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研究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中,笔者结合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从科学确立教学目标,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精心预设教学活动方面,开展各种学习形式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实施 有效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教学成为新时期的课题和教师们共同的追求。结合理论学习及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可从如下方面来开展。
一、科学确立教学目标,为实施有效教学立下基础
语文学科具有语文能力形成和人文精神锻造的特性。因此,教师要针对特性来处理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进新课程的推进。
1.抓语言学习。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文本作者,教材编者,教师,学生这四个主体来确立语言学习目标,设计语言学习过程,充分开展与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2.挖人文意蕴。阅读小学新课程的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所选课文文质皆美,蕴涵丰富,无论是高山流水、自然风光还是感人至深的亲情、友情或是富有童趣的诗歌、童话等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引导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和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依托。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态度和情感,以及写作的背景,编者选文的目的,紧紧立足于文本,考虑学生学习的难点,学习的需要,有意识地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揭示课文知识背后更为深厚的人文意蕴,使知识具有强大的力量。
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为实施有效教学搭建平台
课程资源的内容非常丰富,需要教师去发现、研究,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发和利用来优化课堂教学。
1.把握语文教科书。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编排意图并理解、驾驭教材,运用好教材提供的素材,有效地指导学生收集教材提供的信息,还要联系学生实际,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大胆地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减。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优化学生的学习。
2.挖掘生活资源。语文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巧用信息资源。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网络给予我们许多相互交流的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声音、动画及影像功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演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习模式的变革。
三、精心预设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构建有效教学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语文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注重合作,张扬个性。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很多,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因为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让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这样既节约大量时间,又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在相互合作下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通过互相帮助、讨论,寻找解决策略,在评价中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在交流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各组的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展示中教师要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张扬学生个性。
2.以读为主,入情入境。教学中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入情,在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感悟语言文字隐含的深层意义,感悟语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其实也就是和作者一样的体会到了周总理这种崇高的精神。这样教学,能够较快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并引导他们大胆的表现出来。努力挖掘文本的朗读点,鼓励学生结合不同知识背景与生活经验的阅读感悟。
3.质疑问难,找准切口。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来实现质疑的最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以别具一格的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精神状态中学习知识。如《景阳冈》一文,我设置:今天的武松应打虎还是保护老虎呢?这一逗趣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质疑要循序渐进,有启发性。学习《泊船瓜舟》这首诗时,我问“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可以改用哪些字?启发学生字斟句酌,提高他们鉴别赏析能力。教师不断优化课堂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交流互动,有利于面对全体学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只要找准文本解读的切口,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学生会思、会问、会学,才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4.适时点拨,合理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可以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还可以在适当时机和场合说出某一个学生做的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或值得称道的一种表现,他不仅会感到吃惊,而且受到的鼓舞也会特別大。
总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是一个大课题,“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旋律,只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努力探索,定能使小学语文课高效而美好。
参考资料:
[1] 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荣.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23.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实施 有效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教学成为新时期的课题和教师们共同的追求。结合理论学习及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可从如下方面来开展。
一、科学确立教学目标,为实施有效教学立下基础
语文学科具有语文能力形成和人文精神锻造的特性。因此,教师要针对特性来处理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进新课程的推进。
1.抓语言学习。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文本作者,教材编者,教师,学生这四个主体来确立语言学习目标,设计语言学习过程,充分开展与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2.挖人文意蕴。阅读小学新课程的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所选课文文质皆美,蕴涵丰富,无论是高山流水、自然风光还是感人至深的亲情、友情或是富有童趣的诗歌、童话等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引导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和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依托。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态度和情感,以及写作的背景,编者选文的目的,紧紧立足于文本,考虑学生学习的难点,学习的需要,有意识地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揭示课文知识背后更为深厚的人文意蕴,使知识具有强大的力量。
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为实施有效教学搭建平台
课程资源的内容非常丰富,需要教师去发现、研究,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发和利用来优化课堂教学。
1.把握语文教科书。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编排意图并理解、驾驭教材,运用好教材提供的素材,有效地指导学生收集教材提供的信息,还要联系学生实际,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大胆地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减。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优化学生的学习。
2.挖掘生活资源。语文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巧用信息资源。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网络给予我们许多相互交流的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声音、动画及影像功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演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习模式的变革。
三、精心预设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构建有效教学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语文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注重合作,张扬个性。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很多,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因为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让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这样既节约大量时间,又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在相互合作下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通过互相帮助、讨论,寻找解决策略,在评价中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在交流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各组的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展示中教师要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张扬学生个性。
2.以读为主,入情入境。教学中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入情,在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感悟语言文字隐含的深层意义,感悟语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其实也就是和作者一样的体会到了周总理这种崇高的精神。这样教学,能够较快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并引导他们大胆的表现出来。努力挖掘文本的朗读点,鼓励学生结合不同知识背景与生活经验的阅读感悟。
3.质疑问难,找准切口。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来实现质疑的最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以别具一格的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精神状态中学习知识。如《景阳冈》一文,我设置:今天的武松应打虎还是保护老虎呢?这一逗趣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质疑要循序渐进,有启发性。学习《泊船瓜舟》这首诗时,我问“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可以改用哪些字?启发学生字斟句酌,提高他们鉴别赏析能力。教师不断优化课堂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交流互动,有利于面对全体学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只要找准文本解读的切口,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学生会思、会问、会学,才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4.适时点拨,合理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可以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还可以在适当时机和场合说出某一个学生做的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或值得称道的一种表现,他不仅会感到吃惊,而且受到的鼓舞也会特別大。
总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是一个大课题,“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旋律,只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努力探索,定能使小学语文课高效而美好。
参考资料:
[1] 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荣.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23.