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评估档案有效管理模式

来源 :华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sc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评估档案是高校的宝贵财富,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由于档案是高校教学管理和实践、教育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最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所以档案信息是高校接受评估的有力凭证,是评估主体、实施评估的基础依据。学校评估档案的形成过程和档案本身都有着不同于学校其他档案的特点,对其实体和信息如何管理,是档案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 评估档案 有效管理
  
  一、高校评估档案的作用
  
  档案工作是一项行政管理的基础工作,更是一项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工作。通过高校评估档案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学校档案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强化档案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主动性,以服务促进管理,以管理完善服务,使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学校新一轮的评估做好信息资源的储备。
  
  二、现行高校评估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评估档案管理缺乏明确思路。
  评估档案管理应对策略滞后,导致高校对评估档案缺乏明确的管理思路。高校在迎评中容易把精力集中在迎评材料的准备上,在迎评结束后容易把精力放在教学工作的整改提高上,评估档案或者被分割分散到不同部门、或者整体移至档案部门静态存档,或者无人问津,造成信息丢失、封闭和管理资金的浪费。即使评估档案被作为专题档案保管,也没有完全实现评估档案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对评估档案的管理只是权益之计。
  
  (二)评估档案前端控制缺乏制度规范。
  档案管理制度不能与时俱进,导致评估档案形成缺乏前端控制。高校在整理迎评材料的过程中,一部分材料可以利用原有学校档案,但仍有一部分材料应该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形成却没有形成,甚至没有形成可供加工整理的基本素材。其原因一方面是学校日常工作本身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工作人员档案形成和管理意识薄弱,而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学校没有根据评估的深入开展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使评估档案的形成过程缺乏制度的规范和制约。
  
  (三)评估档案形成过程缺乏科学管理。
  档案管理过程出现空白点,导致评估档案形成不规范。评估过程档案产生于学校接受评估的全过程,在此期间学校往往把更大的精力投入到迎评档案的准备上,而忽视了对评估过程档案的产生和管理过程的控制。
  
  三、高校评估档案有效管理模式
  
  (一)校院结合评估档案管理体系的完善。
  绝大多数评估档案来自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教辅机构等基层部门,目前部分高校虽然已建立起校院两级管理体系,但在落实上往往出现上紧下松、前紧后松的状况,因此应该完善二级档案管理体系。
  首先,健全校院二级档案工作网络体系,学校一级的档案馆或档案室由校长或校长办公室直接领导,各部门均建立档案室,设立兼职档案员,由学校统一领导。同时,必须打破现有的单向流动体系,不仅各部门的档案室要指向学校档案部门,而且学校档案部门要及时通过考核、自评等方式及时了解部门归档情况和达标程度。对于评估非常重要的档案,应建立评估指标档案任务下达机制和完成责任制。应赋予学校档案部门在临时迎评机构成立前的档案任务分配和指导职权,这样有利于评估档案在形成过程中就能全面地反映本科教学工作实践,成为良好的评估档案信息源。
  其次,在二级档案部门内部,实行三级档案层级管理体制,与学校一级档案部门的指导相结合。授予二级档案部门对教研室、实验室等三级档案部门的监督指导职能,同时学校档案部门对三级档案部门进行直接业务指导。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时间、精力上的消耗,但这种直接的业务指导对于促进评估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及时性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在现有基础上规范二级档案的管理。强化校院二级网络体系的職能和作用,使评档案在基层业务单位的产生和运动过程形成稳定的流向。除按规定定期向学校档案部门移交档案材料之外,院级档案部门也负有保存部分档案材料的职责,学校必须明确其归档内容、范围和要求。
  1、以教学质量考评为契机,不断完善评估档案管理。
  在教学质量考评动力作用下,绝大多数高校在接受评估前都加大了档案建设力度,显示出集中人力、物力和时间全面推进档案建设的热情和解决档案工作问题的决心。高校档案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加快解决现存问题,完善档案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能。
  2、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对评估档案的管理采取相对独立管理的方式,符合评估的内在需求。在评估过程中。评估主体和客体工作的核心就是评估指标体系,这一体系虽然随着评估的发展不断被修正、改进。但总体而言,评估指标体系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测评标准体系。坚持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即把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列入领导议事日程;纳入教学、科研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把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纳入各项工作程序,列入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要求布置、检查、总结、验收各项工作与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同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本校特征的规章制度,全面规范了档案工作管理体制、档案工作业务建设、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等各个方面。
  
