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科学教学活动会大大引发学生的兴趣,对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所以笔者从两方面阐述初中科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即合理创设活动情境、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进供同行参考。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已经积极地应用活动教学这种教学形式。但是,初中科学课程活动教学怎样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初中学生的发展,达到初中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呢?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条初中科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指导初中科学活动教学有效地实施。
一、合理创设活动情境
情境,不仅是“一组刺激”,而是与教学目标相应的,认识活动与情境活动相结合的一种人力优化的场景。在实施初中科学活动教学中,合理地创设活动情境,对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活动情境的创设可分为提供具体活动的场景和提供学习资源两类。创设活动情境的途径很多:如通过播放或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情境的趣味性。在学习“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讲述《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葫芦峪”的故事:三国后期,一次,诸葛亮将司马懿父子及其所率魏军困在葫芦裕,遮山点起大火,欲将魏军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以为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天空突然下起大雨,浇灭山火,司马父子得以突围,死里逃生,诸葛亮抚须长叹:“天不绝司马父子也!”故事讲完,教师讲道:司马父子未被大火烧死,真是天意吗?非也,其实救司马父子命的正是诸葛亮自己,学生大惑不解,等待教师的下文。以三国故事开讲,设置问题悬念,能较好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伊始,教师先让学生搜集并比较不同类型的镜子有何区别,学生在触摸、观察中发现了关于镜子的很多问题,如成像问题、镜片结构问题,形状问题等,再由问题引出将要学习的“平面镜成像”问题的探究,以常见的生活用品导入,简单而实用。创设的情境活动化可以通过“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通过暗藏“陷阱”的计算结果、通过巧妙设计的启发问题、通过精心策划的课堂讨论等,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探究欲望,有效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前,教师做了这样一个小魔术:在讲台上放一个黑盒子,教师往盒子里的一个杯子中倾倒饮料,学生从屏幕上看到,杯子里燃烧的蜡烛在被饮料淹没时没有熄灭,而是正常地燃烧,为什么会有浇不灭的蜡烛呢?原来,盒子里放了一块玻璃板,在玻璃板的前方放里一支燃烧的蜡烛,后方放里一个空杯子.在玻璃板放有蜡烛的那一边,再放里一只摄像头,摄像头连接到电脑上,在这里,摄像头代替人眼观察到蜡烛的像和杯子,表面看起来是蜡烛在杯子里燃烧,事实上蜡烛并没有放在杯子中,这就是平面镜成像的奥妙,以魔术中与常班不相符的现象,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探究的兴趣和动力。
二、精心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教学中,活动方案的设计是活动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实施活动教学前,要精心地设计活动方案。合理的活动方案,除了要简便易行、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之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适应学生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动教学目标的制定、内容的确定、方式的选择以及组织实施必须考虑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按照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循序渐进地实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拓展和情感的升华。
2.活动形式灵活多样
初中科学课程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如实验、游戏、探究发现、角色扮演、调查研究、小组讨论、情境体验等。《科学》教材中已有很多活动,但教材只是科学教师设计学生活动的一个参考。教师应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情况下,灵活地设计学生主体活动,力争每次都能给学生新奇感,让学生始终保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减少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或实验课本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去验证的“探究活动”。教师要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或矛盾冲突,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继而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独立解决问题的快乐。
3.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初中科学课程活动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活动形式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如,在实验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情感体验类活动中,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培养……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应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活动形式的有机结合和活动功能的优势互补,充分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虽然有很多科学教师在初中科学课程实施活动教学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初中科学课程活动教学仍面临很严峻的挑战,其发展步伐十分缓慢。在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的今天,期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活动教学在初中科学课程中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陈坚.中学科学教学活动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陈明法.科学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探索和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8).
[4]钱进成.新课程活动教学刍议[J].教育革新,2007(9).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已经积极地应用活动教学这种教学形式。但是,初中科学课程活动教学怎样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初中学生的发展,达到初中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呢?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条初中科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指导初中科学活动教学有效地实施。
一、合理创设活动情境
情境,不仅是“一组刺激”,而是与教学目标相应的,认识活动与情境活动相结合的一种人力优化的场景。在实施初中科学活动教学中,合理地创设活动情境,对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活动情境的创设可分为提供具体活动的场景和提供学习资源两类。创设活动情境的途径很多:如通过播放或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情境的趣味性。在学习“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讲述《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葫芦峪”的故事:三国后期,一次,诸葛亮将司马懿父子及其所率魏军困在葫芦裕,遮山点起大火,欲将魏军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以为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天空突然下起大雨,浇灭山火,司马父子得以突围,死里逃生,诸葛亮抚须长叹:“天不绝司马父子也!”故事讲完,教师讲道:司马父子未被大火烧死,真是天意吗?非也,其实救司马父子命的正是诸葛亮自己,学生大惑不解,等待教师的下文。以三国故事开讲,设置问题悬念,能较好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伊始,教师先让学生搜集并比较不同类型的镜子有何区别,学生在触摸、观察中发现了关于镜子的很多问题,如成像问题、镜片结构问题,形状问题等,再由问题引出将要学习的“平面镜成像”问题的探究,以常见的生活用品导入,简单而实用。创设的情境活动化可以通过“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通过暗藏“陷阱”的计算结果、通过巧妙设计的启发问题、通过精心策划的课堂讨论等,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探究欲望,有效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前,教师做了这样一个小魔术:在讲台上放一个黑盒子,教师往盒子里的一个杯子中倾倒饮料,学生从屏幕上看到,杯子里燃烧的蜡烛在被饮料淹没时没有熄灭,而是正常地燃烧,为什么会有浇不灭的蜡烛呢?原来,盒子里放了一块玻璃板,在玻璃板的前方放里一支燃烧的蜡烛,后方放里一个空杯子.在玻璃板放有蜡烛的那一边,再放里一只摄像头,摄像头连接到电脑上,在这里,摄像头代替人眼观察到蜡烛的像和杯子,表面看起来是蜡烛在杯子里燃烧,事实上蜡烛并没有放在杯子中,这就是平面镜成像的奥妙,以魔术中与常班不相符的现象,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探究的兴趣和动力。
二、精心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教学中,活动方案的设计是活动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实施活动教学前,要精心地设计活动方案。合理的活动方案,除了要简便易行、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之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适应学生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动教学目标的制定、内容的确定、方式的选择以及组织实施必须考虑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按照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循序渐进地实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拓展和情感的升华。
2.活动形式灵活多样
初中科学课程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如实验、游戏、探究发现、角色扮演、调查研究、小组讨论、情境体验等。《科学》教材中已有很多活动,但教材只是科学教师设计学生活动的一个参考。教师应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情况下,灵活地设计学生主体活动,力争每次都能给学生新奇感,让学生始终保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减少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或实验课本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去验证的“探究活动”。教师要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或矛盾冲突,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继而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独立解决问题的快乐。
3.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初中科学课程活动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活动形式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如,在实验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情感体验类活动中,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培养……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应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活动形式的有机结合和活动功能的优势互补,充分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虽然有很多科学教师在初中科学课程实施活动教学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初中科学课程活动教学仍面临很严峻的挑战,其发展步伐十分缓慢。在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的今天,期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活动教学在初中科学课程中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陈坚.中学科学教学活动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陈明法.科学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探索和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8).
[4]钱进成.新课程活动教学刍议[J].教育革新,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