说,更不敢问。教师应尽力做到待人至诚,与学生平等相处,师生关系和谐,让学生和教师交谈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即使回答问题有错误,也能得到教师的指点和鼓励。在学生叙述自己发现的问题、思考的过程、得出的结论时,教师决不能插嘴打断或表示出不耐烦的情绪。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循序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培养面向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要使这些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着重教给学生方法。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诱导学生大胆想象、联想、勇于创新。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拓思路,学会创新。
2、强调联想、猜想,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创新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新知往往是旧知的延伸和发展。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其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力。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大胆展开联想,大胆进行尝试。比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时联想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时联想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师就应这样引导学生联想,消除学生依赖的心理,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拓展思维空间。遇到问题就马上联想到与之有联系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和巩固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首先,要按照教材的编排,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容器,先让学生装用有颜色的水做实验,接着让学生表达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几乎所有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我把学生得出的结论写在黑板上,当时我想:为了更加证实“等底等高”这个条件,接着又让学生用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又做三个实验,结果都不是1:3的关系,这就推翻了学生自己的结论。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我让学生带着疑问,仔细观察实验用的圆锥和圆柱容器,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终于得出结论。
4、教给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动手操作,善于创新的能力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是从小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传统数学教学一个十分薄弱的方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进行“试一试”、“画一画”、“换一换”和“摆一摆”、“加一加”、“减一减”、“反一反”、“变一变”等创造技法,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不断探求知识,寻找规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5、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创新需要扎实、牢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作基础。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能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
三、改善教学方法,扎实提升教学质量
对小学来说,一本正经的像对成人那样传授知识,未免太呆板了些。活动教学、游戏教学、发现教学、探究教学、数学建模教学、竞赛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都是可以采取的。如,创设情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的意识。又如,“新授”改成“探索与讨论”,“巩固”换成“实践与反思”,“布置作业”表述为“练习与质疑”等等,都可以成为新的教学环节,目的无非是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获得更好的统一。再如“开放性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即教材开放(或在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丰富教材内容),课堂提问开放,组织形式开放,练习设计开放,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探索。如“创设问题情境——尝试探索——总结归纳”模式,在老师引导下发现问题,组织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如“激疑——猜测——验证——运用”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已有知识积累的猜测,再引导学生通过活动,验证自己的猜想,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再巩固练习。如“学——议——练”模式,交流探讨问题,总结规律,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自习题学习。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树立整体的教学观,在观念上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方法上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才会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