  四、结论
  
  评估档案正在逐渐成为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评估档案的科学管理,有利于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综合实力,从而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广大师生从中受益,因而对其管理模式的探索意义重大。只有对评估档案的形成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纳入日常工作流程,才能真正实现评估档案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倪慧敏,高校评估是档案工作创新的契机,广东档案,2006,03
  [2]王志宇,高校评估档案的形成与归档,理论界,2008,2
  [3]潘桂萍,浅论高校评估档案及其管理,兰台世界,2007,2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经皮支架置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术后内皮修复功能与术后再狭窄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0月诊治的6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术治疗,于术后1年根据头颈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分为再狭窄组(23例)和无狭窄组(43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黏附能力测定试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EPCs黏附、迁移能力及血管内
[摘要]:學校管理应在自身办学思想指导下,确立自己的管理理念。本文主要探讨了发展性管理、激励性管理、整合性管理以及人文性管理四种管理方式,并具体深入分析了各自的具体管理策略。  [关键词]:高校发展性管理 整合性管理 文化性管理    学校管理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是学校工作得以有序、高效、个性发展的根本保障。学校管理现代化要求学校管理者充分利用先进的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对学校全面实施科学管理,促进学
期刊
将60例预计插管困难而拟行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后外科手术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行表面+右美托咪定(DEX) 1.0 μg/kg(10 min内静脉输注)负荷量麻醉(DEX组)和表面+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3 μg/kg麻醉(MF组),保留自主呼吸经鼻插管。DEX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在FOB 通过后鼻孔、窥视会厌、插管成功即刻及后
结肠镜检查是临床诊治最常用的方法,肠镜后缺血性肠炎的发生少见,且不易为临床医师认识。本文回顾总结1例肠镜检查后重度缺血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的报道,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套新的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绩效考核与分配方法。2012–2013年实施后,重点人群管理人数比2010–2011年实施前增长36.5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次增长43.97%,基本医疗服务人次增长41.24%,卫生总服务人次增长41.0%。说明该管理考核方法有效推动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符合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标管理的需
恶性腹水是肿瘤的终末期表现,缓解腹水引起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仍然是治疗的主要目的,传统诊断、治疗方法多样,但总体效果有限。随着目前腹水形成机制的研究不断进展,相应的生化指标为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线索,相应的靶向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并已初见成效,因此有望在恶性腹水诊疗上取得突破,有效改善恶性腹水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CMT)双侧胸锁乳突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方法选择60例CMT患儿作为CMT组,并根据病变部位分为左CMT组和右CMT组,另以1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在5个体位(仰卧中立位、颈部左右旋转和左右侧屈)下双侧胸锁乳突肌的肌电信号,进行时域均方根值(RMS)分析。结果仰卧中立位时,CMT组患侧胸锁乳突肌的RMS值为8.7±4.4,低于健侧的16.3±6.4(t=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常并发韧带损伤、下胫腓联合分离,正确的X线投照及准确的解读对患者的诊治至关重要。综合Weber 分型和Lauge-Hansen分型,分述各型损伤机制及其X线片表现,判定受累部位、数量,是否存在关节不稳,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报道1例病毒性脑炎合并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资料。患者28岁、男性,发热2 d、意识障碍1 d入院,根据临床表现与脑脊液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行抗病毒治疗,发病2周双眼视力丧失。治疗40 d脑炎治愈出院,6个月随诊双眼视力仍只有光感。
比较按诊断相关分组(DRGs)支付制度在美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日本等国的应用及发展情况,分析其在国外实施的成效和存在问题,结合我国DRGs支付制度引入与应用情况,提出探索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